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進入老齡化社會後,養老金就一定會下降嗎
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後,個人的養老金收入會下降,所以不一定因為個人養老金的多少受到你本身繳納的錢的多少的影響,然後也受到國家財政轉移支付的影響,當時繳納的錢決定了你最後能拿到多少錢。
養老金體系從西方國家上世紀的時候建立到現在,一直以來也沒有出現這么大的問題,無非就是資金可能出現緊張的情況,畢竟老齡化結構的。這方面的支出可能會更多一點,但現在我們的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還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嚴重,而現在鼓勵二胎放開三胎,也逐漸在沖擊這樣的老齡化人口結構。你現在才二三十歲,等你退休的時候都是二三十年之後的事情了,你就不要想那麼多了。
② 中國將面臨什麼樣的老齡化問題
中國正面臨快速老齡化的挑戰。2005年,每100名適齡工作成年人僅對應16名中國老年人。預計到2025年,老年撫養比將翻倍至32%,到2050年進一步增至61%。到2050年,中國將有4.38億人口 aged 60歲或以上,其中1.08億超過80歲。勞動者的養老負擔將增至三倍。
人口老齡化有兩層含義:一是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二是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7%,即意味著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2005年,中國60歲或以上的人口比例為11%,相當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預計2015年這一比例將增至15%,2030年達到24%,2050年達到33%。
中國面臨的是未富先老的問題,格外嚴重。到2030年,中國人口結構將比美國更加老化。目前,每個老人由5.4個工作者支持,到2050年每個工作者的養老負擔將是現在的三倍。CSIS的高級研究員Richard Jackson博士指出,中國的提前老齡化意味著在經濟發展階段,需要提供和發達國家總支出相等的財富來支持老年人,而沒有足夠時間建立現代化的福利國家。
快速老齡化導致儲蓄率提高。接近退休的人口增加,儲蓄率上升。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傅德修表示,投資者應通過適當的投資理念和工具,實行自己的退休計劃。據光大保德信組織的中國養老准備現狀報告,23%的投資者期望在60歲前退休,但69%的投資者僅開始了五年或更少的准備。一些投資者尚未開始養老積蓄。
中國的養老制度存在結構性缺陷。盡管有強制的基本保險金體系,但未實現全面覆蓋。養老制度由中央政府指導運作,但地方部門負責繳費或支付養老金,導致養老金不能流動,個人賬戶無法跨區域使用。此外,繳費的回報遠低於市場回報,賬戶不能產生足夠的替代率。對於農村人口,幾乎沒有正式的退休金保護。
政府需要進行更根本的改革,建立一個充足和可持續的全國養老制度。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提出四步走方案:一是建立由政府稅收支持的普惠保障底線;二是讓全社會承擔基本養老制度中無資金承擔的成本;三是將雙層基本養老制度轉變為全國性制度,個人賬戶用於投資;四是擴大補充養老保險的覆蓋率。
③ 任務:中國老齡化群體有退休工資的佔多少退休工資超過2000的有多少
擁有退休工資的老人約有2.65億,退休工資超過兩千的老人大約有兩億。
中國有六億人月入不到一千(低於任何一個地方的最低工資,說明這些人沒正式工作也沒社保)。這是總理去年說的(括弧里不是)。
還有不少上班的根本沒有養老保險,尤其是企業里,很多老闆不給交,這些人老了也沒有退休金可領。
還有一些領很多的。所以,剩下兩億人這還比較樂觀。根據一組數據可以進行推斷,去年2020年所公布的六十周歲以上的人口總數,大概是2.65億人之多,但是真正每一年調整養老金的人口總數是1.2億。當中這1.2億人當中還包括了六十歲以下的女性,所以說真正能夠享受到職工養老金的群體,其實也就是在幾千萬人左右,甚至都沒有超過一個億。所以對比2.65億的人口總數,可以說這是少部分群體,大概也就是在1/3~1/2之間會擁有一份職工養老金。
在這所說的是職工養老金的待遇並沒有包含城鄉居民養老金如果說把城鄉居民養老金包含在內,通常情況下,一般整體參加這個養老保險的人口比例會達到80%以上,所以說大部分人都會擁有一份養老金,但是居民養老金的待遇水平整體是比較偏低的,在這里僅僅只計算職工養老金擁有的群體,那麼確實是屬於少部分群體,大概佔比也就是在1/2~1/3之間這樣的一個佔比,大部分人也就是一半以上的退休老人,是沒有一份職工養老金的待遇
④ 我們現在交養老保險以後能領到養老金嗎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這么嚴重
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會保險有全面崩潰的危險.
隨著經濟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發達國家都進入老齡化社會.發達國家的普遍規律是:社會進入老齡化時,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以上,有的甚至達到10000美元。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就有能力解決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相比之下,中國由於錯誤的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使中國在本世紀初進入老齡化時,人均GDP僅為1000美元,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應對老齡化的能力也會大受影響。
老齡化帶來的影響,首先就是工作的人少了,領養老金的人多了。你知道許多國營企業是怎麼垮的嗎?一個五百名員工的企業如果有兩千名退休員工領退休金,這樣的企業能有多少活力?還能支撐多久?從宏觀上說,如果一個國家的勞動人口遠遠少於領養老金的人口,這樣全社會的勞動人口還能不能供養整個國家?中國的社保養老金目前是現支現付,都已經入不敷出,隨著老齡化的持續發展,整個社保體系就有可能崩潰!目前老齡化嚴重的日本,社會保險體系已經出了問題,已經爆出政府高管帶頭不繳納養老保險的丑聞,因為他們擔心現在繳了養老保險,將來到領保險金的時候社保體系崩潰無法領到應得的保險金.日本的經濟比我國發達得多,尚不能有效應對老齡化對社保體系的沖擊,我國將來的情況會比日本更加嚴重.
即使老年人能夠足額領取保險金,因為勞動人口的相對減少,養老金也將貶值.因為金錢不能直接養老,而是需要勞動人口將錢變為商品和服務才可以.打個極端一點的比方,假如一個社會有10000個60歲以上的老人,只有100個勞動人口.那即使這10000個老人每人都存了100萬的養老錢,也無法購買到足夠的糧食,醫療服務.因為即使100個勞動人口全都生產糧食,也未必夠所有的人吃,哪裡還有勞動力來開醫院,開養老院呢?即使有人開也將貴得離譜,這不就是錢貶值了嗎?100萬還夠養老嗎?
目前我們中國的情況正是這樣,現在普遍的家庭結構是4個老人,一對青年夫妻,一個孩子.再過幾十年,等著領養老金的老人將超過有勞動能力的中青年人,我們的社會前景堪憂.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⑤ 2024年退休金改革方案
2024年退休金改革方案是指針對我國現行退休金制度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一改革旨在提高退休金的發放水平,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時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一、改革背景與目標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退休金制度的可持續性面臨著巨大挑戰。現行退休金制度在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退休金水平偏低、養老金支付壓力增大等。2024年退休金改革方案應運而生,旨在通過改革完善退休金制度,提高退休金的發放水平,確保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
二、改革內容
1、提高退休金水平:通過增加退休金基數、提高繳費比例等方式,逐步提高退休金的發放水平,使退休人員能夠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2、完善養老金調整機制: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養老金調整機制,根據物價水平、經濟發展等因素,適時調整養老金水平,確保退休人員的購買力不降低。
3、推動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個人參與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形成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分擔的養老保險格局,提高養老保險的覆蓋率和保障水平。
4、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監管:建立健全養老保險基金監管體系,加強對基金運作的監管和審計,確保基金安全、有效運行。
三、改革影響
2024年退休金改革方案的實施,將對退休人員、企業和整個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退休人員將獲得更高的退休金,生活質量得到提升;企業可以通過參與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減輕養老保險負擔;整個社會將形成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
2024年退休金改革方案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提高退休金的發放水平,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需求,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的可持續發展。改革內容包括提高退休金水平、完善養老金調整機制、推動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以及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監管等方面。改革實施後將對退休人員、企業和整個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規定: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八條規定: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這些法律規定為2024年退休金改革方案的實施提供了法律依據,確保改革措施在法治軌道上穩步推進,保障退休人員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