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西七月半燒包怎麼寫(有圖)
男稱大人,女稱孺人。
老人死三年內:亡男稱新逝顯考,亡女稱新逝顯妣。
三年後:亡男稱故顯考,亡女稱故顯妣。
孝家稱呼 燒袱子火單寫法 自稱
九代:稱鼻祖 故鼻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孫
八代:稱遠祖 故遠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雲孫
七代:稱太祖 故太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孫
六代:稱烈祖 故烈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孫
五代:稱天祖 故天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來孫
四代:稱高祖 故高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孫
三代:稱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孫
二代:稱祖父 故祖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孫
一代:稱父親 故顯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父之兄:稱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弟:稱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堂兄:稱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父之侄:稱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稱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孫
母之兄或弟:稱舅 故舅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爺:稱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孫
母之堂兄:稱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稱姑父 故姑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內侄 具
父之姐妹:稱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
父之姑爺: 稱故姑公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內侄孫 叩
父之姑娘:稱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孫 叩
同父母之姐:稱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
胞姐之丈夫:稱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內弟 叩
母之姐夫:稱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
母之姐妹:稱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
妻之父:稱岳父 故岳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
妻之伯爺:稱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諱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祖父: 故內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孫婿 叩
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
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
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爺 公諱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
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 內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
妻之表兄: 內表兄 收用 表妹弟
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
乾爹之父親: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孫男 叩
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孫
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
妻之保爺: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
後父: 故繼父 老大人收用 繼男 叩
後母: 故繼母 老孺人收用 繼男 叩
大媽的兒子與小媽: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
小媽的兒子與大媽: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
奶媽: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
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荊室 叩
妻: 故賢妻 收用 為夫 具
朋友: 故彥兄 收用 世弟 叩
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
後夫與前夫: 故同綠 收用 同綠弟
公諱: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
手藝與師父: 故恩師 老大人收用 孝門徒 叩
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
道士與老師: 金羽化法師 大真人收用 門徒
異族化紙: 故異族 收用 異族 叩
伯或叔與侄: 故賢侄 收用 愚伯或叔
親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
未婚夫與妻: 故結發 府 斷弦妹收用 斷弦兄
未婚妻與夫: 故淑配 府 無緣兄 無緣妹
父親與兒: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
翁父與媳婦: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
父親與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
岳父與女婿: 故賢門亡婿 反念岳
與親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
與親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內侄孫
乞丐與施主: 故施主 丐人 叩
2. 丈夫的媽媽怎麼稱呼
丈夫的媽媽可以稱呼為:「媽」、「婆婆」。
丈夫的母親在廣東地區稱「奶奶」。又因丈夫的父親被稱為公公,兩者合稱為公婆。 英文中的「公公婆婆」二詞是:「father-in-law、mother-in-law」。
按字面理解,「公公婆婆(包括岳父岳母)」是我們法律意義上的父母,因為合法的婚姻你才稱配偶的父母為父母,這種解釋倒也合理。在蘇南地區,叫「阿婆」。如果是丈夫的父親,叫「阿公」。
婆媳關系自古以來就很復雜。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受各種外來思潮的沖擊,婆媳之間的矛盾也在隨之而升級。
婆媳關系其實在婚前媳婦見家長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雖然社會里思想傳統的婆婆還是不少,但是一開始就對媳婦意見很大的婆婆還比較少,因此要處理好婆媳關系最重要的是在惡化之前做好預防。不管婆婆多麼無理,也不要跟婆婆吵架不要在老公面前說婆婆的壞話。
不要在外人面前說婆婆的壞話,如果和婆婆同住,不要因為生氣動不動就跑回娘家,像愛老媽一樣尊重婆婆,但不要以回報為基礎。有時要學著在婆婆面前撒嬌,在婆婆面前不要和老公親熱,在婆婆面前要時刻站在婆婆的一面。
3. 我比我朋友大,我叫他爸媽叫什麼啊
對待朋友的父母稱呼的,根據你父母的年齡和對方的年齡比較,如果比你父母的年齡大。那麼就要叫伯伯。如果比你父親的年齡小。就可以叫叔叔阿姨,總之這個稱呼大多數都是根據你父親和對方父親的年齡比較。來稱呼的。跟你和你的朋友的大小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如果說你比你的朋友大很多的話,那麼基本上你的父親也會比他的父親大。所以說你就直接叫叔叔阿姨也是很有禮貌的。也就是說,當不知道對方年齡的情況下呢都稱之為叔叔阿姨,這就是很禮貌的選擇。
4. 江西人把姐姐的婆婆叫什麼
就叫「親家」
5. 江西農村結婚風俗喜慶的傳統婚嫁習俗
現在很多地方都簡化了傳統的婚禮形式,但是還是有一些地區保留了一些傳統的婚嫁習俗,例如農村。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傳統結婚習俗是怎樣的吧,一起來看看江西農村結婚風俗。美好的姻緣承載著親友們的殷切祝福,在中國婚嫁習俗中,很多傳統的婚俗至今仍然保留著,特別是農村地區。下面小編帶來江西農村結婚風俗,一起來看看這些有必要了解一下的結婚習俗吧。
【推薦閱讀】江西吉安結婚習俗 江西結婚風俗 江西宜春結婚風俗
江西農村結婚風俗
一、托媒
在一個家庭中,男孩到了二十歲左右,女孩到了十五歲左右,父母開始為兒女張羅婚事,托媒人牽紅線,紅線牽到男女不可見面,更談不上互相了解。托媒時,先要給媒人預付部分報酬,叫做買鞋錢(意思是找人家需要跑路)。後又要給媒人送禮,請她吃飯。媒人接下了買鞋錢,開始履約物色門當戶對的對象,並參加整個婚姻過程,直到把新娘子送進洞房,才算完成任務。有句民諺說:“新人入洞房,媒人拋過牆”。結婚後,要做謝媒酒並送上禮品表示感謝。說媒是一種職業,一般是女性,故稱“媒婆”。媒婆能說會道,兩邊說好話,說得“水都點得燈著”。
二、換帖
雙方父母將兒女的八字交換叫換帖,又稱“合八字”。所謂八字,即根據舊歷中的天乾地支所示的出生年、月、日、時,用五行相生相剋來推算雙方的八字是合還是克。雙方家長經初步了解情況表示滿意後,就將男方生庚八字用紅帖端寫,由介紹人送交女方,女方則請算命先生“開合”,看年、月、日、時與女方有無相沖。如果相剋,這樁婚事免談;如果相合,也將八字寫交男方,這就是俗稱的“回八字”。用紅紙寫好,放置於祖宗靈牌前的香爐底下過三天,如果三天之內各家出了一點事,送回庚貼,事情作罷,全家平安無事,這才算換貼成功。換貼成功後,女方派親屬團到男方相親,相親時見物不見人,看房子,牧畜、田地,女方覺得男方家境可以,請媒婆出面講彩禮,經過多次磨合,對彩禮達成一致後,擇吉日“壓鞋樣”,男方將鞋樣和“壓樣錢”請媒婆送到女方,在定好的日子裡,女孩做好一雙鞋回給男方。男方看到鞋後,知道女孩的針線手藝如何,並且表示滿意,這才算婚事的確定。
三、擇吉
婚事從換貼成功,到訂婚、行聘、婚禮、迎娶拜堂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請先生擇吉進行,俗稱揀日子。除了吉日外,南昌的老百姓還時興每年的臘八結婚,據說這是乾隆下江南,來到南昌時正值臘月初八,演繹了一個吉祥如意的故事,從此,臘月初八成了一個吉日,一直延續到現在。臘月初八日為佛祖成道日,俗謂此日太歲休閑,無煞星管事,為婚嫁吉日。民間稱“臘八結婚不用揀日子”,於此日辦喜事者甚多。
四、訂婚
從婚事確定之後,男方擇吉請“領東酒”,又叫訂婚酒,酒席上,男方將衣料、鞋襪、毛巾之類相贈,邀女方上街“扯布”,並將商訂好的聘金、金銀首飾、換財等禮物以及三代全貼送到女方。女方又將自家的全貼交給男方。酒席完畢,男方還要請媒人將“龍鳳貼”送到女方,婚事到此才算最後談妥。
五、行聘
行聘又稱過禮。“過禮”之日,由男方家抬著“抬箱盒”,挑著擔子,一路鳴炮、吹打向女方送聘禮,往女家送的禮品有:成對三牲、公、母雞各一隻、蹄花一對、鯉魚一對及送給新娘的衣服、鞋子等和現洋、布匹、衣服、魚、肉、面、餅等。家境好,魚、肉、面、餅都要成百,俗稱“百肉百面”。女方回送鞋襪、毛巾、手帕之類物品,並盛情留宴,席上男女雙方見面,男方給女方“見面禮”。行聘之後,婚姻關系即已確定,男女雙方一般不得擅自解除,如果男方變更,不得要求女方退回聘禮;若是女方變更,則必須將聘禮退還男方。行聘後,一年三節,男方備禮物送岳父,稱“送節”,女方亦給一定的回禮。
六、辭堂
結婚前一天,女方要向父母和族長叩頭,然後束發開臉,束發又叫及笄,就是將頭發束起來,做成髻子插上花。女方要開臉,即用線把臉上的汗毛夾掉,然後換上嫁時衣,坐在床上不能下地。女方家裡要擺酒席,宴請親朋好友。從這天起新娘開始不吃飯,只吃一些線粉、肉丸、桂圓、蓮子湯等。女方的母親要哭嫁,哭得時間越長越好,越哭越發,最長的哭嫁有48天之久。哭的時間是每天天亮之前。第一天開始哭稱“開腔”。哭嫁歌內容非常豐富,教女兒孝順公婆,尊重長輩,勤儉治家,夫妻合睦等等,如:“為娘教兒十件事,頭件事情記在心,掃地先掃婆房中,莫將灰塵碰婆身。”
出嫁當天,房內外婆領哭,母女主哭,姑姑陪哭,嫁娘同輩已出嫁的姐妹幫哭,母女對哭,大家齊哭。哭出離別不舍之情,母親哭出對女兒的慈教和祝福,女兒哭出虛心聆聽母親囑咐的誠意,大家哭出喜氣的樂意。哭嫁沒有固定的唱詞,一般由新娘的母親先哭,教女兒如何為人等等。
#p#副標題#e#
七、迎娶
婚期臨近前二、三天,親友和幫閑者即紛紛上門,張燈結綵,打掃庭院,全宅內外頓成紅色世界,門首懸出姓氏的紅燈籠,廳堂中心掛“喜”字,紅燭成雙,線香成對。娶前一日,男方親友到男方家中道喜,要送禮。新郎早晨起床沐浴,穿戴一新。上午要“鋪床”,請“福壽雙全”的人訂被褥。男家以新娘入門之日為正期。是日天早上吹鼓手即到家開場,繼之賀客上門曰“恭喜”。
八、拜堂
新郎掀開轎簾,把自己的戒指戴到新娘手上,取下新娘手上的戒指戴到自己手上,這叫“相親”。有人向花轎拋茶葉,稱作“破煞”。然後,花轎抬到喜堂,牽娘牽下新娘,新郎揭下紅蓋頭,新娘由伴娘攙著,開始了庄嚴而隆重的拜堂儀式。在司儀的喝彩聲中拜天地,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然後,夫妻對拜。新娘進入洞房,新郎則由母舅或房族老者唱著花燭歌引進洞房,謂之“打花燭進房”。
九、坐床
新人進洞房,床上坐著五男二女,先生唱“坐床彩詞”,一邊唱一邊向床上拋紅棗、花生、桂圓、瓜子之類食品,孩子們搶食,以示早生貴子,唱完彩詞,給每個坐床的孩子分發一份禮品。坐床喝彩詞內容很多,如:一對紅燭喜洋洋,照見新人入洞房。新郎嘴上笑呵呵,新娘臉上開芙蓉。一把瓜子撒在東,生的兒女好面容;一把糖果撒在南,生的兒女敬爺娘;一把果子撒在西,生的兒女會讀書;一把炒豆撒在北,生的兒女樣樣都不缺。今日洞房花燭夜,明日同作白頭人。夫妻和氣福氣多,兒女爭氣家庭樂。當中一對吹鼓喧啊,吹吹打打鬧洞房等。
十、賀郎
傍晚開始點燃花燭,樂隊奏樂,安排好所有客人就座,新郎官另外安排一小桌,由兩個伴郎童子陪坐。每桌上好四盤菜,有紅燒肉、紅燒全魚、豆腐條、竹筍。這時,新郎由母舅帶領安席。安席畢,廚房傳花到廳堂,並將鮮花放在新郎官桌上。從新郎官桌開始唱兩首賀郎歌,然後往下傳,每桌須唱兩首賀郎歌,輪到誰不會唱,須得罰酒,賀郎歌的內容都與結婚有關,說得都是好話,圖個吉利,也有些是逗樂搞熱鬧。如:一對花燭兩邊排,多謝親友送禮來。一送喜帳朝上掛,二送花燭點起來,三送官燭滿堂紅,四送蹄花五斤重,五送金雞新郎吃,六送一套脫帽衣,七送一根金絲帶,八送一雙緞子鞋,九送紅字茶花餅,十送鯉魚跳龍門。一對鮮花鮮又鮮,一插插到豆乾邊,豆乾本是豆子做,一粒豆子發千煙等。賀郎到深夜,由母舅或廚房唱散席歌,宣告賀郎酒宴散席。此後打花燭進房,鬧新房等。
#p#副標題#e#
十一、安席
在南昌一帶,安席是賀郎的主要程序之一。安席之前新郎不能就座。安席時,新郎身披大紅綢緞,頭戴宮花帽,由母舅親手點燃6根香,領著新郎先拜天地,插三根香到大門口,然後再拜祖宗,插上三根香。這是母舅從新郎官的座椅上取下事先放好的毛巾,往椅子上撣三下,每撣一下,新郎拜一拜,然後舅甥同拜三拜。接下來是母舅提起新郎官的餐具,每一項餐具請動三下,每請動一下,新郎拜一拜,然後舅甥同拜三拜。拜完餐具拜菜碗,同上每次反復。桌上所有的餐具、菜碗都拜完後,燃放鞭炮宣告安席結束,這時母舅請外甥就座,外甥同請母舅就座。
十二、傳花
安席完畢,酒宴正式開始。事先用紅紙或紅綢包好一塊豆乾,豆幹上插上一朵鮮花,放置在花盤里,花盤又放在一個木質的條盆中。這時,由廚房派一人手托條盆,一邊往廳堂走一邊唱傳花歌。如:一朵鮮花喜洋洋,廚房傳花到前堂,各位親戚多喝酒,鬧鬧熱熱賀新郎。又如:鮮花落桌喜洋洋,好時好日賀新郎,賀得新郎歡歡喜,生下貴子狀元郎。
十三、鬧房
鬧新房的形式多樣,目的都是為了營造親熱和吉祥、熱鬧和歡快的氣氛,這也是當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情況下,男女雙方此前並不親妮的需要。鬧洞房鬧得過火、粗野、越鬧越發。鬧房前,選兩個酒量大的分別當“夜皇帝”和“夜皇帝娘娘”,出“題目”給新郎新娘做,他們臉上要塗上鍋底灰。另選兩人做“臣子”,負責教新郎新娘完成“皇帝”、“皇娘”出的“題目”。若新郎新娘做出了“題目”,“皇帝”、“皇娘”要喝酒,若新郎新娘沒做出“題目”,旁邊的人就用筷子打新郎新娘,逼他們做“題目”。
十四、三朝回門
結婚的第三日,新娘之弟到夫家接姐姐、姐夫回娘家,稱“回門”,娘家必設宴接待。新郎並要帶禮品去,稱女婿為“新客”。岳父母要給新女婿下賞錢,辦酒席,母女話別後情。一對新人當天要返回男方家,不能留宿。直到來年正月,岳父母擇吉迎接新姑爺,稱“接新客”,到岳父家夫妻倆先要拜見父母,再拜宗廟、拜親朋、長輩,親朋們以禮相贈,這回小倆口可以多住幾天,但夫妻不能同床。新娘回娘家,還須准備“喜包”,部份給年幼弟妹和下輩侄甥等。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分享的江西農村結婚風俗,關於江西人的農村結婚習俗大家都了解清楚了嗎?
6. 江西七月半燒包怎麼寫(有圖)
男稱大人,女稱孺人。
老人死三年內:
- 亡男稱新逝顯考,亡女稱新逝顯妣。
三年後:
- 亡男稱故顯考,亡女稱故顯妣。
孝家稱呼:
1. 燒袱子火單寫法
- 自稱:九代稱鼻祖,故鼻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 八代稱遠祖,故遠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 七代稱太祖,故太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 六代稱烈祖,故烈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 五代稱天祖,故天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 四代稱高祖,故高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 三代稱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 二代稱祖父,故祖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 一代稱父親,故顯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2. 父之兄稱伯伯,故伯考公諱老大人收用。
3. 父之弟稱叔叔,故叔考公諱老大人收用。
4. 父之堂兄稱伯伯春耐如,故堂伯公諱老大人收用。
5. 父之侄稱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
6. 母之父稱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
7. 母之兄或弟稱舅,故舅考公諱老大人收用。
8. 母之伯爺稱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諱老大人收用。
9. 母之堂兄稱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諱老大人收用。
10. 父之姐夫稱姑父,故姑父公諱老大人收用。
11. 父之姐妹稱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
12. 父之姑爺稱故姑公,公諱老大人收用。
13. 父之姑娘稱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
14. 同父母之姐稱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
15. 胞姐之丈夫稱姐夫,故姐夫收用。
16. 母之姐夫稱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
17. 母之姐妹稱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
18. 妻之父稱岳父,故岳父公諱老大人收用。
19. 妻之伯爺稱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諱老大人收用。
20. 妻之伯娘稱故伯岳妣母諱氏老孺人收用。
21. 妻之祖父稱故內祖考公諱老大人收用。
22. 妻之姐夫稱故襟兄收用。
23. 妻之姐姐稱故姨姐府氏收用。
24. 祖母之姨侄稱故姨表爺公諱老大人收用。
25. 母之姨侄稱故姨表兄收用。
26. 岳母之舅娘老表稱內表母舅老大人收用。
27. 妻之表兄稱內表兄收用。
28. 乾爹稱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
29. 乾爹之父親稱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
30. 乾爹之岳父稱故寄岳考老大人收用。
31. 乾爹之子稱故寄兄收用。
32. 後父稱故繼父老大人收用。
33. 後母稱故繼母老孺人收用。
34. 大媽的兒子與小媽稱故妾母老孺人收用。
35. 小媽的兒子與大媽稱故嫡母老孺人收用。
36. 奶媽稱故乳母府氏收用。
37. 丈夫稱故良人收用。
38. 妻稱故賢妻收用。
39. 朋友稱故彥兄收用。
40. 老庚稱故庚兄收用。
41. 後夫與前夫稱故同綠收用。
42. 手藝與師父稱故恩師老大人收用。
43. 拜把弟兄稱故血兄收用。
44. 道士與老師稱金羽化法師大真人收用。
45. 異族化紙稱故異族收用。
46. 伯或叔與侄稱故賢侄收用。
47. 親家稱故姻兄收用。
48. 未婚夫與妻稱故結發斷弦妹收用。
49. 未婚妻與夫稱故淑配無緣兄無緣妹收用。
50. 父親與兒稱故幻化亡男反念父收用。
51. 岳扒啟父與女婿稱故賢門亡婿反念岳收用。
52. 與親家父母稱故姻尊姻侄收用。
53. 與親家之祖稱故太姻尊姻內侄孫收用。
54. 乞丐與施主稱故施主丐人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