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父母差不多都是以一幅道德綁架的態度強迫子女做任何事
父母認為生下來必須聽父母的,順從父母一切,不管對錯,不許頂嘴,你不順從 父母認為你不孝順,虐待父母
我父母道德綁架偏心欺軟怕硬,我父母說:你怎麼這么不聽話,都是為你好
對我妹妹就是另一個態度了
『貳』 父母的意願為什麼要去遵從呢
年幼時,我們接受父母的保護,在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下長大。沒有父母的照顧,剛出生的我們無法在這個世界上存活。
長大成人後,我們可以獨立地生活了。但是,在父母的眼中,我們依然是沒長大的孩子,有些父母仍然不放心,不願退出兒女的生活。
不管兒女多大年紀,「聽父母的話」,「按照父母說的去做」,都是父母評價孩子是否孝順的一個固定不變的標准。
當父母的意願正好與自己一致時,那不存在什麼問題。
可當兩者意願有沖突時,聽話就意味著放棄自己的真實意願,去按照父母的意願生活,意味著你的生活都會帶有父母意志的痕跡,你願意嗎?
當父母的意願強行楔入兒女的人生,會激起叛逆和逃離,摧毀兒女幸福的基礎
我有一個兒時的小夥伴,他從小就很聰明,學習成績也不錯,父母對他寄予厚望。
他活潑好動,經常調皮搗蛋,這時父母就會用謾罵、體罰的方式去教訓他,希望他能改變,專心讀書,按照父母給他設定的方式成長。
然而,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並沒有讓他越來越聽話,反而激起了他的對抗和叛逆。
上初中時,他經常打架斗毆。老師拿他實在沒有辦法,只能請他的父母去學校解決問題。他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一個學期兩三門功課不及格已成為家常便飯。
後來,他初中沒有畢業就退學了。此後,一直流連在賭場,沒有安心地正式工作過。父母為他操碎了心,對他失望至極。
在他20多歲時,他認識了一個外表很時尚的女孩,他對女孩很滿意,兩人相處得很不錯。但是,他們的戀情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父母不能接受這種濃妝艷抹、滿頭金發的女孩,在他們眼中這些都是不正經的象徵。
在經過一番抗爭之後,他屈從了父母,忍痛放棄了這個女孩。此後,父母為他安排了許多次相親,但是,沒有一個能讓他感興趣的。現在,他年近四十依然單身。
面對父母,他內心是叛逆的、對抗的,這是他反抗父母強加意願、干涉生活的方式。他單身不婚,實際上他是用這種隱蔽的方式對父母的控制行為進行反抗,也是對父母的報復性攻擊。
但是,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在父母密不透風的意願包圍下,他把自己放逐到了一個荒原。他既沒有按照父母的意願去生活,也沒有堅持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盲目地對抗父母,或是不戰就屈服,都不是積極的人生態度。只有那些真正了解自己,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堅持不懈的人,才會在這場抗爭中取得真正的勝利。
豆瓣里有一個小組,許多人都談到了父母對自己生活的干涉和控制。
比如,與自己相處融洽的戀人,因為父母反對,最終選擇了分手。也有一些人,雖然父母反對,但面對重重阻礙依然堅定地跟對方在一起,最終父母作出讓步選擇祝福他們。
作為成年人,你可以選擇是否按照父母的意願去生活。但是,不管如何決定,都應該清楚這種選擇的後果是什麼,你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承擔一切可能出現後果。
選擇按父母的意願生活,可能需要放棄掉自己真正在乎的一些東西,選擇違抗父母的意願,那你要清楚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是什麼,知道如何做才能去實現。
我的高中同學小景,漂亮、聰明、溫婉,從小就是父母的乖乖女,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她的生活一帆風順,怎麼看都是許多同齡人羨慕的樣子。她上了父母期待她上的名校,進了父母選擇的專業,畢業後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去了父親朋友的上市公司工作。下班後回到父母的身邊,與父母一起生活。她的父母很為她驕傲,對他們的安排很滿意。
小景什麼都不用考慮,也不用操心,父母已為她安排好了一切,她只需要接受父母的安排,生活一定會穩穩當當、妥妥帖帖。
出乎意料的是,工作三年後,她突然辭職了,沒有徵求父母的意見。
她離開了原來的城市,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學習手工制陶,很少與父母聯系。
有一天,她在微信上對我說,她一直都按照父母的安排生活著,風平浪靜、無驚無險,但是她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被人操控的牽線木偶,從來沒有真正地活過,她不想要這樣活死人一般的生活。
她告訴我,現在的薪水不多,生活簡單而陌生,但是她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因為這是自己選擇的。
強勢控制會讓兒女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掙脫父母的控制需要極大的勇氣
父母性格強勢、控制慾望很強的家庭,不只是年幼的孩子生命活力會萎縮,成年兒女的自主性也會受到損傷。
成年人也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在多數人的觀念中,與父母有沖突、有不一致就會失去父母的愛,這種想法讓許多人不敢去冒險堅持自己的想法。
成年兒女同樣也會害怕惹父母生氣、與父母分離,在與父母拉開距離堅持自己的想法時,他們往往會覺得內心焦灼不安。
伴隨這種不安全感而來的痛苦可能更勝於放棄自己的意願所帶來的痛苦。再加上傳統道德規范的約束,他們在面對父母的控制時,通常會放棄自己的真實意願而屈服於父母。
順從父母,那樣的生活符合父母的期待,但不是自己想要的。
自己選擇,自己做決定,人生才是自己的,這也是人存在於世的意義和幸福的源頭。
即便是經歷曲折蜿蜒,可每走出的一步都是有意義的,那都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如果選擇走自己的路,無論對錯,我們都會擔心父母不再愛我們,擔心他們會反對我們、不再尊重我們,在危難時也不會再救我們。
在我們沖破父母的阻攔並最終取得成功,我們會感受到自我,勝利的喜悅也油然而生,但同時仍會感到有些內疚。
如果我們失敗了,我們便會懷疑當初不顧父母反對的行為是錯的,後悔當初沒有聽父母的話,也許父母說的才是對的。
與父母持有不同的想法,堅持自己的意願,父母會痛苦、傷心,會想「你是我的孩子,你怎麼能不聽我的呢?」
成年兒女看到父母傷心難過,會很自責、內疚,為了在情感上忠誠父母,他們也不會過得開心,因為比父母過得開心快樂,在心理上就是對父母的背叛。
控制慾望太強的父母,經常會讓兒女陷入兩難的困境,兒女無論是否順從,都難以擁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兒女完全能感受到父母有意無意加給他們的想法,但是可以通過父母是否給予孩子選擇的自由,也即是否允許孩子不接受他們強加的意願,來衡量一個家庭健康與否。
選擇讓人擁有自由,但也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要對自己選擇的結果負責。
掙脫父母的安排,離開穩妥的生活,需要面對未知和不確定帶來的恐懼,這比沿著父母為你規劃好的人生軌跡去生活,需要更多的勇氣。
因此,許多人寧願放棄自己做主的權利,聽從父母的安排,做一個聽話的孩子。這樣的生活不用思考,只需要接受。
只有那些真正了解自己、對自己有信心的人,有獨立的人格,願意承擔風險和責任,才敢於反抗父母的控制,堅守自己的立場,並且能夠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解讀父母言行中的控制策略,溫和而堅定才是應對控制的有效方法
父母為了讓兒女服從他們,會採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毆打、謾罵、嘮叨、說教,其實都是為了讓兒女聽話。
當這些方式不起作用時,父母還有一些軟招:「如果你不按我的做,你就不能怎麼樣」,「如果你不按我的做,我就剝奪你的某些權利」。
這些都屬於主動控制,當這些方式失效時,控制可能轉為隱蔽的方式,也就是被動控制。他們可能會裝病、有時是真的生病,有時自怨自艾裝可憐,甚至自傷自殺。
他們是想通過這些方式告訴兒女,
「你要是不聽我的,我就死給你看」,
「你是我的孩子,你一定會在乎我。如果我生病或是死了,你還是不聽我的,那你就是不孝,你就要受到譴責」。
不管是傷害別人還是傷害自己,背後的動機都是為了讓兒女聽從他們,本質上都是一種控制。
傷害自己的方式是一種更隱形的控制,它利用了兒女對父母的忠誠和愛。
面對控制,最好的應對就是「溫和而堅持」,不帶情緒、溫和地堅持自己的立場,堅定地表明自己的態度並捍衛自己意願。
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我們必要放棄一些東西。
要成為小家庭的主人,必須讓父母的意願退出我們的生活。
這些都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面對的煩惱和喪失。
如果為了維護家庭虛假的親密關系,保持表面的和睦、完美,那處在這種關系中的任何成員都不能離開、改變或成長,只會在一團亂麻的關系中痛苦糾結。
父母也有他們需要學習的功課,放任的後果會導致更強的控制,如果溫和地堅持自己,他們也會成長、轉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