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果你是父母,你會怎麼教育你的孩子
如果我是父母,我覺得想要教育孩子的話就必須以身作則,自己孝順父母,自己遇見人有禮貌,自己擅長獨立處理事情等等。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孩子變成什麼樣子,父母是最直接地影響者,為人父母者,一言一行無不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如果作為父母的就是一個蠻不講理、不孝敬老人、對人罵罵咧咧、動不動就動手打人的人,那麼孩子肯定也會變成這樣子的人。所以要是我做父母,我就會做好榜樣,孝敬自己的父母、能夠經濟獨立、不罵人、有教養,孩子總是會受我的影響,從而會變得知書達理,養成一個好習慣。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孩子做得很好的話那麼一定要獎勵他,並且讓他再接再厲,讓他知道這樣子做是非常正確的,如果被誇獎了,那麼他以後也會很願意繼續這樣做,做一個良性循環。
㈡ 身為子女,身為人父,身為人母,都應該讀懂這些道理!切莫悔不當初!
我們開篇說一點關於父母兒女的事情。我們都是做兒女的,我們也都是或都將是做父母的,那麼正所謂家和萬事興,在處理和父母兒女的關繫上,有些事值得我們去深思。在這里我推介為人子女時要做到「五不怨」,為人父母時要做到「七不責」。
對父母的「五不怨」
不抱怨父母的無能,人無完人,父母給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成人,所下的辛苦是我們不能體會的,他們的恩情也是我們報答不完的,所以我們要感恩。不要說我應該有個這樣那樣的爸爸媽媽,要學會接受,因為父母給我們的永遠是最好的。
不抱怨父母羅嗦,沒有一個陌生人會對你羅嗦,更不會囑咐你這個那個,因為他不關心你。只有關心和愛護你的人,才會對你羅嗦。我們的父母有時候話多是因為他們老了,是因為他們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訴你,是因為他們擔心你磕磕絆絆,想讓你走的更順暢,想把畢生的經驗都告訴你。多聽聽這樣的羅嗦吧,因為終究有一天你想聽也聽不到了。
不抱怨父母的抱怨,有時候父母會抱怨我們,是因為他們不滿意我們的現在,是因為他們期望我們會更好。誰人父母不願子成龍,女成鳳,他們只是想我們活的更好更精彩。
不抱怨父母的遲緩,父母的年紀大了,行動自然不便,耳力也相應減弱。有時候我們說的話,他們聽不清了,有時候他們做事情做不好了,不要抱怨。想想我們小時候,我們的父母是怎樣耐心的教會我們說話和走路。當他們老了,我們也該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孝心。
5. 不抱怨父母生病,人老了病就來了,當父母生病了,我們更要好好照顧我們的父母,盡我們的一
份孝心。要知道,在我們小的時候,每一次生病都是父母在陪伴我們,照顧我們。
對孩子的「七不責」
對眾不責,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罵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心,要給孩子留尊嚴。
愧悔不責,如果孩子對自己所犯的錯已經很後悔,很自責,這時候不要再責怪孩子了。
幕夜不責,夜晚要睡覺的時候不要責罵孩子,否則孩子會帶著負面情緒入睡,不但不能好好休息,還會噩夢連連,對孩子的精神不利。
飲食不責,在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要責罵孩子,這時候責罵會使孩子心情沮喪,影響食慾導致脾胃虛弱身體不佳。
歡慶不責,在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去責罵孩子,因為孩子在興奮的時候血脈膨脹,如果這時候受到責怪,必然心情低落導致氣血閉塞。大喜大悲不易於身體發育。
疾病不責,在孩子生病沒有精神的時候不要責罵孩子,因為這時候是孩子身體和精神最虛弱的時候,此時的責怪會使孩子病情加劇,精神不振。此時孩子更需要關心和愛護。
悲泣不責,在孩子悲傷哭泣的時候不要去責罵孩子,要寬容一點,要懂得原諒,否則只能雪上加霜,得不償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快分享出去吧~
㈢ 為人父母,何以教育子女
您好我覺得從小給孩子講些傳統文化對孩子今後如何對待家人、長輩、同齡人都有一定的知道作用,免得孩子以後在這方面很迷茫,做錯了而不知,還有對孩子的疑惑及求助要即使回應並解決,因為孩子還小很多事情沒有經驗和解決辦法,也沒有明確的是非觀,最重要的是沒有自我保護意識,當孩子求助你時,請你稍微放下手中的工作,平復下你的心情,冷靜的處理孩子的事情,孩子才會逐漸形成安全感,對你信任。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以身作則,在生活中多為孩子樹立些正面的榜樣,比如不貪小便宜,不要心中以為我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她的生活質量更好,而做出一些違背道德和社會守則的事情,孩子都會知道,會對他形成壓力(我爸媽為了我,做這樣的事情)及思想想上的扭曲,還有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我想對孩子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家裡的情況不要因為怕孩子有壓力選擇獨自承擔,至少要讓孩子知道,比如孩子逐漸大了,這段時間家裡條件比較緊張,可以像朋友一樣,孩子最近家裡由於什麼或者什麼事情,或者直接說家裡經濟有點緊張,我們都節約點花,一個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家裡的一員,有一種責任感,還知道生活對待各種情況應該怎樣合理應對。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要在幾歲的時候自己的褲頭,襪子小件的物品自己洗,大一點自己的衣物要自己洗,因為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著一切,比如,住學校了,如果早會這些生活技能,孩子比較沒有壓力,比較自信,也會騰出更多的時間用來體會社會交往或者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包括學習)。告訴孩子自己的為人和能力比長相更重要,將來不要選擇整容的措施,獲得別人的認同感,那是治標不治本,根本不可能的。而且有各種副作用,對心裡也有一定的影響。還有你們要尊敬你們自己的父母,用時間和行動去愛孩子的爺爺奶奶,這樣孩子會很自然的更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知道關心自己的祖輩,並做一些實際行動,讓中國的美德傳承也是孩子以後不如社會的定心丸。暫時就先想到這么多,不足和不認同支出請其它朋友指教或者私信給我,我也比較感興趣,其實用積累陰德這種說法最簡單明了。有因有果,加油,祝你們闔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