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十歲前的陪伴有多重要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十年前的陪伴對於我們孩子們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我們每一個成年人在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時期的話,如果沒有父母的陪伴,或者沒有父母的幫助,那麼在童年時期的整個回憶其實和父母沒有多大的關系。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家長,尤其是一些教育孩子方面,很多人都特別強調一定要注重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在整個過程當中,就會有非常多的關於孩子的一些經歷和成長。
教育孩子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成長,所以這十年的陪伴對於每一個孩子來都都是十分重要的十年,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非常漫長的,但是對於這一個孩子的童年時期來說是非常快速的。很快就會成長,很快就會度過自己的青春期,很快就會成年。所以一定要格外關注,也一定要珍惜每一個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和經歷。作為父母,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做到的。
⑵ 如何在父母的有效期內,給孩子影響他一生的教育
希拉里·柯林頓曾經說過一句話:“我第一次做你的母親,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兒,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成長。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同時,孩子也是促進父母成長的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愛的陪伴,還需要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那麼如何在父母的有效期內,給孩子影響他一生的教育呢?
孩子和父母,這一生的緣分,是相互滋養的過程。子女和父母的愛是一場幸福的陪伴,是彼此之間共同進步的過程。
⑶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你一定要給孩子的3種教育
【香知蜜讀1098】 2018/12/17 星期一 薦書蜜友:書童珊珊
文: May
台灣一位知名作家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
作家有一位朋友,朋友家裡有一個8歲的女兒。
作家第一次見朋友女兒的時候,小女孩天真浪漫,記憶力很好,繪畫方面很有天賦,可以把只見過一次的酒牌上的櫻花,三兩下就輕松地描繪出來。
作家認為這位小女孩很有才華和想法,便常常建議朋友,可以培養小女孩這方面的能力。
但作家的朋友卻總是以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來搪塞。
10年後,作家再見到小女孩,女孩身上的、眼裡的靈氣都不見了。
手裡拿著煙,穿著很新潮,露著小肚子,與同居男友兩個人坐在角落處,互相竊竊私語,還不時對客人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原本很有靈氣的女孩,因為父母沒有給到適時的教育,逐漸走向了平庸。
看著女孩,作家感嘆: 「原來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有『有效期』,小孩兒是老天爺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老天爺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了。」
所以,在「父母」這個角色還有效的時間里,一定要完成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一旦父母「過期」了,再想教育孩子,花再多的時間和心力,也很難對孩子有實質的影響,只剩下嘆息、後悔的份兒。
父母的保質期只有十年,那麼,父母要如何在這十年內,給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呢?
羅素認為,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特性,按齡養育很重要。
·1-3歲:讓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名記者采訪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那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在幼兒園。」
「在幼兒園,我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打擾了別人要道歉;大自然很美,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一直是按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做的。」
從這位諾獎得主的身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人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和養成的習慣,會對其性格養成和終身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好習慣培養得越多、越早,父母在未來育兒的路上,也比較輕松,而且更容易取得好的成果。
·3-6歲: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贊賞
我家北北剛開始學自行車的時候,特別膽小,害怕摔倒,遲遲不敢讓他爸放開扶著後座的手。
後來,我看這么一直拖著也不是辦法,便不斷對孩子說:
「北北,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你這么聰明勇敢,學自行車這么小的事,怎麼能難得倒你呢?」
得到了我的鼓勵,北北好像突然開了掛,兩腳一蹬,自己勇敢地騎了很長一段路。
英國的心理學者哈德菲爾德說:
人在自信的情況下,可以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500%以上,而沒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發揮自己能力的30%。
所以,父母在孩子幼年時期,一定要注重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擁有自信心的孩子,對未來充滿自信,不會輕易被困難打倒,做起事情來也更落落大方,從容不迫。
·6歲之後:注重對孩子特殊才能的挖掘
北大心理學教授、《最強大腦》科學判官Dr.魏曾說過:「兒童早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後天的聰明養育非常重要。」
6歲以後,孩子的大腦逐漸發育完全,可以接受更多的知識。
在這個階段,父母可以開始多發現孩子的興趣,再輔以相對應的訓練,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發掘自己身上的優勢,擁有更強的能力。
育兒,從來都是一個辛苦的過程,幾乎沒有哪對父母可以什麼都不做,卻在10年或20年後收獲一個聰明懂事、學習優異,各方面都表現得很好的孩子。
所以,父母們千萬別偷懶,細心呵護孩子成長的每個重要的階段,盡可能給到孩子全方位的陪伴與教育。
·如果有時間,多陪孩子讀書
前段時間,《國學小名士》里,13歲的賀莉然「最強飛花令」的視頻,刷爆了朋友圈。
年僅13歲的她,一顰一笑,靈動溫雅。
短短5分鍾內,說出了127句帶「風」字的詩詞,俘獲了眾多父母的心。
那麼,「飛花令少女」賀莉然是怎麼養成的?
回顧她的成長經歷,不難看出這些都歸功於: 各種名家經典的滋養。
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培養了她閱讀的習慣。別人家的孩子在玩手機、看電視的時候,她則由父母陪著,看了一卷又一卷的書籍。
深厚的童子功修煉,早就將那些文學經典融進了骨肉里。長大後,優雅的氣質、不凡的氣度,自然也就有了。
讀書,是儲智,也是借力。 心理學研究證實,讀書可以讓一個人的智商更高,邏輯判斷更清晰。
同時,讀書也可以讓孩子超越年齡和階層。 在讀書面前,人人平等,無論孩子的出身是貧是富,也不論是在城市還是鄉野,讀書總能讓孩子長大後的人生起點,比不讀書或少讀書的孩子多一些。
·如果有條件,尊重孩子的興趣
曾經看過一個小動畫《Alike》,只有8分鍾,沒有一句台詞,卻震撼了無數的父母。
故事是這樣的。
兒子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傢伙,在他的世界裡,小提琴的聲音是最美妙的音符,英文字母是一個個可愛的小動物小精靈。
但在爸爸的世界裡,只有老老實實地在教室上課,才是孩子該做的事。
爸爸以自認為對孩子好的方式,磨平了孩子的稜角,讓他整齊劃一但沒有生氣地融入了他認為的成功世界。
但最後,爸爸才恍然發現,孩子按他規劃的方式開始了每一天的生活後,人越來越不快樂了,眼裡的光也沒有了。
他很後悔,於是開始努力幫助孩子尋找他眼中的光亮。
特別喜歡一句話: 「你剪斷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有的時候,孩子不夠優秀,很有可能是因為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掐滅了他們的興趣,剪斷了他們飛翔的翅膀。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也有自己的天性,父母應該做的,是好好呵護孩子骨子裡的天性,然後慢慢發掘它。
終有一天,孩子的興趣,會帶著他,飛向更高遠的地方。
·如果有機會,讓孩子學習英語
前幾年,去美國旅遊的時候,住在了一來自閩南地區的移民家庭里。
家裡有一個7歲的小男孩,他可以輕松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跟爺爺說閩南話,跟爸媽說普通話,跟學校的同學們說英語,多種語言更換自如。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身邊的人說的話就是母語。
孩子越小的時候,越沒有分別心,不管你教他什麼語言,他都能當成母語一般,學得又快又好。
而在現在的社會,英語越來越重要,下至小學,上至大學出國留學,都需要英語考試;很多工作也需要你懂點英語;英語好的人,不論是出國旅行還是在家看英語電影或書籍,都會方便很多。
所以,趁著孩子還小,語言吸收能力還很強的時候,多對其進行英語啟蒙,是一件很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