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和企業退休人員一樣嗎有何區別
我國的在職人員在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退休後按月可以領取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組成。
基礎養老金= 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
對於靈活就業人員與企業人員來說,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肯定是一樣的, 差別主要在於繳費工資指數和繳費年限。
對於企業人員來說 ,繳費工資指數正常情況下就是 實際工資水平 除以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而對於靈活就業人員來說 ,他們是按照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結合一定繳費檔次比例計算出繳費基數後進行繳納的, 而這個繳費檔次就是他們的繳費工資指數 。
如果兩者的月繳費基數以及繳費年限是一樣的,那退休後的基礎養老金自然也是一樣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 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這個不管是企業職工按8%的比例繳納個人部分,還是靈活就業人員按照20%的比例繳納, 在劃入個人賬戶時均是按照8%的比例計入 。而企業職工公司繳費部分的20%和靈活就業人員剩餘的12%均劃入統籌基金, 因此只要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一樣,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並沒有差別。
但是我們可以計算一下,如果繳費基數為15000元,企業退休人員個人只要繳納8%也就是1200元,而對於靈活就業人員需要繳納20%也就是3000元, 兩者需要付出完全不一樣的成本才能享受一樣的退休待遇。 而對於靈活就業人員來說,他們大多數本身經濟條件都不夠好,因此都是 按照較低的繳費檔次比例進行繳納的,所以在退休後的待遇大多數也是不如企業退休人員的。
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退休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是否相同,不能以偏概全的討論,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因為企業職工繳納的是城鎮職工社保,而靈活就業人員可以繳納城鎮職工社保,也可繳納城鄉居民社保。因此,要分兩種情況討論。
如果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都繳納城鎮職工社保。
由養老金計算公式可得, 如果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職工的在同一個地區同一年退休、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相同,退休後所領取的養老金相同。
除此之外,靈活就業人員所繳納的社保費要遠遠大於企業職工。
因此,只要有工作,用人單位繳納社保最劃算。
如果靈活就業人員繳納城鄉居民社保,企業職工繳納城鎮職工社保。
不同之處在於:
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算公式都是一樣的,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退休後的養老金也應該相同。不過,在實際生活中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金很難比得上企業退休人員。
我們知道, 養老保險繳費的多少由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來確定 ,而繳費基數與社平工資、檔次系數掛鉤,通常在當地上一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的60%~300%之間。
繳費比例則相對固定,企業員工的養老保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各負擔一部分,企業承擔繳費基數的20%劃入統籌賬戶,而個人承擔8%劃入個人賬戶。
而靈活就業人員則不同,需要按繳費基數的20%繳納養老保險,再從其中劃出8%歸入個人賬戶,剩餘的12%劃入統籌賬戶,壓力相對要大的一些。再加上靈活就業人員的收入通常較不穩定,需要先解決「有」的問題,往往選擇按較低檔次系數進行繳費。
舉個例子, 假設企業員工甲與靈活就業人員乙的月收入都是10000元,企業員工只需繳納8%即800元,靈活就業人員需要繳費20%即2000元,成本增加了一倍。所以很多靈活就業人員會選擇按較低檔次系數60%來進行繳費。
不管是靈活就業人員還是企業退休人員的 養老金都是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構成的。 不管是企業員工還是靈活就業人員計算養老金的公式都是相同的。
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就是每年劃入養老金個人賬戶的8%累加起來包括利息,個人賬戶是有記賬利息的。在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雙方劃入養老金個人賬戶的8%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也應該相等。
而計發月數則與退休年齡相掛鉤,現行的退休年齡是男性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
當退休年齡相同且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也相等時,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等。
基礎養老金的多少與退休時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繳費年限相掛鉤。有人說退休時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資理應相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退休的時間節點也很重要,有時早退休一個月計算的上年度社平工資就可能有所不同,進而影響基礎養老金。
繳費年限比較好理解就是繳納養老保險的年限,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就是由參保人每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地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對於企業職工來說,這個指數相當於實際工資除以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而靈活就業人員則不同,他 們的繳費基數為社平工資乘以繳費檔次系數,因此靈活就業人員的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其實就是繳費檔次系數。
當退休時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資、繳費年限相同,且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相等時,基礎養老金相等。
綜合來看,養老金的計算受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社平工資、退休年齡等因素影響,靈活就業人員與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要完全相同,可能性不大。而靈活就業人員要獲得與企業退休人員相同水平的養老金待遇,需要付出更大的繳費成本,本就收入較為不穩定很容易就棄交斷交。對此,政府也出台了不少針對就業困難人員的補貼政策,比如4050社保補貼等,不過各地的政策不同,可以到當地的勞動保障部門咨詢。
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理論上講各種條件相同,兩者是應該一樣的,但是在實際實施中不可能一樣,
一、退休年齡差別
靈活就業人員男、女職工退休年齡都是60歲。
企業男職工60歲,女幹部55歲,女工人50歲。
二、繳費基數不同
繳費基數在60%一300%之間選擇。單位職工由單位選擇繳費檔次,機關事業單位一般是按職工基本工資的100%繳費,企業職工一般按60%一100%繳費,有些企業選擇一個固定的基數繳費,比如本單位職工今年統一按4000基數繳費等等。
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繳費變化性大,這與當地月平均社保基數變化有關,
例如:石家莊市靈活就業人員實行分段繳費,1一4月份核定一個繳費基數,5一12月就有變化,比如1一4月份按省月平均社保的60%,繳費標准717元。按100%,繳費標准1194元。可自由選擇繳費數額。但是到了5月份繳費基數有變化,5一12月份按60%繳費為568元,按照100%繳費為946元。
三、個人帳戶養老金差別
一般企業職工按照工資的60%一100%繳費,企業繳納16%,個人繳納8%。個人帳戶養老金8%。
靈活就業人員所繳納社保費60%進入社保統籌基金,40%進入個人帳戶,靈活就業人員在同等條件下,個人帳戶養老金要多。
四、政府補貼
企業職工繳納社保政府不補貼。
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政府每年都有補貼,繳費檔次越高政府補貼越多。
總之,繳納社保是一個慢長的過程,變化性大,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相同的可能性不大。
我們把繳納社保退休後領取養老金人員的分為三類: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企業職工、靈活就業人員。這三類人員中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最多,企業職工次之,靈活就業人員最少。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養老金一般都是多交多得,我們假定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的所在地區、繳費比例、繳費基數和指數、繳納年限都是相同的,來對比一下兩類人員,首先我們看一下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養老金=基礎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性養老金=退休所在地上一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 退休所在地上一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本人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個月,55歲為175個月,60歲為139個月)
我們可以看出基礎性養老金的金額取決於退休地區上一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繳費年限、繳費指數,這幾項指標兩類人員都是相同的,所以二者在基礎性養老金這一項並沒有差別,差別主要體現在個人賬戶養老金上。
個人賬戶養老金主要是看在退休之前累計交了多少,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為企業繳納20%,個人繳納8%,個人賬戶存儲額是8%。靈活就業人員原則上繳費比例是一樣的,但是靈活就業人員由於自己要繳納單位和個人部分,國家有一些補貼政策。個人部分8%減免,只需要繳納20%的部分,這個20%中有14%進入社保統籌基金,6%計入個人賬戶。這里每個月兩者之間就差了2%。
看起來比例差別很小累計的年限多了也是差別比較大的。比如某一地區上年度平均工資為8000元,繳費指數為0.5,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納金額=4000*8%=320元,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金額=4000*6=240元,兩類人員12月的差額在960元。再加上利息部分, 以養老保險最低繳納15年來看,兩者之間的差別可見一斑了。
總之,在前提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金會比企業職工少一些,至於少多少,各個地區會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公式你算一下自己的。
〔職說社保〕觀點: 由於靈活就業人員可以選擇自由職業者社保或者城鄉居民社保兩種 。所以,對於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職工人員養老金的差別,不可一概而論,需要分別對比,分析差異進行闡述。
如果您想徹底搞懂 「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職工人員養老金的差異」 ,不妨跟超老師一起來探討學習吧!
1.兩者的相同點;
其實,自由職業者社保和城鎮職工社保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相同的。所以, 如果影響養老金高低的上一年度職工月均工資、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和法定退休年齡等因素都是相同的。那麼,參保人不管是選擇繳納自由職業者社保,還是選擇繳納城鎮職工社保,其退休後的養老金是相同的 ,沒有任何差別。
2.兩者的不同點;
自由職業者社保和城鎮職工社保,兩者的唯一的區別就是: 養老金/養老保險得出的「社保回報率」不同 。
①自由職業者社保;
以北京市為例,自由職業者社保養老保險個人承擔繳費基數的20%,若假設社平工資為X,退休當月養老金為Y,繳費月數為N,則自由職業者社保的「社保回報率」為:20%XN/Y=XN/5Y。
②城鎮職工社保;
同樣的繳費基數,城鎮職工社保個人卻承擔8%,由以上公式計算得出,城鎮職工社保的「社保回報率」為:8%XN/Y=XN/12.5Y。
小結:相同的條件,退休當月領取的養老金相同,但是城鎮職工社保的「社保回報率」是自由職業者社保的2.5倍。 也就是說, 領到相同的養老金,自由職業者社保付出的養老保險費更多,通過養老金回本養老保險的周期也就更長!
1.兩者的相同點;
月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中人存在過渡性養老金,忽略不計的前提下)
2.兩者的不同點;
城鄉居民社保的基礎養老金 全部由地方政府財政補貼,根據當地經濟狀況,補貼金額有所不同。
城鎮職工社保的基礎養老金 月標准以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以北京市為例:
①城鄉居民社保;
最低和最高繳費基數基礎養老金= 710元 ;
②城鎮職工社保;
最低繳費基數基礎養老金=7855×(1+0.6)÷2×15%=942.6元;
最高繳費基數基礎養老金=7855×(1+3)÷2×21%=3299.1元;
小結: 就算城鄉居民社保和城鎮職工社保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相同,在北京,基礎養老金最低每月差232.6元,最高每月差2589.1元。也就是說, 兩者養老保險費相同的情況下,城鎮職工社保要比城鄉居民社保領到的養老金要高一點。
首先, 如果有工作,還是繳納城鎮職工社保,領的的養老金最多,參保人支出的養老保險費用最少,「社保回報率」最高,也就最劃算;
其次, 如果離職過渡,最好選擇自由職業者社保,因為兩者繳費年限可以互通互聯,退休時也不損失一點養老金;
最後, 如果只想個人繳納社保,建議優先選擇城鄉居民社保,不僅繳費檔次可以自由選擇,而且基礎養老金全部是財政補貼,既沒有財務壓力,回報率又高,何樂而不為呢?
「靈活就業」說白了就是與原企業脫離了關系,由自己在 社會 上自交養老金的這部分下崗人員。這也是分高、中、低三檔自由選擇來繳納的。對於那些年逾50歲而被迫下崗的人,他們大多數都是買的低檔或中檔的,當然,領的養老金自然要少了,與企業退休人員更是有差距了,這個差距還蠻大的唻。一項政策的實施永遠是有一部分人吃虧,有一部分人沾光的。在制度設計上不要讓吃虧的永遠吃虧,沾光的永遠沾光。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至少要累計繳費滿15年,到達退休年齡時才能辦理手續,然後按月領取養老金。養老金計算公式為:
對於企業員工來說,企業大多按照100%檔次繳納養老保險,那麼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也就是本月實際工資與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之比;對於靈活就業人員參保來說,由於經濟承受能力有效,大多是按照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在60%-300%之間選擇適當的繳費檔次計算出繳費基數,按照繳費基數的20%繳納養老金,其中繳費基數的8%計入個人賬戶,他們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個人所選擇的繳費檔次。
兩者都是 按8%的比例繳納個人部分並計入個人賬戶 ,有所差異的是靈活就業人員還要 額外繳納基數的12%計入 社會 統籌基金 ,也就說靈活就業人員 需要繳納基數的20%,但是只有8%劃入個人賬戶。 而企業員工的 社會 統籌基金是由公司承擔的,而且是按照20%的比例繳納。很顯然要想保相同的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 靈活就業人員在繳費期間要比企業員工繳納更多的保費,最後到退休時才能保持相同的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
但是,筆者以陝西省2018年在崗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為例進行測算,發現如果要保持相同的繳費基數,靈活就業人員都要比企業人員多繳很多保費,如選擇 最高檔300%比例,每月多繳費2023元,每年多繳24276元,15年多繳費364140元,20年多繳費485520元,30年多繳費728280元; 即使選擇 最低檔60%比例,每月多繳費405元,每年多繳4860元,15年多繳費72900元,20年多繳費97200元,30年多繳費145800元 。具體檔次繳費情況見下表:
對於靈活就業人員來說,大都沒有長期而穩定的職業,這樣收入也不穩定,家庭經濟條件也不好,他們大多是按照較低繳費檔次60%比例繳費的,這樣就低於企業員工月平均繳費指數,即使繳納相同的年限,退休後待遇肯定不如企退人員。
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計算辦法,是一套標準的公式,對所有參保人員是公開、公平的,不會因為參保人是企業職工或者自由職業者,而產生不同的待遇。
退休養老金的多少,跟以下因素有關。
一是投保繳費基數。
投保繳費多,將來退休養老金就多,這就是所謂「多繳多得」。
二是投保繳費年限。
投保繳費時間長,將來退休養老金多,謂之「長繳多得」。
三是社平工資水平。
當地社平工資高的,退休養老金多。
四是地區不同。
地區不同,會有一定的差異,比如補貼、取暖費等。
因此,只要參保人投保繳費金額、年限相同,社平工資、所在地區沒有差別,那麼退休養老待遇基本沒有差異。
當然,由於涉及 歷史 問題,企業職工可能會有一部分過渡性養老金,而靈活就業人員沒有。
關於二者的差別,主要在於個人負擔不同。企業職工的話,個人負擔8%,企業負擔20%;靈活就業人員則是個人負擔20%。
總而言之,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是國家的福利制度,是普通老百姓老有所養和病有所醫的基礎性保障,性價比非常高。
怎麼會一樣?靈活就業人員是達到退休年齡時根據你交了多少年多少錢計發的,拿的有多的有少的,企業的有工齡長的三十多年能領三千多的,有職稱的工齡也長的比如高級工程師能領到四千多的。
『貳』 平頂山市43年工齡能拿退休金多少
在平頂山,擁有43年工齡的退休人員,每月可以領取大約四五千元左右的退休金。如果這位退休人員是高級職稱,那麼退休金可能會再增加1000元。具體能拿到多少,還得看在職時的工資水平。通常情況下,退休金是按照在職工資的95%左右來計算的。因此,43年的工齡確實能夠帶來較為可觀的退休金。
此外,不同行業和單位的具體退休金發放標准可能會有所差異。例如,一些事業單位或企業可能因為經濟效益、工資水平等因素,使得退休金略有不同。不過,總體而言,43年的工齡意味著退休金相對較高。這不僅是因為工齡長,還因為退休金是基於較高比例的在職工資來計算的。
當然,退休金的具體數額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當地的平均工資水平、個人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等。如果在職期間的工資較高,那麼退休金自然也會相應增加。因此,對於那些長期在平頂山工作的人來說,43年的工齡確實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成就,這也為他們的退休生活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家對養老保障體系的不斷優化和完善,退休金的計算方式也在逐步調整。未來,退休金的發放可能會更加公平、合理,同時也將更加註重個人的繳費情況和工作年限。因此,對於所有勞動者來說,保持長期穩定的工作和合理的繳費,是提高退休生活質量的關鍵。
綜上所述,43年的工齡在平頂山意味著較高的退休金,這不僅體現了勞動者的工作貢獻,也為他們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堅實的經濟支持。未來,隨著養老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相信退休人員的待遇將會越來越好。
『叄』 交滿15年社保到退休能拿多少工資
按最代標准交滿年社保,可以肯定的是,在你退休後拿不到多少退休金,可能這點錢連生存都成困難,為什麼這么說呢?
一個人退休時能領到多少養老金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基本是在職時候工資的50%~70%,看看當地所在最低社何繳納基礎的標准你就算得出來了。
『肆』 退休工資2000是什麼水平
2000元退休金,對於有城鎮戶口的退休人員來說,有幾種因素造成的。
退休金是2000元,有幾種可能性:
1、女,參加工作比較晚;視同繳費年限和繳納養老保險金年數少及取最低檔:
2、女,沒有一直繳納養老保險金且繳納最低檔,有斷檔;視同繳費年限加上繳費養老保險金年數少。
3、男,沒有一直繳納養老保險金且繳納最低檔,有斷檔,視同繳費年限加繳納養老保險金的年限,在20——25年之間(因為各地區計算基數和方法不同,比如深圳繳滿15年養老保險金,繳納的基數高,退休金就比較高)。
2000元退休金,對於女職工來說偏低。
2000元退休金,對於男職工來說,很低。
退休工資2000是什麼水平?再次糾正一下,「退休工資」提法不妥,退休只有「退休金」或「養老金」。「工資」顧名思義,工作報酬,兩者不可混為一談。退休不工作何來「工資」?。因此應是「退休金」或「養老金」,兩個說法均可。
實事求是說「退休金」2000元是較低水平。但,如果生活在農村,而且身體比較 健康 ,無病無災,應該說是個不錯的生活水平。但如果生活在城市,身體 健康 ,自己有住房,沒有任何負擔,勉強也能過得下去。如果沒有住房,身體再患上多種老年病,不要說在城市,就是生活在農村,手頭不僅難說寬余,很有可能常常岀現捉襟見肘,力不從心現象。
應該說這么低水平的「退休金」或「養老金」,大多出現在企業退休的老人身上,機關事業退休的老人幾乎是不存在的。
如果身體 健康 ,本人又願活動,可找找人、托托關系,找個合適單位看門或打掃衛生,每月也可多收入一些,以補貼家用。當然如果有門手藝絕活,趁目前尚不甚老,常活動活動,其收入可能遠遠高於了2000,生活不僅寬松,也可能生活屬於上等水平。
樓主您好,退休金2000元是什麼水平呢?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退休金2000元並不是一個很高的水平,但絕對不是一個最低水平。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人群的退休金也就是2000元左右,而且這部分人群的佔比其實還並不是很小。雖然說全 社會 的平均養老金今年可能會達到3300元左右,但是不到3000元以上的個體,其實還是佔有了絕大多數,所以大多數人可能都是2000多塊錢的退休金。
2000元的退休金對比平均養老金的水平,那麼是屬於中等偏下的水平,確實不是一個比較高的收入,因為很多人他可能從企業單位退休,初始退休金就可以達到2000元以上甚至3000元以上,所以說2000元確實比較少究其養老金少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參加社保的條件決定的,因為你的繳費年限可能比較低,同時平均繳費指數可能也比較低所造成的原因。
但實際上全國最低的養老金,比如說參加職工養老保險按照最低繳費標准60%,並且按照最低繳費年限15年來繳納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可能他退休以後連800塊錢的養老金都不到,這是一個相對比較低的水平,如果說參加居民養老保險也就是之前的新農村合作養老保險,那麼甚至來說有的地區只有100多塊錢的養老金,很顯然你能夠拿到2000元的養老金,並不是一個很低的水平。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退休工資或退休金的叫法已經過時了,在建立個人繳費制度後,已經改稱養老金了。
每月養老金2000元,是什麼水平呢?要看你在哪兒,還要看你跟誰比。
在一線城市屬於低水平,在五線城市屬於中等略偏低水平。說多不多,說少還不是最少。也可以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要知道,截止2020年末,全國城鎮職工人均養老金僅為2900元左右。全國城鄉居民人均養老金僅為150元左右。
要知道,目前全國城鎮職工最低養老金僅為700元左右,全國城鄉居民最低養老金僅為100元左右。
要知道,2020年兩會期間,總理說全國有6億人每月可支配收入僅為1000元左右。
養老金2000元的人,八成是企業退休人員或靈活就業人員,包括下崗職工,而不是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
養老金2000元的人,這一生八成過的不如意,在職時,工資或收入也比較低,養老保險繳費水平低,繳費年限也不夠長,緊緊巴巴過了大半輩子。
不過,退休後每月2000元和在職時每月2000元,不是一個概念。這是你辛苦大半生的回報,可以受用終身。
想想看,每天睜開眼睛就有錢數,旱澇保收,只要活著就能領錢,活多久,就能領多久。
而且國家每年還給退休人員漲錢,只要活得久,2000元慢慢會變成3000元,4000元,甚至更多。
所以有了這2000元起頭,盡管不多,但晚年生活也有了一定的可靠保障,如同半個兒女,可以陪伴終身。
不要和別人攀比,尤其是養老金比你高的人,那是和自己找別扭,更不要總覺得委屈,抱怨,憤憤不平,那樣只會影響自己的身心,別的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
公平永遠是相對的。人這一輩子不容易,不如意的事誰都不少。要學會看開放下。不怕領得少,就怕走得早。要比就比壽命和心態,活得久的人,才會笑到最後。
總之每月養老金2000元,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調整心態,面對現實,知足常樂,量入為出,過好餘生,才是明白人。
應該是低水平。只能養活自己。
你說的退休工資2000元,就這個數字看一定是工人或者是下崗工人,只有他們才是這樣的標准。為什麼繳納社保費那麼高,而退休金這樣低,起碼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有的都不夠。經常看到說退休金幾千塊錢甚至過萬的,這些人看看有幾個是社保交的,退休工人很難,不要再拿其他的行業的人和工人比較了。
退休金2000元,無論在什麼城市,比照現在全國人均養老金水平,說實話真的是有些低了,如果是退休了找點事做的話,這2000元或許可以接受。但對養老金這也只能無奈的接受了。好在國家年年增加養老金,也是一種希望。不然真難想像2000元除了一個人吃飯,還敢幹嘛。不能有債,不能生病。這樣的養老金也只能計劃著,省著點用。身體 健康 的話,再找點事干,補充一下收入,把自己想像成被延遲退休了吧。
是這樣的,養老金2000元,這是比較低的水平了,要低於人均養老金水平的。但是現在大多數的退休人員,養老金也就是在2000元以內,當然這里主要指的是企業退休人員。
我們以靈活就業人員為例,如果按照最低的標准來繳納社保,也就是按照60%的檔次來交15年的話,拿到手的養老金也就是800元至1000元左右,還達不到2000元。也就是說2000元的養老金雖然不多,但是作為企業職工、靈活就業人員等等,還是相對比較高的了。主要是因為社保繳費水平一般不是很高。
分享一位粉絲的養老金情況:我是1970年生人,工齡32.4年,其中視同繳費年限7.5年,養老保險繳費指數0.83,今年退休,拿到手的養老金現在是2130元,坐標湖南小縣城。
2000元的養老金,如果是在一二線城市養老的話,顯然是不夠的,可能就需要繼續出去賺錢;而如果是在四五線以下城市生活的話,還是可以滿足基本的開銷的。
@社保當家,感謝你的閱讀。
是比較低的水平。
首先糾正一點,既然都已經退休了,哪來的退休工資?所以退休人員領取的是養老金。
目前,我國退休人員的月養老金平均水平為3500元。其中企業退休職工的月養老金平均水平為2900元。如果一個人每個月的養老金只有2000元的話,比全國退休人員的月平均養老金水平要低1500元,比全國企業退休職工的月養老金平均水平也要低900元。這樣的養老金,無論在全國任何地區都是很低的水平。
從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可以知道,參保人退休時能領取到多少養老金,要受到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繳費金額、個人賬戶儲存額、退休地社平工資、與退休年齡相關的計發月數等因素的影響,其他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繳費年限、退休地社平工資的高低起著主要作用。有些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比較低,主要是繳費基數太低、繳費年限太短、退休地社平工資低造成的。為什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和中小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水平存在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普遍在100%以上,繳費工資又是按照單位的工資總額和個人的月工資總額來確定繳費比例的。而中小企業職工不但繳費基數普遍是60%,繳費工資又沒有按照企業和職工的實際收入來確定比例,所以就造成了兩者之間養老金水平差距這么大。
每個月的養老金只有2000元,繳費基數只有60%,繳費年限只有25年左右,且退休地應該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每個月拿著這么低的養老金,如果是在中西部農村或貧困地區,由於退休人員年紀大了,吃喝花不了多少錢,穿戴也不太講究了,加上又有職工醫保,維持粗茶淡飯的老年生活也沒有什麼問題。可如果要在二三線城市生活,即使有職工醫保,也會過得比較辛苦,這也正是有些退休老人雖然年紀一大把了,卻仍然還在打工掙錢貼補家用的主要原因。
在我們小縣城,對普通職工而言,退休養老金2000元是中等偏下水平,如果不是十多年調漲,絕大多數人拿不到這個數的養老金。
我以為,退休後的養老金多與少,木以成舟,命該如此,埋怨牢騷也改變不了固有的事情,心態理性,開朗樂觀,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還有不少靠倒保才滿足繳費15年、參加城鄉居民社保的和失地農民等體群的養老金,迄今為止,還拿不到2000元……
知足常樂,保重身體,每位老人爭取多活幾十年!
『伍』 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
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待遇與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待遇,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以前說的是雙軌製造成的,但並軌後,其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差距還未縮小。其差距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大致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養老金核算的雙軌製造成的差距。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核算辦法是一樣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企業率先推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沒有進行改革。這樣,企業職業核算養老金的制度就與機關事業單位不同了。兩種制度核算養老金,必然就會產生一定的差距。
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是根據繳納養老保險的情況及視同繳費的情況,用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規定的辦法計算出來的,一般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如果是1996年前參加工作的話,可能還有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後核算出的養老金水平大致相當於在職時工資的40—60%左右。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中的老人(2014年10月前退休的人員),其養老金的核算辦法與企業退休職工是不同的,他們是以其基本工資乘以一定比例來核算養老金的,這個乘以的比例是以工齡來確定,工齡35年以上的比例為90%,工齡30年至35年的比例為85%。
即使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的工資相同,按這種雙軌制計算出來的養老金肯定也是不同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員工就會比企業員工的高。
二、繳費基數等相差較大造成的差距。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實行與企業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後,雙軌制並軌了。如果完全按照新的辦法來核算養老金的話,兩者在養老金上的差距應當會縮小,但由於在工資收入上存在的較大差距,要使養老金之間的差距縮小還比較難。
一般來說,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收入在當地是處於中上水平的,是屬於較高工資收入的人群,月收入會較高,普通職員達到每月6000元是正常的,有職務的人員達到八、九千元甚至超過1萬元都是正常的,而企業員工則不同了,除了少數行業、少數人的收入可能高一點以外,大部分企業員工的工資收入都不高,有的還拿著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最低工資標准超過2000元以上的很少),屬於工資收入較低的人群。
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工資為依據的,工資收入高,繳費基數就高,個人賬戶余額就高,加上機關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繳費上是就高不就低的,而企業員的繳費往往不會太高,有的還會就低不就高,因此,盡管採用一樣的辦法來計算養老金,但由於繳費基數上的差距較大,養老金的待遇就會有較大的差距。
此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一般工作較穩定,不會失業,不會中斷養老保險繳費,而企業職工則不同,可能會有失業的情況發生,失業後也有可能會中斷養老保險繳費。一些靈活就業人員也可能因為經濟等方面的原因中斷繳費。這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繳費年限就會長些,一些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就會短些。繳費年限長短不同,會體現在養老金上,繳費年限長的養老金就會高一些,反之就會低些。這就造成了差距。
三、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的指數值不同造成的差距。
機關事業單位剛實行養老保險制度不久,目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還屬於「中人」( 2014年9月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後退休的人員)。這些「中人」退休時,除了有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外,還會有過渡性養老金。
有過渡性養老金是可以理解的,就像一些1996年前參加工作的企業退休人員一樣,也有過渡性養老金,這是對以前沒有實際繳費、計算出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較低的一種補償。
在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時,企業退休職工的「中人」用的是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一般都按1來確定,也不分企業領導和普通職工,不分是工程師還是工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用的是視同繳費指數,這個指數是根據退休時的職務、職級來確定的,職務職級高,指數就大,計算出的過渡性養老金就高。一般人員退休時,其指數都會大於1,有職務就更高,如副高職稱的教師退休時,其指數就會達到2左右。
計算時,指數取值的不同,就造成了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較高,使之與企業員工在養老金上也就有了差距。當然,這種差距在「中人」全部退休完了以後也就不存在了。
四、有無年金方面造成的差距。
年金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在企業實行的是企業年金制度,在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的是職業年金制度。這兩種制度的內容雖有些不同,但都是對養老保險的補充。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都強制實行了職業年金制度。企業年金制度的規定雖出台較早,但不是一項強制實行的制度,是需要企業與職工一方集體協商確定後才會在企業建立的制度。一般的企業出於減少成本、增加利潤的考慮,是不會去主動協商建立這樣的制度的,因此,大多數企業職工是沒有企業年金的。
退休後,機關事業單位員工會按月領到一筆職業年金,而多數企業員工是沒有企業年金可領的,在年金收入上他們的養老待遇也會有差距。
在年金上會差多少呢?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制度已實行近7年了。如果機關事業單位一員工以每月8000元為基數繳納職業年金,到2021年10月60歲退休時,7年累計的個人賬戶余額為8.06萬元(不計利息),退休後可以按月領取職業年金580元。
從現在開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時間越晚,其繳納職業年金的時間就會越長,退休後得到的職業年金就越高。假如一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從2014年10月開始繳納職業年金,平均月繳費基數為8000元,在2044年10月60歲退休時,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就會有34.56萬元(不計利息),退休後就會按月領到2486元的職業年金,如果算上職業年金個人賬戶的利息,每月能領到的職業年金就更高了。企業如果沒有建立企業年金制度,退休後企業職工是沒有年金可領的。
那時,沒有企業年金的企業退休職工,只能看著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比自己多領這些2000多元的職業年金了。 在年金上的差距,也就造成了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養老待遇上的差距。
綜合以上情況,企業退休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養老保險上的差距,主要是因為雙軌制核算養老金、繳費基數有差距、繳費年限有差距、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有差距、年金制度是否實行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機關事業「中人」全部退休完了,如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企業職工的工資一樣高的、繳費年限一年長了,企業職工也像機關事業單位一樣實行了年金制度了,那麼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養老金待遇上就不會在差距了,或者說,差距就很小了。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以上是個人了解的情況及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我認為,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職工退休養老金差距那麼大,大到目前差距仍以倍數計算,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具體講,既有養老金計算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工資收入水平方面的原因。
先分析與解讀基本養老金計算方法上的原因。從表面上看,養老並軌改革以後,機關事業職工與企業職工一樣,在計算與核定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上,是大體統一與基本相同的。但是,實際上的差異與區別,仍然是十分明顯與巨大的。比如,退休待遇雙軌制,造成並導致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職工,在初始退休待遇上的巨大落差始終存在,實質並軌的預期目標任重而道遠;視同繳費指數上的政策分野,導致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職工,在基本養老金計算與核定結果上的落差不斷加劇,差距鴻溝越填越大,企業職工的視同繳費指數值,繼續幾十年一貫制,仍然按照整數1在忠實地執行著。
再分析與解讀機關事業職工平均收入水平上的原因。上世紀90年代以來,機關事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在明顯的快速增長與發展之中。而且,實際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大大高於企業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而由於企業工資收入水平的決定與形成機制,與企業效益密切關聯。而機關事業的工資收入來源渠道,則完全由國家財政負責買單。由於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職工,在工資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必然造成並導致機關事業退休養老待遇上的「多繳多得」。
感謝閱讀,請點關注!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雖然都是屬於城鎮職工社保,但兩者在待遇上確實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如下:
一、繳費不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不但繳費檔位一樣,最低標準是60%,最高標準是300%。最低繳費年限也都是15年。但在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由於經濟效益不佳,職工工資水平較低,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丶繳費金額都比較低。比如繳費基數平均只有60%上下。機關事業單位由於享受的是財政撥款,從業人員的工資有保障,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繳費標准都比較高。比如繳費基數平均都在100%以上。由於繳費基數、繳費工資上的差別,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待遇也就自然會存在不小的差距了。
二、養老金的構成不同。2014年10月1日機關事業單位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為了不讓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養老金待遇吃虧,國家把他們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的正式工齡視同繳費年限,並用一筆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這樣,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基本養老金便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而企業單位由於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幾十年了,目前退休人員中大部分都是「新人",而「新人"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由於養老金的構成不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肯定不相同。
三、養老金計算方法不同。企業職工退休時,社保局根據他們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繳費金額等數據,統一套進養老金計算公式,一項一項計算出養老金待遇。而10年過渡期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中人",他們退休時要採取新辦法和老辦法對比的方法計算養老金,限高保底。由於養老金的計算方法不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自然存在差距。
總之,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繳費標准、養老金構成、養老金計算方法等等方面的不相同,必定會造成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養老金待遇上的差距。當然,這些問題國家都正在逐步解決。隨著改革的深入,企業退休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之間的養老金差距會逐步縮小的。
企業職工的養老待遇之所以遠低於機關公務員,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 繳費的時間短很多 ,二是 繳費的金額少很多 ,三是 少了一項職業年金 。
2014年之後,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企業職工一樣開始繳納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
只不過,由於參保人群的不同,被細分為 企業職工 基本養老保險和 機關事業單位 基本養老保險,兩種保險基金 分開建賬、分開管理 。
但是,二者的本質都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各項制度設置是一模一樣的。
第一,兩種保險的 繳費模式 是一樣的,都是用人單位(機關或企業)和個人一起繳納,用人單位的費率是16%,個人是8%。並且,個人帳戶的金額都由個人繳費形成,機關公務員並沒有額外的補貼。
第二,不管是企業職工還是機關公務員, 繳費基數都有限制 ,既不能選擇很高的繳費基數,也不能選擇很低的繳費基數。
目前,兩種保險的繳費基數上下限都是 上年省平均工資 的 60%——300% 。假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資是6000元/月,那麼繳費基數的上限是18000,下限是3600,哪怕有職工的工資很高,達到3萬每月,也只能按照18000繳納。
這種規定主要是為了 社會 公平,避免基本養老金拉開太大的差距。
第三,基本養老金都由 基礎養老金 和 個人賬戶養老金 組成,計算方法也是一模一樣的。繳費年限越長、平時繳納金額越多,最後的待遇就越高。
綜上所述,兩種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設置是一模一樣的,但企業職工退休待遇少很多的情況確實存在,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以下三點:
雖然公務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2014年建立的,但是,在2014年前入職的公務員的工齡是可以 視同繳費年限 的。簡單來說,就是國家默認你在2014年之前也繳費了。
因此,公務員的繳費年限是很長的,按照20多歲入職、60(55)歲退休,繳費年限至少有30年。
而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明顯短很多:
1、有些企業為了省錢,不願意給員工繳納社保,能拖就拖,能不繳就不繳。
2、有些員工參加社保的意識不強,認為社保沒什麼用,自己不願意繳納社保,更看重眼前的到手工資。
3、雖然養老保險多繳多得,但待遇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個人的付出增幅,導致有些員工繳足15年後就不願意再繳了。
因此,企業職工的繳費年限明顯低於機關公務員。
上面也講到了,繳費基數是有上下限的,下限是上年省平均工資的60%,有些企業為了省錢,一般都給員工選擇 最低的繳費基數 。
例如,某省2020年的平均工資是6000元/月,企業都是按照3600的標准給員工繳納社保,哪怕員工工資1萬也是如此。
除了少部分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高 科技 企業、國企外,絕大部分小微企業都是按照這種模式來的。
而機關公務員就不一樣了,會按 實際的應發工資 進行繳納。假如上一年度的個人平均工資是8000元/月,本年的繳費基數肯定會接近8000元(要剔除某些不能計入繳費基數的地方津補貼)。
而繳費基數越大,計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金額就越多,最後每個月能拿到的基本養老金自然也就越多。
目前,機關公務員都是有補充養老保險的,就是所謂的 職業年金 ,這是國家 強制建立 的,每個月按照個人繳費基數的12%計入個人賬戶,到退休的時候按照個人賬戶余額除以139得到的金額按月領取, 領完為止 。
而企業職工雖然也有相應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就是所謂的 企業年金 ,但不是國家強制建立的,只是 鼓勵建立 。
絕大部分企業為了省錢,根本不會掏錢幫員工增加這項福利。
據我了解,我所在的地級市沒有一家私營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制度。就算是全國,截止2020年也僅僅只有2700多萬企業職工參與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央企(國企)、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
因此,與機關公務員相比,企業職工少了一項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每個月要相差兩三千元。
綜上所述,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雖然和機關公務員的一模一樣,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後能夠拿到手的養老待遇確實相差甚遠,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是短期內無法解決的。
不過,國家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正在想方設法逐步解決,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養老待遇的差距會逐漸縮小。
歡迎關注@瑛傑小豬,一起聊聊體制內的小知識。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我們可以發現 養老金差距確實可以體現在養老金計算公式上 。
企業職工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主要包括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三部分。
機關事業單位計算公式也是包括以上三部分,但是還額外多了一項 職業年金 。
多出來的職業年金部分,是補充養老機制。一部分國有企業也有企業年金,不過由於企業年金的建立是企業自主為主,所以很多私營個體企業時沒有這樣的制度的。 如果沒有年金制度差不多養老待遇會減少約1/4到1/3左右 。
(年金制度可能由於個人比較長壽,領取完以後就沒有了,這一點跟養老保險是不同的)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計算公式,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乃至全國都是一樣的。
基礎養老金跟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以及社平工資掛鉤 。事業單位職工一般來說工作時間長,繳費年限長;另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及其繳費指數和視同繳費指數也會更高。
個人賬戶養老金高低跟積累有關 。一般來說機關事業單位繳費基數高,積累的也會更快一些,但是由於繳費年限短,確實這一部分待遇趕不上企業職工。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也是如此。
過渡性養老金 ,機關事業單位是2014年10月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繳費年限,視同繳費指數也會根據職務級別核定,一般超過1。企業退休人員一般沒有視同繳費指數(一些地區直接按照1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是機關事業單位待遇最高的地方。
實際上過去,養老制度僅僅是國有企業擁有。私營、外資經濟和個體勞動者是不享受有關退休待遇的。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才將這些群體納入養老保險。 這個時間是1991~1995年。所以說,現在很多人的繳費年限比較短,而且繳費基數低,養老金待遇也低。
總體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機關事業單位視同繳費年限時間越來越短。 最終全部轉化為實際繳費年限以後,大家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會完全相同 ,只不過會多了年金待遇。
機關事業單位是屬於一類較好的工作崗位,就跟各個互聯網大廠和金融企業一樣,工資高、福利好。有條件的年輕人可以努力一把。
是這樣的,企業職工跟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參與的都是職工社保,而且也是根據個人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等來計算養老金的,當然,對於2024年以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來說,屬於退休中人,在養老金計算方面會採取新老辦法結合的方式,這就跟企業退休職工會有明顯的差別。
不可否認,企退人員跟事退人員的養老金存在一定的差距,像現在大多數的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也就是一兩千塊錢,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大多數在三千元以上的水平。
造成養老金差距的原因有這么幾個: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相對比較長,而且繳費水平一般也會比較高;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除了基本的養老金,還有職業年金等補充性的收入,整體的養老金水平就會比較高。
@社保當家,感謝你的閱讀。
企業職工社保和機關社保怎麼計算退休金為何差距那麼大?並軌以後企業職工社保與機關社保計算方法基本相同。比如很多正在運轉的經濟效益比較好的國有企業,他們按規定交納了養老保險並購買了職業年金的企退人員養老金也有5千多元以上養老金並不比同職級同工齡的公務事業人員的養老金少。
而那些退休養老金比較少的主要是第一種單位沒有按規定給職工買養老保險。為了節省開支,給職工按最低檔給職工買的養老保險。即按當地社平工資的百分之六十買的養老保險。而公務事業人員是按社平工資百分之百繳納的視同繳費給退休人員計算養老金。當然這個視同繳費的錢是由原單位出。如各鄉鎮公務員的養老金由各鄉鎮財政負擔。你看企退按社平工資的百分之六十繳費而比公務事業百分之百繳費,這里養老金就相差百分之四十。同時公務事業幹部基礎工資也比企業職工的基礎工資也更高。他們的實際繳費是按在冊工資(包括績效工資)繳費。他們的實際交費高於社平工資的百分之百。有的達到百分之二百或更多。因此就是按同一種養老金計算方法計算養老金,企業下崗職工繳費也比公務事業少繳了百分之四十。企退人員也比公務員要少百分之四十的養老金
應該是企業人員貢獻小,事業人員貢獻大,網上有人就是這么說的!我想想可能就是這樣的原因吧!
企業單位的視同繳費,應與同時期機關事業單位,且由國家財政代繳的養老費,同一水準。
企業和事業社保現在早已經並軌,基礎養老金計算方式都是一樣的,那為什麼企業和事業差距那麼大呢?下面我詳細的說說。
首先是基礎養老保險的計算公式,統籌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統籌賬戶養老金是個人繳納比例加上100%的和,然後除以200,乘以繳費年限,再乘以當地社平工資。
比如當地社平工資8000,A事業單位按照300%交了40年,B企業按照60%交了15年;那A的統籌養老金就是(300%+100%) 200 40 8000 6400;B的統籌養老金就是(60%+100%) 200 15 8000 960;統籌養老金A是B的六倍多,造成6倍差距的原因關鍵點在於繳費年限和比例。
然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A和B都按照60歲退休,計算公式是余額 139。A的余額8000 3 0.08 12 40 921600,那他的個人養老金就是921600 139 6630;B的個人余額8000 0.6 0.08 12 15 69120,個人養老金為69120 139 497。
最終事業單位的A拿了6400+6630 13030的養老金;企業退休的B拿了960+497 1456的養老金。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A拿了B 8.95倍的養老金?首先繳納年限A是B的2.67倍,繳納費用A是B的5倍,綜合A交了B的13.3倍的養老保險拿了B 8.95倍的養老金,充分提現了基礎養老保險的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政策。
PS:部分事業單位除了基礎養老保險,還會為職工繳納補充養老保險,但是大部分企業不會為職工交,這也是企業和事業養老金差距大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