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的人什麼時候退休,退休待遇怎麼樣
說到現在人們對工作的要求,很多人的家裡的老一輩人都希望他能夠找到一個安安穩穩的鐵飯碗吧,在退休之後還有一筆退休金,類似於這樣的工作是很多人的嚮往!那麼,在我國古代,關於人們退休以及人們退休後待遇有什麼不同呢?
另外,在退休之後的待遇,作為我國古代的退休制度與現在的退休制度,在待遇方面並沒有什麼區別,也是會由國家給退休的官員拿出一部分退休金,在古代主要指每年拿出多少石的俸祿!在漢代主要就是官員退休後可拿到自己在位時俸祿的三分之一作為退休金!
⑵ 中國古代的退休制度是啥樣
中國古代的退休制度
發布日期:2014-07-29 文章來源:安陽網-安陽日報 作者:倪方六
在中國古代,退休年齡同樣是一個敏感話題,有的朝代要求寬松,有的朝代要求嚴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種說法,意思都是把手中的權力交還出來,退休回家。還有的朝代管退休叫懸車,也是年老不再使用的意思。
古代退休年齡是多少
在中國古代,退休年齡同樣是一個敏感話題,有的朝代要求寬松,有的朝代要求嚴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種說法,意思都是把手中的權力交還出來,退休回家。還有的朝代管退休叫懸車,也是年老不再使用的意思。
中國是規定退休年齡較早的國家。《禮記·曲禮(上)》中有這樣的文字:「大夫七十而致事。」這說明早在周代便規定了退休年齡。70歲退休,其實是約定俗成,到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武帝永明七年,這一人事制度才有了法律內涵。時御史中丞沈淵表奏:「百官年老七十者,皆令致仕。」
在古代中國,退休年齡發生變化是在明朝出現的。朱元璋(明太祖)當了皇帝後,對舊的人事制度做了較大調整,其中規定了新的退休年齡。洪武十三年二月,朱元璋「命文武官員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將退休年齡提前至60歲。
5年後,即洪武十八年八月,朱元璋又出人事新政,將相當於今部隊、警察系統的中下級官員的退休年齡提前至50歲。此即《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七十四)中所記:「命內外指揮、千、百戶、鎮撫,凡年五十以上者許以子孫代職。」
但朱元璋規定的退休年齡在明代200多年間並沒有一直貫徹下去,朱棣(明成祖)登基後即恢復「70歲退休」的古制。此後,有關退休年齡的制度被不斷反復修改,但明代退休年齡基本上是60歲以上。
在明代朱祐樘(明孝宗)當皇帝時,還出現了類似於今天內退的規定,即凡主動提出退休的官員,無年齡限制,即使40歲提出退休也會被批准。
古代推遲退休是什麼原因
在古代中國,提前退休與推遲退休,很多時候都是根據政務需要和具體人、具體崗位來決定的,並沒有現代的養老金不足的因素,有時甚至不允許退休,特別是高級官員,很多都死在任內。有的人即便退休了,也會被返聘或改當顧問。
南北朝時期,拓跋燾(北魏太武帝)當皇帝後,委任已107歲的羅結為「侍中、外都大官,總三十六曹事」,羅結一直干到110歲時才退休,並且在退休後仍為朝廷出謀劃策,直到120歲。
古代中國推遲退休,有些時候是由腐敗引起的。如唐代中後期,由於宦官專權,貪戀祿位,退休年齡成了橡皮筋,可大可小,只要官場里有人就能推遲退休。白居易對此十分憤慨,在其系列長詩《秦中吟》之《不致仕》中寫道:「可憐八九十,齒墜雙眸昏……」
至於提前退休,其在古代非正常退休中所佔的比例是非常小的,一般不是身體原因就是因為犯錯誤而被勒令致仕。
古人退休後的待遇如何
在古代中國,包括低級官員在內的普通公務員退休後是沒有工資可領的,只有部分高級官員和特殊人員才能領取部分退休工資,全俸則很少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如果退休前沒有「腐敗」,退休後吃飯都成問題。
在漢代,高級官員退休後才能領到原俸祿1/3的退休工資。《漢書·平帝紀》記載,劉衎(漢平帝)當皇帝的元始元年規定:「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祿,以一與之,終其身。」自此,漢代退休工資有了固定標准。
從這條「退休令」來看,「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員都是相當於今天中央部委、省級領導的高級官員,他們退休後也只能領到在職時1/3的退休工資,而相當於今廳、局、市、縣領導的官員退休後則一分錢也沒有。
即便到了隋朝,七品(相當於今縣長)以上且有病的退休官員,才能酌情領取部分俸祿。
完善的退休制度在唐代形成,退休待遇也得到提高,但也有級別規定,相當於今副廳級的五品以上的官員退休才能領到原來工資的一半,五品以下是否拿退休工資不見下文。詩聖杜甫從工部員外郎任上退下後便無退休金,靠嚴武等一班朋友照顧,在成都還蓋了草堂。
⑶ 中國古代官員的退休制度是啥樣
我國古代的退休制度僅僅限於是官吏,常見的稱謂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傳》上「退而致仕」,書中注釋說「致仕,還祿位於君」,意即交換權利於君王。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於,形成於漢朝時期,發展於唐朝時期,完善於宋、元、明、清時期。
古代官吏退休需要達到一定的年齡條件,《禮記.曲禮》說:「大夫七十而致事。」後來的漢、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實行七十而致仕的規定,但到了明清兩朝則規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但到達退休年齡之前也可以提前退休,如唐朝規定「老病不堪厘務者,與致仕」,意即若身染疾病或者受傷者,雖未到退休年齡也可以退休請俸;明朝亦有規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軟弱無效能的官吏,可隨時勒令退休。可見,在我國古代,官吏「告老」、「告病」辭去官職,提前退休也是允許的。
「告老還鄉」就是「老病不堪厘務者」和「老疾不能任事者」主動請辭,提前申請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提前退休的情形。古代官吏提前退休比較簡單,只要官吏提出申請,皇帝一般都會准許。明弘治四年(1491年),皇上就專門下詔:「自願告退官員,不分年歲,俱令致仕。」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大清宰相劉羅鍋歲至垂年即上奏皇上,請求告老還鄉,獲得「恩准」後,便僱用小毛驢,直奔山東老家的情形深入人心。
⑷ 古代退休制度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各朝各代退休制度什麼樣
退休制度是當今社會重要的制度之一,國家公務人員到了法定年齡就可以退休並領取養老金,其他公民可以依法繳納養老保險,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就可以領取養老金,給老年生活多一份保障,健全的退休制度也是很好的福利保障。一個和諧的社會應該是老有所依,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良好的退休制度也是檢驗社會福利程度的標志。
之後的每個朝代都在周朝的基礎上進行了改善,漢朝時可以自願請求退休但自由受制於皇帝,唐朝時對於退休的官員有了更多的優待。宋朝時允許官員蔭補後孫和半退,清朝時退休年齡變為六十,直到現代退休制度也在日趨完善。求關注求點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