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拿退休金時,職工社保繳費基數是看最後一年的還是所有年度綜合起來看
摘要 繳費指數,實際上是等於繳費當年所有繳費當月繳費基數之和÷繳費當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最後一年,老王按照17,284元繳費基數繳費三個月,繳費基數之和只有51852元。2020年的養老保險的社會平均繳費基數是69136元,這樣相當於繳費指數只有0.75。 老王還有19年零9個月按照100%基數繳費的繳費記錄,實際上繳費指數是19.75。最終平均繳費指數是(19.75+0.75)÷20,平均只有1.025。 按照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可以領取20.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養老金計發基數)。由於養老金計發基數是6573元,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1348元。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處於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最後三個月按照17284元繳納社保,個人賬戶里的余額每月能夠增加1383元,三個月會增加4149元。老王退休時個人賬戶里的余額是5.6萬元,60歲退休養老金計發月數為139個月,每月領取大約40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 這兩部分養老金相加,每月只能領取1748元。 退休後青島市實際上還有開放城市補貼35元,水價補貼、物價補貼、電費補貼、房屋補貼24元。各種待遇相加起來是1800元左右。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2-01-12 繳費基數是按當年退休還是按上一年度繳費基數計算 繳費指數,實際上是等於繳費當年所有繳費當月繳費基數之和÷繳費當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最後一年,老王按照17,284元繳費基數繳費三個月,繳費基數之和只有51852元。2020年的養老保險的社會平均繳費基數是69136元,這樣相當於繳費指數只有0.75。老王還有19年零9個月按照100%基數繳費的繳費記錄,實際上繳費指數是19.75。最終平均繳費指數是(19.75+0.75)÷20,平均只有1.025。按照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可以領取20.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養老金計發基數)。由於養老金計發基數是6573元,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1348元。(二)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處於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最後三個月按照17284元繳納社保,個人賬戶里的余額每月能夠增加1383元,三個月會增加4149元。老王退休時個人賬戶里的余額是5.6萬元,60歲退休養老金計發月數為139個月,每月領取大約40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這兩部分養老金相加,每月只能領取1748元。退休後青島市實際上還有開放城市補貼35元,水價補貼、物價補貼、電費補貼、房屋補貼24元。各種待遇相加起來是1800元左右。 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生活愉快!
『貳』 社保基數越高退休金越高嗎
法律分析:
關於社保問題繳納基數與退休金的回答為退休金與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有關,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退休金領取的就越多。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社保基數,並發布最新的最低基數和最高基數。一般而言,企業幫員工繳納的都是最低基數的社保,當然也有些公司會根據上一年度崗位的平均工資作為基數為員工繳納社保。社保繳納基數決定了退休金的多少。退休金需要根據賬戶儲存額來計算,而賬戶儲存額受到繳納基數的影響。參保人繳費基數:即社保繳費基數,不等同於工資,取決於企業的社保繳存政策。
退休金計算公式:企業職工退休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本人平均工資指數=參保人繳費基數/上年平均工資
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每年統計局公布的社會平均工資
需要說明的是,規定最低繳費年限為15年,並不是說繳滿15年就可以不繳費。對職工來說,繳費是法律規定的強制性義務,只要在用人單位就業,就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費。同時,個人享受基本養老金與個人繳費年限直接相關,繳費年限越長、繳費基數越大,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養老保險基數和退休金是有關系的,養老保險基數的高低直接影響退休金的高低。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與退休工資的關系是正比例的關系,通常是只要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越高,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就會越長,從而相關用戶的退休金的領取就會越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