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怎麼現在越來越煩父母了

怎麼現在越來越煩父母了

發布時間:2025-02-20 20:04:14

Ⅰ 我為什麼會這么煩父母

這說明你在長大。隨著你的長大,父母在衰老。你的自理能力在增加,而他們的能力處於穩定或者下降,他們能夠給與你的愛護和呵護,缺點就會慢慢的增多,這也是給你成長和自立的機會,也是自然的。最終你要走向完全獨立的過程。不要埋怨父母的自私,這是自然的過程,誰都會這樣的。人都有缺點的。特別是我們和父母不生活在一個年代,也存在有代溝,即使他們那一代人不是缺點的東西我們也感覺是缺點。既要理智的看待他們的缺點,也要考慮時代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烙印。如果父母真的有明顯的缺點,可以幫助他們改正。即使不能改正,你也要學會慢慢的接受這些。人可以選擇朋友,但無法選擇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特別是吾之老。生活中絕大多數人是平凡甚至是平庸的,貪小利,易變,膽小,或膽大妄為,或不良習慣,新聞人物只是少之又少,作為子女應該對父母更加寬容就好比對社會也是如此,因為你生活在這個地方,不滿應該想辦法為此做點事去改變去影響,不是埋怨。如果實在無法改變無法忍耐,如果可以,只能想辦法去其他地方工作。我周圍也看到類似的事,不過我看到當子女年齡超過40時,對待原料感覺厭煩發長輩態度好多了。

Ⅱ 很討厭自己的父母怎麼回事

我真的不知道除了我,還有和我同命相憐,甚至更慘的孩子,我也很討厭我的父母,我真的已經不能和他們交流了,他們的思想我特別想不通,或許和他們的文化少有關系吧,但是也有的父母壓根沒上過學 但是人家照樣把人做的很好很好,我也是個有點內向,並且自卑的人,我討厭回家,別人盼回家,我怕回家,別人盼過年,我怕過年,小時候經常被媽媽打,還因為不小心把碗打碎了,然後我媽媽就一腳把我踩地上,用腳踹,還是那種越打越來勁,小時候就經常說我笨,我從小就覺得自己很沒用,知道,初中、高中,每當我不會做題時我就會懷疑自己的智商,我也是個女孩子,我真的心裡承受不了自己爸媽的辱罵,那種感覺真的像用刀子在刮我的心臟一樣,一陣一陣的,我只能故作堅強,然後跑到沒人的地方,或者假裝上廁所、洗臉,然後狠狠地哭一陣,我真的好難過,真的。知道現在我也剛出來工作不久,我都23歲了,有時候看見別人的爸媽對自己孩子那麼的好,我真的好羨慕,但我又好嫉妒,我好憎恨自己。我甚至都想不通這世上還有爸媽那麼愛自己的孩子。雖然逢年過節我也會回家,該給他們買的,我也會毫不吝嗇的去買,可是我與他們直接已經沒有了那種親情,我該盡的義務,我也會盡我最大努力去給他們,畢竟我從一生下來就在花他們的錢。我真的好討厭自己出生在這個家庭。

Ⅲ 父母與子女有什麼深仇大恨,現在的兒女為什麼越來越厭煩老人

如果,子女在優越的經濟環境中長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像捧王子公主一樣,過分溺愛子女,而不給予適當的教育,子女只知享受,只懂索取。這樣的子女,長大後,並不知感恩戴德,父母不能滿足他們的所有慾望,他們就會不滿,甚至懷恨在心。他們認為,父母的一切付出,都是應該的,天經地義!

有雙方的原因。父母方面有一部分從小溺愛孩子,全身心付出,教育不到位。孩子方面,習慣性索取,沒有感恩之心。在父母步入老年之後,孩子依然如故,開始厭煩老人。如果老人還愛嘮叨,就更讓孩子厭煩,關系很僵。

這,因人而異:有的老人,較富有、觀念前瞻不俗套,很有文化低蘊,干凈利落,自省自律,輕易不麻煩任何人,當然包括自己的兒女,這樣的老人、兒女們特受歡迎。可,也有許多老人,以老賣老,總是以訓道主的架勢、去看待兒女,他們的口頭語總是掛在嘴邊:我走過的橋,比你們走過的路還多,吃過的鹽比你們喝過的水還多。無知無識,觀念落後,不修邊幅,凡事求穩不求創。這種老人待孫子、孫女,不但待不好,還誤了前程,長大後怕事、膽小、竄目寸光,無任何培養前途。

我看這個問題說的有點問題吧?現在的兒女越來越厭煩老人的人有,但是,不是普遍現象。那些有高學歷、高收入、高素質的人,有幾個不是孝敬父母的。而經常聽到或者看到的不孝之人,幾乎都是生活在 社會 低層的人,受 社會 大環境的影響,生活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當下,他們

壓力山大,越窮越覺得自己是生不逢時,得不到父母幫襯,等父母年老多病時反而成了累贅。現在人們的三觀發生了巨大變化,作為兒女們生活在這個認錢不認人的時代,個個活得自私自利。反觀年邁的父母他們這一代人,受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不思進取跟不上時代日新月異發展,不能與時俱進,成了兒女們前進的絆腳石,久而久之厭煩情緒暴露無遺。

討厭老人的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的原因,嫌棄父母沒有錢,沒有本事,給不了自己的物質上的滿足,嫌老人啰嗦,不願意和老人溝通有代溝,心裡總有一個別人的父母,有本事,可以給兒女工作上的幫助,經濟實力強,給兒女買房買車和物質上豐厚的饋贈。可能有些父母在對給兒女的物質分配時,兒女覺得厚此薄彼,時間長了積怨越來越深,還有就像我的鄰居家,兄弟姐妹五個,老大條件好些,每次父母生病,蓋房都是老大出錢出力,其餘弟妹的都不管,小的弟妹們結婚都是老大出錢,按說這個老大人好吧,可是卻把這么一家人給慣的碗米恩,升米恨,稍有沒有滿足他們要求的時候就怨恨老大,老大實在很心寒,在一個下著瓢潑大雨的天氣里離家走了有了以後,就再也沒有管這群白臉狼了。所謂的恨就這些那些執念造成的了。這些那些物質上得不到滿足造成的。

表面看是子女的問題,深層根源還是父母在子女小時的早期教育上,有缺憾,或有自己的言行出偏差。教育的缺失和子女在走向 社會 後環境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品行走向。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是也!

人類延續至今已有幾百萬年,父母愛子女,甘願為子女付出一切,子女感恩孝敬父母,是做人最基本原則。父母與子女血脈相連,血脈相通,父母與子女間沒有什麼深仇大恨。


至於現在兒女為什麼越來越厭煩老人,主要原因有兩點:

1、厭煩父母嘮叨

現在大多數兒比較缺乏耐心,逆反心理也很強,大部分兒女都會厭煩父母嘮叨。在相處過程中,父母對兒女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態度有很多地方不認同,因此經常出現反反復復的嘮叨。


嘮叨多了,兒女就會覺得不耐煩,厭世父母啰嗦。兒女在父母眼裡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總是需要呵護。父母嘮叨是為了使兒女變得更好,距成功更近,離災難更遠。對於厭煩嘮叨做兒女的總希望得到父母理解,其實父母何嘗也不是希望得到兒女的理解呢?可憐天下父母心!


2、厭煩父母麻煩

現在很多兒女習對於父母的付出,當成是理所當然,變成了習慣,父母變老,行動不方便,便開始厭煩他們,叫做一件事或喊多回一次家都顯得不耐煩,總找各種理由去搪塞。


父母為兒女成長傾注了所有心血,他們對兒女的愛是無私付出,他們老時候,作為兒女應該給他們多點耐心和多一些關心。

客觀的說,在這個拚爹的時代,我們這些當爹娘的沒有讓孩子含著金鑰匙來到人間,兒女們厭煩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加上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把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掛在嘴上,一個勁兒的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兒女小時少不更事,又不敢反抗,便只能從自身找原因,越找精神壓力越大。

兒女們就是這樣在與別人家的孩子的比較中長大了。突然有一天,兒女們忽然發現一個現實——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

他們便會不由自主的用「別人家的孩子」的邏輯,推理出「別人家的爹媽」.......

再加上兒女們在升學找工作等等方面遭逢到的各種打擊,使他們不由得對自己沒有什麼本事的父母產生出了一種厭煩的情緒。

伴隨著父母不斷的衰老和身體機能的減退,我們已從孩子心目中的強者變成了弱者。甚至成為了一種負擔。

兒女豈能不煩?

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呢?我也在不斷的問自己。

問題不成立吧,應該是一部分兒女和老人之間有些矛盾,也談不上什麼深仇大恨吧!

首先老人把自己做好,畢竟老人的時代和年輕人的時代不同了。正如梭羅所說:"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老年人並沒有什麼十分重要的忠告可以贈送給年輕人"。最初覺得此話不妥,但後來想一想的確實是這樣,比如我除了給兒子說"好好注意身體,注意安全"之類的話,還能說什麼呢?他的世界我完全不懂。所以他們的生活他們自己去體驗吧,千萬別去充當年輕人的人生導師,做一個智慧老人。

其次,老年人如果經濟情況比較好,那就再好不過了。老年人要獨立,別太依賴年輕人,要理解年輕人,他們正式創業立業階段,工作壓力很大,不可能天天來看老人,或打電話。老人別整天抱怨。如果身體允許,可以幫忙帶帶孫子孫女,享受天倫之樂!

作為年輕人孝敬父母是應該的,這需要從小教育,許多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完全不管德育方面的教育,難怪會出現不管父母的不孝子女,所以德育教育很關鍵,要懂得"先做人,再做學問",這順序不可顛倒。






現在的子女都是嬌養,沒有吃過什麼苦,由於 社會 朝流的影響,只想過好日子,沒有同情心,包容心,非常自私,不思回報,老人經濟不好,跟不上消費,彼此關系就會不好,

閱讀全文

與怎麼現在越來越煩父母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育孩子孝敬祖先的文章 瀏覽:830
福建養老公寓哪個地方好 瀏覽:663
重慶長壽投資集團怎麼樣 瀏覽:129
深圳上班工資1萬退休能領多少 瀏覽:233
基礎養老金和基本養老金的區別 瀏覽:131
長壽到重慶多少里 瀏覽:915
怎麼理解長壽心理 瀏覽:361
福州市老年大學招生 瀏覽:769
50歲男人總給我發微信 瀏覽:380
找不到父母的小孩怎麼辦 瀏覽:223
中醫養生行業如何開展工作 瀏覽:860
在商洛學駕照在哪裡體檢 瀏覽:524
關於不孝順的作文800 瀏覽:185
河南退休年齡規定2015年 瀏覽:883
參公人員退休工資在那裡發 瀏覽:536
男方定親父母說什麼 瀏覽:642
西林長壽藤茶的白點 瀏覽:69
怎麼說服父母讓自己去打暑假工 瀏覽:41
時尚養生為什麼必選這一味 瀏覽:944
長壽男性醫院多少錢優先華都醫院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