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退休辦社保轉移用了4個月,這期間的退休金給補發嗎,退休金按退休月份開始算還是按辦理完結後開始算
領取退休金是按照辦理好退休手續的時間開始算起的,你在y退休手續,轉移社保關系期間的四個月,如果按時繳納了社保,同意計算繳納社保的時間,如果這四個月沒有繳納社保,自然就不能算繳納社保的時間了。同樣足夠期間沒有辦理退休手續也就不能領取退休金了。
⑵ 2020年三月份辦理的退休手續這都10月份了為什麼退休金還不發
你三月份辦理的退休手續,從四月份開始計發退休金。一般辦完退休手續後三至四個月,最多半年退休金就應該發下來。你都過半年了還沒有到賬,你可到原單位或人社局去咨詢一下,看問題出在哪?
⑶ 單位原因延遲退休四個月其間仍在上班工資怎麼算案例
單位應該發給你四個月工資,這四個月工資應該不扣除勞動保險,你可以同時得到退休工資和單位工資。
⑷ 一般退休證一般多久能辦下來
退休證一般在申請辦理之後一個月能下來,因為法律沒有具體、統一規定辦理時間,所以要根據當地的實際辦理情況確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且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⑸ 延遲退休年齡最新規定2024年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的相關規定,從2025年1月1日起,同步啟動延遲男、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用十五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六十周歲延遲至六十三周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五十周歲、五十五周歲分別延遲至五十五周歲、五十八周歲。
一、從2025年1月1日起,男職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五周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四個月延遲一個月,分別逐步延遲至六十三周歲和五十八周歲;原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周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二個月延遲一個月,逐步延遲至五十五周歲。
二、從2030年1月1日起,將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個月。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不滿最低繳費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通過延長繳費或者一次性繳費的辦法達到最低繳費年限,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三、職工達到最低繳費年限,可以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時間最長不超過三年,且退休年齡不得低於女職工五十周歲、五十五周歲及男職工六十周歲的原法定退休年齡。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所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的,可以彈性延遲退休,延遲時間最長不超過三年。
這種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的調整方式旨在緩解因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壓力,同時確保廣大勞動者能夠平穩過渡到新的退休制度下。通過分階段實施,可以更好地讓社會各界適應新的規則,減少短期內可能出現的各種負面影響。
此外,增加最低繳費年限不僅有助於增強社會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還能鼓勵更多人參與進來,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此外,這也促使用人單位更加註重為員工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環境和福利待遇,從而提升整體勞動市場活力。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2025.01.01生效)
同步啟動延遲男、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用十五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六十周歲延遲至六十三周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五十周歲、五十五周歲分別延遲至五十五周歲、五十八周歲。
《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2025.01.01生效)
第二條 從2030年1月1日起,將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個月。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不滿最低繳費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通過延長繳費或者一次性繳費的辦法達到最低繳費年限,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