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中年人如何面對父母雙亡

中年人如何面對父母雙亡

發布時間:2025-02-13 23:11:18

㈠ 怎樣面對父母的漸漸老去,以及對未來的恐懼不安

多陪伴他們,多和他們說說話,多帶他們去做一些他們自己一個人可能永遠不會做的事情,去一些他們一個人可能永遠不會去的地方。

從小我的父親就很愛看好萊塢影片,幾乎每周他都要買一張新的VCD回家看。我跟著他一起看史泰龍,州長,尚格雲頓,布魯斯威利斯。

我知道如果我不提,這些旅行將與他的人生永別。我能做的,就是帶他去一些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去的地方,做一些他一輩子可能都不會做的事情。

離別終將到來,我們都曾被人守護,未來也將守護他人。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擁有過那麼快樂的時光,盡管只是一起吃一份20塊錢爆米花。

㈡ 父母雙亡了怎麼辦

這位知友,父母雙亡是子女的悲劇啊!不過,哪有父母跟著子女一輩子的,早早晚晚要離開子女,人生自古誰無死啊!作為子女,應該預知這一天的到來,當然這一天越晚到來越好。俗話說,有山靠山,無山獨立。父母走後,悲痛之後,一定要振作起來,走出悲哀,進入新的生活征程。

㈢ 父母雙亡 說明自己的命很次

也不一定哦,真的不一定哦,你看濟公活佛是,濟公活佛,不就是父母雙亡嗎,他開始了新的里程,你也許也有這樣的機緣,也許有自己的大妓院大機遇,抓住它,也許你會闖出一個不同不一樣的自己。

㈣ 人生必修課: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才能理解人生

【彭懷真博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理事長)】在婚前咨商時,即將結婚的新人常被提醒:「新房的床,躺著六個人──新婚夫婦、雙方父母。」每一個人都是帶著原生家庭的經驗進入婚姻之中,父母即使不在眼前,依然持續影響、甚至主導婚姻關系。父母,是子女永遠要面對的,即使有了配偶,要學習夫妻相處的新功課,與爹與娘相處的作業,還是得一直做、一直做,沒有結束的時候。 一對夫妻,六個人物,個個健康是奇跡 結婚後,這六個人都健康,並不容易。隨著年歲漸長,機率愈來愈低。若將每個人狀況分為「健康」、「疾病」、「死亡」三種,六個人都屬於「健康」的機率,只有七百二十九分之一。 以我為例,因母親自三十三歲即罹患慢性病,與妻子成婚時,她是肺結核患者,我結婚後從來沒有六人全部都健康的時候。婚後第十二年,岳父過世。婚後第二十七年,母親安息主懷。第三十二年,父親辭世。自此之後,只剩下多病的岳母、常生病的妻子,還有不知道算不算健康的我。 這本《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主題是作者經歷父親、母親的病痛,乃至死亡,還包括自身罹患心肌梗塞時的掙扎。如同作者提醒的:「人生不能後退,身體的退化也不可逆,沒有人可以擺脫老化。人的年齡不斷增長,並不單單代表從青春高峰走下坡,我們應該能從年齡增長中找到值得肯定的意義。」他示範如何找各種肯定的意義。 中年人的功課是學習做照顧者 我是社會學家,愛分析,愛說真話。我必須提出諍言:除了身體狀況,更關鍵的是家人間微妙的關系。六個人,有多達三百零一種關系。換言之,每一種關系都好,機率是千分之三點多。但我也是社會工作者,應該多些分享,尤其是給予正面能量的分享。這本書基本上是分享,我就分享最近幾年的經驗吧! 家母長期需要照顧,她人生最後幾年,有二十四小時的主要照顧者。家父罹癌後,也有二十四小時的主要照顧者。但那位照顧者的表現,讓家母家父都吃了苦頭,也讓我們子女生氣,卻始終沒勇氣改變困境。我多麼希望有更多真正關心且了解老人的全職照顧者,成為適合的人力。家父辭世後,我連續寫了《老年學概論》、《老人心理學》、《老年社會學》、《家庭與家人關系》,目前正在寫《老人照顧》。唯有堅實的知識為基礎,老人的照顧者才可能真正懂老人,懂得照顧老人。 寫書容易,照顧人比較難。妻子去年三月因心房中膈缺損動了手術,住了幾天醫院。今年三月來場更大規模的,二日跌倒,左膝髕骨碎成三塊。愛妻不良於行,我是主要的照顧者,這是比做老師、寫文章、做廣播都要難的考驗。去醫院看病、去中醫診所復健、去葯房抓葯…,都是小事。買菜、做菜、跑銀行郵局…,也是小事。不過,很多小事湊在一起,要任勞任怨,要和顏悅色,絕非易事。 妻子的傷,其實是小的,傷筋動骨一百天,幾個月就會好,無數人的傷,難以痊癒。妻子試著問能否算是身心障礙者? 當然不是。全台灣已經有七十五萬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需要長時間的照顧。照顧,比正式的工作還要辛苦。上班,一周四十小時;照顧一晃眼就是四十小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平均每天照顧時間是十三點六小時。服務時間比照便利商店,全年無休。 更重要的,平均需照顧十年。我有好些朋友因為要照顧父母或配偶,早早退休,全台灣有上百萬的人因為要照顧父母或身障者,提早結束職業生涯。 在分享照顧歷程中自我療愈 因此,恭喜全家都健康的讀者,實在太幸運;羨慕全家都和樂的讀者,實在太珍貴。但我的烏鴉嘴提醒,萬中選一的美好時光可能隨時結束,生活重心因為一點事故或疾病,立即由彩色變成灰白,醫院與診所,不可能是彩色的。心境轉換為低沉,難以展歡顏。 「當你所愛的人病了」時,除了作為照顧者之外,該做什麼呢? 分享吧! 作者在此書示範了具體的作法。當他的父親母親在醫院接受治療時,他以寫作來進行自我療愈,治療因為父母的病而受創的心靈。其實,他自己也病了。透過動筆,他面對自己的有限,這是人生的必修課。 生病使我們知道自己多麼的有限,以往人生的主題是「我想、我要、我能」,都是肯定句。 但因為家人和自己的病痛,生命的主題轉換為否定句,作者一再提到「我不想、我不要、我不能」,例如「我不能強逼父親實現我的願望」、「不要期待對方會說謝謝」、「不需要對父母激動」、「子女不能阻止父母想做的事」。每一個不,都有些無奈,都顯示自己的疲憊、乏力、睏倦…。 作者深刻觀察到家庭里的許多問題,尤其是與父母關系的症結來自權力之爭。一方刻意要對方順從自己的意志時,必然會造成不愉快。他提醒:「覺得自己對而對方錯,便已陷入了親子間的角力。而解決權力斗爭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放棄斗爭。」他曾經希望父親母親按照他的要求來生活,認為該何時吃何時睡何時動,認為該吃什麼該如何走動,但要求愈多,沖突愈多。如此處境,做過照顧者都心知肚明。 中年男子,最重要的人生課題是──承認自己的有限,因此設法與人和好。我在天下文化出過一本書《最近有點煩:中年男人心事》,「煩」這個字最足以描述這個階段男子的普遍心境。不過,煩像是病卻不是死亡,煩是低潮卻不是深淵,煩是失望但非絕望。 煩,可以不那麼嚴重。只要我們多些知性,深刻認識病、痛、老、死。只要我們多些感性,懂得欣賞前人的分享。只要我們多些靈性,更深覺察父親、母親、配偶、自己,乃至生命的功課。 本文摘自《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岸見一郎(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可咨商師)/天下文化

㈤ 如何看待父親或者母親再婚

反對父母再婚兒女是自私的,於情於理這都說不過去,我認為這種行為是一種比道德綁架還過分的親情綁架。仔細想一下不難理解,很多子女打著愛的旗號口口聲聲說是為了父母好,怕他被騙什麼的,實際上他們是在滿足自己的利益,要麼是心理層面的,要麼是物質層面的。

綜上所述,我們做兒女的,是應該支持老人再婚的,他們有他們的生活,前半生為了我們付出太多,後半生,就讓他們自己選擇吧。

㈥ 你面對親人離世時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最大的感受就是在生老病死面前,人是多麼的無能為力,心裡感覺空落落的很悲痛。

人總是要面對生離死別的,有些人可能經歷的階段比較早,有的人比較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看到新聞或者聽到周圍人說誰誰誰離世了,可因為那個人跟我們沒什麼關系,所以我們的內心是沒什麼波瀾的,但那個人是自己的親人就完全不同了。

我的奶奶是在我13歲那一年離世的,之所以記憶這么深刻,是因為剛好在我奶奶去世的第三天,我拿到了那座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奶奶一直都很希望我能夠考上,所以這件事情給我留下挺大觸動的。

爺爺在我比較小的時候就離世了,那時候對他沒什麼印象,就記得他去世的時候我沒什麼感覺,甚至連哭都沒有,可是奶奶不一樣,奶奶陪伴了我整個童年,記得小時候我在院子裡面玩,她就坐在凳子上看著我,等到她老了走不動了,就只能每天都待在房間裡面,因為家裡的家務活大多時間是我做的,所以都是我端飯進去給她吃,而她很喜歡啰嗦,總是叫我好好讀書,然後巴拉巴拉地說一大堆,可是那個時候沒什麼耐心聽,只是很敷衍地說知道了。

一直很記得她說希望我能夠考到鎮上那間比較出名的中學,那樣她就很安慰了,我沒敢給她保證,因為我自己的成績只是中等,沒有十足的把握,只能說自己盡力。考完試放暑假了,那天晚上大概10點多的我迷迷糊糊還沒有睡著,我哥到房間來問我有沒有零錢和硬幣,因為我們那裡的風俗就是家裡人去世之後,要在對方的手上塞點散錢和幾枚硬幣握著,我白天去買東西吃剩了一點就給他了,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下樓想進奶奶的房間看,可是媽媽不給我進去不讓看,讓我回房間睡覺。

從二樓往外面看,看見媽媽和哥哥到竹林去砍竹子,去世的人做個簡易架子,然後放在客廳裡面守三天再下葬,那天晚上我哭到累就睡著了,第二天就看著來幫忙的鄰居在忙活,心裡感覺很不是滋味,一家人要圍在奶奶旁邊哭,當時沒什麼眼淚了,就是感覺哭不出來,第三天早上要去老師家拿錄取通知書回來,回來沒多久時間到了得下葬,下葬的時候我哭稀里哇啦,感覺這個通知書來得有點晚,奶奶根本沒看到,心裡難過得不行,回來之後發燒睡在床上兩三天,感覺人都是不清醒的,快到傍晚了還以為是快天亮了,估計是睡迷糊了。

這件事情也是一直讓我挺遺憾的,如果錄取通知書能夠早點出來,如果奶奶晚點走,我是不是就能滿足她的心願讓她開心開心了,可是這種事情沒有如果,我們作為親人什麼也做不了,只能默默地送走她,然後在心裡緬懷她,可惜的是我這個經常做夢的人,卻沒有在一次夢到過奶奶……



閱讀全文

與中年人如何面對父母雙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京技師退休年齡 瀏覽:632
寬城區團山街敬老院 瀏覽:564
父母離婚媽媽怎麼帶我去辦銀行卡 瀏覽:162
鄉鎮退休人員能否享受獎勵工資江西 瀏覽:933
50歲的中年人吃哪些養生 瀏覽:93
重陽節開工建房怎麼樣 瀏覽:324
天津寶坻社保養老金 瀏覽:638
有關敬老院的演講稿 瀏覽:790
做夢政府發放養老錢是什麼意思 瀏覽:949
養老保險咨詢電話是多少 瀏覽:723
老年大學政府有固定經費嗎 瀏覽:685
申領退休金是行政行為嗎 瀏覽:809
行動是最好的孝順 瀏覽:167
養老金是否屬於特定轉款 瀏覽:272
老年大學舞蹈班班長一七總結 瀏覽:956
體檢的空腹是多少小時 瀏覽:774
岳陽至長壽上午多少鍾開出 瀏覽:375
父母50歲我14歲 瀏覽:752
中秋節什麼禮物適合送給女朋友父母 瀏覽:112
重陽節晚會主持人服裝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