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容易有這5種表現!
人的層次有高低,父母也是如此。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但為什麼有些孩子不優秀呢?
俗話說得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容易有以下這些表現。
1
過度溺愛孩子
經常聽到身邊的家長互相抱怨:
「現在養一個孩子好難,不僅要給他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還要包攬他的日常吃喝拉撒睡,甚至還要把他當成小皇帝一樣伺候著,捨不得他吃一點苦。」
可是,為人父母可曾反思這種教育方式,「保姆式」的 育兒 方式真的是在愛孩子嗎?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過度溺愛,會毀了孩子。
孩子會失去自主獨立生活的能力,會變得叛逆,會變得自私,更會使孩子不懂得感恩。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哪個父母不愛?哪個父母不疼?
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不要過度溺愛孩子,要懂得及時放手,讓孩子獨立。
2
一味袒護孩子
古人言:「子不教,父之過。」
有些家長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往往會一味袒護。
「他還只是個孩子,你們做大人的不要跟小孩子計較。」
「不要管得太嚴了,孩子大了自然就會好。」
之所以會出現熊孩子,根源就在於家長對孩子的袒護縱容。
孩子犯錯,作為大人,不去教育孩子,反而一味地袒護,如此縱容的行為,不過是斷送孩子成長的一把利劍。
家長袒護孩子,縱容孩子的錯誤,孩子就有可能走向更大的錯誤深淵。
那時候再想管,就為時已晚了。
人無完人,誰都有犯錯的時候,孩子也一樣,而且孩子由於生活的經驗不足,更容易犯錯。
這時候若家長正確引導,孩子將會獲得成長。
3
挖苦打擊孩子
不少家長總是抱著這樣一種想法:
通過「打擊式教育」來刺激孩子,以「激將法」來讓孩子發揮更大的潛力。
但是,這種做法真的對嗎?
其實不然,父母所推崇的打擊式教育並不能讓孩子變好,反而會起到反面作用。
在知乎上,曾有網友問:父母的打擊教育到底給孩子帶來了什麼?
其中最高贊的回答是:不存在打擊式教育,打擊就是打擊,打擊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對子女的否定。
大多被打擊的孩子更容易被打趴。
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不再相信自己,甚至會成為討好型人格。
這種自我懷疑和打擊會深深隱藏在孩子的心中,哪怕成年後也不曾退散。
不可否認,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種做法,真的有欠妥當。
作為父母,對鋒搭源孩子教育應該因材施教,而不是讓孩子按照你的規定成長,他適合什麼樣的教育,家長或許真該聽聽孩子的想法。
4
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你看看人家多懂事,你就不能讓我省省心嗎?」
「你看看人家考的多好,你怎麼考的這么差啊?」
有些家長總是喜歡拿孩子和別人比較,用別人家孩子的節奏來規劃自己孩子的成長。
但是,拿孩子比來比去,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否定。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寫道: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並且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許多極端行為。」
有句話說得好:世界上沒有完全銀態相同的兩片樹葉。
每一個孩子天份不同,發展不同,千萬不要拿來比較。
要進步,和自己比。
今天和昨天比,這次和下次比,不要和別人比,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5
自己不以身作則
中國有個成語,叫做「上行下效」。
意思是下面的人跟著上面的人做同樣的事情。
而天下99%的孩子就屬於上行下效的人,父母做枝沖什麼,他就跟著做什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
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父母的言行舉止,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
如果父母自己不愛讀書,不愛學習,孩子又怎麼愛上讀書呢?
如果父母舉止粗俗,孩子也會變得不文明。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長在上面著什麼色 ,孩子就是什麼樣。
你希望孩子成長,你渴望孩子成功,首先,你就得做好他的榜樣。
教育學家有句話說得很好:「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你怎樣引導他。沒有不稱職的孩子,只有不稱職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孩子的一生很長,父母肩上的責任重大。
2. 父母是孩子的保姆
在父母眼中,聽話乖巧成績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調皮搗蛋成績差的孩子就是壞孩子。不過無論是好孩子還是壞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一樣的,受到的疼愛也是一樣的。
我們一直以為只有孩子才有等級劃分,其實父母也是有等級劃分的: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練,一流父母做朋友。
三級父母做保姆
中國式父母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幫孩子操辦一切,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理想,尤其是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為了你好。這樣的保姆式思維對於孩子的成長還有發展是有很大弊端的。
首先幫孩子操辦一切,會讓孩子慢慢的失去自主權,沒有自理能力;其次給孩子規劃人生方向,孩子會變成父母的附屬品,而失去自己獨立的人格;最後也是最想說的一句話:父母操辦的人生,不是為孩子負責,也不是為了孩子好,而是害了孩子。
二流父母做教練
教練式的父母相對於保姆式父母多了一些嚴格,不會過於溺愛孩子,對於孩子的教育,會比較專斷獨行,不過有利於孩子學會各種技能。但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幫孩子做決定,幫孩子規劃人生走向,或許不是幫,而是替。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他雖然是父母的孩子,帶不代表要完成父母的夢想。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學習舞蹈、美術,孩子根本不敢興趣,問父母為什麼幫孩子做孩子不喜歡的決定,他們會說:「我小時候沒有條件學,現在有了孩子,就想讓他學。」
你沒有完成的夢想寄託孩子完成,那孩子的夢想怎麼辦?
一流父母做朋友
相信每個孩子都希望有個朋友一般的父母,在孩子遇到選擇的時候,不是替孩子做選擇,而是給孩子很真誠的意見,幫孩子分析利弊,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孩子想要玩的時候,陪孩子一起玩;孩子有心事的時候,開解孩子,不管什麼時候,都不是以父母的身份,命令孩子,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溝通,站在孩子一邊。
其實這三類父母,一流父母做到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用大人的思維,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這樣才能看到孩子最真實的內心,才能因材施教,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3. 父母也分級:一流做榜樣,二流當教練,三流是保姆,末流呢
都說人一上百,形形色色,當父母也是如此,不同的家庭中也有不同的父母。有的父母嚴厲,有的父母寬松,有的父母冷淡,有的父母熱情。但不管怎麼說,所有的父母都應該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對孩子的愛。之所以父母們的表現不同,也許是因為他媽愛孩子的方式不同吧。
有人就調侃說,父母也是有級別的, 「一流父母做榜樣,二流父母當教練,三流父母是保姆」。 那麼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下面我就給大家分析一下。
1、一流父母做榜樣
這種父母可能是最棒的父母了,他們知道言傳身教的重要性,知道教育孩子的關鍵還是以身作則。希望孩子能夠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在平時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看書,而不會在旁邊玩手機。知道孩子比較內向,就會刻意帶著孩子參加各種活動,讓孩子的性格更加陽光。
這樣的父母能夠時刻陪伴在孩子身邊,他們能夠用自身正面的形象去影響孩子,這樣的父母當然是一流的了。 例如去年中國古詩詞大會的冠軍武亦姝,她的父母在下班之後就會手機關機專門陪伴她,無怪乎她那麼優秀了。
2、二流父母當教練
教練型的父母毫無疑問是非常嚴格的了,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孩子能實現自己當初沒有實現的理想出人頭地,他們對孩子的管理就像是教練對學員,嚴格有餘和親和不足。這樣的父母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害怕,退避三舍。但是他們的孩子在他們的嚴格要求下也許會取得很大的成功。只是成年後的父母和孩子中間可能會存在很大的隔閡,也許一生都難以彌補。
而這一種父母的典型代表可能就非董卿和她的爸爸莫屬了,董卿的父親對她要求嚴格,一直對她進行打擊教育,因此童年甚至青少年時期她的境遇都是灰暗的。 但是現在的董卿在舞台上光彩奪目,也應該得益於父親的嚴加要求吧。
3、三流父母是保姆
保姆式的父母當然就是非常溺愛孩子的父母了,他們對孩子的照顧是面面俱到,他們的孩子在童年的時候也非常幸福。但是這樣的父母最終養成的可能是媽寶型的孩子,他們在離開父母之後可能會因為自立能力很差在 社會 上無法立足,也可能會難以和周圍的環境融合,最終被 社會 淘汰。
這樣的父母還有可能會養出無法無天的孩子, 例如李雙江和夢鴿的兒子李天一。這個天之驕子最終把自己送進了監獄,也是非常可惜了。
也許你認為三流的父母就是最差的父母了, 然而遠遠不是,因為這三種父母最起碼還是愛孩子的。而在這世上還有一種父母比三流的父母還差,他們有可能生養孩子是處於自己自私的目的,這樣的父母就是最末流的了。
那麼末流的父母都是啥樣的呢?他們會怎麼對待孩子呢?作為他們的孩子成年後會如何呢?我們明天繼續聊這個話題。
4. 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出好的親子關系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大多數情況下會有三種。
第一種是「保姆式」:這種親子關系下,父母事事管時時管,給孩子把一切事都安排的很妥當,在父母的過度包辦中長大的孩子,連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
第二種是「散養式」:放任自流,對孩子不聞不問,孩子極度缺乏關愛,長大後內心的創傷會很難抹平,很容易走極端。
培養孩子的親子關繫上,最怕的就是什麼都不做和什麼都做父母,好的父母一定要掌握好界限,恰當的親子關系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也是能夠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關系。
5. 「保姆式」陪讀是當代父母的執念,這對孩子來說,是幸運還是不幸
對於孩子來說不是不幸的。因為父母是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的,如果現在父母一直陪伴孩子的話,那孩子自理能力會非常弱,在孩子長大了以後孩子也會越恨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