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退休金什麼時候重新核算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工資與退休年齡有關。因為影響養老金內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容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等,並和上述因素成正比。
基本公式:基本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個人賬戶本息和÷120+調整系數,各地實際計發公式會有差別,以當地政策為准。
1、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3、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分別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之和、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⑵ 2021年中人退休金補發新消息 中人退休金每月增加多少
談起退休大家一定會想到養老金這一方面的話題,比如延遲退休將在十四五期間落地,而退休中人養老金將迎來重新核算,部分地區已經分布相關 方案 。那麼,2021退休中人補發多少?中人退休金每月增加多少?
企業:95年前工作,95年以後退休的人員屬於中人(比如某企業員工,1980年工作,2020年退休,就屬於之人)。
機關事業單位:2014至2024年退休人員屬於中人(十年過渡期,現在僅有三年)。
二、“中人”養老金計算方式(以公務員為例)
關於養老金現在有三種計算方式:老人計算方式,新人計算方式,中人計算方式。
1、老人養老金計算方式
老人養老金計算方式比較簡單,按照退休前一個月本人基本工資的一定比例+補貼進行發放。
這個比例的確定和工齡掛鉤:
工作年限10年以下,比例為50%;工作年限10-20年,比例為70%;工作年限20-30年,比例為80%;工作年限30-35年,比例為85%;工作年限35年以上,比例為90%;
生活補貼(含各種津貼)各地標准不一樣,主要根據當地工資水平及本人的職務、職稱級別等來進行確。
2、新人養老金計算方式
養老金=個人賬戶領取+統籌賬戶領取+補貼。
個人賬戶領取額度=個人賬戶總額/139(假設是60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39)。
統籌賬戶領取額度=(個人繳納基數+社平工資)/2*繳納年限*1%。
補貼各地不一樣,一般就是幾百元。
⑶ 陝西2017年退休的『 中人』的公務員的過渡退休養老金怎麼確定
目前,國家統一對「中人」的養老金實行重新計算,也就是給中人發放過渡性養老金。
因為涉及「中人」重新計算養老金的人,一般是50年到70年之間出生的人群,他們中的多很多都沒有繳納過社保,但是退休後開享受比一般繳納社保的人更加高的退休金。
本次重新計算,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按照比例核算的方法。
中人的養老金採取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放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外,按照視同繳費年限的長短發放過渡性養老金。
重新計算的辦法採取新辦法高於老辦法的部分,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地區的10%。
第二年退休的人員(2016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發放20%,一詞類推法,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0%。
比如張先生是副處級幹部,之前同級別的人員退休金是4500元,在2017年退休後,按照新辦法計算的養老金為5000元,高於老辦法500元,那麼就要按照限高來執行養老金發放。
即:2017年退休,是改革的第三年,發放新老辦法超出的30%,也就是500的30%,是150元,最終張先生的養老金為4650元。
各地實施辦法均明確提出,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不過,對於過渡性養老金的具體計發等問題,一些地區尚未給出具體過渡辦法,未來或將另行制定。
事實上,在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過程中,相關政策也作出了過渡期的安排,對改革中的「中人」,從社會統籌基金中支付過渡性養老金。
目前隨著「中人」逐漸退休、「新人」越來越多,過渡性的政策安排逐步弱化,新制度逐漸居於主體地位,體現了平穩過渡的改革方針。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認為,過渡期結束後,「中人」養老待遇會因人而異,但是差距不會太大。
因為到時候不僅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有了一定的繳費積累,而且養老金還隨著待遇調整機制會不斷上調,再加上累積的職業年金,幾項相加之後的養老金絕對額可能還會增加。
我國公務員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國家建立公務員保險制度,保障公務員在退休、患病、工傷、生育、失業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七十九條規定:「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退休金以及錄用、培訓、獎勵、辭退等所需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根據我國公務員法的規定,公務員的退休待遇於公務員的福利保險權。同時,公務員退休所需經費,由國家財政予以保障。
國家在制定財政預算時,應當將公務員的退休待遇所需經費列入其中。機關對於公務員的退休待遇預算資金,應專款專用,不得挪用。
⑷ 2015年國家機關公務員退休的中人退休金怎麼算
機關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工資與退休年齡有關。因為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等,並和上述因素成正比。
基本公式:基本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個人賬戶本息和÷120+調整系數,各地實際計發公式會有差別,以當地政策為准。
1、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3、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分別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之和、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⑸ 公務員中人退休金新政策
國務院於2014年10月1日實施了一項重要的改革政策,即《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這項改革旨在統一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職工的養老制度,確保公平性與可持續性。
根據《決定》,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需要按照工資的20%和8%分別繳納單位和個人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單位繳費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而個人繳費比例則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值得注意的是,個人繳納的部分由單位代扣。此外,《決定》還指出,個人繳費工資如果高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3倍,則超出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若低於平均工資的60%,則以60%作為繳費基數。這一規定被稱為「300%封頂、60%托底」,旨在平衡不同收入水平工作人員的負擔。
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退休金計算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基礎養老金月標准將依據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來確定,每滿一年發給1%。這標志著公務員退休金制度與企業職工制度實現了並軌。
《決定》還強調,個人賬戶由本人繳費形成,其儲存額專門用於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且免徵利息稅。若參保人員不幸去世,個人賬戶中的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通過這一改革,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繳費和發放機制實現了與企業職工的統一,結束了以往完全依賴財政的情況。新的機制要求單位、個人和政府共同承擔養老責任,形成多渠道籌資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