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大了不愛和父母說真心話,那麼怎麼溝通呢
有一種親子關系叫:「我把你當寶貝,你卻在朋友圈裡包庇我!」
是不是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有個「假孩子」:表面上跟你聊學校里的各種日常生活,卻不願意多說自己的事情。就算你問,他們也是含糊不清,大大咧咧。
父母的第一步是改變態度。耐心聽孩子想說什麼,然後和孩子交換意見,讓孩子知道你在認真聽。
如果你有不同意見,先聽聽孩子的想法
孩子和成年人接觸的環境很不一樣,而且隨著年齡的代溝,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
如果一個孩子交了朋友,形影不離,但在大人眼裡,他不是一個應該深入交朋友的人,那麼父母之間的對話就很重要。聰明的父母不會告訴人們不要交往,而是引導性地加入自己的意見。
問孩子為什麼和他交朋友。沒有人離不開一個完全不喜歡他的人。也許他們有什麼共同愛好,相見恨晚;也許當一個孩子被人欺負的時候,他來解救。然後表達你的贊同,「是得,很好。」這些簡單的話就能贏得孩子的信任。最後,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他也有一些社會上年輕人的朋友,這樣不好,你自己要理解。」孩子自然接受你的意見,絕對願意考慮自己的決定。
面對沖突,不要馬上較勁,先緩和氣氛
說話的時候,氣氛很重要,要保持輕松愉快的氣氛。如果發生言語沖突,家長應該主動緩和氣氛,而不是火上澆油。
可以換個話題,也可以結束,但一定不能加深矛盾。不得不讓孩子當場屈服的父母,得到的是以後保持沉默的孩子。
最後的結果就是問題孩子要麼不說,要麼只是說說,他的承諾其實是另一種。
為孩子保留足夠的私人空間,尊重他們的隱私權
另一種非常常見的情況是,父母從其他渠道得到了一些關於孩子的信息,但孩子從來沒有告訴父母。這時候父母要做的就是等孩子主動和你商量。如果孩子從來沒有任何跡象可以說,父母可以主動詢問事情的真相。
孩子願意說的時候父母會認真聽,不願意說的時候尊重隱私。從來不用問一個明確的問題。只會加重孩子的拒絕心理,適得其反。
每個父母都想成為一個和孩子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掌握了這些技巧,就意味著交談是建立在品質和尊重的基礎上的,孩子當然會願意發自內心地和父母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