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小兒自閉症父母怎麼做

小兒自閉症父母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5-04-11 04:41:10

1. 孩子被確診自閉症後,家長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家裡有自閉症孩子,作為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帶孩子多接觸社會。自閉症孩子也被稱為孤獨症兒童,這類孩子需要家長全身心的閉滾雀陪伴與投入,家長陪伴孩子不一定非要在家裡,可以帶著孩子去戶外多活動,多多接觸社會,不要因為孩子有自閉症而剝奪孩子跟社會接觸的機會。我們要讓孩子樂觀面對生活。

五、尋求同是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一起加油打氣,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家裡有自閉症孩子,難免會遇到許多困難,如果遇到同是自閉症孩子的家長,那麼就會覺得心裡安穩很多,備敗當有困難時,大家可以在一起轎早想辦法解決,人多力量大,辦法多。

最後,希望各位家長不要放棄自己的孩子,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牽著蝸牛去散步,雖然路途遙遠,但是在這途中也會你也會收獲你跟孩子之間濃濃的親情,你將會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2. 孩子有點「自閉症」,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

1.不要讓他們感到情感上的疏遠

你不能因為自閉症兒童奇怪的行為或表現而對他們失望。這樣的忽視行為會導致與他們的情感疏離;如果父母忽視自己的特殊需求,會對親子關系產生不良影響。作為父母,應該真正了解自己的病情,以正確的態度接納孩子。

目前並沒有說自閉症是自愈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努力沒有意義。很多不夠認真的孩子,如果能盡早得到系統的、科學的干預,還是可以重返學校、重返社會的,依然可以擁有獨立生活、獨立生活的能力,也可以擁有絢爛的人生。即使做不到這一點,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減輕家庭負擔。自閉症康復訓練需要調整心態。我們不是想讓孩子變成普通人。我們只是想讓他們接受別人,盡可能地被別人接受。與眾不同並不可怕。擁有自己的存在價值,實現這樣的價值,才是關鍵。自閉症不是任何人的錯,也不可恥。我們不能因為孩子的狀況而封閉自己。雖然有一個自閉症的孩子意味著很多困難和悲傷,但我們也可以有快樂和幸福,這往往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心態。

3. 對自閉症患兒父母應該怎麼做

一、接受事實,勇於面對

當孩子被確診為孤獨症後,大部分家長的反應是震驚、恐懼、憂慮,甚至是無奈、無助、痛苦絕望。面對一個精神問題和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面對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的家庭,我們的家長有不同的態度。歸結為幾種:

第一種是,孩子的母親、家中的老人整天以淚洗面,不敢把孩子的真實情況告訴家中的親戚及朋友、同事,有的家長甚至產生悲觀厭世,詛咒命運的不公。

第二種是,家長認為孤獨症是一種終身殘疾,根本沒有辦法治癒,乾脆採取放棄再生一個,或把孩子寄養在親戚家中,幾個月不見孩子一面,不聞不問,任其隨意發展。

第三種是,父母相互埋怨,責怪,認為全是對方的責任,最後導致家庭的破裂,夫妻離異,雙方誰也不管孩子,把孩子扔給年邁的雙親,父母又重新組成家庭,使孩子變得更加孤獨,可憐。

第四種家庭是,認為孩子太可憐,太不幸了,父母及全家傾其所有來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管合理的與不合理的,把孩子供養起來,百般呵護照顧,只要孩子快樂,高興。

第五種家庭是,父母認為既然是一種疾病,就有辦法來醫治,父母不惜花錢、花時間,帶著孩子走上了漫長的求醫問葯之路。跑遍了國內的多家醫院,甚至是走進深山老林,尋找偏方、草葯、針灸、按摩、氣功等等,期待著一種奇跡的發生。經過初期的打擊之後,家長慢慢認識到孩子要靠自己艱苦努力來養育,家庭式靠自己的信心和努力來維持。作為家長要勇敢的接受事實,全面接納孩子,不斷了解孩子發育落後的有關知識,了解的知識越多就會越有辦法,就會更有信心。家長之間的相互交流,也會有助於情緒的調整,增加信心。客觀全面的觀察分析,欣賞孩子的每一點,哪怕是極其細微的進步。

二、正確認識孩子的發展,樹立信心,堅持長期抗戰

在這個世界上唯有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這是任何心理測量工具,任何評估手段和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家長絕不能把幫助孩子的責任推給某一個機構或某一位老師,甚至是保姆、長輩,任何人的感情都無法替代父母的感情。孤獨症孩子缺乏社會交往能力,語言發育遲緩和奇特的行為,嚴重影響其生活技能。他們的進步是緩慢的,甚至在某一段時間,某些方面可能會出現停滯或倒退現象。因此,作為家長應該認識孩子的教育訓練是一個復雜而又艱難的歷程,應該做好長期抗戰的思想准備,積極與醫生、老師配合,進行多方面的治療和教育訓練,以促進孩子的康復。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是做好照管,教育,訓練和葯物治療的前提。信心來自對於孤獨症的認識、了解的越全面、深刻,使孩子的行為軌跡向著社會化行為軌跡靠攏的可能性越大,信心也就由此增強。

我們不但要逐步認識和了解這種疾病,還要逐步掌握一定的訓練方法和技能。要不斷用所學的知識和本領去解決孩子隨時可能出現的一些情緒行為的問題,只有不斷解決問題,不斷提高訓練的水平,才能不斷建立信心。我們要在訓練中學會賞識我們的孩子,哪怕是一個很小的進步。有時孩子會做出讓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說出你想不到的話,這時你就會產生成就感和滿足感,就會感到心血沒有白付出。相反,在你的不斷努力中,孩子的進步不大或還有退步的時候,也是父母最容易失望,煩躁的時候,切記要讓自己放鬆,調整心態,找到問題,堅持訓練。天道酬勤,許多家長的經驗都證明了這一點,千萬不要放棄。要相信醫學的發展,總有一天孤獨症像研究腫瘤,艾滋病一樣,能得到更大的突破。

三、家長式重要的教育者

對所有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一生中的第一任老師,而且是全方位的老師。因為家長長期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最了解孩子,孩子受父母的影響也最大,對發育障礙的孩子來說,家長的作用就更為重要。孩子在教育訓練中,要靠家長的配合來保持和鞏固。

1.組織安排有規律的日常生活。心智障礙的兒童大多有一種偏愛固定不變的生活方式的特點。環境和常規的任何微小的改變,都可能會使他們感到極大的煩躁和不安,這種刻板和缺乏靈活性,常常是家長非常為難。但是。這也說明孩子對生活規律有高度的渴望和需要。作為父母應該盡量為孩子創造一種有規律的生活環境。同時也要注意不要被這種特殊所壟斷,而造成孩子的過分依賴。例如:對有些過分偏愛的某種物品,整天拿在手中不能放下。我們常見來就診的孩子手裡拿著一塊香皂、一支牙膏或一個化妝品盒子等等。父母會說,睡覺、吃飯或外出均不離手。我們要耐心去想些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堅信辦法總是比困難多。如有的非常刻板的孩子只吃一種食物,只固定去家裡的馬桶,最後終於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使孩子克服了這種刻板的行為。

2.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孤獨症孩子對環境很難適應,他們都無法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人發揮同樣的技能。比如,孩子在學校吃飯情緒較穩定,可是回到家就亂套了。再如,孩子的和母親(父親)單獨在一起是從不發脾氣,可是和父親(母親)在一起時總是發脾氣。所以父母要盡最大可能,為孩子創造一個盡可能一致的生活環境和統一的教學方法。比如,在教育訓練的過程中,家長必須與老師保持高度的一致。和睦歡樂的家庭才是共同克服困難的無盡動力,才是孩子未來的希望和有力的保證。

3.切實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因為孩子的特殊疾病,家長可能會時時想到孩子非常脆弱,非常可憐,需要保護。對於家長來說,保護孩子不受傷害是很自然的,但是對孩子的關心,愛護和疼愛,過分的保護會適得其反。作為父母應該在家裡營造一種氣氛,使全家都幫助鼓勵孩子,學會獨立穿衣、吃飯、洗漱、上廁所,或者洗澡,洗簡單衣服、收拾屋子的基本生活本領,千萬不要急著去代勞。孩子有可能獨立去做的事,就要鼓勵他去做,並給以實實在在的鼓勵,逐步發展其獨立性。父母給孩子留下一座金山,攢下萬貫家產,但你沒教給他如何花錢,如何消費。等你百年之後,孩子還是無法生存。倒不如在你健在的時候,教會他基本的生存技能。

四、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不少家長,往往關注的是孩子什麼時候會講話,認為只要會講話,就一切正常了。很多家長只關注孩子的認知學習,像填鴨式地教孩子認字、數數、背唐詩等等,認為只有這樣將來才能上學。殊不知在學習的過程中,行為習慣的培養也很重要,正像有些正常孩子,智力發育正常,也很聰明,但行為習慣卻很糟糕,一旦進入集體環境,就明顯的表現與眾不同,由於不能遵守規章制度,被退園、退學。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旦建立,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一個不良行為習慣的改正,則需要一到兩年甚至更長時間,一旦孩子長大,父母也老了,當你認識到需要約束,改正不良行為、不端習慣時,可能就為時已晚。

五、抓緊訓練,充分利用家庭生活中的每一分鍾

孩子跟隨父母在家生活的時間最多,父母比其他人對孩子更為了解。我們希望父母把孩子在家的有限時間合理安排和利用,要用較多的時間投入到訓練上,孩子的命運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有效年齡的訓練時間,在孩子的一生中是短暫的,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在目前社會所能提供的人力,物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多與其他家長交流經驗,多看、多寫、多聽、多做,把訓練孩子當做自己終身的職業,以孩子的進步作為自己的成就,堅持不懈的努力,奇跡總會在你的面前出現。

家庭訓練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可能是聽指令,先不要期望孩子有語言,先能聽懂,理解簡單的指令,而且要在生活中訓練。指令一定要單一,明確,不要拐彎。在訓練中建議家長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的具體表現以及重大的事情記錄下來,以便不斷總結,使孩子不斷進步。

對孤獨症孩子的父母而言,首先要把孩子當做普通的孩子,其次才能把他當做發育障礙的孩子來對待。明確的目標期望和正確有效的方法才能幫助孩子,充分發展他的能力,是他們成為你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家庭的中心。

作為父母,不要過分勞累和緊張,如果你們能以一種輕松的心情,注意到由於你的努力,孩子才有了進步,你就會心情舒暢,信心百倍。只要用你的熱情和愛心點點滴滴地去澆灌,你的孩子將會走得更穩健、更踏實,活得更豐盈,更美好。

4. 孩子得了自閉症怎麼辦

孩子確診後,家長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調整心態,合理期望。

允許自己痛苦一段時間,再慢慢面對現實,接納自己的孩子,降低不切實際的期望,調整心態繼續走下去。

第二,認真學習,盡早干預。

自閉症的康復治療主要依靠教育干預訓練,早期發現和早期行為干預可改善自閉症兒童的預後,並有可能讓部分自閉症人士實現融入社會生活的願望,家長的行動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因此,自閉症孩子的家庭成員要盡可能多學習自閉症干預知識,為孩子選擇科學的干預方法,在合適的時機選擇性地將孩子送入機構或接受融合教育。同時對孩子進行持久地、不間斷地家庭干預訓練。

第三,積極尋求外界的支持力量。

除了發動必要的家庭成員加入干預訓練,還可以積極向相關的社會組織或政府機構尋求幫助,爭取應有的權益保障。此外,加入到一些譜系家長互助群體體,並與其保持溝通聯系,也能有效減緩個體自閉症家庭的壓力,避免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

對於處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家長有這些具體的應對措施:

7歲以下的孩子

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習慣;

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自閉症機構和科學的訓練方法;

在干預訓練中充分考慮孩子的生長發育現狀。

7-16歲的孩子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及實際需選擇合適的學校;

與學校的老師做到經常有交流和溝通,盡量不要隱瞞孩子的情況;

不要逼迫孩子學習,從孩子的實際能力出發,不要攀比其他正常同齡兒童;

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盡可能減少情緒和行為問題;

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常見問題及應對方式。

16歲以上的孩子

適當給孩子安排家務勞動、體育鍛煉、外出活動;

盡可能地參與社區活動;

為有能力的孩子培養他們的勞動技能,挖掘他們的潛力,為就業做好准備;

為能力較弱的孩子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盡可能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氛圍,使他們生活得有尊嚴。

閱讀全文

與小兒自閉症父母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壽花為什麼是黃花 瀏覽:934
老人小孩如何打疫苗 瀏覽:915
老人突然痴呆怎麼辦 瀏覽:642
老年人羽絨棉棉襖 瀏覽:786
鍾祥市康壽敬老院 瀏覽:876
喝處女陰水能長壽嗎 瀏覽:810
老人行走不受控制怎麼回事 瀏覽:626
四平重陽節去哪 瀏覽:989
抖音養生茶選什麼類目 瀏覽:819
在女子養生館上班需要看哪些書 瀏覽:436
重陽節保溫杯廣告詞 瀏覽:64
重慶市大竹林附近的老年大學 瀏覽:474
石景山老年大學有手風琴班嗎 瀏覽:929
社區養老的核心是哪個 瀏覽:527
企業養老保險給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953
養老金幫小雞主人 瀏覽:363
泰安退休社保卡需要換新卡嗎 瀏覽:21
黑龍江個人養老保險怎麼補繳 瀏覽:528
老年人現狀如何 瀏覽:419
老年人不落伍怎麼辦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