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父母從來不跟我溝通,無論我說什麼,他們都是愛理不理,裝作聽不見。一句話重復3次他們總故意不聽,還對
雖然不知道他們這么做的真實原因是什麼,但無論對待任何人愛搭不理其實都非常的傷人,會讓別人有種不被尊重被蔑視的感受。我的父母也是這樣的,我還問過他們原因,結果卻被他們矢口否認了。遇到這樣的父母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接受現實,然後照顧好自己的感受,不要被他們負面的情緒影響了,更不要用他們對你的方式去對待無辜的他人,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接受並包容他們有這樣的人格缺陷。心理學有研究上說很多人是有自閉傾向的,這樣的人容易活在自己所認知的世界裡,對外界形成一堵厚厚的溝通之牆。
⑵ 發現年邁的父母不愛說話了嗎
發現了。
很多年邁的父母跟子女在一起,就沒有以前那麼愛說話。一是同子女沒有很多共同的語言。對很多事情的觀點和看法都不一樣。而是現在是IT信息發達的社會,年邁的父母在這方面接受能力差於子女很多,一般跟不上,也不時髦。如果跟子女在一起話說多了,大家說不到一起,觀點不一致,最後就會以不愉快收場。如果父母長期的同子女鬧得不愉快,久而久之就會影響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年邁的父母肯定不願意這樣。如果說話會引起這樣的後果,還不如少說話,多做事情。所以年邁的父母同子女在一起的時候,如果沒有共同語言,他們一般就不會多說話了。
⑶ 家庭教育九句話(1):父母要少說多做,懂得示弱
好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該少說話,多傾聽孩子表達 ,在孩子面前多做事,讓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父母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有時家長看到孩子做事慢,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催促,喋喋不休的在孩子面前說來說去,有些孩子面對父母的啰嗦不但不去接受,反而會很反感,父母啰嗦是因為並不真正了解孩子。我們要學會閉嘴,閉嘴需要我們放下心中的念叨、說教的執念,去相信、傾聽孩子。等你真正懂孩子了,明白孩子的想法,便能夠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就可以取代無盡的啰嗦。
真正聰明的家長,要懂得在孩子面前示弱,給孩子表現的機會,讓孩子自信。
父母越強大,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強,家長嫌棄孩子做事慢,做不好事,事事替孩子去做,會讓孩子失去許多鍛煉的機會,孩子成長就會很慢。
有時在孩子面前要學會裝傻,裝笨,讓孩子教你,給孩子表現的機會,讓孩子在教自己的過程中找到自信,不斷進步。
生活中,我常讓女兒教我跳舞,她看到我笨手笨腳的樣子,她那小老師的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她能深深地體會到老師教一個笨學生是多麼不易,她就會好好的學習舞蹈,知道哪個動作容易出錯,哪個動作做不到位,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就高了,進步就會很快。
有時遇到一些小事,我喜歡讓女兒參與解決,讓她幫我想辦法,出主意,她都是高興地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她在這個過程中既提升了自己,又受到了尊重,也看到了自己靈性,她深深地體會到在這個家中的重要,快樂也由此而生。
有時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也可以用這句話「孩子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來形容,如果父母弱了點,孩子就會有提升自己的機會,就會強起來。
從現在開始,做一個懂得偷懶,善於示弱的父母,拋棄「孩子還小,我幫他」的想法,讓孩子自己動手,親自實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你給他成長的空間,讓他去承擔責任。等到我們老了,能夠看到孩子獨當一面,能成就自己未來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