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有無規定嬰幼兒每月接種前要體檢啊
1歲以內嬰幼兒體檢是4次,分別是2、5、8、12月齡。在打預防針時體檢。這4次是國家規定必需的。 1-2歲是兩次,1歲半和2歲。 不過有的地方,只要你要求,就可以做體檢的。 ******************************************************** 附相關資料如下: 嬰幼兒保健 2005-9-15 14:40:23 (一)兒童定期健康檢查 一、目的: 1、宣傳普及科學育兒知識,了解家長在護理喂養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 行指導。 2、對嬰兒進行生長發育監測,及時發現疾病和異常情況並進行預防和治療,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 二、管理對象: 本地段內1個月至6歲以下小兒(包括在本地段長期居住的臨時戶口的小兒)。 三、管理方法和要求: 1、開設兒童保健門診,為了方便家長,力爭與預防接種同時進行。 2、3歲以內嬰幼兒,按照0歲4次、1歲2次、2歲2次的體檢原則,可安排在 3、6、9(2、5、8)、12、18、24、30 36個月時進行。3~6歲兒童每年體檢一次,為了方便家長,可於每年5~8月兒童大體檢時一次完成。 3、體檢中發現的體弱兒(佝僂病、缺鐵性貧血、體重增長不良和肥胖兒)進行管理。 四、檢查內容及要求: 1、詢問小兒一般情況、喂養情況及患病情況。 2、測量身高、體重,並進行評價。 3、全面進行體格檢查。 (1)3歲以下嬰幼兒必須進行佝僂病檢查。 (2)6個月一6歲兒童應測查血紅蛋白,採用光電比色儀,取血部位為左手無名指端。進行貧血診斷及分度。 (3)4歲以上兒童進行視力檢查(4歲以下兒童有條件也可以進行檢查)。 (4)2個月至6歲兒童應進行聽力篩查。 4、對小兒體格發育情況及家長在育兒中存在的問題,應給予指導及解決。 (二)小兒生長監測 一、 目的: 1、小兒生長監測是對個體兒童的體重進行連續的測量與評價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動態觀察嬰幼兒生長發育趨勢,利於兒保工作者和家長及時發現體重增長不良兒,並及時採取干預措施。 2、生長監測的關鍵在於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長的自我保健能力。通過教會家長使用生長監測圖,由家長親自參與監測,及時發現異常,主動找兒保醫生咨詢,力求使家長早期獲得科學育兒的知識,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3、通過實施生長監測可把工作重點放在篩出的體弱兒身上,對他們實行重點管理。 二、監測對象: 本地段內1個月至3歲以下小兒(包括在本地段長期居住的臨時戶口小兒)。 三、監測方法與要求: 1、測量次數(應與計劃免疫結合): 6個月以內的小兒每月測量體重一次;7~12個月,每2個測量體重一次;13個月~3歲,每3個月測量體重一次。 2、測量日期: 根據各保健機構的具體情況及監測兒的多少進行安排,一般可按周或按月規定測量日,以便於評價和比較。 3、監測程序: (1) 稱重: (2) 評價:評價小兒生長曲線與參考曲線的關系。 (3)詢問:詢問小兒近日來的喂養和疾病情況及神經精神發育狀況,並記錄在 相應的欄目內。 (4)指導:向家長宣傳防病知識,交談小兒的健康情況和今後注意事項,如發現體重曲線偏離(不增或下降)時,尋找原因並給予指導。 不同月齡組每月增長的最低值(克) 月齡正常增長值 0月~ ≥600 6月~ ≥300 12~36月 ≥150 (三)五官保健 一、 聽力篩查及監測 1、目的和意義: 開展小兒聽力篩查工作,早期發現聽力障礙兒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有言語障礙的兒童早期進行聽覺言語訓練,讓聽力障礙兒童經過治療、聽覺言語訓練,能進入普通幼兒園、小學與聽力正常的孩子一起生活學習,健康成長。 2、聽力保健對象: 0~6歲兒童,重點為0~3歲兒童,尤其是具有聽力高危因素的兒童。 聽力高危因素 (1)耳聾家族史。 (2)近親結婚史。 (3)母孕期感染史(如風疹病毒、皰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弓形體病等)。 (4)母孕前有梅毒病史。 (5)新生兒頭頸部或其他身體部位的畸形。 (6)出生體重
2. 昨天個寶寶打了預防針今天寶寶要上幼兒園老師說要體檢,問一下今天能體檢嗎 還是要過幾天 急急急
是3歲得入園體檢吧? 體檢的項目是身高體重齲齒等常規項目和小血、有些地方體檢微量元素等項目。 打完預防針之後對體檢一點影響都沒有,除非是孩子不想再被扎針了,要不然是沒有必要向後推遲的。
3. 寶寶非要體檢才能打預防針嗎
體檢是免費的吧?醫生也是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只要寶寶沒有感冒和發燒、咳嗽就可以打預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