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婚禮上父母應該如何著裝體現文化修養
婚禮上父母應該如何著裝,很多做父母的在子女們結婚前若干星期就在准備自己的衣服,弄得精神壓力很大,甚至是徹夜難眠:一直在思考婚禮上父母應該如何著裝。婚禮上父母應該如何著裝?畢竟子女們的婚禮對雙方家庭來說都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在這個時刻,穿著大方得體,不僅可以為各自家庭增添光彩,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而中國的穿衣禮節,還可以顯示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文化修養。那就來看看婚禮上父母應該如何著裝。
婚禮上父母應該如何著裝一、母親的著裝重點
目前的婚禮潮流,多數新娘會選擇西式婚紗和中式旗袍,而與之相搭配的母親的服裝的確不好選擇,有時母親的著裝甚至要比子女的還要重要這不僅是為了表示隆重,也能為子女增添光彩。因此,選衣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大方和諧。
1.挑衣原則:如果新娘選擇西式婚紗,母親們著裝也應盡量挑選西式禮服,上下兩件套的女士西服裙裝或連衣裙。如果新娘選擇中式服裝,母親們的衣服也要相應有所變化。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母親的體重超過65公斤,最好不要選擇穿旗袍。如果實在喜歡穿旗袍,就請在旗袍的外面套一件相似款式的長馬甲,以遮擋腰身。
2.首飾搭配:首飾的搭配要和服裝風格一致。如果衣服無領,就要配項鏈,如果是短袖或七分袖可配手鐲等裝飾。根據個人習慣,還可以用戒指作為裝飾,但不要選擇過於誇張的飾品。
3.顏色的選擇可以多樣化,黑色、紫色等高貴的色彩均可選擇。但一定不要選擇過於鮮艷的顏色或者大圖案的衣服。鞋的選擇最好是半高跟皮鞋,配絲襪。
4.兼容修養:母親的妝容要簡潔大方,只略施淡淡妝即可。另外,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內容和方式,不要講不適宜的話。
婚禮上父母應該如何著裝二、父親的著裝重點
盡管男人的服裝選擇相對簡單,但作為婚禮上的第二男主角,服裝的選擇也應注意顏色和風格,不可過於隨便。
1.挑衣原則:根據婚禮地點的不同,父親應當選擇深色西服或中山裝,系領帶,配深色鞋襪;領帶應為深紫、橘黃色來體現穩重。如果在奢華酒店裡舉行婚禮,還可以用與領帶同色的胸袋巾。要避免休閑或夾克裝、運動裝,毛衣或者T恤。
2.首飾搭配:男人的配飾相對簡單有些人甚至不會選用。如果希望能夠配合服裝有所表現,就要盡量選擇比較精緻的飾品,例如簡潔的袖扣、素凈的領帶夾、或並不誇張的項鏈、戒指等。
3.兼容修養:男人胡須的打理是重中之重。如有蓄鬍須的習慣,請保持它們干凈整潔;如果沒有,請在當天刮干凈面龐,修飾面部。
⑵ 兒女婚禮上為什麼惡搞父母
於是,新郎新娘的父母,被描眉打眼,男女反串,穿著古代的衣服,娘子不是娘子,相公不是相公,男不男女不女,就象戲劇中的一對小丑,還要各個酒桌上去敬酒,惹得賓客們鬨堂大笑,成為了婚禮上的大活寶!!此等現象在當前,尚有愈演愈烈的景象,已經引起了人們的議論和責備,值得社會反思和改正。 就在前兩天,我應邀參加了一個朋友的兒女婚禮。這位朋友是政府一個部門的負責人,平時的那種嚴肅和親和形象被無奈的打扮變成了一個「雍容華貴的貴婦」:頭戴波浪型披肩發套,一件乳白色的毛衣配著紅色的筒裙,穿著高跟鞋,挎著女士包,關鍵的是,還活脫脫地戴著乳罩,誇張的兩個「乳房」隱隱約約。再看朋友的愛人,她卻是一副公子相公的打扮。夫妻二人站在酒店大堂的門口,笑嘻嘻的迎接到來的賓客。剛到的時候,嚇了我一跳,沒有認出來,也就惹起了人們的鬨堂的笑聲;轉過來,看到的是衣冠楚楚、相貌堂堂、喜氣洋洋的新郎新娘。就在這樣的一瞬間,我的心一揪,特別不是滋味,也特別不是意思。為什麼呢,為什麼是這樣的呢,兒女的婚禮上為什麼要惡搞父母呢?? 現在進入結婚年齡的孩子,多數是80年後出生的、年齡在二十三四的年輕人,父母多數是四十七八歲的中年人。這樣的一代孩子正是獨生的子女們,他們優裕的生活條件和優越的家庭地位,造成了當時的社會稱謂的「小皇上」現象,也是今天社會稱謂的「80後」的一代人。這樣的一批父母們,正是兄弟姊妹成群的一代人,多的七八個,少的也三四個,青少年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年之後改革開放的受益,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最為突出,特別是自己父輩的拮據艱辛留下的生活和人生的印記,使得他們不再願意讓自己的後代經受過多的生活艱難和感情痛苦。或許就是這樣的原因,也就出現了許多的怪現象,包括上面所講到的兒女婚禮上父母的景象等問題。 問題的出現,未必是孩子們造成的,但是關鍵的問題是,當面對這樣的現象的時候,孩子們卻表現出的漠然甚至是無動於衷。這個情況恐怕比問題本身更重要,也更嚴重。在傳統的婚禮風俗中,有鬧洞房的習慣,意思大概是,孩子長大了,成家了,娶媳婦了,從此父母也就了卻了一個心事,宗族宗血又可以增加了新生的力量,父母高興家族喜慶,給小兩口鬧玩兒熱鬧熱鬧,甚至受點洞房花燭夜的委屈,採用如此的方法順便進行必要的生育知識和性知識教育,告訴年輕人從今開始,就是大人了,要懂得生活,懂得孝敬父母,懂得規矩,等等。無非也就是傳達出這樣的意思和這樣的信息。可是,現在這樣的鬧法,傳達給孩子們什麼樣的信息呢?孩子們又會接受來自社會形式的什麼樣的信息呢?在婚禮上,大家在惡搞父母的時候,兒女的冷靜和漠然的表現,似乎隱隱約約的已經告訴了我們什麼! 問題的出現,肯定是父母或者是父母的朋友或者是與父母同齡的人造成的,這樣的判斷絕對是毫無疑義的。關鍵是,這是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孩子長大了,孩子成家了,為人父母的確實是應該高興,朋友們也應該替他們高興,也應該向他們表示祝賀和祝福!可但是,這樣就是祝福嗎?這應該是惡搞!盡管我們都是一個孩子,盡管孩子的成家會給我們增加一些心理上的期盼和壓力,我們盡管是自己在唱「常回家看看」,就是如此,我們也沒有必要以這樣近乎自謔的方式來糟踐自己、來糟踐我們的朋友吧?除此之外,那麼還能是什麼意思呢?當今有一句戲言,叫:小子樂一陣,閨女樂一輩!無非是說,閨女同父母親,男孩子呢娶了媳婦就忘了娘。我看這樣的話,也要一分為二的分析,未必就是如此。退一步講,就算是當代的男孩子們這樣的沒有出息,那也沒有這樣的必要來惡搞啊!父母應該受到孩子的尊敬和孝敬,應該受到朋友們衷心的祝賀,應該得到社會的公正的評價,更應該在自己兒女的婚禮上,享受到溫馨的感情和功臣一樣的尊貴。難道還有人不同意這樣的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