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學生寒假回家,爸媽是什麼心態
很多大學生一年回家的次數最多也就兩次——寒假和暑假的時候回去,這么久才回一次家,一開始父母都會特別開心。
當你一回到家,父母就會說怎麼又瘦了,媽媽還會煮很多好吃的,然後就會說多吃一點,食堂的菜一定沒有我煮的好吃,這些東西你那裡肯定沒有,所以要多吃一點。簡直就是把你當飯桶一樣狂夾菜給你吃。
可是當你在家待有一段時間後,這時候父母就會說你幹嘛老待在家裡,不出去走走,外面多熱鬧;或者說隔壁家某某孩子多能幹,一放假就去打寒假工,你就只會待在家裡;或者說某某孩子比你還小,可是人家整天都在幹家務活,你就只會玩手機,睡懶覺。
總之就是當初有多心疼,現在就有多嫌棄。記得以前一個高中老師說過不要總是每個星期都回家,不然父母會嫌棄的,你們要2,3個星期回一次家,這樣父母才會稀罕你們。可見老師的話確實是真理。
不過當我們要回學校的時候父母又會很捨不得,會一直交待我們行李要帶齊,去到學校想吃什麼就吃,別省錢,冷了要多買些衣服去穿等等。
所以在家雖然總會受到父母的嫌棄,但是總歸是為了我們好,他們的嘮叨雖然挺煩,但是當你發現耳邊沒有這些嘮叨時,又會覺得不習慣。所以回到學校後,有空還是多打電話回家。
㈡ 春節假期如果延至10天的話,你怎麼分配
之前春節7天假,除去路上的兩天,只剩下5天。那個時候,只能走一走最重要的親戚,例如丈母娘家、叔叔、舅舅、小姨家。時間安排的很緊張,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有效時間其實很短。如果延至10天,我會多陪陪父母,例如,開車帶著父母去周邊游,或者帶父母去大的商場逛逛,試試衣服,帶他們體驗年輕人的樂趣和美食。同時留幾天時間好好休息休息,一直在外面跑,真是太累了,心神俱疲。本來過年是一個比較長的假期,結果造成越來越累,這樣也很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