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肝功能檢查都正常了,為什麼還會得肝癌
很多人覺得,肝功能檢查正常,就證明自己肝臟很 健康 。
雖然對於大多數人確實如此,但有人明明肝功能檢查正常,卻發現自己肝硬化,或者肝癌晚期。
曾經門診有個40來歲地肝硬化患者,母嬰攜帶的乙肝病毒,每年體檢只會檢查肝功能,肝功能都是顯示正常,他也不在意,結果後來突然肝區特別疼痛,去做深度檢査,オ發現已經是早期肝硬化了!
這到底是為什麼?
難道肝功能檢查沒用嗎?
為什麼醫生要我再花錢查B超、查CT什麼的?
肝功能正常,不代表肝臟正常
首先,你要知道,肝臟是個「啞巴器官」,只要剩下1/3的肝細胞在正常運轉,就不會影響身體代謝。有時候看這個人能吃能喝的,感覺很 健康 ,可能肝臟上已經悄悄長了個腫瘤。
所以,定期體檢很有必要。一是高危人群很有必要;二是對於那些生活習慣不良的人,如熬夜、酗酒、飲食油膩等,這些都會對肝臟日積月累的產生影響。
然後,我們來說說為什麼肝功能正常,肝臟卻可能不正常。
那為什麼還要檢查肝功能?
因為:
對於大部分普通人,這項檢查是基本上可以了解肝臟 健康 。所以一般不必再花錢檢查更多。
而對於患有肝炎或有肝炎病史的人,或者說一些高危人群,這項檢查已經不能夠全面體現肝臟 健康 狀況了。就可能會出現上面說的可能的情況,肝功能正常,最後出現肝硬化。
所以,在臨床上或者門診過程中醫生會反復地跟患者說,對於檢查,應該將各個方面、各個指標綜合起來,整體地去分析、評估病情。
肝臟 健康 ,都檢查點啥?
一般常見的肝臟 健康 體檢有:
1. 肝功能檢查
基礎,適合所有普通人
肝功能檢查反映的是肝臟的合成、代謝、解毒、消化功能是否正常。可以幫助大部分普通人評估自己的肝臟 健康 狀況。能及早地發現和診斷某些疾病,比如急慢性肝炎、酒精肝、葯物性肝炎等肝膽系統疾病。
缺點: 不過,常規肝功能檢查檢測的是外周血中的轉氨酶、蛋白、膽紅素等,只能間接反應肝臟功能狀態,並不能反應肝臟形態變化。 無法完全判斷肝硬化情況、癌症情況等。
肝功能檢查結果建議咨詢醫生解讀,如果想要自己看一看的話: 一般來說,轉氨酶輕度升高不具有太大意義,但膽紅素和蛋白指標異常則需要引起警惕,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2. 肝臟B超檢查
清楚看肝臟
肝臟B超查往往是上午做,因為需要空腹。肝B超就像一面「小鏡子」,能讓我們「看到」肝臟的情況。比如:
大概了解脂肪肝的情況,
肝臟是不是有囊腫,
是不是有肝腹水,
肝腫瘤情況,
膽管和肝管有沒有結石……
B超下, 健康 的肝臟是通透的,B超光可以穿透肝臟。
B超下的脂肪肝,肝臟上的血管和膽管是模糊不清的,並且B超光穿透不過去。
優缺點: B超相對於其他檢查,操作容易,對人沒有什麼損傷和痛苦,費用也比較低。但一些佔位性病變,如腫瘤、寄生蟲等,小於1厘米B超是無法檢查出來的;且一些輕度脂肪肝也可能查不出來。
所以經常有B超配合其他檢查的,比如:
「B超+纖維化檢測」可及早發現肝硬化。
「B超+AFP(甲胎蛋白)檢查」可及早發現肝癌。
3. 甲胎蛋白
早期癌症判斷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特異性標志,對原發性肝癌具有早期診斷、鑒別診斷的作用。是目前常用的肝癌篩查方法,該方法簡單又實用。
一個正常的組織細胞演變成一個直徑0.5-1厘米左右的實體瘤,大概需要5年時間,這個過程中,X光片、B超等普通的手段並不能發現。
4. 乙肝五項(兩對半)和丙肝
傳染病檢查
乙肝五項檢查,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兩對半。乙肝五項和丙肝的檢查,是從傳染病學角度,檢查是否感染乙肝、丙肝及感染的具體情況。
畢竟病毒性肝炎不注意控制,很容易發展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5. 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
乙肝患者必備
對於乙肝患者,因為乙肝兩對半並不能准確的判斷病毒復制情況,需要進一步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
該檢測能准確反映血清中乙肝病毒活動情況,判斷乙肝傳染性高低,也是抗病毒治療的評估指標。
6. CT 和 核磁
看得更清晰
B超用於常規的檢查,如果在檢查中發現了問題,則要通過CT或磁共振進一步診斷,對於一些疑難病例,還要CT、磁共振全做了才能確診。
CT檢查是發現肝癌的一個重要手段,它可以清楚地顯示出腫瘤的大小和形態、數目及邊界。另外,根據影像分析可以對肝臟內的各個管道重建,能夠精確到各個肝段血管與腫瘤的關系。
如何選擇體檢?
總之, 對於一般的 健康 人來說,了解自己的肝臟 健康 ,通過肝功能檢查就可以。
而一些本身高危人群,或者患有肝病的人,則最好做一些系統檢查,如肝臟B超、病理學、乙肝病毒DNA、血清甲胎蛋白等檢查綜合分析,才能對 健康 情況做出正確判斷。
1、6個月做一次B 超+ 甲胎蛋白
感染過乙肝、丙肝等病毒的人群;
肝硬化;
家族中有肝癌患者;
重度脂肪肝;
肝癌高發區人群:在我國,存在肝癌高發區,如廣西扶綏、江蘇啟東、廣東順德、福建同安等地。可能與糧食存在不同程度的黃麴黴污染有關。
這些人最好半年做一個B超+甲胎蛋白,了解肝臟 健康 狀況。
2、每年體檢一次
40歲以上;
愛喝酒;
脂肪肝等。
這類人建議每年體檢一次,做一下肝功能檢查,若是發現異常,根據醫囑考慮做上面的檢查。
2. 一體檢全身是病心臟早搏怎麼辦子宮肌瘤怎麼辦這些病聽著可怕但基本不用治_科學發明
每年一次的體檢成了無數成年人最頭疼的問題,打開體檢報告,看著上面紅色的字體,比上學時考試沒及格還揪心。不過,體檢查出下面這幾種病,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嚴重,甚至大多數都不用治!
一、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聽起來就很嚇人,但其實它並不是病,和糜爛一點關系都沒有。隨著身體中雌激素水平的變化,柱狀上皮覆蓋區域會發生動態變化,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現在醫學上已經把宮頸糜爛這個名稱正式取消,改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當被告知宮頸糜爛時,如果宮頸細胞學和HPV檢查結果沒有異常,也沒有合並感染或出血,無需特殊治療。尤其一些「莆田系醫院」或非正規的美容院,經常用宮頸糜爛來唬人,引導消費者花高昂費用做手術,深空小編提醒大家注意不要上當受騙!
二、心臟早搏
很多人聽到心臟早搏往往會和心臟病聯系起來,其實心臟早搏本身不是病,多是心臟其他問題的伴隨症狀。如果身體沒有感覺到任何不適症狀,也沒有影響正常生活,只是偶爾出現心慌或心臟「咯噔一下」,不用過分緊張,多數情況下不用治療。這類人平時可以少喝一些濃茶、咖啡等飲品,規律作息、減少熬夜。如果心臟早搏症狀明顯,已經影響了正常生活,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心律失常葯對症治療。我們平時更應該關注血壓、血糖、血脂水平,以及是否肥胖和吸煙,他們是誘發心臟病的高危因素。
三、乳腺增生
一次體檢下來,10個女性中有8個查出乳腺增生。很多朋友一聽到這個名字整個人都不好了,「乳腺為什麼突然增生了,以後會不會變成乳腺癌啊?」其實大可不必擔心!
乳腺增生並不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也不會導致乳腺癌。乳腺增生常見於20多歲並且沒有生育過的女性以及處於更年期前後的女性。經期前或者情緒不佳時,女性由於體內激素的變化,乳房會有疼痛,有時會摸到一些包塊,有時乳房會變大等,這些其實都是正常的生理過程。每天保持良好心態,少吃含激素較高的食品,堅持適量運動可有效緩解乳腺增生。
四、慢性淺表性胃炎
據調查顯示,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檢出率達80%~90%。在醫院,只要你接受胃鏡檢查,幾乎無一例外都會得到這么一個最輕級別的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這是因為,人每天的進食都會使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機械性、化學性的刺激,當進行胃鏡觀察時,看到粘膜出血,就會下這樣的判斷。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當眼睛看東西時間久了,會出現紅血絲一樣。如果沒有不適症狀,病例報告僅僅是輕度炎症,沒有腸化和上皮內瘤變,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淺表性胃炎可以不用治療。
但是如果檢查結果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則一定要警惕,有可能發展為胃癌,需要定期用胃鏡密切監測。記得要對我們的胃好一點,不要暴飲暴食,少吃高油高鹽食物,更不要飽一頓餓一頓。
五、甲狀腺結節
體檢中查出的甲狀腺結節大多數是良性的,只有大約5~15%是甲狀腺癌。事實上,1厘米以下的「甲狀腺結節」完全不必太擔心。當在B超檢查時發現:有沙礫樣鈣化、結節為低回聲、結節邊緣不規則、橫截面顯示前後徑大於左右徑等徵象時,才需要進一步檢查排除是否為甲狀腺癌。即便是不幸患上甲狀腺癌,和其他癌相比,也是一種比較溫柔的癌症,預後相對較好。
六、子宮肌瘤
據統計,30歲以上的女性約20%有子宮肌瘤,即每5個女性中就有一個中招。但「子宮肌瘤」非「腫瘤」,多數是良性的。專家介紹:如果近絕經期、肌瘤較小、沒有症狀,已經妊娠且肌瘤沒有發生紅色變性等情況,可以觀察等待,每3~6個月復查一次即可。注意不要亂吃滋補品,像是胎盤、黃鱔等。不過,未生育的女性,如果有子宮肌瘤,直徑達到4厘米時就要考慮手術。
七、盆腔積液
盆腔積液聽起來很可怕,但和宮頸糜爛一樣,通常也不需要治療,這些液體可以起到潤滑和保護盆腹腔器官和組織的作用。專家表示:幾乎每個女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積液,一般女性都在3厘米以下。3厘米以下可以視為正常范圍,如果沒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狀,是不需要治療的。如果遇到排卵期、月經期或者月經剛結束的時候,積液可能會略有增多,但如果沒有其他任何異常,即使稍微多於3厘米也沒什麼問題。
看完以後,是不是覺得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了呢,很多時候大家都是被名字唬住了,事實並沒有那麼可怕。科學的檢查和評估。既不過分擔心,也不盲目樂觀,才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當然,也別忘了每年定期體檢哦!
王者之心2點擊試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