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不照顧子孫養老問題如何解決

父母不照顧子孫養老問題如何解決

發布時間:2025-04-25 09:53:38

『壹』 父母不給子女帶孩子, 子女就不給父母養老, 你怎麼看

父母和子女及孫輩的互動及相處模式在現實世界沒有固定答案,父母應該根據自己的的健康狀況,經濟狀況,和子女相處的愉快,以及子女的經濟能力,是否懂感恩等情況進行權衡,沒有固定模式。

但無論如何,都應該立足現實。以法理為底線,探討情理,雙向付出,維護親情的紐帶,平衡和諧是要旨。誰都渴望天倫之樂,而不是一地雞毛。但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模式一:法理模式

父母不給子女帶孩子,子女養父母的老。這種模式,看似生硬,甚至有些子女會認為老人不近人情,但是法律上認可的模式,也是本來就應該如此的樣子。

在法律上父母沒有給子女帶孩子的義務,但有要求子女贍養自己的權利。對子女來說,贍養老人是義務,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法律上並不支持父母沒給子女帶孩子,子女就可以不養老人的老。

說白了,給帶是情分,不給帶是本分。不管父母是否給子女帶孩子,子女都得給父母養老。在生活中如果真的這么做了,子女還心甘情願給父母養老的,才是真孝子。

不是每一對父母都是有錢、有閑、有健康,有足夠的精力幫你帶孩子。他們的晚年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子女沒有道理不由分說地無償徵用。

父母把你拉扯大,已經盡到了生育、養育和教育的責任,贍養老人是最基本的回報。都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做父母的酸甜苦辣,子女品嘗過後,更應該有贍養老人的覺悟和擔當。

父母不給子女帶孩子,不出錢,不出力,在法律上沒毛病。但這種情況下,子女仍然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不應該抱怨老人,或者成為不贍養老人的借口。

模式二:兩情相悅模式

父母給子女帶孩子,子女給父母養老。這是多數中國式家庭相處的傳統模式。

父母肯給子女帶孩子,或出錢或出力,是情分,不是本分,前提是有心、有力、有情。對此子女應該感恩並珍惜。

子女要多關愛老人,認可並感恩老人的付出,在情感上給老人以溫暖的互動和回報,讓老人有所安慰。更重要的是,無論父母是否幫自己帶孩子,都要盡好給父母養老的贍養義務。

做父母的,雖然在法律上沒有給子女帶孩子的義務,但現在年輕人生活、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壓力太大了,確實吃不消,需要幫助時,父母也是可以量力而行,適度援助的。

親情寶貴,需要雙方維系。有心、有力、有情,兩情相悅,為什麼不幫呢?反之,子女只知索取,不懂回報,幹嘛要拿老命喂白眼狼呢?

子女也要有正確的認知和覺悟,老人有心有力要感恩,有心無力要理解,有力無心要面對,無心無力要接受。

模式三:斷舍離模式

父母不給子女帶孩子,子女也不給父母養老。這是斷舍離模式。

現在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兒媳婦或姑爺給公婆或岳父岳母養老的邏輯都是你給我帶孩子,我就給你養老。你不給我帶孩子,甭指望我養老。

有些父母或由於健康情況或精力不允許,無法給子女帶孩子;或由於財力不夠,無法出錢貼補子孫;或由於雙方相處不融洽,不能夠或不願意給子女帶孩子……

為了堵住子女抱怨的嘴,減少矛盾,不得已就退一步,說不用子女養老,也不給子女帶孩子。這種說法往往是言不由衷的,是不得已的斷舍離。

對此有些年輕人,但也有一些不以為然,認為老人就應該分擔養育子孫的負擔,或出錢,或出力。

如果既不出錢,也不出力,就覺得老人不盡情理,就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就認為老人不可饒恕,即使不給老人養老,仍然覺得吃了虧。

有這樣心態的年輕人,是極端自私的,也是不懂法理的。依據民法典,子女對老人的贍養義務是沒有任何前提,不應該附加條件的。

所以即使老人聲明了不給你帶孩子,也不用你養老,法律也不認可子女將來就沒有贍養義務了。將來萬不得已,你也得養。不然既違法,又違背道德,會受到社會的譴責。

模式四:祥林嫂式父母+白眼兒狼兒女

父母給子女帶孩子,子女不給父母養老。這是最殘忍的模式。

最忌諱子女不知足,認為老人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心安理得地啃老,甚至還挑剔老人,抱怨老人。更有甚者,只知索取,不知回報,過河拆橋,晚年不給父母養老,讓父母晚年成為祥林嫂。

但雙方都得差不多,不能只有一方付出。老人如果毫無原則傾其所有,沒有底線地付出,一來容易嬌慣出白眼兒狼,二來自己又老又窮又病,沒有利用價值時被一腳踢出來,晚景凄涼。

清醒的父母,會在有應有的家庭地位,人格尊嚴,子女懂感恩的前提下幫助他們。會在安排好自己養老規劃的前提下進行,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兒女負責。

一定要繳納社保,老了讓養老金和醫保陪伴自己終身,並努力維護好自己的身心健康,給自己留點養老的本錢和過河錢,讓自己晚年的生存和離世有尊嚴。

往長遠看,對成年子女的各種幫助,包括出錢出力,能有所保留和底線,才是真正對子孫有擔當的父母,將來才能少拖累兒孫,相得益彰。

『貳』 獨生子女家庭父母老了照顧不過來,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怎麼辦

1. 我退休七年了,一年一步走入了老年人的行列。這個問題也是我近年思考最多的問題。離婚十五年,身邊沒人陪伴照顧,女兒也長大工作離家。每每想到晚年生活不能自理,無多的積蓄,心就無比的沒著落恐慌。退休工資二千多,前幾年為了多攢下錢在外東家西店打鍾點工,也是為以後的不恙之需做准備。我們這把年紀,沒什麼資歷學歷一技之長,做的都是掙錢少的苦累活。奔波了幾年,錢沒攢下多少,人倒累得要死。就想啊,圖什麼咧,以後的事誰能夠預料,過好當下唄。還不如在身體能動能敗稿枯吃能享受的時候,做一切自己夢想做的事,真到哪一天躺著了病倒了痴呆了,兒女沒時間不照顧,自己沒能力進養老院,心裡也會很欣慰。對自己說:值了!夠了!看過了,吃過了,享受過了,沒遺憾了!該走時高高興興地上路,找辦法了決自己殘察洞生。當然,最希望的是國家通過實施安樂死。這個問題對於有錢人家庭就不是問題了,但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這是個大問題。
2. 現在我國的大部分家庭已不再像過去那樣祖孫三代在一起過,而是子女大了結婚後都有了自己的獨立家庭,平時與父母各過各的,每天上班下班還要照顧孩子,只有周末才能看一下父母,等到父母生病動不了麻煩也就來了。自已又要上班又要弄孩子還要照顧父母,請護工又請不起,上養老院又去不起,這可如何是好?所以,這是我國存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我認為解決的辦法應該有兩個:首先要完善養老機構,降低進入門檻。其次就是讓安樂死合法化。這個敬山問題看似不人道,實際上是最人道的一種做法。設想一個人老了病了不能自理再加上病痛的折磨讓自己生不如死還要拖累家人。這種情況我認為如果老人本人有意願不想再這么痛苦的活下去,讓自己有尊嚴的死去,活著的人應該滿足他的這個願望,這才是對人、對生命的尊重。所以國家應考慮設立安樂死,讓安樂死合法化,讓我們每個人都有尊嚴的活,有尊嚴的死。
3. 不要焦慮,不要著急,我們50後60後的人正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進入或將要進入老年,面臨養老的問題。指望獨生子女養老不可能。子女們要工作,要照顧自己的家庭,要教育他們的子女,忙的他們分身無術,沒有精力和能力照顧父母。指望自己的那點養老金根本去不了養老院,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養老靠誰?只能靠政府,我們相信政府有能力解決養老問題。政府可以從幾個途徑入手解養老問題。一、給退休金達不到一定水平的獨生子女的父母增加退休金以達到進養老院的標准。二、給獨生子女發放養老補貼。三、75歲以上老人社會免費養老。四、大力扶持(補貼)民辦養老院。這個問題確實很棘手啊。獨生子女成家了,父母老了退休金還比較少,去不成養老院,自己又照顧不過來,確實比較麻煩。
4. 但是,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有點錯誤。大家算算,計劃生育政策大概是70年代末期提出的。獨生子女最大的如今也不過40多歲,父母70歲左右,養老問題還不是很嚴重,除非大病纏身,不過這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你提出這個問題大概在今後幾年才能逐步出現,你目前是提前焦慮了,我相信這里的大部分人都患了提前焦慮症,害怕的是以後的狀況。目前有的家庭已經出現了忙不過來的情況,可惜大部分都有兄弟姐妹,這個問題不在我們回答之列,回家好好想想怎麼讓自己的兄弟姐妹多幫忙照顧老人吧。
5. 獨生子女家庭今後怎麼辦?八零後確實很撓頭。第一個前提,父母在城裡有沒有房子?如果有房,賣了問題迎刃而解,八零後父母沒有房子的太少了。特殊情況是以下兩種,一個是農村的父母,房子不值錢,沒有養老金,農村有錢人大把,我們不考慮他們,只談困難的這些。兒女有錢有能力,你們有福了。如果沒有能力,那就比較悲慘。只好幫兒女多分擔家務,戒掉抽煙喝酒不良嗜好,減少消費,保養身體,爭取少得病,不吵不鬧聽兒女話,不要給兒女帶來額外精神負擔,其他只能聽天由命了。不然還能怎麼樣呢?第二種可能是城裡人賣掉房子幫兒子買房結婚,實話實說,這些人應該是城裡比較困難的居民,大多是下崗工人或者無業居民,為了兒女也是拼了,值得欽佩。但是必須指出的是,過去還是努力不夠,如今年紀大了沒有財產後果很嚴重。同理,大家必須保養身體,提高自覺性,少給兒女添麻煩,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能掙錢至少不能給家庭添麻煩吧?
6. 送給如今45歲以下的獨生子女一句話,你的孩子應該18歲了,你的父母大概70左右,現在應該忙得過來,伺候父母問題不大。無論有錢沒錢,都善待他們,朋友可以有,孩子可以有,可是父母只有一個,沒了就應了那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早作準備,給最親愛的父母一個幸福的晚年。
7. 說這話的不負責任!我現在就照顧三個老後,我老爸81歲,可以行動,有點自理行為,但洗澡穿衣要人管,我老媽73歲全身癱瘓,腦梗!生活不能自理,屎尿在身,吃喝穿都要人待侯!我岳母75歲,不要人侍候,身體健康,我辭退工作,一人全身打理,煮飯洗衣曬被全部自己一個人來,老婆上班不在本地,小孩也一樣都在外打工,讀書,為了不拖累一家人,只有自己一個人扛起這,還好老人有工資,我媽不到2千,我岳母在工資2千3,但不在我這,我父工資2千8,也可以說她們三老工資最高一個,我母親剛好夠她吃每天的葯費,只有我爸工資用來全部生活開支,自從辭工在家啃老,斷了社保,我也沒有收入來源,無錢交,但我在家這樣啃老,無怨無悔,只願能好好把老人照顧好,讓他們安心過好晚年,不後悔生活每一天!雖然對我自己以後生活有影響,但我只覺得做了自己該做的,我也一生不後悔!而且古也說:他們帶我來這世界,從小照顧我到長大,那他們老了,動不了!我應該照顧他們老,照顧他們老死,這也是應該的!
8. 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一個孩的一代人開始邁入了老年行列,獨生子女養老問題凸顯出來。對於有退休金的人來說,還算應付一下,可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很大的難題。一對年輕夫妻,雙方如果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那麼接下來他們面對的可能是4個老人,再如果下一代獨生子女家庭面對的最多可能就是8個老人,這樣的壓力可想而知。現在的物價上漲太快,退休金低,尤其是企業員工退休金太低,雖然國家每年都在提高退休金,但是基數太大,上漲的那部分有時候不如物價上漲的厲害,幾乎是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9. 如何解決現實情況下的養老問題,我認為可以做出以下調整:大力提高退休金,同時給農村超過一定歲數的老人發放退休工資,相應減輕年輕人的養老負擔。養老院降低進入門檻。讓更多的需要幫助的人進來,可以設立等級,錢多錢少的有分別,只要能不落下每個人就行,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確實減輕有壓力的家庭負擔,在買房、買車、大病補助等方面向困難家庭、養老家庭傾斜。安樂死可以提上議程,雖然看似不道德,但是確實是人道的。讓一些沒有生活質量的人,有尊嚴的離去,也是對本人的救贖,也是減輕負擔的逼不得已。
10. 在特殊情況下的確照顧不來,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老人手術住院,子女陪可能嗎?他晚上陪第二天要上班,如要陪幾天身體就不行了。請護工每天二百元,經濟上也難承受。如果二個老人同時住院,清問這樣解決?特別老人癌症晚期,醫院己開病危通知單了,結果拖了一個月多,情況不說也可知困難程度。我很贊同快些立法安樂死,讓老人安靜死去,小輩不受拖累。
11. 我公公在養老院住了5年,先後調換過4個養老院,60後70後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作為一個退休近10年的工薪階層,我來談一談我的幾點看法。公辦養老院與民辦養老院有哪些區別 當初送我公公去養老院時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這里是一個內陸的四線城市,各種養老機構的名稱差點把人搞糊塗了,有的叫」XXXX養老院「、」XX療養院「,有的叫」XX醫養中心「都不知道把老人送到哪個機構才好,所以大家送自己的老人或輪到自己入住養老院之前,一定要把這么多機構是公辦或是民辦的性質要搞清楚。
12. 療養院、休干所、護理院、敬老院、養老院、養護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的區別 我們對公立

『叄』 失獨老人如何解決養老問題

失獨老人養老問題一直以來引人關注,許多愛心人士關於失獨老人養老問題也做出了一些行動,來幫助解決失獨老人養老問題。鮮美就由小編來為您詳細介紹關於失獨老人養老問題的解決方法吧。
失獨 家庭指獨女,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願意收養子女的家庭。家中的老人即被稱為失獨老人。
失獨老人現狀
生病無人照顧備感孤獨
失獨老人最主要的困難就是養老和生病問題。許多失獨老年人生病住院了,沒人照顧不說,連吃飯都成了一個問題。
渴望社會提供更多關愛
失獨老人是一個極度的群體,一些失獨老人甚至稱自己為殘疾者。失獨老人對周圍的人群有種本能的戒備,即便是親戚朋友,他們也不願意別人知道他們的真實情況,但同時,在養老問題上又渴望社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
隨著 常回家看看 入法引發的熱議, 再次引起輿論關注。然而,社會中還有一種 空巢 ,它們 空 的原因並不是子女外出工作學習,而是因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離世,這樣的家庭被稱為 失獨家庭 。他們無法期待子女 常回家看看 ,只期盼這個國家和社會給他們多一些保障與關愛,至少不要再忽視他們。那麼失獨問題如何解決,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失獨老人養老問題
以房養老
所謂 以房養老 ,正式的名稱是 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 ,即老人以自己的住房為抵押,與公司簽約,由保險公司向其提供雙方約定的養老資金,老人過世後,保險公司將房產處置所得抵扣養老保險相關費用後,剩餘金額返還給老人的繼承人。子女遭遇意外後的父母成為失獨老人, 以房養老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部分老人的養老問題,目前與保險公司簽約 以房養老 的,基本上就是失獨老人。
養老院
入住養老院,監護人是必須的嗎?許多失獨老人由於沒有監護人,無法入住養老院也是一個社會熱點。因沒有子女,失獨老人在生活中諸多事情都面臨困境:進養老院、上台,沒有兒女簽字負責;辦理信用卡、貸款,因無人擔保而遭到拒絕。
幫助失獨家庭走出心靈陰影,回歸正常生活,成為擺在國家和社會面前的一大難題。近年來,中央和地方都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扶助措施。
《北京市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管理辦法》規定,申請入住公辦養老機構的人包括 政府供養保障對象、困境家庭保障對象和優待服務保障對象 ,同時,該辦法也提出 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中的失能或70周歲以上,可參照困境家庭保障對象或優待服務保障對象申請服務。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大力宣傳孝道文化,讓更多的人來關系失獨老人這一特殊群體,不但可以增強社會和諧程度,還可以為當地的發展注入更多的穩定因素。
國家應該大力鼓勵大量的慈善組織和基金會等第三部門進入失獨老人養老領域,發揮他們靈活多變、專業性強、富有激情的優勢。慈善組織和基金會可以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徵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及時有效地扶助擁有失獨老人的家庭,提供一些政策之外的關懷和補助。
了解了失獨老人養老問題,小編提醒,適度老人的養老問題是國家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社會問題,需要靠國家一步一步的來完善解決。
如果你對失獨老人的心理是什麼樣的?偏癱病人的心理問題有哪些?中國失能老人現狀?失能老人心理需要及護理措施?失能老人概述?失能老人痴呆疾病的心理護理?等有關老人心理方面的問題還有疑問,請繼續關注倍領安全網失獨老人心理安全常識欄目。

『肆』 獨生子女家庭父母老了照顧不過來,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怎麼辦

我退休七年了,一年一步走入了老年人的行列。這個問題也是我近年思考最多的問題。

離婚十五年,身邊沒人陪伴照顧,女兒也長大工作離家。每每想到晚年生活不能自理,無多的積蓄,心就無比的沒著落恐慌。退休工資二千多,前幾年為了多攢下錢在外東家西店打鍾點工,也是為以後的不恙之需做准備。我們這把年紀,沒什麼資歷學歷一技之長,做的都是掙錢少的苦累活。奔波了幾年,錢沒攢下多少,人倒累得要死。就想啊,圖什麼咧,以後的事誰能夠預料,過好當下唄。還不如在身體能動能吃能享受的時候,做一切自己夢想做的事,真到哪一天躺著了病倒了痴呆了,兒女沒時間不照顧,自己沒能力進養老院,心裡也會很欣慰。對自己說:值了!夠了!看過了,吃過了,享受過了,沒遺憾了!該走時高高興興地上路,找辦法了決自己殘生。當然,最希望的是國家通過實施安樂死。

這個問題對於有錢人家庭就不是問題了,但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這是個大問題。

現在我國的大部分家庭已不再像過去那樣祖孫三代在一起過,而是子女大了結婚後都有了自己的獨立家庭,平時與父母各過各的,每天上班下班還要照顧孩子,只有周末才能看一下父母,等到父母生病動不了麻煩也就來了。自已又要上班又要弄孩子還要照顧父母,請護工又請不起,上養老院又去不起,這可如何是好?

所以,這是我國存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我認為解決的辦法應該有兩個:首先要完善養老機構,降低進入門檻。其次就是讓安樂死合法化。

這個問題看似不人道,實際上是最人道的一種做法。設想一個人老了病了不能自理再加上病痛的折磨讓自己生不如死還要拖累家人。這種情況我認為如果老人本人有意願不想再這么痛苦的活下去,讓自己有尊嚴的死去,活著的人應該滿足他的這個願望,這才是對人、對生命的尊重。所以國家應考慮設立安樂死,讓安樂死合法化,讓我們每個人都有尊嚴的活,有尊嚴的死。

不要焦慮,不要著急,我們50後60後的人正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進入或將要進入老年,面臨養老的問題。指望獨生子女養老不可能。子女們要工作,要照顧自己的家庭,要教育他們的子女,忙的他們分身無術,沒有精力和能力照顧父母。指望自己的那點養老金根本去不了養老院,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養老靠誰?只能靠政府,我們相信政府有能力解決養老問題。政府可以從幾個途徑入手解養老問題。一、給退休金達不到一定水平的獨生子女的父母增加退休金以達到進養老院的標准。

二、給獨生子女發放養老補貼。

三、75歲以上老人 社會 免費養老。

四、大力扶持(補貼)民辦養老院。

這個問題確實很棘手啊。獨生子女成家了,父母老了退休金還比較少,去不成養老院,自己又照顧不過來,確實比較麻煩。

但是,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有點錯誤。大家算算,計劃生育政策大概是70年代末期提出的。獨生子女最大的如今也不過40多歲,父母70歲左右,養老問題還不是很嚴重,除非大病纏身,不過這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你提出這個問題大概在今後幾年才能逐步出現,你目前是提前焦慮了,我相信這里的大部分人都患了提前焦慮症,害怕的是以後的狀況。目前有的家庭已經出現了忙不過來的情況,可惜大部分都有兄弟姐妹,這個問題不在我們回答之列,回家好好想想怎麼讓自己的兄弟姐妹多幫忙照顧老人吧。

大家不要罵我,我說的前提是如今的獨生子女家庭贍養老人的問題,七十年代之前每家都有大堆孩子,4,5個的很常見,回答問題的吃瓜群眾大部分都在五十歲以上,兄弟姐妹眾多,即使家裡老人照顧不過來也沒有資格回答問題,所以過去幾個孩子家庭不算。

獨生子女家庭今後怎麼辦?八零後確實很撓頭。

第一個前提,父母在城裡有沒有房子?如果有房,賣了問題迎刃而解,八零後父母沒有房子的太少了。特殊情況是以下兩種,一個是農村的父母,房子不值錢,沒有養老金,農村有錢人大把,我們不考慮他們,只談困難的這些。兒女有錢有能力,你們有福了。如果沒有能力,那就比較悲慘。只好幫兒女多分擔家務,戒掉抽煙喝酒不良嗜好,減少消費,保養身體,爭取少得病,不吵不鬧聽兒女話,不要給兒女帶來額外精神負擔,其他只能聽天由命了。不然還能怎麼樣呢?第二種可能是城裡人賣掉房子幫兒子買房結婚,實話實說,這些人應該是城裡比較困難的居民,大多是下崗工人或者無業居民,為了兒女也是拼了,值得欽佩。但是必須指出的是,過去還是努力不夠,如今年紀大了沒有財產後果很嚴重。同理,大家必須保養身體,提高自覺性,少給兒女添麻煩,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能掙錢至少不能給家庭添麻煩吧?

送給如今45歲以下的獨生子女一句話,你的孩子應該18歲了,你的父母大概70左右,現在應該忙得過來,伺候父母問題不大。無論有錢沒錢,都善待他們,朋友可以有,孩子可以有,可是父母只有一個,沒了就應了那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早作準備,給最親愛的父母一個幸福的晚年。

說這話的不負責任!我現在就照顧三個老後,我老爸81歲,可以行動,有點自理行為,但洗澡穿衣要人管,我老媽73歲全身癱瘓,腦梗!生活不能自理,屎尿在身,吃喝穿都要人待侯!我岳母75歲,不要人侍候,身體 健康 ,我辭退工作,一人全身打理,煮飯洗衣曬被全部自己一個人來,老婆上班不在本地,小孩也一樣都在外打工,讀書,為了不拖累一家人,只有自己一個人扛起這,還好老人有工資,我媽不到2千,我岳母在工資2千3,但不在我這,我父工資2千8,也可以說她們三老工資最高一個,我母親剛好夠她吃每天的葯費,只有我爸工資用來全部生活開支,自從辭工在家啃老,斷了社保,我也沒有收入來源,無錢交,但我在家這樣啃老,無怨無悔,只願能好好把老人照顧好,讓他們安心過好晚年,不後悔生活每一天!雖然對我自己以後生活有影響,但我只覺得做了自己該做的,我也一生不後悔!而且古也說:他們帶我來這世界,從小照顧我到長大,那他們老了,動不了!我應該照顧他們老,照顧他們老死,這也是應該的!

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一個孩的一代人開始邁入了老年行列,獨生子女養老問題凸顯出來。

對於有退休金的人來說,還算應付一下,可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很大的難題。

一對年輕夫妻,雙方如果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那麼接下來他們面對的可能是4個老人,再如果下一代獨生子女家庭面對的最多可能就是8個老人,這樣的壓力可想而知。

現在的物價上漲太快,退休金低,尤其是企業員工退休金太低,雖然國家每年都在提高退休金,但是基數太大,上漲的那部分有時候不如物價上漲的厲害,幾乎是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如何解決現實情況下的養老問題,我認為可以做出以下調整:

大力提高退休金,同時給農村超過一定歲數的老人發放退休工資,相應減輕年輕人的養老負擔。

養老院降低進入門檻。讓更多的需要幫助的人進來,可以設立等級,錢多錢少的有分別,只要能不落下每個人就行,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確實減輕有壓力的家庭負擔,在買房、買車、大病補助等方面向困難家庭、養老家庭傾斜。

安樂死可以提上議程,雖然看似不道德,但是確實是人道的。讓一些沒有生活質量的人,有尊嚴的離去,也是對本人的救贖,也是減輕負擔的逼不得已。

在特殊情況下的確照顧不來,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老人手術住院,子女陪可能嗎?他晚上陪第二天要上班,如要陪幾天身體就不行了。請護工每天二百元,經濟上也難承受。如果二個老人同時住院,清問這樣解決?特別老人癌症晚期,醫院己開病危通知單了,結果拖了一個月多,情況不說也可知困難程度。我很贊同快些立法安樂死,讓老人安靜死去,小輩不受拖累。

我公公在養老院住了5年,先後調換過4個養老院,60後70後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作為一個退休近10年的工薪階層,我來談一談我的幾點看法。

公辦養老院與民辦養老院有哪些區別

當初送我公公去養老院時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這里是一個內陸的四線城市,各種養老機構的名稱差點把人搞糊塗了,有的叫」XXXX養老院「、」XX療養院「,有的叫」XX醫養中心「都不知道把老人送到哪個機構才好,所以大家送自己的老人或輪到自己入住養老院之前,一定要把這么多機構是公辦或是民辦的性質要搞清楚。

1、公辦養老院是由國家投入的福利機構

公辦養老院是由國家投入的福利機構,優先收納的群體一般是三無老人,五保戶和殘疾老人等等,需要憑當地戶口登記辦理入住手續,是非盈利機構,管理和護理人員絕大部分是國家正式工作人員,入住後只需負擔極低的管理費用和生活費,比較適合退休金低又進不起條件較好的民辦養老院的老人,但近幾年來隨著中國老年化程度加快,床位比較稀缺,有些城市需要提前預約排隊,所以獨生子女家庭的老人,盡量要在當地提前預約。

2、公辦養老機構一般看名稱就能判定姓公還是姓私

國家投入的公辦養老機構名稱是有講究的,名稱格式為【XX省XX市XX區XX街道或鄉鎮+養老院(福利院、養護院、敬老院)】,其中行政區域越少的級別越高。

3、地方上還有一種民辦非盈利性質的養老機構

名稱格式為【地方名稱+字型大小+養老院(福利院、養護院、敬老院)】,這種養老機構是由國調撥工地和少量配套設施搭建的,例如【地方名稱+XX醫院或XX社團+字型大小+養老院(福利院、養護院、敬老院)】,他們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年度盈餘收益獎勵投資者,與公立相比入住這類養老院的條件要寬松一些,也比較適合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的獨生子女家庭父母。

4、營利性養老機構

這種養老院機構一般是以企業或公司搭建投資的,名稱格式為【地方名稱+養老院、康養中心、老年公寓等以有限公司為後綴】的企業。這類的養老院機構以服務等級優質,各方面硬體軟體完善來吸引顧客,當然收費額度也要高出許多。如果經濟條件較好的朋友可以選擇這一類的養老機構。

療養院、休干所、護理院、敬老院、養老院、養護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的區別

我們對公立非營利養老機構和營利性養老機構有了大致的了解後,還發現各種養老機構的名稱還不一樣,下面我就這些名稱所不同的差別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1、療養院、休干所

療養院、休干所一般是由政府或部隊,為一定職務的退休或離休人員、特殊工作人員設立的機構,比方說XX市XX部隊休干所,XX潛水員療養院等等。

2、護理院、醫養院、養護院

這種機構一般會配備專職的醫護人員和護助人員,可以長期為卧床老年人、殘疾人、絕症晚期患者等,提供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根據醫囑進行支持治療、心理咨詢、臨終關懷和其他老年病醫療護理服務。例如XXXX愛心護理院,這種養老機構適合退休後有中等收入的老人入住。

3、敬老院、 社會 福利院

敬老院是政府出資為農村孤寡老人五保戶,提供集體供養的場所, 社會 福利院是縣市、鄉鎮為喪失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孤老、孤兒、棄嬰和殘疾兒童提供免費住所和生活費用的地方。

4、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是面向有自理能力,經濟條件較好的老年人開放的,既然是公寓,其配套服務設施,文化 娛樂 、醫療保健服務體系都相當完善。

獨生子女家庭父母老了照顧不過來,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咋辦?

現在咱們回到最初的話題,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提高,國家會越來越重視未來的養老產業, 那麼在養老機構的細分領域會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相信總有一款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 ,現階段60後70後雖然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但平輩的兄弟姐妹都多,所以我們如果在以上各個養老機構進不了的情況下,趁現在年齡並不是太大,可以以自家親戚或朋友自發組團的形式抱團養老,把這一階段看作是前期養老的初級階段,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在搞好自身 健康 的前提下,相信自己的子女,相信政府,國家絕對會讓我們這一代60後70後,在響應了祖國號召」只生一個好「的退休老年群體,晚年有所依,養老有所靠。

一句話!獨生子女家庭老人終老絕沒有好下場!老了有退休金有住房看似風光實際凄涼。老了有錢花不了渴望的是親情和照顧,有幾個獨生子女能做到?二個孩子照顧四個老人,今天這個病了那個叫買菜買糧,另一個想念了叫來家坐坐,孩子們有孩子們的事,上有老下有小又要工作,心有餘而力不足呀!

我和老婆都是弟兄姐妹5個,這幾天老婆照顧住醫院岳父,我照顧癱瘓在床三年的母親,兄妹們多輪著來,但也有需請假的。給母親洗身擦身一個人根本不行,最少2個人。自己想一旦老了卧床了,誰給我洗洗身?想著都堵心。

老人們別自信太高,有錢嘛雇保姆進養老院,你要清楚!你身體行能自理腦子清楚,這行!沒人敢欺負你,否則保姆也會嫌棄你欺負你,這事太多了。終老結局凄慘是看到的,瞎活吧!如果國家有安樂死規定,第一個申請,絕不給孩子找麻煩。

我是60後,今年57歲,只有一個女兒,如果我老了,該如何度過餘生,想到這個問題,確實很揪心。

我和老婆的退休工資加在一起,估計有一萬多塊錢,有一套140平米的自住房,如果不患大病怪病,日子應該過得去。但如果生大病,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費、醫葯治療和保姆護理等肯定難以應付。

女兒女婿有工作,要掙錢養家糊口,靠他們照顧我們生活,不現實也不可能,他們最多抽空過來陪我們說說話、聊聊天,有錢的力所能及出點錢,沒錢的自身難保。不是不孝順,而是自身難保,心有餘而力不足。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趁現在還能吃能睡,能走能看,該吃就吃,該喝就喝,擺正心態,到處走走,到處看看,活好餘下的每一天,不留遺憾,否則死不瞑目。

我和老婆准備把剩下的公積金和職業年金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能在養老院呆幾年算幾年,如果積蓄花光了,不能支付養老院的費用,就回老家養老,聽天由命。

當然,從現在開始,我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始終保持心情愉悅,遵守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運動,盡量做到少生病或不生病,不求長命百歲,只求在生的時候,生活質量好一點。

其實,隨著 社會 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今後的養老問題應該不會存在大問題。所以不要胡思亂想,杞人憂天,活好自己,活好當下才是王道。我是糧農二代,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伍』 兄弟姐妹間有一人拒絕贍養老人怎麼辦

兄弟姐妹有一人拒絕養老,不願養老的這個人首先要說出不願養老的理由,如果是家庭困難,沒有能力養老,那你們也要理解他,如果是家庭有條件養老而他不願意盡養老義務的話,那你們就可以通過司法程序來強制執行,讓他走法律程序去盡他養老的義務。

閱讀全文

與父母不照顧子孫養老問題如何解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70歲曬曬太陽 瀏覽:880
養老保險公家承擔多少 瀏覽:986
父母凈身高什麼意思 瀏覽:558
老年文藝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62
深圳外地70歲老人公交有優惠 瀏覽:564
老人家耳聾機一般要多少錢一台 瀏覽:73
虹口區公辦養老院 瀏覽:171
孝順爹和娘 瀏覽:96
天蘊養生加盟店怎麼樣 瀏覽:769
重陽節古風原創詩詞 瀏覽:442
患者男性70歲因高度房室傳導阻滯 瀏覽:123
養生壺說明書中的min代表什麼 瀏覽:554
如何搪塞父母要檢查作業 瀏覽:749
龍蝦體檢有什麼標准 瀏覽:683
什麼植物的名字代表長壽 瀏覽:943
嘉興老年人活動 瀏覽:887
遼寧農村90歲以上老人補貼 瀏覽:214
入園體檢在什麼醫院 瀏覽:884
50歲腰骶酸痛 瀏覽:891
事業單位不在編人員退休年齡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