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父母跟我選的專業不一樣怎麼辦。我想自己選。
商量還是一定要商量的,一方面,他們也是為了你好(雖然可能和你的實際情況並不相符),另一方面,將來你上大學還要他們掏學費吧?如果你沒溝通好自己決定去考某個專業和他們鬧翻了就不好,或者你說不過他們,學他們選的你不喜歡的專業,將來4年都很郁悶的。
關於選專業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從2個方面考慮:
1、興趣和能力:首先你得對這個專業有興趣,另外你還得確定自己有學這個專業的能力,比如一個數學不好的人非要去學保險精算,那就不合適了。
2、就業前景:這個就業前景不是「現在某專業好找工作」,因為4年以後怎麼樣誰也說不清,04年上大學學金融的人,肯定也是當時的優秀人才,誰能想到他們一畢業就趕上金融危機呢?
所以這個就業前景應該是你選擇這個專業能找什麼樣的工作,這個工作是否適合你的性格和人生規劃。比如說你是一個內向的人,面對親戚都不好意思說話,那你要去學新聞,想著將來做記者豈不是自找苦吃?
綜上,現在家長選專業其實也並不夠理性,這造成很多人大學專業選擇不合適,大量應屆生畢業之後荒廢本專業,跨專業求職。
我覺得如果你能理性地、有條理地給你父母分析清楚,他們看清楚社會現實,不會逼著你去學不合適的專業,最後搞到畢業即失業。
首先你要分析自己的特長,分析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有一個大致的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你要確定:我將來想做什麼。
然後你到求職網站去找你嚮往的那個職業的相關職位,看看他們的要求是什麼,看得多了你大概就明白每個行業對從業人員的相關素質要求是什麼:除了你的專業知識,你的個性和綜合素質也很重要。做行政的人不需要創新,主要是要細致,有服務意識,能和別人溝通;搞設計的人也需要和人溝通,但是更偏重創意。看過這些之後,你能更清楚自己的性格和愛好,還有能力傾向(一般把人的能力劃分為八種,比如數理邏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等),到底什麼適合你。
因為知識是可以在大學甚至工作中學習的,但是個性和愛好很難改變,所以你要順應你心中的想法。
其實關於專業,就像上面08級金融應屆生那樣的情況,熱門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市場會怎麼變,關鍵是你有沒有興趣、能力、決心要去做好一個什麼職業,你有這個決心,有這個能力傾向,願意去努力,那做什麼都能做好,所謂365行,行行出狀元,大抵就是這么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