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通過父母親戚介紹的對象成功率高嗎
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這個問題對不對,父母長輩介紹的其實成功的也很多,成功比例其實相對算好的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自己去認識的異性裡面或者相親對象裡面,適合自己的也很少,畢竟遇到一個合適的人本身就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
再來說一說成功率不高的問題,長輩和晚輩一般都會有代溝,只是代溝大小的問題,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
其次,長輩以前生活的年代與現在相比差異較大,這些年,中國發生了太多變化,長輩們早年形成的價值觀與現在的年輕人不一樣,審美和訴求也不同,很難理解現在年輕人的選擇,他們的選擇不一定適合你,畢竟結婚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太能隨意遷就。
再者,長輩的經歷和閱歷不同,對生活的感悟與理解與年輕人憧憬的婚姻和未來是不同的,他們更多的是現在過來人的角度去替年輕人做選擇,年輕人往往不太認同。
另外,長輩們介紹的人往往是自己熟悉的熟人朋友之類的子女,本身會帶著先入為主的好感,而晚輩們其實是沒有任何感情基礎而言的,所以大家期待值是不同的,長輩們也容易過高估計相親對象的適配性,甚至有時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能成更好。而且,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長輩們並不真正了解晚輩們,他們會覺得晚輩們是他們看著長大的,其實他們並沒有那麼了解這些晚輩們,合適只是他們以為的合適,最後決策的確不是他們,最後結果往往不達預期。
當然也有那種不考慮合適不合適,有資源就介紹一下,抱著萬一能成的心態去的,這種就更加降低了成功率。更別說現在大家普遍壓力都很大,浮躁了不少,能打發時間的方式又各種各樣,感情的事情慢慢佛系了不少,對與陌生人交往的耐心也越來越少,感情基礎很難積累。
因為時代不同了,人的審美觀也不同了,當今人們對物質與金錢的慾望是拿自己身體與生命去爭取,整天熬夜熬通宵,甚至還不折手段,在他們那個年代只要能過日子就行,有些還是湊合著過日子,即使沒有感情了也還是湊合著過日子,因為怕離婚了在找過,恐怕日子會更難過,他們那個年代的人思想,婚姻都比較保守,對於顏值也不會要求太高,沒有整容沒有化妝品長像不會差不多,老了一樣起皺紋。沒啥區別,當今是發展經濟社會,思想開放、婚姻自由,男人靠才華,女人靠顏值。
『貳』 為什麼反感父母長輩介紹的對象
我覺得吧與其說反感父母長輩介紹的對象,不如說反感父母長輩對自己生活的干涉。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排斥相親,但父母長輩如果老是逼著去相親,我們可能就很反感這件事情,其實相親這件事情,反應了我們在擇偶觀念上和父母長輩的不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們和父母長輩的建議是相左的。這可能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都遇到的事情,凡是父母長輩建議的,本能地覺得是錯的,就想反駁。首先、父母長輩介紹的,他們盯著著實有壓力
主要因為長輩們介紹也是熟人的熟人,他們介紹的對象自己至少有一個基本情況的了解,然後你和相親對象還是兩眼懵的狀態,家長那頭就希望你倆已經水到渠成了,這壓力一般人受不了,所以往往也會形成物極必反的效果。
其次、父母長輩眼光跟年輕人壓根不一樣
父母見到的就是工作穩定最好有車有房,審美標准更是不一樣,年輕人更是希望在相處當中逐漸了解對方,未來能夠一起生活才重要,可是這正是家長沒法參與的內容,因此相親成功率就更低了。
第三、怯場,也或許是覺得尷尬
每個人的性格是不一樣的,不是每一個人面對一個陌生人都能夠做到侃侃而談,淡定得好像一個沒事人,像面對多年的老友一樣。就像有些人,從小就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群、不喜歡陌生人,所以對於陌生人的接觸,是打心裡的抗拒。
就好像一個恐高的人,見不得高是一樣的;就好像有密集恐懼症的人,見不得密集的東西是一樣的。
那種恐懼,是來自內心的最深處,不被控制和改變。而很多父母就不是很理解,覺得相親就只是一件小事,有必要這么排斥嗎?
還有一些人,是不善言辭的,雖然平時大大咧咧的,但一見到陌生人,立馬畏手畏腳,渾身不自然,不知道該說什麼,也不知道該聊什麼。於是就搞得氣氛非常尷尬,總想找一個借口逃離,經歷過一次後,便再也不想經歷第二次了。
正所謂,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你能接受的事物,不代表別人也能接受。
第四、最重要的原因,會覺得很沒有面子不論男女,有時候是虛榮心在作祟。面對相親,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心理:「我又不是沒人要了,幹嘛非要去相親?」
於是,許多人就認為,只有找不到對象的人才會去相親。為什麼會找不到對象?說明自身不夠優秀,所以大家都會認為,去相親了,就證明自己不夠優秀。然後擔心讓自己身邊的親戚朋友知道了,會笑話自己,被傳出去後覺得自己很沒有面子。就算相親這件事已經很普遍了,就算很多人能夠接受,但在內心最深處,多多少少還會有這樣的顧忌與擔心。
尤其是年輕人,虛榮心和攀比心更加的強烈,大家都那麼好面子,所以誰也不想丟面子。
第五、覺得相親這件事不靠譜
有一種人,從小就對愛情充滿了期待和幻想,他們心中的愛情和婚姻,應該像童話故事裡面那樣的美好和浪漫。於是,提到相親,就非常的不甘心,覺得自己的婚姻,不應該這么隨便,不應該這么現實。
在他們內心最深處,覺得相親就只是找個人將就過日子,和愛情無關,和浪漫無關。
還有一種人,可能是因為身邊的不幸,從而在心裡留下了陰影。比如身邊有通過相親最後而結婚的夫妻,婚後過得並不幸福;比如身邊有通過相親而走在一起的情侶,最後感情被玩弄了。因為這些例子,於是讓他們直接認為,所有相親的對象都是不靠譜的。
都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雖然可能自身沒有經歷過,但因為身邊人的經歷,就會下意識地當成自身的警鍾。對待感情,每個人都是認真的,誰也不願意自己的真情被浪費,被玩弄,於是我們都變得小心翼翼了。
正所謂網上有句話說得好,現在人的就是因為活得太明白了,所以什麼也得不到。我們避免了自己被傷害的可能,但同時可能也錯過了真正對的人。
換種易懂的方式說,相親其實和找工作很像。不可能就是說你剛找第一份工作就能滿意,要不斷地協調摸索交談。打比方男人是應聘者,你有能力各大公司搶著要,神馬試用期啊,幾輪面試啊,都不需要,老早給你辦得妥妥的了,就等你上門了。反之,你要是沒本事,哪涼快哪呆著去吧,冷言冷語家常便飯啊。
女人條件差,又老又難看,就好比一個窮得快倒閉的公司,無人問津 還想招人? 有人敢去應聘也是老弱病殘。
社會就是這樣現實,現實就是社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