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保合並什麼意思
社保合並就是不同城市繳納的社保,最後都需要轉移合並到一個城市申請養老保險。
存在多個個人社保卡號應如何進行合並?
辦理步驟
『1』可先攜帶身份證原件到就近的街鎮社會保障服務機構、各區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個人社保號合並。
『2』再到地稅部門注銷被終止的個人社保卡號。
對於兩個個人社保卡號,因身份證號碼或姓名不正確造成的合並個人社保號,按以下方式進行處理:
① 如保留號身份證號碼、姓名正確,被合並號暫停參保且身份證號碼或姓名錯誤的,由社保經辦機構合並個人社保號後,再由地稅部門直接對合並號進行注銷;
② 如保留號身份證號碼或姓名錯誤,被合並號暫停參保且正確的,則由社保經辦機構出具業務協辦函請地稅部門先修改個人基本資料,再回到社保經辦機構按原合並個人社保號業務流程進行操作。
對於參保人既有城鎮職工的繳費歷史,又有城鄉居民、農轉居、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的參保經歷,因不同身份參保而存在多個個人社保號情形的,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再作處理。
TIPS
由於個人社保號合並涉及本人核實工作經歷和參保繳費,如出現重復繳費還需辦理退費,需提供銀行賬戶等資料,需要參保人親自辦理,不能他人代辦。合並社保號業務沒有時間限制,參保人可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安排時間前往社保經辦機構辦理。
2. 北京市農齡怎麼轉工齡我母親有9年農齡,後來農戶轉非農戶,現在算工齡,農齡那9年不算了,這樣退休少拿
本報訊 參加農村養老保險年限最多可按1:1比例折算成參加城鎮養老保險的年限。昨天,《北京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行辦法實施細則》頒布。細則中解決了城鎮養老保險與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對接,「農齡」和「工齡」可相互折算,不會出現斷層。
昨天,市勞動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細則中對農村和城鎮的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有了明確的規定。二者之間可以互相折算,也就解決了許多農轉居人員在本市城鎮就業後一直苦惱的『農齡』不能算做『工齡』的問題。據了解,細則中規定,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員,轉居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後,由本人向區縣農保經辦機構提出申請,區縣農保經辦機構核實後,將保險關系及其繳納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費轉入區縣社保經辦機構,區縣社保經辦機構將按照最多1:1的比例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費折算為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
同時,參加本市基本養老保險的本市農民工,在達到退休年齡時可以將基本養老保險的一次性待遇劃轉到本人所在區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按新農保規定享受待遇;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滿一年的繳費,視同為新農保繳費一年的年限。
細則中還規定,在2008年1月1日前已經一次性交納了保費,其繳納的保險費按照相應公式計算其個人賬戶養老金已經足以達到本人所在區縣2008年1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就不用再受繳費年限需滿15年的限制而再行按年繳費,到達領取年齡時就可享受基礎養老金。
據了解,到目前,本市符合參保年齡段的134萬農村勞動力人口中只有49萬人參保,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僅為37%。而在新農保制度實施後,農村養老金的發放新增了由政府補貼的每月280元的基礎養老金部分,平均待遇水平由之前每月100元左右上升至近400元。同時,繳費水平也大幅下降。「上述兩點加起來,使得我們勞動部門將今年農保的參保率目標定為力保達到80%。」相關負責人說。
具體折算方式
1992年以前(含1992年)繳納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費,按照基本養老保險1992年的最低繳費基數(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和繳費比例折算為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最多折算繳費年限3個月,折算的繳費年限不足3個月的按實際折算。
1993年—1998年繳納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費,按照基本養老保險相應年度的最低繳費基數(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和繳費比例折算為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當年繳納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費折算為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最多為12個月,折算的繳費年限不足12個月的按實際折算。1999年(含1999年)以後繳納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費,按照基本養老保險相應年度自由職業人員的最低繳費標准折算為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當年繳納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費折算為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最多為12個月,折算的繳費年限不足12個月的按實際折算。
3. 交十五年社保有交十二年農轉居養老保險退休後有幾錢養老待遇呢
每個人只能有一個社保賬戶,這么看來你交社保的年限為二十七年,退休後每月可以領一千七百塊錢左右的退休金。
4. 農轉居後,由合作社繳納養老保險算工齡嗎算工齡工資
新農保改城鄉居民來養老保險以自後,性質基本沒有變化,繳費年限仍然最少十五年,也就是是俗稱的「工齡」。還是以它為依據,計算養老金。
兩個變化,一是名字變了,新農保改稱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了;二是農民和城鎮居民待遇一樣了。
合作社繳費最後也要進入社保的賬戶,無所謂的。
5. 農轉居養老保險 2019
2016廣東靈活就業人員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符合條件廣東省人社廳等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有關規定的通知》(粵人社規[2016]4號)從今年5月1日起實施。
但是,其中的補繳條件
要了解清楚才行啊~
那麼,哪些人可以享受呢?
廣州市戶籍靈活就業人員(不含男60周歲,女55周歲後取得我省戶籍人員)、
未領取基本養老金(含企業職工、城鄉居民、農轉居基本養老金)及存在可一次性繳費時段的方可符合申請條件
可享受政策補繳時段
從2006年7月1日起至2016年4月30日止,未參加企業職工、城鄉居民、農轉居養老保險時段,男性不早於45周歲,女性不早於40周歲,同時不能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申請一次性繳費的人員需向戶籍地社保經辦機構(如區社保中心)申請。
一次性要怎麼繳費?
一次性補繳的最長月數為118個月,並非180個月(即15年)。允許補繳的時間范圍是1—118個月,具體繳費的月數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計算方法
一次性繳費額=本人的月繳費工資基數(目前廣州最低基數為2408元×20%×一次性補繳月數)。
其中,一次性月繳費工資基數由本人在申請繳費時所在地級以上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工資基數上下限范圍內自行申報~
舉個栗子~
▼
李女士到2016年12月滿50周歲,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間參加過職工養老保險,共計24個月,其餘時間沒有參保。那麼根據新政,李女士一次性繳費核定起始時間就是其滿40周歲之月,即2006年12月,而到2016年4月未達到退休年齡,因此終止時間為2016年4月,這樣合計是112個月,剔除已經參保的24個月,則最多可申請一次性繳費月數為88個月。
假如李女士選擇按照現行繳費基數下限繳費,那麼其一次性繳費額=2408×20%×88=42380.8元
註:一次性繳費金額以社保經辦機構核定為准。申報的繳費工資需要在新的上下限標准范圍內。
一次性補繳社保業務並未規定截止時間,大家可以錯峰辦理哦。提交了辦理資料的市民,要保持通話暢通,方便工作人員隨時跟進業務。通過中心審核的市民須在60個工作日內到區地稅局繳費,超過繳費期限需重新審核。
據悉,截至目前,該中心已成功辦理了1000多件靈活就業人員一次性補繳社保業務。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