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體檢發現結節/息肉/囊腫怎麼辦專家教你判斷
主講人: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學科教研室主任 馬惠文
日常體檢中,不少人查出肺上有結節、膽囊有息肉、肝上有囊腫等,立刻就慌了神,擔心再過不久就會發展成癌症。但結節、息肉和囊腫真的那麼可怕嗎,它們距離癌症有多遠?
結節 小部分是癌前病變
隨著檢查設備精準度的提高,各種結節的檢出率日漸上升,尤其是肺結節、甲狀腺結節。結節並不可怕,關鍵看類別。無論是哪種結節,絕大多數為良性,只需觀察即可。不過,一些信號提示結節可能是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
肺結節:早期手術成功率幾乎100%。首先要明確的是,肺結節不等於肺癌。它的影像學表現為直徑<3厘米的局灶性、類圓形、密度增高的實性或亞實性肺部陰影,一類為良性或鈣化性,另一類則是性質不確定的結節。一般而言,炎症、結核、肺膿腫等疾病均會表現為肺結節。如果結節<5毫米,且是孤立性,只需每年復查;如果在5~10毫米,需3~6個月隨訪;如果>10毫米,且邊緣呈毛刺、分葉狀,結節內部密度不均勻,需進一步明確診斷。即便高度懷疑結節為惡性,患者也不必過於恐慌,早期肺部惡性腫瘤的手術成功率幾乎可達到100%,且預後良好。
甲狀腺結節:可通過分級推斷良惡。近年來,甲狀腺結節發病率逐年遞增,且女性明顯多於男性。甲狀腺結節通常是通過頸部彩超發現的,彩超會顯示結節的級別,以判斷良惡性。其中,1~3類為正常、可確診的良性甲狀腺結節,惡性風險為0,較大的結節建議半年隨訪一次;4~6類的惡性風險相對較高,需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針對性措施。
乳腺結節:約80%為良性。乳腺結節包括增生性結節、腫瘤性結節、癌結節、炎性結節等。具體而言,乳腺結節可見於各種乳腺疾病,比如乳腺增生、乳腺囊腫、乳腺纖維腺瘤、漿細胞性乳腺炎、乳腺癌等,約80%為良性。通過乳腺BI-RADS分級法,可以判斷結節性質。通常,0~3類可判斷為良性,建議定期隨訪;4~6類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判斷。有了分級結論後,患者也可結合病史、體征等情況,進行自身 健康 管理。
息肉 復發率高的需復查
鼻息肉、膽囊息肉、腸息肉……人體很多器官都可能出現息肉,但80%發生在胃腸道,尤其是結直腸。有些息肉是因局部黏膜組織受到炎症刺激,有些是基因突變,遺傳因素、飲食、生活習慣等也會導致息肉,比如長期食用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飲酒、常食辛辣刺激物等。雖然息肉是良性腫瘤,但有些也存在惡變傾向。
腸息肉:腺瘤性就像「定時炸彈」。腸息肉分為非腫瘤性和腺瘤性。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非腺瘤性息肉,與腸癌關系不大。但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相當於一個「定時炸彈」,但是否癌變還與患者年齡、息肉的數量和大小有關。一般來說,1~2個息肉癌變概率不高,但息肉越大、數量越多,癌變幾率越高,比如2厘米以上息肉癌變率可達50%。多數腸息肉患者沒有臨床症狀,只有少部分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數增多、便秘,甚至腸梗阻等。因此,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十分重要;平時要多吃蔬果,遠離煙酒。因腸息肉易復發,一定要定期復查;有家族史人群應2~3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宮頸息肉:多因慢性炎症刺激。宮頸息肉是慢性宮頸炎長期刺激導致的,大多是良性且無明顯症狀,少部分患者會有出血。因宮頸息肉會產生有炎性刺激的分泌物,破壞陰道生理環境、降低精子活力,也易形成黏液栓,阻礙部分精液進入子宮,影響受孕。如果在孕期發現宮頸息肉,息肉還會慢慢長大出血。因此,女性應定期做婦科檢查,如果發現宮頸息肉,最好盡早治療。當息肉較小時,可先採取葯物消炎治療;如果超過黃豆粒大小,可進行微創手術切除。術後應進行病理檢查,判斷息肉是否惡變。宮頸息肉也易復發,患者應定期復查。
膽囊息肉:絕大多數為良性。膽囊息肉是原發於膽囊的息肉樣病變,以膽固醇性息肉最為常見。絕大多數膽囊息肉為良性,且無臨床症狀,多在超聲檢查時發現;少數會導致反復發作的右上腹針刺樣疼痛,向後背部放射,還有惡心、厭油膩、腹脹等不適。大於1厘米的腺瘤樣息肉可能有癌變風險,需要手術切除。
鼻息肉:不斷增大的需手術。鼻息肉是鼻部常見良性腫瘤,好發於成年人,多因長期、慢性炎症刺激引起,也與遺傳相關。鼻息肉主要表現為鼻腔分泌物增多,有時伴有噴嚏、嗅覺下降,嚴重時出現鼻塞,甚至影響呼吸導致缺氧。息肉較小時可採取葯物局部治療,但對於不斷增大的鼻息肉,手術是唯一治療手段。
囊腫 持續增大或惡變
囊腫是一種良性疾病,如同一個個封閉的「水泡」,囊腔內充滿清亮無色或淡黃色、無菌的囊液。大多數囊腫的形成原因不明,好發於全身各個部位,肝、腎臟以及卵巢較常見。小囊腫一般沒有臨床症狀,無需特殊處理。但當囊腫逐漸增大、出現並發症,甚至有惡變傾向時,就需要治療了。
肝囊腫:生長緩慢,多為先天。長在肝臟上的所有囊泡狀病變,統稱為肝囊腫,是較常見的良性疾病,女性與男性的發病比例為1∶4,多為20~50歲。一般來說,90%以上的肝囊腫是先天性的。絕大多數肝囊腫生長緩慢,不會發生癌變,主要表現為餐後飽脹、食慾減退、惡心嘔吐等症狀,也可引起上腹膨脹不適、隱痛或輕度鈍痛。對於單純的肝囊腫,一年一次隨訪即可;如果有囊腫破裂、囊蒂扭轉、囊內出血等並發症,或囊腫巨大壓迫鄰近器官時,需外科手術治療。
卵巢囊腫:警惕「巧克力囊腫」。卵巢囊腫是卵巢腫瘤的一種。因囊液像巧克力,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也被稱為「巧克力囊腫」。巧克力囊腫最常見的症狀是疼痛,包括痛經、慢性盆腔痛及急腹痛,還會導致月經異常,甚至不孕,只有極少一部分會惡變。如果巧克力囊腫直徑<5厘米,通常隨訪觀察3個月,再進行復查;如果囊腫沒有繼續長大,或自行消失,無需太在意;如果半年後囊腫不消失或繼續長大,應進一步明確性質,及時處理。
腎囊腫:大小是治療評判標准。腎囊腫分為單純性和遺傳性。單純性腎囊腫是成人腎臟最常見的良性病變,可於單側或雙側發病,主要表現為腰腹部、背部的間歇性鈍痛,嚴重時出現血尿、高血壓、腎功能不全,可通過B超或CT檢查確診。無症狀的單純性腎囊腫不用治療,但需6個月到1年定期復查;如果囊腫直徑>5厘米,壓迫周圍組織導致尿路梗阻時,需進行囊液抽吸術;對於直徑超過10厘米的囊腫,則需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