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有的人退休金比在職工資高幾倍,是准確計算的嗎
為什麼有的人養老金待遇通常拿到手的水準,相比正在工作單位上班的員工的薪資待遇,卻變高數倍呢。是否科學合理的測算換句話說養老金在預估的過程當中,會不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和誤差呢?實際上對於這種一個問題,好多人好像全是無法理解,由於在人們腦海中之中都展現出了一個特點,便是養老金一定會小於在工作期間薪水性收入,由於有一個養老金的替代率。
㈡ 體制內退休和體制外退休的人,會有哪些區別呢
第一,歸屬差別。體制內退休,並沒有推動社會化管理,實際上你基本上還算這個單位的老職工。尤其是很多單位都有一定的老乾黨支部,主要就是做好本單位退休人員的黨員關系管理和信息溝通服務,尤其是有些困難和問題可以求助原單位。在體制外退休,一般只能求助社區、公安部門甚至民政局了。
第二,待遇差別。體制內退休養老金高,這是不爭的事實。盡管2014年10月已經實施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但是由於相應的過渡期存在,以及體制內的繳費基數確實高,還有職業年金差距。體制外一般參保繳費都是按最低基數繳納,絕大多數企業都沒有年金待遇,養老待遇差距是很難彌補的。
第三,福利待遇。體制外的人退休以後實施社會化管理,相應的福利待遇都是一些通用的。體制內退休,一些獎金福利甚至都跑不了的。前些年一些地區的退休老人都可以領取精神文明獎和創城獎之類的獎金待遇。像一些退休機關事業單位老人還有住房增量補貼、房租補貼、提租補貼等待遇。
體制內算是非常穩定的單位,一般又被稱為鐵飯碗,混日子是比較簡單的。體制外的競爭更激烈,但是更容易掙得更高的收入。比如說,像華為等公司人均月薪5.7萬元,騰訊8萬元,小米3.88萬,阿里3萬元,而且很多好公司還有高額的年終獎待遇。所以,有的人說,最穩定的家庭搭配工作是夫妻兩人一個高科技公司,一個公務員。
㈢ 養老保險每年漲那麼高最高部門在干嗎,對沒有收入的人公平嗎
作者:SB青年
鏈接: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一、什麼是雙軌制
雙軌制的具體描述和說明,我就不詳細說了,有興趣可以直接度娘「雙軌制」,裡面說的很具體。這里我只想強調我的兩點看法:
1、首先,我們要探討,雙軌制到底是不是不公平的。
雙規制問題的來源是兩種養老制度的比較,即公務員養老金制度和企業基本養老金制度的比較。大多數體制外的人都認為,公務員養老金比較企業養老金而言,要高很多。這個結論是怎麼來的呢?我記得有一個比較經典研究結論,大概意思是,公務員養老金按照計算,替代率為80%左右,而企業則大約60%左右。也就是說,在職同樣是拿著1000元的工資,公務員退休可以拿800元,企業職工退休才能拿60元。這在很多人看來是非常不公平的,他們因此得出公務員養老金不公平的結論,並由此對公務員養老金並軌非常關注。
但是,請允許我說但是。
這種僅僅把養老金作為比較和分析的對象是很狹隘的,無助於我們分析清楚問題的全貌。眾所周知,雙規制中,公務員養老制度源自於計劃時代,而企業的基本養老制度則源於改革開放之後逐步建立起來的現代社會保障制度。公務員養老的制度的基礎是將公務員的一生都納入體制內進行規劃,通俗點說,只要進入體制,生老病死都由組織為你包辦了。而企業的養老制度的背景是市場對資源的配置,即基本養老金的繳納雖然是強制的,但是你的養老金是由繳費年限、繳費基數水平所決定的,而繳費年限和水平則是由職工市場化的工資水平所決定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套體系怎麼比較?
個人認為可以兩種方法來比較:
一是假定企業是體制內的職工,那麼,將其市場化的工資按照公務員工資體系做一個比對,然後得出其退休工資。也就是說,假設企業職工小明是部門經理,工資為10000元,按基本養老60%的替代率算,退休工資大約為6000元左右。假設小明去混公務員系統,依照他的能力大概可以混成正科級,在職工資水平大約為8000元左右,如果其在政府部門退休,按80%替代率算,退休工資大約為6400元左右。
二是假定政府公務員自由流通到企業,按照企業發的工資來計算企業的養老金。比如說,某公務員小華是個處長,工資是10000元,如果在這個位置上干到退休,按80%的替代率,大概能拿到8000元退休工資。如果小華辭職去企業干,目測應該是能混個中高層當當,拿年薪應該不是問題,就假設12000吧,感覺應該是比較公允的。如果在企業退休的話,按照60%替代率算,退休工資應該在7800元左右。
雖然替代率和工資水平沒有經過精密論證,但是有一點定性的結論可以得出,整體而言,同樣能力水平下,公務員系統在職待遇相對偏低,退休待遇相對偏高。而企業則相反,在職工資相對較高,退休工資偏低。這也反過來印證了計劃體制下職工待遇差距不大,整體穩定的設計思路。同時也反過來印證了市場化背景下,保障基本和體現差距的基本養老制度理念。
說到這里,我想大家應該能明白前面說的經典結論問題出在哪裡了吧?同樣是1000的工資,他們兩個的能力和水平不一定是一樣的,所以沒有可比性。
這就好比有兩個老大在招小弟:一個老大說大家都是兄弟,雖然工資不太高,但只要好好乾,受傷了社團幫你養老,掛了老婆孩子幫你照顧。另一個老大說,只要在我這好好乾,就能出人頭地,每干一票就給分紅,而且你為社團貢獻越大,將來受傷給你的營養費越多,掛了老婆孩子的照顧也就越多。
你能說哪個老大就好一些么?至少你不能簡單的說出誰好誰不好來吧。所以,下次再有人和你探討雙軌制的問題,給他們講兩個老大的故事無疑是提升逼格的好辦法。
再回到雙規制來,如果把在職和退休金合並在一起,看成是對人才整體的一個薪酬,很難說公平不公平,至少即使存在不公平,也不會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因為如果真的有顯失公平的話,應該會有大量人員從一個體系往另一個體系擁擠。(這里說的是已經工作一段時間的人迫切的想進入另外一個工作體制,親們不要把國考算進來,這個和就業形勢有關,好企業競爭也很激烈。)至少目前我很少有聽說哪個企業工作一段時間的人非常想進政府機關的,倒是很多政府機關的人想辭職下海的比較多一點,但也沒有達到所有公務員都要下海的瘋狂程度。
因此,如果真的要比較公不公平,先確定一個公允的人才的價值,然後分別放到不同的體系中去研究,再比較,這樣才具有可比性。至少,就我理解而言,薪酬的公平性應該沒有問題。
2、其次,我們要探討,雙軌制的問題在哪裡。
既然公平不是問題,似乎這篇文章說了半天都是廢話。那麼問題究竟在哪裡呢?問題就在於,我們沒有辦法知道,至少是很難去知道公不公平。
我想繼續用社團的故事來解釋上面這段繞口令:如果這兩個老大不是一個社團,也就沒什麼事情了。但是偏偏就是這么巧,這兩個老大在同一個社團,而且都歸總瓢把子陳浩南管。於是就劇情就開始熱鬧起來了,開始兩個老大相安無事,各管各的小弟,各收各的保護費。但是時間長了,都是一個社團的,你以為小弟們之間不會交流泡妞流砍人的心得體會么?隨著交流的深入開展,問題就來了。
某一天,市場派的小弟跑去找老大訴苦去了,說老大憑神馬我出生如死,最後落個殘廢就給點基本的醫葯費。老大說,親,你殘廢前收的保護費太少了,我也沒有辦法啊。小弟又說,那你看人家計劃派的小弟,都沒砍過人,就是打群架湊人數,結果自己摔一跤變殘廢的,醫葯費也給這么多,這不公平。老大無奈好說歹說,最後私人掏了點錢打發走小弟。
又某一天,計劃派的小弟跑去找老大訴苦去了,說老大今年搶地盤老子一個人單挑一條街,憑神馬今年分紅我拿這么少?老大說,親,不少了,我今年拿的也就比你多一點呢。小弟又說,那你看人家市場派的小弟,也就隨便揮了揮菜刀,拿的比我還多,不公平。老大無奈,私自發了點搶來的罐頭給小弟,好歹把人勸走了。
那麼問題又來了,哪個老大最痛苦?
答案是總瓢把子陳浩南才是最痛苦的。為啥呢?因為兩個老大都跟他嚷嚷不公平,干不下去了,關鍵是我們可憐的南哥也不知道到底那個老大有問題。為什麼呢,兩個老大手下的小弟都不少,而且沒有比較之前,都乾的挺好的。可是突然這么一鬧,南哥就想找個知道情況的小弟問問,但是混江湖的都是義字當先,跟定大哥就是一輩子,誰沒事換老大玩呢。基本找來的小弟都是為各自老大說話,說對方的不是,各說各的道理,南哥非常煩。
那麼回到問題的探討來,和故事說的一樣,雙軌制的問題在於兩套體系下,人才是很難流動的,不是體制內就是體制外,基本上是出於零和游戲的狀態。而這種人才僵化的狀態導致了人才的價值沒有辦法很好的被衡量。舉個簡單的例子,國企的老總都是有級別的,而這種級別其實是可以在組織內部流動的一個標准。例如局級的老總調到政府部門,職務基本上就在局級上下浮動,很好判斷。但是市場化的企業不跟你講這個,他們的人力資源體系和政府的級別很難直接對接,而且對接的的次數也太少,不能形成一個公允的市場定價,所以你很難知道科級幹部流動到企業能幹什麼職務。
正是由於這種人員無法流動和薪酬體系無法對接的狀態,導致了人們從心理上都認為自己在另一個體制能混的更好,雖然這個是不能實現的,或者實現起來代價很大。所以一個小學沒畢業失業吃低保的人很可能看不起一個政府的大學畢業的辦事員,認為他們每天就是看報喝茶,還拿著高工資。但是他絕對不會看不起和他一起應聘清潔工,並且成功找到工作的隔壁老王,相反可能還有點羨慕老王。同樣的道理,經常聽見體制內的朋友們感慨,當初我要是什麼什麼,早就年薪百萬了,何至於現在還是個小科長,但是他從來不會掩飾對處長的崇拜之情。
所以,總結一句話,雙軌制的問題在於,任何一個細微的問題在僵化割裂的體制以及對未知事物的失真判斷的放大下,都成為了一個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不滿發泄在一個不可能去了解但有可能導致自己不滿的事情上。可是真正流動起來,都是人們想像的那樣么?
未完待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㈣ 有多少人退休金能拿到9000元企業人員有可能嗎
在退休後能拿到高達9000元的退休金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了,是一個平均養老水平退休金的3倍,更超過很多人的絕對工資數目,這讓我們大部分人都非常的羨慕了。所以每年能拿到9000元退休金的人是極少數的,對於企業人員是有可能的,但不是一般的企業人員,而且也是少數的,難度也是很大的。我們可以從以下這幾種角度分析來看:
三.我國的退休金制度正在改革與完善在我國,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有的甚至處於一種失衡狀態,很多人都認為退休金之間差異過大,面臨著再分配上的不均衡問題。我國接下來將進行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要求進一步體現社會公平。而對於國企退休人員退休金的發放也會有一個大的變化,將完善社會化方式發放,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進步,在據2020年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改革通知公布了退休工資總體調整為2019年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的百分之五。對於退休金的連續十六年增長趨勢,可見我國是很關注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加重視退休金的均衡程度,來體現公平性。
現在你對退休後能拿到9000元的退休金與企業人員是否能拿到有一個更深的了解了嗎?
㈤ 為什麼體制內的退休金這么高退休金是什麼決定的
體制內的退休金高是因為體制內的工作人員工作時間長,繳費比較比較高和企業年金三兩方面的原因;影響退休金的因素有退休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參保人員的歷年繳費基數, 參保人員繳費年限,養老金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退休年齡。 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體制內的員工都是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按照實發工資基數繳納,絕不從虛作假。企業員工社保繳納基本都是按照社保最低線繳納,這樣可以減輕企業繳納社保的費用。體制內的員工都有補充養老機制,企業年金,但是企業員工大多數都沒有的,尤其是微小型企業,繳納員工社保還是分批繳納的情況。退休金原則上是多繳多得,繳納時間越長,退休工資越高。
㈥ 體制內退休和體制外退休的人,會有哪些區別呢
按照目前社會保障制度的要求,在實行全民參保的大背景下,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是繳納了職工養老保險的人員,退休後都是按照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等計算養老金,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應該是完全沒有區別的。但是由於企業單位是從1992年之前就開始繳納職工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是從2014年10月才開始繳納的職工養老保險,由於繳納養老保險的時間不一樣,雖然體制外、體制內人員都是繳納的職工養老保險,養老金的計算方法、退休年齡都沒有任何差別,但是養老金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造成養老金差別比較大的原因主要還是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余額。體制內人員包括了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工作人員,由於體制內人員工作穩定,收入穩定,從參加工作開始就可以計算連續工齡,所以體制內辦理退休的人員,大都有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加實際繳費年限,到了退休時大部分人的累計繳費年限都在30多年到40年,加之工資收入差距不大,繳費基數比較均勻,沒有大起大落,平均繳費指數工資比較高。在計算養老金時除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外,還有過渡性養老金;而體制外人員,大都屬於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職工、靈活就業人員等,大部分人由於工作不穩定,收入不穩定,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大都只有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基數比較低,繳費年限最多也就是15年到20年左右,所以這就是體制內和體制外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比較大的根本原因。除了養老金差距大以外,還存在統籌外補貼的差距。體制內退休人員退休前長期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同事之間相處的時間比較長,互相聯系比較緊密,退休後單位還要為退休人員發放部分福利補貼,比如住房補貼、物業補貼、醫療補貼等,比較好的單位年終還要發點績效獎金,過年過節還要發點過節費和過節禮品等;但是體制外人員,很多都是民營企業,而且部分人員頻繁跳槽,不斷換工作,和原單位和同事幾乎沒什麼聯系,退休後原單位也不會再對退休人員關心,過問。除了上述兩項差別以外,就是社會地位的區別。體制內退休人員,由於長期在體制內工作,對單位有一種天然的依賴關系,在職時體制內人員本身存在的優越感,自豪感同樣會在退休後體現。體制內退休人員還要根據退休前的職務、職級享受相應的政治待遇;體制外人員有的盡管在在崗時薪酬待遇很高,職位也很高,但是體制外單位沒有行政級別,不享受職級待遇。由於受到用人單位經濟屬性的影響,職工沒有歸屬感,自豪感,加上退休後養老金比較低,除了養老金以外幾乎沒有別的待遇。綜上所述,體制內退休和體制外退休的人員,都屬於退休人員,都會按照社保法的規定依法享受養老金待遇,但是由於存在養老金高低、統籌外項目補助、和用人單位聯系的緊密度、退休前身份地位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