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父母愛情》中最讓你感動的情節是什麼
讓我最感動的情結是姐姐來給安傑伺候月子姐倆吵架那段戲真是精彩極了。
安傑有很多優點,後來也慢慢改掉了不好的毛病,但安欣更接近我心中理想女性的形象,她是真正的大家閨秀。無論何時都優雅端莊,落落大方,明白事理,更難得的是始終堅韌不拔;她比任何人都更早看出德福的聰明誠實,說德華是個很好的人。
B. 理性地分析一下,為什麼現在的電視劇你基本沒有看的慾望
鑽進錢眼裡的劇組,你能指望拍出什麼好戲?
最近劇荒,本來把時間花在了孫紅雷的《新世界》上,可是沒堅持幾集,就放棄了!熬過了《新世界》,好不容易孫儷的《安家》來了,結果看了10集,又放下了。
想看個過癮的劇,怎麼就那麼難?
無奈又把《父母愛情》拿出來看了,已經不知道是第幾遍,台詞都背下來了。沒辦法畢竟《琅琊榜》也快看吐了!
為什麼以前的劇那麼好看?
一、導演靠譜。
你會發現很多好劇的導演對待作品都有自己的職業操守。他是為了自己的愛好和追求去拍,不拿觀眾當傻子。
孔笙導演拍戲,從不啟用流量明星。每個重頭戲他都會和演員說戲,試戲,甚至親自示範。就是這種吹毛求疵的態度才能拍出《琅琊榜》和《父母愛情》這種經典。
二、演員有真本事。
但凡好劇,都不是靠主角支撐,很多配角動不動就搶戲。你看《父母愛情》里的歐陽懿,只要出場,渾身都是戲,他扮演的謝玉演技更足,如果不是胡歌,那跟他對手戲分分鍾被秒成渣。
總體來說,以前的戲都是整個創作團隊一起努力,劇組氛圍好,大家都認真。誰也別把誰當腕兒,玩命飆戲。
為什麼現在的劇沒法看?
很多人導演拍戲第一要素考慮的是掙錢,想掙錢就得請流量明星啊。小孩愛看呀!好嘛,流量明星人家有地位啊。整個劇組捧著慣著,演的不好也不敢言語,大夥都捧著,即便沒有演技,也覺得自己了不起。
整個畫面濾鏡美顏開的那個足,服化道那個美輪美奐!片酬拿走一大截,服化道場地浪費一大截,剩下的錢也請不起幾個有演技的好演員了,拿新人湊吧!
整個劇就這么假模假式的拍出來了,能好看嗎?動不動摸頭殺、壁咚的,不忍直視!
現在的國產電視劇動不動就拍40、50集。因為拍攝的劇集多了,導演就想著融入更多的商業性元素,便有了多數劇集裡面植入大量的商業廣告。植入廣告的方式五花八門,比如從道具方面植入、從故事情節方面植入、甚至連演員的台詞也會有廣告被植入。尤其是電視劇播放的時間比較長,有甚者可以把同一個廣告重復地播放出來已達到不知不覺地給觀眾們洗腦。觀眾們沉浸在劇情裡面,好像對這些廣告毫不在意,其實在觀眾們的潛意識裡面已經有了關於廣告的記憶。我覺得一部電視劇原本的本質是靠著引人入勝的劇情去吸引觀眾,可惜的是它在這個商業化的 社會 已經慢慢地開始變質,變成一個我不想去接觸的東西。
再來說一說拉長篇幅的事情,舉些例子《延禧攻略》拍了70集,《如懿傳》87集,《羋月傳》81集。真的是沒有最長,只有更長,也許是以上電視劇的受歡迎帶起了一片長劇集的熱潮。我奉勸製作組還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飯,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不要盲目追求別人的成功而去一昧地模仿別人,比如你想拍一個好劇出來,編劇就寫了這么長的劇本,非要讓人家編劇再續寫各種注水的片段在裡面,這樣可不大善的。注水的方法無非就是那些原本緊湊的劇情開始變得拖沓、情節冗長繁瑣起來(關鍵是還不能很好的處理這些情節)、什麼戲不夠感情來湊的等等。
最後,我一知半解的寫了這么多,畢竟還是一個比業余還要業余的觀眾。國產劇比我動筆之前想的要復雜很多很多。雖然國產劇形勢復雜,但是我相信國產劇在一定的競爭壓力下,屬於它的領域的人們會為了共同利益的目標去不斷完善與改變它,期間肯定會有暫時的興起與衰落,我想樂觀的認為到最後國產劇不是在成功就是在去成功的路上。
我來說一下個人感受,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 浮誇,違和感太明顯,比如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我感覺我們的導演腦洞大開,簡直讓人驚掉下巴,太特么能扯犢子了,失敗,差評
二. 演員打扮,場景布置要麼敷衍了事,要麼裝扮過頭了,不真實,不貼近實際,滿滿的違和感,比如某子的電影《長城》,長城很多人都見過吧,他電影里的長城大家看到了吧,也是腦洞大開,即使要發揮想像也不是這么來的吧,還有電影裡面殺饕餮的劇情,簡直辣眼睛,像釣魚一樣,演員的打扮一個比一個干凈美麗,大哥啊,搞清楚啊,這是在古代,不是特么的現代劇,這方面要學學權游,人家那打扮,那場面布置,那是相當的嚴謹,相當科學
三. 文詞功底太差,對白沒深度,沒內涵,沒文化,沒教養,明明是古代人,說的話卻跟現代普通話一樣,實在無法讓人進入劇情,看看早起的連續劇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那對白,那台詞才真的有內涵,有修養,該是文人墨客說的台詞就像文人墨客,該是市井破皮說的台詞就像破皮,或者像教父,那對白有深度,耐人尋味,還有那配合台詞的語氣,神情,入木三分,回味無窮
我們現在的連續劇感覺越來越敷衍人了,感覺還把觀眾們當傻瓜,特別是連續劇,我有一肚子的曹要吐,本來以前很喜歡看連續劇的,現在實在看不下去了,太假了,感覺整個電影行業氣氛太不對了,很多讓人想不明白的不專業的小鮮肉硬生生被捧成明星大腕,實際上一點演戲天賦都沒有,或者是火候不夠還非要演不合適的角色,比如那個什麼慶,六七十歲的人了去演20出頭的姑娘,餓得神啊,那特么臉上上的低粉都能讓破產了個去,大家說說這連續劇還怎麼看,宮斗劇,抗日神劇拍的讓人都惡心反胃了,我就搞不懂,老是翻來覆去的拍古裝劇,一本小說拍七八個版本,有意思嗎?沒有新意啊,
可能有些人說現在電視劇沒有看的慾望是因為大家生活節奏快了,沒耐心也沒時間,不願意沉下心來看,我堅決反對這種自我安慰式的解釋,權游大家知道吧,很多人寧願等上一年也要看那是為什麼?還有越獄,我記得當時是一個星期更新一集,為了看上一集,每周五更新大家都像過年一樣興奮,唉,長點心吧,國內行業們,多學習學習總沒有錯
你好!為什麼現在的電視劇沒有看的慾望了,是因為現在的國產電視劇、電影真的是越來越不好看了,我都已經好幾年不看電視劇了,至於電影嘛,偶爾還會看,但是基本看的都是國外的大片,是什麼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那我們今天就來討論為什麼現在的電視劇沒有看的慾望了。
1.劇情拖沓。現在的電視劇動不動就是幾十集,你以為都是像《三國》《水滸》這樣的嗎,有時候明明兩集就能搞定的劇情,特別是現在的玄幻劇。可他非要弄到10幾集才知道答案,就比如我們很熟悉的劇情,兇手是誰,明明可以自己說名字,可非要說一大堆,然後在快說名字的時候死了,你說這樣誰還想看。特別是某南衛視的電視劇,我是完全沒有心情看下去,就連前面比較火的《人民的名義》到後期都比較拖沓,而且這部電視劇評價都還好都這樣,所以其它那些垃圾電視劇能不拖沓嗎。
2.選演員。現在一般的電視劇選角,都不是選那些實力演員,而是選那些流量比較大的網紅,演員都算不上,一天完全不練演技,就知道去參加綜藝節目和代言,想的都是怎麼搞錢,而不是提升演技,就像前面《慶余年》裡面肖戰,被人噴的一無是處,但是影響到他接劇本了嗎,沒有,因為他有大批的腦殘粉,有大量的流量,有流量就有人投資,就有收益,所以當前網紅就是首選。
3.不是為了拍電視而拍電視。現在的導演基本沒有幾個是為了拍電視而拍電視了,都是劇本隨便改改,演員隨便選選,不管劇情經不經得起推敲,反正最後能賺錢就行了,所以賺錢是首選,至於電視劇質量完全不管,你說這樣拍出來的電視劇有人看嗎。
總體來說,現在電視劇質量不行,劇情經不起推敲、演員沒演技等等因素,造成了國產影視不行,所以沒人看。
確實越來越不好看了,原因嘛往下看:
1、沒有人當演員,都當明星去了,各種緋聞炒作,(曖昧、離婚、出軌、撕逼、劈腿等等)還有誰都能拍戲,歌手能,網紅能,模特能。看不看劇本能演,講不講台詞能演,現在甚至連演員到不到場都能拍!稍微有點基本演技的都成了演技很好的代表了。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就是這個感覺;
2、選角不符合劇本,只看是不是當紅,能不能吸粉,一部劇也許沒一個合適的,用偶像堆,要知道看電視的大部分觀眾是真正看劇的,而不是追星的。如:鳳囚凰_劉楚玉,成熟聰明女性,放著好好的楊蓉不用,讓一個少女關曉彤去演;秀麗江山長歌行_陰麗華,一個少女,讓40+的林阿姨演,怎麼打光都還是老態出戲;又如蔓蔓青蘿_李青蘿,清純天真善良的角色,不聽群眾心聲,讓一個劣跡藝人去演,等等太多了。
3、稍微能看的劇,都10點過開始放或者周播劇,看的剛入狀態又沒了;
4、無自己的創新,一家穿越劇火,就各個台穿越劇,諜戰火全都是諜戰;
5、化妝師妝容審美差!個個一字眉,花千骨里,男的都一字眉,哪裡的審美?
再加上現在的廣告植入都太違和了,各種無孔不入的面膜廣告,購物廣告很容易讓人出戲!
1.情節雷同
我們打開電視可以發現,一個時間,如果一部電視劇火了,立馬就有許多部相同類型的電視劇接檔。
這就算了,關鍵是,這些電視劇劇情幾乎都是一樣的套路,去掉演員和台詞,幾乎是一樣的一條線走下來。
2.不談情不會講故事
幾乎百分之90的電視劇,都有談情說愛的故事,而且不管什麼類型電視劇,都是大篇幅男女主談情,幾乎算是主線。
偶像劇談情說愛。
宮斗劇談情說愛。
抗戰片談情說愛。
武俠片談情說愛。
科幻片談情說愛。
神話片談情說愛。
編劇是江郎才盡嗎?不談情說愛就不會說故事?
這里又牽扯到第一點:情節雷同。
舉個例子,男女主一開始絕對無法正常在一起,一定要誤會,誤會以後一定不能解釋清楚,一定要有一個人在他們中間做第三者,這個人最後為了女主去死,然後男女主在一起了……
3.脫離現實
僅舉個例子。
某部都市劇中,女主一個實習期小員工,前面在說自己沒錢了,然後把身上錢掏給了別人去助人為樂,而此時她又在大都市中住著一套精裝修的大房子,吃著泡麵。
每一個點都跟現實不符!
4.服化道不專業
十二級大風吹不亂的發型。
一塵不染的衣服,鞋子。
受傷後臉上象徵性摸點紅,擦幾道灰。
造型浮誇的兵器,確定不是來cosplay?
5演員演技差
這……為了避免招黑,我就不說了。
大家心知肚明。
鹿某人,大碗面……
6.特效假
嗯,5毛夠嗎?
我是得著,有話直說。
看完了《鄉村愛情12》,來了「鄉村愛情翻版」的《劉老根3》,《親愛的,熱愛的》還沒甜膩夠,《下一站是幸福》的唯美「姐弟戀」就來了,《新世界》堪稱華麗的實力派陣容,也架不住拖泥帶水的爛故事,2018年開拍的《三生三世枕上書》今年才播,原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2017年的作品。
同質化帶來的審美疲勞,注水拖沓到「逼瘋」觀眾的慢熱劇情,讓《都挺好》這樣的作品脫穎而出,很多當初開播時熱度話題兼備、收視率一路飆升的古裝奇幻劇,播過之後就沒有然後了。
在追劇的博弈中,觀眾與資本鬥智斗勇、見招拆招,最後還得靠有關部門出手規范市場秩序。
前幾天,廣電總局要求電視劇集數控制在40集以內,與此前的「限薪令」形成了政策「組合拳」,直指國產電視劇 同質化、注水劇、高片酬 的症結。 看起來,這是三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
前幾年,看到電視劇能賺快錢,雪片般的投資就來了。大量資本的引入,讓國產電視劇市場頓時紅紅火火、一片繁榮。
資金有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拍什麼的問題,專業人士提了一大堆主意,說了一大堆專業術語,資本皺了皺眉,說:「你提的都挺好,我的問題是,哪個 最賺錢 ?」
製片人、導演、演員們啞口無言,創作又不是做生意,哪有穩賺不賠的道理,於是,作為老闆的資本很快拍了板:「別跟我說什麼藝術不藝術、創新不創新的, 什麼掙錢拍什麼! 」
都說影視劇是創新的藝術,好萊塢是世界公認的「創意之都」,引領全球電影市場的潮流,不過, 創新是需要承擔巨大風險的 。 資本天生厭惡風險,影視劇還是個高風險行業,於是,摸著前面的石頭過河,成為了一個簡單、完美且枯燥的好主意。
看到《瘋狂的石頭》以小博大,國產喜劇一窩蜂的多線索敘事,看到《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表現搶眼,古裝奇幻愛情劇一下子占滿了電視銀屏,《甄嬛傳》帶火了宮斗劇,《法醫秦明》帶火了偵探劇,至於大熱IP的正統不正統續集,就更是多得數不過來,在劇名上「碰瓷」成了家常便飯。
跟風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同質化 ,觀眾看同類題材的劇集,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腦中時不時蹦出「這集我好像看過」、「這句台詞在哪聽過」、「這女的穿著打扮有點眼熟」的彈幕。
久而久之,觀眾不那麼容易上當了, 投資和口碑成了大家選劇追劇的新標准,倒逼影視劇開始向大製作、精品化的方向發展。
或許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趙氏孤兒》和《銅雀台》帶的頭,這些年,精品電視劇的製作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不管是越來越精緻華麗的服飾道具,還是星光閃耀的全明星主演陣容,花得都是真金白銀。
資本的想法很樸素,反正人和東西都花完錢了,增加劇集數的需求變得尤為重要、迫切。 於是,編劇和導演開始絞盡腦汁,如何愣是把一場戲拉長到一集戲,把一個人氣高的客串明星,楞給注水到領銜主演的戲份。
於是,大製作影視劇的集數越來越多,故事的節奏卻一拖再拖,隔上一集再看,劇情都能連得上。隨之而來的就是,導演和編劇頻於應付,演員透支時間和演技,大製作的名頭,也越來越糊弄不了觀眾了。
先是什麼熱拍什麼,然後是劇情注水攤薄成本,越來越多同質化、冗長化的電視劇,令觀眾不厭其煩。看到自媒體把一部劇吹得神乎其神,打開電視、點開APP看了兩集,連個追劇的慾望都沒了,這能賴觀眾嗎?
還好,還有像正午時光(《琅琊榜》、《都挺好》)這樣的製作團隊,堅持為觀眾奉獻好劇,還有那麼多實力派和老戲骨,沒有輕言放棄藝術追求,《芝麻胡同》、《破冰行動》、《長安十二時辰》、《大江大河》、《慶余年》這些口碑收視率雙豐收的作品不斷涌現,還有像李現、楊紫、朱一龍、張若昀這樣不為浮躁所困、甘於磨練演技的年輕演員, 國產電視劇還是有希望的 。
首先是好劇本太少了。那些男男女女整天除了談戀愛就沒事乾的劇也不知道是想要表達啥。要不然就炒冷飯把經典老劇使勁翻拍。有些原著寫得還不錯的,編劇偏要給改得面目全非邏輯錯亂。
其次是拍得太粗糙了,以前的經典動作片一招一式都花了心思去編排。尤其以前的香港武俠片,如果你跟著劇中人物學武打動作,不說能學成個武林高手起碼能做個廣播體操吧。現在很多劇的打鬥場面太單調——擺個造型、吊威亞飛起來、上特效、結束了?不,慢鏡頭回放一遍。
再說發型,什麼京劇發型、縫紉機發型、一個包兩個包三個包發型……還有些明明是古裝劇缺給個別角色弄個現代發型……唉,看著難受無力吐槽。
最後來說說演員。空有一副好皮囊卻沒啥演技的咱就不提了。有些明明是古裝戲,演員們的氣質、語氣、神情舉止分明都是現代人穿越過去的——我說的不是穿越劇,是純古代的故事。或許這不應該怪演員,因為導演沒有對演員提要求,所以演員們才演的這么真我這么隨便。
看的多了人人都是導演、編劇,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就是這個道理了。 電視劇的套路無非就是那麼幾種,沒有真正意義上做到創新。固,在了解結果前提下誰還有慾望繼續看呢?
現在的電視劇說直白一點,都存在套錢的嫌疑。
很多電視劇明明是10-20集就能結束非要弄個50-60集,美名其曰說什麼提供看眾的思維能力,其實誰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多弄出來一集就多一集的錢,這算是行業的潛規則了。這裡面全是因為資本的干預,加戲、塞人、改劇本。這樣的前提下,不管劇情緊不緊湊的,再為了某種利益下就顯示出了智商了。
之前廣電出了一個政策,限制電視劇的集數問題發了一篇通告:
廣電早已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現在限制了電視劇的注水情況,相信以後越來越好的。
實事求事的說,目前的電視劇基本全是私人投資的,有工作室、有經濟公司、有某些大老闆,他們也並非真正的就是為了藝術、為了行業,只為了捧人達到最終的目的。
為什麼現在電視劇基本都是新人、流量的天下?這就是原因。
客觀的想一想,一個新人、流量能有多少機會做主演的?不要談實力、演技之類,我可以肯定說就沒有幾個能挑大樑的,其實就是公司、資本為了捧人。
流量很賺錢,只要自身條件達到一個程度,公司就可以包裝他們,而影視劇是一個很好的出路。為了捧人,劇情之類適當的改改不是很正常嗎?拿著網路文學改編就是一部「佳作」。
目的不純、初心不純、粗劣的製作,讓原本期待的觀眾失望,慾望也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電視劇有抗日劇、宮斗劇、偶像劇、喜劇、穿越劇、仙俠劇等等,除了喜劇好點以外,其餘的都是有套路可尋的。我們仔細想想,現在的電視劇有多少不是講愛情的?現在很多的抗日劇、仙俠劇它的內核就是講愛情,而且還是N角關系。
以前有一句話說 劇情不夠愛情來湊, 在主題思想不好表述以外加入了一點愛情,顯得整體故事完美一點。而現在是 愛情不夠生活來湊 ,不給愛情到了加點磨難就不叫愛情了。
其實我很討厭這樣,誰說愛情就一定要多災多難就顯得偉大?愛情更多的是平淡,沒有那麼轟轟烈烈。看電視劇都是N角關系,它的導向問題很大。
套路化影視劇,一次兩次還好,多次後能夠引起的共鳴會越來越低,看下去的慾望也就沒那麼濃了。
目前的電視劇大多是網劇,已經不再都是上電視台播放的了。2019年網路劇達到了12619部,呈井噴式發展。
為什麼現在都是朝網劇去了?就是因為審核沒那麼嚴,政策不同,它可以拍穿越、可以惡搞、可以亂改編。這樣的情況下,什麼牛鬼蛇神都來拍電視劇了,造成了很多粗劣製作的電視劇。
政策放寬,資本就進入了,又回到了前面說到的了,惡性循環而已。
不過廣電還是注意到了這點,之前也提出過嚴格控制網劇的數量、題材以及明星片酬各個方面。
最近廣電的一系列操作還是很給力的(有興趣的可以查一查),限制了明星片酬、提高製作費用、限制影視題材等等各個方面的東西,未來的影視劇還是有可以期待的。
拋開上述我所講的,應該還有一些私人化的東西。比如:年輕、中年女性是看電視劇的主要群體,而資本拍電視劇討好他們就行了,為了討好他們誰在乎拍的好不好呢?
理性地分析一下,為什麼現在的電視劇你基本沒有看的慾望?
這真的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現在的電視劇一點想看的慾望都沒有,雖然妝發精緻了,但是卻沒有以前的老劇經典!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演員的演技真的是一部劇的靈魂,現在的粉絲經濟導致小鮮肉橫行,大家都在琢磨著怎麼樣撈金,重心從來都不是放在研究演技的問題上,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電視劇,觀眾看起來都只覺得尷尬,演員們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已自然沒有吸引人的地方。
一個電視劇的成功雖然演員的演技是重要的,但是一個好的劇本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現在很多編劇的思維還停留在以前的世界,根本沒有與時俱進,與現實嚴重脫節,觀眾隔著屏幕都覺得尷尬不已。
因為如果演員演技不行沒有人找他拍戲那麼他自然會努力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但是現在的市場把明星捧得太高了,戲子當道,不管什麼樣的人只要有一副好皮囊就可以有粉絲就有人捧,所以才導致現在的演員就算是沒演技也毫不心虛。
C. 父母愛情安欣最後結局
在電視劇《父母愛情》中,安欣的故事以她回到城市,與丈夫歐陽懿的冤屈得以昭雪為結局。他們的兩個孩子也在江德福的幫助下,順利入伍參軍。安欣與歐陽懿重新融入平淡的生活,盡管經歷了風雨飄搖的歲月,但他們依然攜手前行。
安欣是安家老二,身負家族重任。她原本生活在三兄妹中最優渥的環境中,嫁給了門當戶對的歐陽懿,兩家的文化底蘊深厚,被外界視為天作之合。安欣與歐陽懿的結合,如同金童玉女,文質彬彬的少爺與溫柔賢淑的大家閨秀,是眾人眼中的模範夫妻。
然而,幸福的時光並未長久。不久之後,安欣和歐陽懿因出身問題被下放到小島進行勞動改造。歐陽懿更被政府打上「右派」的標簽,安欣也不得不與丈夫一同前往小黑島,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這對昔日的金童玉女,成了眾人眼中的落魄之人,特別是曾經的羨慕對象安傑,對此感慨萬千。
幸運的是,江德福的援手讓他們的日子不至於太過艱難。經過數年的努力,歐陽懿的冤屈終於得到政府的平反。他們重返故鄉,但長時間與社會脫節,使得他們內心有些自卑。
安欣育有兩子,但因在小黑島長大,出身不佳,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江德福再次伸出援手,將她的孩子送入軍營。這一舉動不僅解決了安欣的一大心病,也成為她與妹妹安傑和解的契機,為她們平淡的生活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