『壹』 關於腎癌,求救
腎癌又稱腎細胞癌、腎腺癌、腎上腺樣瘤等。在泌尿系統惡性腫瘤中,腎癌發病率僅次於膀胱癌,居第二位。在原發性腎惡性腫瘤中,腎癌佔85%,在所有成人惡性腫瘤中佔3%左右。目前腎癌發病率有上升趨勢。亞洲國家發病率低於歐美國家。我國北京市腎腫瘤發病率為男性3.66/10萬,女性1.56/10萬,死亡率為1.83/10萬和0.75/10萬。1990—1992年我國22個省市統計,腎腫瘤粗死亡率0.32/10萬。腎癌男女發病比率為2—3:1,高發年齡為50—70歲。腎癌有家族發病傾向,有時同一家庭中可有3—5人患病,家族性腎癌發病年齡較早,多呈雙側或多病灶性,可分為三種類型:常染色體顯性型,為第3染色體短臂異位的遺傳性非乳頭狀腎細胞癌;yon Hippel-Lindau病人,腎癌占此類病人的45%;常染色體顯性型乳頭狀腺癌。
腎癌病因不清,吸煙、肥胖、職業、經濟文化背景、高血壓、輸血史、糖尿病、放射、葯物、利尿劑、飲酒、食物、家族史等因素可能與。腎癌有關。吸煙者患病的相對危險性為1.5~2.5,並與吸煙量、吸煙時間和開始吸煙年齡有關。暴露於鎘的工人發病率增加。有報告稱女性飲用咖啡可增加腎癌的發病率。鈣攝入減少可增加患腎癌的危險性。高血壓的病人容易發生腎癌。患糖尿病者更易發生腎癌,。腎癌病人中有14%有糖尿病,為正常人群中的5倍。
(一)病理分類
腎癌起源於腎小管上皮細胞,近期研究表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也可能參與腎癌的發生。腎癌可在腎實質的任何部位發生,但在腎上下極多見。其病理類型主要有透明細胞癌、顆粒細胞癌和未分化癌等,以透明細
胞癌最常見。透明細胞為圓形或多角型,體積大,邊緣清晰,細胞核小且深染,細胞質透明,這是因細胞質中富含糖原和脂質,在切片和染色過程中被溶解而造成的。顆粒細胞癌為圓形、多邊形或不規則形態,細胞質中
充滿細小的顆粒,細胞質較少,惡性程度較高。此兩種類型的腫瘤細胞可單獨存在,也可同時出現於同一個腫瘤中,可組成混合性腎癌。腎未分化癌細胞呈梭形,核分裂相較多,呈肉瘤樣結構,惡性程度更高。
(二)臨床表現
腎臟位於腹膜後,被腹腔臟器和肌肉包裹,所以早期。腎癌多缺乏臨床表現,常發現的由血尿、疼痛和腹部包塊構成的「腎癌三聯征」是晚期病變的表現。大多數病人僅表現一至二項症狀,同時表現三項症狀的約佔10%。腎癌的臨床表現變化較多,腫瘤的局部症狀有血尿,40%~60%的病人有血尿,常為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間歇性發作和無疼痛血尿為。
腎癌特有的症狀;當腫塊增大壓迫腎包膜或侵犯周圍組織時,可引起持續性鈍痛,發生率20%;血塊阻塞輸尿管可引起腎絞痛;約20%病人的腰部或上腹部可觸及腫塊,如腫塊固定,則表明腫瘤已經侵犯周圍組織,切除困難,預後差;腎靜脈或下腔靜脈瘤栓阻礙精索靜脈血液迴流可引起精索靜脈曲張。腎癌多有腎外表現:發熱發生率20%左右、血沉快發生率50%左右、高血壓發生率約20%、高血鈣發生率約100k,其他如消瘦、肝功能異常、貧血、紅細胞增多症、血清鹼性磷酸酶升高、澱粉樣變性、神經病變等也較常見。
診斷腎癌,應用腹部B超和CT掃描是常用的檢查手段,可使少數的無症狀病人早期發現,此類病人佔l臨床腎癌病人的1/3至1/4。常規體檢時發現的腎癌稱為偶發性癌。x線平片和靜脈腎盂造影價值不大。核磁共振也是常用的檢查方法,現在常用MRI了解腫瘤是否侵犯腔靜脈以及鑒別診斷。通過檢查可以了解腫瘤侵犯的范圍、淋巴結和血管受累的情況。靜脈尿路造影是腎癌早期診斷的重要手段,可了解腎臟功能和腎盂、輸尿管、膀胱情況。下腔靜脈造影可了解腎靜脈、下腔靜脈有無瘤栓。放射性核素。腎掃描及動態腎顯像對臟器功能的了解有重要價值。另外,腎癌病人應常規檢查胸片、腹部B超和骨掃描等,以排除遠處轉移。
(三)臨床分期
腎癌的臨床分期主要根據TNM分期(UICC,1997')
TNM分期
T--原發腫瘤
T,:原發腫瘤不能確定
T0:未發現原發腫瘤
T.:腫瘤局限於腎臟,最大直徑不超過7em
T::腫瘤局限於腎臟,最大直徑大於7cm
1r3:腫瘤侵犯大靜脈或腎上腺、腎周圍組織,但未超過C,erota』s筋膜
T3.:腫瘤侵犯腎上腺或腎周圍組織,未超過Gerota』s筋膜
lT3。:腫瘤侵犯腎靜脈或橫膈以下腔靜脈
T¨腫瘤侵犯橫膈以上腔靜脈
TJ:腫瘤超出Gerota』s筋膜
N一區域淋巴結
N,:區域淋巴結轉移不能確定
Na: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N,:單個區域淋巴結轉移
N::多個區域淋巴結轉移
M--遠處轉移
M。:遠處轉移不能確定
M。:無遠處轉移
Mti有遠處轉移
臨床分期:
I期:Tl No M0
Ⅱ期:T2 N0 M0
Ⅲ期:Tl Nl M0;T2 NI M0;T3 No M0;T3 Nl M0
Ⅳ期:T4 N。M。;T4 Nl M0;任何T N2 M0;任何T任何N MI
(四)治療原則
不同期別的處理原則:
I期:根治性腎切除術及區域淋巴結清掃,術後一般不需要化療及放時治療。
Ⅱ期及Ⅲ期:盡可能行根治性腎切除術及區域性淋巴結清掃,手術前言可給予化療,術後可行輔助放療。手術應包括患側腎、腎周脂肪、腎周圍筋膜、患側腎上腺和腹主動脈旁、下腔靜脈周圍和腰大肌表面的淋巴
結。
Ⅳ期:主要採用放療和化療,如有可能行姑息性腎切除,遠處轉移灶可行放療以減少局部復發。腎癌轉移的病人,孤立性轉移灶可手術切除,多發轉移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也應切除原發灶後行綜合治療,偶見原
發灶切除後轉移灶自行消失的報道。 復發病例:以化療為主,配合放療,切除轉移灶等綜合治療為主。
(五)葯物治療新進展
1.腎癌多葯耐葯及逆轉 現在公認腎癌對化療葯物有嚴重的多葯射葯性(muhidrug resistance,MDR)。根據腫瘤細胞產生耐葯的時間不同可分為原發性耐葯(Intrinsic drug resistance)和獲得性耐葯(acquired drugresistance)。原發性耐葯是指正常細胞轉化為惡性細胞時即具有耐葯性,如腎癌和結腸癌等;獲得性耐葯指治療初期對化療反應良好,以後隨著化療的進行而逐漸產生腫瘤耐葯,如白血病和乳腺癌等。腫瘤耐葯又可分為
原葯耐葯和多葯耐葯,原葯耐葯(primary drug resistance,PDR)指腫瘤細胞對誘導的原葯產生耐受,但對其他的葯物無交叉耐葯;多葯耐葯(muhidrug resistance,MDR)是指由一種葯物誘導產生耐葯後,同時對其他多種結構和作用機制完全不同的葯物產生交叉耐葯。多葯耐葯的原理復雜,涉及細胞代謝的各個環節,如葯物轉運、葯物代謝、DNA修復等方面。傳統的較為肯定的MDR分為三種類型:經典MDR、非P-gpMDR、非典型MDR。
經典MDR是由mdrl基因編碼的一種分子量為170KD的跨膜糖蛋白(P.垂yeoprotein,P-gp),P-gp是人體組織的正常蛋白,主要分布於肝、腎、腸等器官,在具有排泄和分泌功能的細胞中,特別是靠近腔面一側,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P-gp將有害的代謝物和外源性物質排出細胞,保護細胞免於損害,特別是分布與腦和睾丸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處的P-gp能維持血腦和血睾丸屏障的完整,防止毒物對腦和睾丸組織的損傷,因此P-gp起著解毒和保護的作用。P-gp具有調節內分泌的功能,P-gp對維持腎上腺激素和孕期性激素水平均有重要作用。P-gp為ATP依賴性葯物泵,當抗癌葯順著濃度梯度進入耐葯細胞後,P-gp將識別並結合葯物分子,同時ATP結合至P-gp上的核苷酸結合位點,P-gp利用ATP水解後釋放的能量將葯物排出細胞外,使細胞內葯物濃度始終處於較低的非致死性水平,獲得多葯耐葯。與P-gp相關的化療葯物通常為大分子量的親脂性化合物及天然來源的葯物,包括以下幾類:①植物鹼類:包括長春新鹼、喜樹鹼、秋水仙鹼、VP-16、VM-26和紫杉醇等;②抗腫瘤抗生素類:如阿黴素、柔紅黴素、絲裂黴素和放線菌素類等;③某些烷化劑:如BCNU等;④激素類:性激素和地塞米松等。與MDRl基因無關的化療葯物包括:①抗代謝類:如5.FU和氨甲蝶呤等;②鉑類化合物:如順鉑和卡鉑。P-gp在耐葯腫瘤細胞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耐葯機制和逆轉耐葯方法是目前研究最多的。
非P-gp MDR盡管與前者有相同的交叉耐葯模式,但並無P-gp表達,而是由多葯耐葯相關蛋白基因(muh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rotein,MRP)基因編碼的190KD跨膜糖蛋白MRP過表達引起;另外有編碼分子量為110KD蛋白的肺耐葯蛋白(1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基因,在許多非P-gp機制的腫瘤細胞中過度表達,與細胞的MDR表型有關;屬於此類的還有乳腺癌耐葯蛋白(BCRP)、蒽環類耐葯相關蛋白(ARA)等。
非典型MDR(atMDR)則無葯物積聚的減少,而與一種積極參與細胞毒葯物致死反應的拓撲異構酶Ⅱ含量及活性的改變有關;GST-GSH(谷胱甘肽轉移酶.谷胱甘肽)加速化學葯物代謝而產生耐葯;另外鈣調蛋白、金屬硫蛋白、細胞修復功能加強、葯物分布變化、P53基因突變與耐葯等均有一定關系。
目前發現有多種葯物可逆轉腫瘤多葯耐葯,統稱為MDR逆轉劑或調節劑(resistance modifers,RMs),包括以下幾類:①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如異博定、硫氮草酮和硝苯吡啶等;②免疫抑制劑:環孢素類等;③抗激素類:抗黃體酮化合物和三苯氧胺等;④鈣調蛋白拮抗劑:三氯拉嗪和吩噻嗪等;⑤奎尼丁類:包括奎尼丁和奎寧等;⑥蒽環類及生物鹼類衍生物;⑦局麻葯:如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等;⑧表面活性劑;⑨細胞因子:如IL-2和TNF等;⑩其他逆轉劑:包括單克隆抗體及其偶聯物、反義核酸、BSO等。這些逆轉劑的作用機制和活性各有不同,可作用於能導致MDR的各個環節,包括DNA、RNA和蛋白水平,因為人體腫瘤細胞尚未發現有耐葯基因的DNA擴增;故後二者更為重要..PSC833為環孢素的類似物,其免疫抑製作用較低,而逆轉P-gp的能力為環孢素的10倍。Bates S(2001)報告環孢素的衍生物PSC833與長春花鹼聯合應用逆轉P-gp所導致耐葯的臨床I期試驗,,79例進展期腎癌病人中3例CR,l例PR。PSC833劑量為12.5mg/蠅,每日2次,共8天,VLB 0.9ms/(Tn2·d),連續靜脈滴注5天。
Liu JH(2001)報告用三苯氧胺、秋水仙鹼、長春花鹼、5.FU治療17例進展期腎癌,VLB 4m/m2iv dl、15,口服三苯氧胺100mg/d,秋水仙鹼lmg/d,d1—2、13一16,5-FU 800mg/m。iv drip d2—5,結果1例CR,3例PR,有效率23.5%,中位生存期10個月。
2.單克隆抗體腎細胞癌的特異性抗原G250已經制備了單克隆抗體(mAbG250),現在正在研究制備腫瘤疫苗的可能性。mAbG250能與腎透明細胞癌和大部分非透明細胞癌結合,用」。I標記的mAbG250可使腎癌及各器官轉移灶成像,比傳統成像技術更敏感。也可考慮用放射性碘標記的mAbG250進行治療。
3.白介素-12 IL-12在動物實驗中表現出較強的抗腫瘤效應,但在治療晚期腎癌時導致病人死亡,使實驗中斷。IL-12與IL-2、IL-18或干擾素合用可能更有效。IL-12也有抗腫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尚待進一步研究。
4.基因治療尚處於早期研究階段,短期內無法進入臨床應用階段。
(六)葯物治療與綜合治療的關系
1.放射治療腎癌屬於對放射線不敏感的腫瘤,單純放療不能取得根治效果,腎周圍器官如小腸、肝臟、脊髓對放射線敏感,限制了放療的使用。放射治療用於術前或術後的輔助治療,術前放療較少應用,只是用於局部晚期腎癌及一些進展快、惡性程度高和巨大腎癌患者,術前放療可使腎癌縮小,提高手術切除率和減少手術所致的腫瘤播散,但不能提高生存率。劑量以TD40Gy/4w為宜。較早有報道術前放療可增加存活率,但1973年由Vanderwerf-Messing等進行的隨機研究,比較用3000rad(相當於30Gy)術前放療和不用放療的
結果,證明可推遲局部復發,5年生存率無改善。至今無報道證實腎癌術前放療的有效性。
術後放療的目的為消滅殘存的腫瘤或亞臨床灶,許多報道均未能證明術後放療可改善生存率。術後放療適用於Ⅱ、Ⅲ期腎癌或腫瘤未切凈的病例,可降低局部復發率,而提高生存率,Rafla報道99例病人行術後放療的5年、10年生存率為56%和34%,對照組96例單純手術組為17%和19%。術後放療劑量以50Gy/5—6w為宜。
晚期腎癌可行姑息性放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可緩解疼痛、改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尤其適用於單個轉移灶的病例,可顯著提高5年生存率。劑量不少於DT 45—50Gy/4—5w。
2.動脈栓塞治療可通過經皮穿刺行腎動脈插管,注射栓塞劑,使腎動脈栓塞,可使腫瘤壞死、縮小、腫瘤表面靜脈萎縮,腎周圍水腫,使手術出血較少,難度降低,增加難以切除的巨大腫瘤的切除機會;可減少腫瘤的播散;姑息性栓塞治療可減輕病人的症狀,如減輕血尿、疼痛、高血壓、發熱等,並使腫瘤縮小;腎動脈栓塞可激活病人的免疫機制;可用於腎癌大出血的止血。可用明膠海綿、硅橡膠栓劑、無水乙醇以及將栓塞劑和抗癌葯物結合治療,如將絲裂黴素微膠囊用於栓塞治療,療效良好,31例病人有18例腫瘤明顯縮小。
七、治療
(一)腎癌的內分泌治療
對激素有一定的敏感性,腎癌細胞中存在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受體,但含量低。有報道稱孕激素可使腫瘤縮小,但大多數研究表明內分泌治療有效率較低。現常用激素治療改善晚期病人的一般情況,以及減少其他治療的副作用。常用:甲孕酮500mg,口服,每日1—2次,或甲地孕酮160mg,口服,每日1次。丙酸睾丸酮lOOmg,肌注,每周2—3次。強的松20mg,口服,每日1次。
(二)腎癌的化療
腎癌的化療療效極差,不宜手術後進行常規化療,多年研究發現。腎癌耐葯性極為嚴重,1967年30種葯物治療247例腎癌,1977年42種葯物治療1703例腎癌,1983年53種葯物治療2416例腎癌,1983—1989年39種新葯治療2120例腎癌,有效率不足9%,從1983—1993年間的83個Ⅱ期臨床試驗中4093名病人的回顧性研究顯示總有效率為6%。
表21-1單葯治療腎癌的療效
單葯治療最有效的葯物為長春花鹼(VLB),常用劑量為0.1—0.2m/kg,每周一次,有效率為15%。其他常用葯物有絲裂黴素、羥基脲、優福定、博萊黴素、阿黴素、5-氟尿嘧啶、環磷醯胺和順氯氨鉑等,近年對一些新葯如卡鉑、異環磷醯胺、長春花鹼醯胺、去甲長春花鹼、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健擇、依立替康等進行研究,單葯療效均未超過VLB。
腎癌聯合化療常用以VLB為基礎的方案,但是與VLB相比,療效無明顯提高。
MVB方案
【臨床應用】
適應證:晚期轉移性腎癌病人的治療。
劑量與用法:
VLB 4mg/m2靜脈注射,第1天
MTX 500—2000mg/m2靜脈滴注,於VLB 4小時後應用BLM 30mg/日肌內注射,第l、8天 亞葉酸鈣於用MTX後3—6小時肌注或靜注15mg,每6小時一次,共12次,72小時。每2周重復治療。
【注意事項】
1.高劑量MTX治療,有一定的危險性,必須不斷地監測MTX的血葯濃度。MTX血漿濃度降低到500mmol/L時,可停用亞葉酸鈣。
2.高劑量MTX治療前,必須鹼化尿液,化療中測尿的pH值,應為7.O左右。
3.化療前1天必須開始水化,每日液體量高於2000ml,並利尿,連續3天。
4.平陽黴素為博萊黴素的A5成分,可代替博萊黴素。
【不良反應與防治】
1.MTX為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抑制還原型葉酸的生成,甲醯四氫葉酸為其解毒劑,用於高劑量MTX治療後的解救。
2.高劑量MTX化療,可引起嚴重的口腔炎、胃炎、出血性腸炎,嚴重時可引起腸穿孔死亡;引起骨髓抑制、脫發及間質性肺炎;可引起肝硬化、脂肪肝和腎毒性;可引起生育障礙和畸胎。
3.VLB血液學毒性強於VCR,周圍神經毒性較明顯,可導致指(趾)尖麻木、四肢疼痛、肌肉震顫、腱反射消失等;有胃腸道反應;局部刺激較明顯,可引起注射部位血栓性靜脈炎,漏出血管可導致局部組織壞死。
【臨床評價】Bell DR(1984)報告用MVB方案治療34例晚期轉移性腎癌病人,PR 30%,無CR,有效者中位生存期為110周,明顯長於無效的病例。
里見、佳昭等(1985)用培洛黴素代替博萊黴素即MVP方案治療晚:期腎癌,總有效率為36%。培洛黴素為博萊黴素的衍生物,用葯時個體:差異較大,應從小劑量開始,遇過敏反應,應停葯;此葯與博萊黴素相:
似,有肺毒性,對有肺臟疾病的病人及老年病人,應注意慎用。
VAu方案
【臨床應用】
適應證:腎癌術後病人。
劑量與用法:
VLB 5mg/m2靜脈推注,第l天
ADM 30mg/m2。靜脈推注,第1天 。
每4周重復,共5周期。
UFT 900m/d口服,2—3年
【注意事項】
1.阿黴素有心臟毒性,可用表阿黴素代替,對有心臟疾病者和老年病人應注意預防心臟毒性。
2.優福定(UFT)為呋喃氟尿嘧啶(FT-207)和尿嘧啶(Uracil)的復方制劑,兩者比例為1:4。
【不良反應與防治】
1.注意避免骨髓抑制,必要時用集落刺激因子治療。
2.ADM有心臟毒性,其終生累積量為500—550m/ m2,EPI終生累積量為700—900mg/m2;阿黴素可引起心電圖改變,甚至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臨床評價】 Masuda F(1992)用VAU方案治療31例腎癌根治術後病人,1年生存率100%,3年和5年生存率為96%,明顯高於60例對照組病人,其1年、3年、5年生存率為81%、72%、60%,P< O.01。
IL_2
【臨床應用】
適應證:1985年Rosenberg首先採用IL-2治療晚期腎癌,1992年FDA批准IL-2用於生活狀態好的晚期轉移性腎癌病人的治療。
劑量與用法:IL-2用量為720,000IU/kg,靜脈推注,每8小時1次。每周用葯5次。
【注意事項】
1.初期治療時半數以上的病人需用升壓葯維持血壓,7%患者需氣管插管輔助呼吸,少數病人需透析治療,死亡率近4%。
2.病人可有高熱、寒戰、嘔吐、腹瀉及心、肝、腎功能不全。
【不良反應與防治】
1.主要副作用稱為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病人的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血漿外滲,血容量降低,器官間質水腫,出現低血壓、水瀦留和少尿,停葯後可在短時間內恢復。
2.停用IL-2幾乎所有副作用可迅速消失,『腎功能異常的病人中62%於7天內恢復正常,95%病人30天內恢復正常,死亡率低於2%。近期採用此療法治療,基本不出現死亡病例。
【臨床評價】
IL-2是T輔助淋巴細胞在對抗原或抗原誘導的靜止期T細胞的激活後,產生的分子量為15000的糖蛋白,可在體內產生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和增加自然殺傷(NK)細胞的功能,刺激T細胞,發揮抗腫瘤作用。
255例病人中部分獲得CR及PR,總緩解率15%一20%,CR者平均生存時間40個月,PR者24個月,超過75%的CR患者無病生存3年以上,少數可超過5年。
Yang等對260例患者用3種劑量和用葯方法治療,大劑量靜脈推注組用750 000IU/kg,每8小時1次,緩解率20%,CR 3%,PR 17%;小劑量靜脈推注組用75 000IU/kg,每8小時1次,緩解率15%,CR 7%,PR 8%;皮下注射組用120 000IU/d,皮下注射,每周5次,毒性與緩解率與小劑量靜推組相似。大劑量組的緩解時間長,但毒性大,52%的病人需用升壓葯,而小劑量組僅3%出現低血壓。因此認為小劑量組也是有效的。皮下注射組毒性小,可門診治療,使用逐漸增多。Cannobbio(1996)綜合文獻報道72例採用低劑量IL-2,用72 000 IU/kg,每8小時1次,每周用葯5次治療,CR 5例,PR 9例,總有效率19%。
IL-2與LAK細胞聯合方案
【臨床應用】
適應證:1985年Rosenberg首先應用IL-2與LAK細胞聯合方案治療晚期腎癌i劑量與用法:IL-2 30 000—100 000 IU/kg,每8小時輸注1次,拋一5天,2天後用血細胞分離機分離病人的淋巴細胞,在體外與IL-2共同培
養3-4天,激活NK細胞,然後與IL-2一起回輸給病人。或單用IL-2,第l周治療後休息l周,再用IL-2 4—5天。
【注意事項】與單用IL-2類似。
【不良反應與防治】 與單用IL-2類似,350例病人中6例死亡。
【臨床評價】
1.LAK細胞主要是被激活的NK細胞。另有腫瘤浸潤的淋巴細胞(TIL),加用IL-2培養至(2—3)×101。後回輸,TIL細胞的抗腫瘤特異性更強,比LAK細胞強50—100倍。
2.單用IL-2組52例,CR 2例,PR 7例,有效率21%。
3.IL-2與LAK細胞聯合方案組72例,CR 8例,PR 17例,有效率35%,有效病人緩解期達24個月。
4.TIL細胞與環磷醯胺和IL-2合用能消除晚期的大腫瘤,而單用IL-2無效。
IFN
【臨床應用】
適應證: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用於晚期腎癌。
劑量與用法:常用IFNα_2a。和IFN α_2b, 3×106IU開始,每周肌內注射3次,逐漸增加至9×106IU,每周3次,8周為l療程,有效者可繼續應用至腫瘤進展為止。
【注意事項】
1.基因重組IFNα_2b不易產生抗干擾素抗體,而IFNα_2a易產生抗干擾素抗體,從而降低療效。
2.連續給葯比間歇給葯療效好。
3.療效顯示較慢,且劑量與反應關系有時不平行。
【不良反應與防治】
1.常見流感樣症狀 有發熱、疲乏、寒戰、食慾不振,劑量越高,反應越大,用葯時間延長可使反應降低,停葯後症狀消失。
2.胃腸道反應 惡心、嘔吐、腹瀉、腹痛常見,可造成體重下降。
3.神經系統反應 有嗜睡、精神紊亂、定向障礙,高劑量可有嚴重反應,如幻覺、昏迷、腦電圖變化,反應是可逆的,停葯後l~2周恢復。
4.血管反應有低血壓、心動過速;血液系統反應有白細胞和粒細胞降低,對紅細胞和血小板影響較小;對肝、。腎功能可有影響;可出現皮膚反應。
【臨床評價】 Muss總結文獻報告的823例病例中,有130例有效(16%)。DeMulder報告IFN。和IFN,的協同作用,25例病人中有2例CR,6例PR,總有效率28%。日本研究IFN,治療腎癌,高劑量組用40×106IU/m2,靜脈注射,每周連用5天,8周為一療程,低劑量組用(8—12)×106IU/m2,皮下或肌內注射,高劑量組30例,有效率20%,低劑量組32例,有效率9.4%,高劑量組療效好。
IL-2和IFN聯合方案
【臨床應用】
適應證:用於晚期腎癌
劑量與用法:每周第1-4天,靜脈輸入IL-2 2×106lU/m2,皮下或肌內注射IFNα_2a6×106IU/m2,4周為l療程,觀察2周。
【注意事項】 與單用IL-2和IFNα_2a相同。
【不良反應與防治】 與單用IL-2和IFNα_2a相同。
【臨床評價】 UCLA』醫學中心52例患者,4例CR(8%),9例PR(17%),總有效率25%。CR病人中,平均有效期17個月,無毒性死亡。治療在門診進行,偶有需住院者。另一個類似方案中,34例病人,29%的病例發生腫瘤部分退化。法國多中心研究表明,二葯聯合應用,其有效率和無病生存期均比單葯好。儀干擾素和13一順式維甲酸(CRA)合用,能加強療效,用(3—9)×106lU IFNα_2a和每日lmg/kg CRA合用,43例病人中13例有效,CR 3例,PR 10例,平均緩解時間22個月,提示比單用干擾素好。Atzpodien J報告聯用CRA、IL-2、IFN和5一FU,45例病人中6例CR,14例PR,有效率44%,47%的病人穩定。
IFN。和5一FU聯合方案
【臨床應用】
適應證:用於晚期腎癌。
劑量與用法:
5一FU 0.75g/m2。靜脈滴注,第l一5天
IFN。200萬IU/m2肌內注射,第1—5天4周重復,共3周期。
【注意事項】
1.注意保護口腔,預防口腔潰瘍。
2.可用非甾體解熱鎮痛葯如阿司匹林預防發熱。
【不良反應與防治】
1.為預防嘔吐,可給予5-HT3受體拮抗劑和胃復安、苯海拉明、地塞米松等葯物止吐。
2.按使用干擾素常規對症處理。
【臨床評價】 大規模研究結果,IFN。單葯有效率15%,5-FU單葯有效率低於10%,二葯聯用有效率33%。Mayo診所用IFN。20×106 IU/m2,每周3次,加用阿司匹林每日2片,29例中10例有效,有效率34%,平均緩解期超過10個月。
IL-2、IFN。和5-FU聯合方案
【臨床應用】
適應證:用於晚期轉移性腎癌。
劑量與用法: t
5-FU 600mg/m2連續靜滴,第1-5天
IFN。4×106IU/m2每日皮下注射
IL-2 2×106IU/m2連續靜脈滴注,第l一5天4周重復,共2~3周期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
1.注意保護口腔,預防口腔潰瘍。
2.可用非甾體解熱鎮痛葯如阿司匹林預防發熱。
【不良反應與防治】 與使用干擾素和白介素-2相同。
【臨床評價】 1993年德國治療39例病人,CR 15.4%,PR 30.8%,有效率46.2%(18/39)。
MD Aderson腫瘤中心治療27例,CR 16%,PR 31%,有效率47%,病人轉移部位有肺(42%)、軟組織(75%)、骨(33%)、淋巴結(33%)。
1996年Haninen報告120病人,緩解率39%,CR 13例,PR 34例,高危病人用3種葯物者62例,2年生存率65%,對照組用IFN。和IL-2者44例,2年生存率27%,單用IL-2者10例,2年生存率O。但對低危病人。三葯合用生存率不比高危病人好,其他報道也有類似觀點。也有報告認為三葯聯用不比單用IL-2好。
另有單用VLB和聯合應用VLB和IFN&.2。比較,單葯組緩解率3%,平均生存期8.8個月,聯合用葯組緩解率16%,平均生存期15.8個月,病理分級Ⅲ級病人緩解率單葯組14%,聯合用葯組緩解率52%。
『貳』 什麼是腎臟腫瘤怎麼治療
廣義的腎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類, 在良性腎腫瘤中以腎囊腫和腎錯構瘤最為常見,惡性腎腫瘤也稱為腎癌,多為腎細胞癌,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這類癌症在常規體檢中也能被發現。
良性腫瘤的治療
腎囊腫在年輕人中不多見,因為腎囊腫其實是腎小管憩室,隨著人年齡的增長,這種憩室可能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剛出現的腎囊腫大小一般在1-2cm之間,不會使人體產生不適症狀,也不會影響腎臟功能,只需定期復查觀察即可。但當囊腫逐漸長大,尤其超過5cm以 上時就有危險了,因為過大的囊腫可能會對周圍的腎實質產生壓迫而影響腎臟功能。除了大小,腎囊腫的位置也很重要,如果腎囊腫靠近腎盂,就會引 起腎積水。醫生在臨床中只對體積超過5cm或引起腎積水的腎囊腫採用外科手術治療,其中以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減壓術最為常見,這個手術並不是切 除囊腫,而是將囊腫的頂去除,排出其中的液體,使得液體不再積聚成為囊腫。
腎錯構瘤也是一種良性腎腫瘤,又稱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 發病於女性。腎錯構瘤患者一般不會有不適症狀,對小於4cm的腎錯構瘤不需要任何治療,定期進行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即可。當觀察到腎錯構瘤體 積大於4cm時,則需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因為錯構瘤體積過大會對正常腎組織產生壓迫進而影響腎功能,同時錯構瘤還有受到外力破裂大出血的風險。 目前多是採用微創手術,即腹腔鏡下腎錯構瘤剜除術來治療腎錯構瘤,如果患者的錯構瘤特別大或以前有過錯構瘤破裂出血史的話,可能就要進行患 側腎切除手術了。
惡性腫瘤的治療
惡性的腎腫瘤是最讓我們心煩的,因為惡性腎腫瘤有侵襲性生長、遠處轉移等特點,會導致多臟器 功能衰竭進而威脅生命,面對惡性腎腫瘤,我們一定要積極治療。惡性腎腫瘤也稱為腎癌,多為腎細胞癌,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這類癌症在常規體檢 中也能被發現。腎細胞癌發現越早越好,腫瘤的大小和分期與其治療方案密切相關。原則上只要發現腎癌就需要手術切除,除非是發現較晚,若已經出 現腫瘤廣泛遠處轉移、腫瘤局部侵犯重要臟器血管的情況,或患者身體情況不允許進行外科手術,患者可以通過腎癌靶向葯物治療延長生命。小於4cm的 惡性腎腫瘤可以進行腎部分切除,但對於體積過大或侵犯腎盂的腫瘤就需要做患側腎臟根治性切除,即腎臟全切。目前的腎癌手術多用腹腔鏡下腎部分 切除或腎全部切除等微創方法,甚至部分醫院應用達芬奇機器人做腎癌手術,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