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嫌子女不孝是什麼心態

父母嫌子女不孝是什麼心態

發布時間:2025-04-03 19:29:55

1. 如何理解父不慈子不孝這句話呢

這個應該是來源於《論語》中的「父慈子孝」了吧。

意思是說,嚴父對於孩子不能過於嚴格,要注意與孩子慈愛的交流;其中最重要的其實是後面「孝」,「百善孝為先」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做兒女的,在長大成人以後不能忘本,應該時刻記掛著父親母親。

所謂的「父不慈子不孝」也就是說,父親對兒子或許嚴格死板,甚至不太好,然後兒女也不孝敬的現象吧。

其實它表示的不是一種先後關系,更不是一種因果關系。不管父親慈還嚴,兒女都要記得孝順,畢竟沒有幾個父親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

可是有時候,這個也是會受一定的因果關系的影響的。比如說一個父親不善於表達,為了教育孩子,經常是又打又罵,久而久之,孩子見父親不和自己說什麼話,就知道打自己。會變得和父親疏遠不少吧,甚至也可能不願意贍養父親,很難去理解來自父親的那份愛。

我覺得吧,不要去太在意父親到底和不和藹,慈不慈祥,你要用心去感受,去觀察,總能感覺到父親對你的愛。

有人說,父愛如山,沉穩又沉重,從不表達卻又一點也不少。有的人,從小記恨著父親,直到長大了也不能理解父親的做法,自己認為自己從來不存在父愛,也不曾對父親有一絲一毫的理解和寬容,更不願意去讓父親感受到自己對他的愛。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就明白了很多,可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啊,那天看極限挑戰,心裡真的是被觸動了。有個接受采訪的東北姑娘吧,也是不理解自己的父親,可是她後來終於明白了什麼的時候,她卻早已經失去了這份親情,不管她心裡如何愧疚。如何想說我愛你,父親。都成了遺憾。還有黃勃也自己親口說過,小時候不理解父親,後來到了一定的年紀才漸漸的明白,等到他想和父親好好談一談自己的時候。父親已經聽不懂了,得了老年痴呆了。

所以說,不要因為父不慈,就不孝。哪怕為了自己以後不要後悔,也要去愛自己的父母。

2. 「抱怨兒女不孝的人,這輩子可能白活了」古稀老人的話,值得深思

養兒育女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技術難度最高的一件事情,不論我們自己此生成功與否,有了孩子之後,我們都希望他們有一個更為精彩的人生。

為此,我們情願犧牲掉自己的生活體驗也要給孩子提供更好的。

在孩子生命的前階段,我們更是毫無保留地付出,並且完全不求回報。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以此來標榜自己的「偉大」。

然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又會發現,自己並沒那麼「無私」。

孩子沒本事,賴在我們身邊,我們可能會嫌棄;孩子有本事,遠走高飛了,我們又可能覺得兒女不貼心。

很無奈,我始終還是生活在 社會 最底層,所以我所接觸到的絕大多數中老年人,他們的子女也多為平庸之輩。

多年下來,我發現:至少90%以上的父母,都曾抱怨過「兒女不孝順」。

我自然是不信這種單方面言論的,所以,了解多了也發現:70%以上的子女並非「不孝」,很可能是他們的父母活得不夠通透。

田大爺今年76歲,老伴兒7年前去世後,他就一直獨居。

他有一兒一女,在我看來,都是非常有出息的那種,反正我自己是感覺可望而不可即。

兒子讀博後在太陽國定居,育有兩個女兒。

女兒更是厲害,學歷不詳,說是在漂亮國某科研機構做「大腿」,現在在那邊定居,只不過她是個「不婚族」,至今單身。

兩個孩子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遠走高飛」了,很少有回國看望田大爺。

身邊的很多人都覺得田大爺挺「悲催」的,常常為田大爺「鳴不平」,說你把兒女都培養成才了,自己現在老了卻只能「獨守空巢」。

田大爺其實是很看得開的,我以前曾試探性地問過他對此事的看法。

他說:「我跟他們不一樣,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他們過得好,我是最開心的,把孩子「綁」身邊讓他們圍在膝邊盡孝太自私了!」

「那些整天抱怨子女不孝的人,這輩子可能都白活了!」

「覺得孩子不孝,首先要看你自己是個什麼德行,你做得不讓人待見的事情多了,子女都不尊重你,如何發自內心地孝順你?然後就是你的教育沒做好,什麼叫言傳身教?自己沒教好,然後全怪孩子?而且你連自己幾斤幾兩都沒搞清楚,老想著孩子都『順』著你,不順著你就覺得人家不孝,是不是貽笑大方了?再說了,人老了早就該有忍受孤獨的心理准備。人活了幾十歲,如果這些都還沒想明白,不就是白活一世?」

如果說父母為子女付出是無私且偉大的,那麼子女以「不孝」的方式回報父母就是人之常情了。

從一定意義上講,逃避責任是所有人的本性。

只不過,父母盡職盡責是避無所避,而子女們總能找到逃避責任而不受譴責的方式和方法。

在養兒育女的某一個階段,父母都會犯同樣的錯誤:太過憐憫自己的孩子。

父母們往往在不經意間以孩子為中心,不僅要讓孩子事事順利,還要讓他們順心順意。

殊不知如此以來,一旦孩子稍微不如意,他便不堪忍受了。

這還是其次,另外一個很常見的問題是,父母們都特別擅長贊譽孩子,唯恐孩子不優於自己。

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打心底里覺得自己比父母強,然後積下了一些驕縱的習氣,變得「外柔內剛」窩里橫。

對外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在家裡「老子天下第一」,頂撞父母也就不出奇了。

另外,《弟子規》里講「恩習久則愈忘,怨習久則愈積」,說得也就是「升米恩斗米仇」的人之常情。

在父母眼裡,可能父母之恩大過天,但在孩子眼裡,可能只認為那是你的責任,畢竟他從未要求你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畢竟真正「養兒方知父母恩」還是需要時間的。

人生最大的悲哀或許就是以恩獲怨的事情,而以恩獲怨最多的「執行者」也恰好是天下的父母們。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因為我的教子無方,我的兒子也因我的終止恩養而心生怨念,我也會非常傷心。

在現代 社會 ,父母們還會有另外一個思維局限:總以為老了有錢就萬事妥當,認為有足夠多的錢財在手上,就不怕子女不孝順。

這符合人性,但問題是我們絕大多數人是沒辦法達到這種理想狀態的,而且就算實現了,子女的「孝順」也可能不是出於本心。

做父母的,其實都該有這樣的認知,並且有對「兒女不孝」的心理准備,因為這都是人之常情。

很多時候,並非子女們的性子里就不孝順,而是他們積習太久,難以轉過彎來。

「父母那麼愛我,總會原諒我的!」」世態炎涼,我做的還算是比別人好的「這樣的想法,在很多子女心中都有存在。

宋宰相韓琦(韓魏公)說:「父慈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獨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此古今所以稱大舜也。」

父慈子孝在以前或許是人之常情,但到現在,遍地的慈父慈母,卻養出了遍地的「不孝子」。

為何?

或許並非子女真的不孝,很大可能是父母的養育方式有問題或者認知水平到上限——他們可能白活了大半輩子。

何解?

在我看來無解!

因為我說什麼都可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們能做的,或許只能是先自己 克盡人子之道,然後在 育兒 路上,時時的思量、早早克治。

如果孩子大了真的不孝,那就盡可能離他們遠遠的,盡可能少地「觸犯」到他們。

——END——

3. 偷偷補貼娘家三年,婆家待我一如往常,為何我媽卻嫌我不孝呢

結婚不是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雖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是因為「孝道」,女兒們在嫁出去後還是補貼娘家,有位女兒偷偷補貼娘家三年了,婆家待她是一如往常,但是她媽媽卻嫌棄她不孝,這是為什麼呢?

總結

當女人嫁人之後,會和丈夫組成一個新的家庭,要開始為自己這個家庭考慮,偶爾補貼娘家是盡孝,娘家會珍惜,經常補貼娘家是應該做的事,娘家不會感激只會覺得給得不多,所以婚後不要經常補貼娘家。你們覺得是要經常補貼娘家,還是偶爾補貼娘家呢?

4. 為什麼有人非常反感和厭惡孝道它們是不孝子女還是有自己的苦衷

因為他們覺得孝道要去做到實際,不要光嘴巴上說無用,還有他們不喜歡被道德綁架,不是他們都是不孝子女,而是他們孝道不是做些表面文章,要去行動,不必口上說,要去做才不反感以及厭惡那些假孝之人。

閱讀全文

與父母嫌子女不孝是什麼心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化學品體檢是體檢什麼項目 瀏覽:66
衣服老年痴呆的字 瀏覽:494
老年痴呆症前兆腳趾 瀏覽:827
老年人的服務內容包括 瀏覽:154
如何養生減肥最有效 瀏覽:495
爭奪父母房子怎麼處理 瀏覽:68
農行有養老金 瀏覽:643
長壽渣渣肥腸哪裡好吃 瀏覽:912
老年人夏令營 瀏覽:722
徵兵體檢後發什麼證 瀏覽:377
孝敬老年人公約怎麼寫 瀏覽:531
社保交到退休當月 瀏覽:224
夢到老人家嘔血 瀏覽:720
南京退休金補發的是幾個月錢 瀏覽:7
防老年痴呆的活動游戲 瀏覽:665
上海普通的職工退休金是多少 瀏覽:42
老年人不停的叫喚咋辦 瀏覽:579
老人家亂走 瀏覽:27
怎麼查已經交了多少年養老保險 瀏覽:314
養生泡木桶到底干什麼的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