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待父母的態度,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隨著年歲的增長,父母變得越來越遲緩。
他們做事不再雷厲風行,他們出門開始小心翼翼,他們不會用的智能產品越來越多,他們犯的錯也越來越低級。
隨之而來的,是子女的嫌棄、敷衍,甚至毫不留情的指責、謾罵。
可細想想,人這一生,誰不會犯錯?誰又不會老去?
對待父母的態度,才是一個人最真實的人品。
看過一個視頻,街邊巷口上,一個中學生正在對一中年女子連踢帶踹。
他踢得很用力,一邊咆哮,一邊憤怒地踹向女子。
最後還推來一輛自行車,死死地壓在女子身上。
可女子也不還手,瑟瑟地縮在牆角,任由男孩發泄著怒火。
原來,這是廣東的一對母子。
男孩是一名中學生,女子是他的母親。
因為患有精神疾病,母親總擔心兒子在外不安全,於是,她偷偷跟在兒子身後,想要「保護」他。
但這樣的付出換來的是兒子的嫌棄,他覺得有這樣的母親是件丟人的事,動不動就對母親毆打和謾罵。
這一次,因為問母親要幾塊零花錢未果,他乾脆將過往所有憤怒、委屈一股腦發泄了出來。
於是,就有了視頻中的一幕。
不用想都知道,和兒子相伴的這幾年,這位母親吃了多少苦,又受了多少委屈。
可就在有人問她:你怪不怪兒子?
這位母親卻回答:不怪他……因為我是他媽媽。
一句「我是他媽媽」,看得人心裡發酸。
這世間多少父母,自從有了兒女,一生被「爸爸」「媽媽」這句稱謂捆綁。
十月懷胎生下孩子,辛苦養育,只為他平安 健康 。
一生在外辛苦打拚,賺錢養家,只為給他更好的生活。
可到頭來,換來的不是孩子的諒解,而是嫌棄,我想無論是誰,都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劉聲東在給母親的祭文里有段話:
中國式父母,一生都在為孩子做打算,拼盡全力也要將自己最好的留給孩子。
那麼為人子女,如若做不到很好的侍奉父母,最起碼也應諒解他們的辛勞,耐心回應他們的關心。
在你想要發火時,想一想母親十月懷胎的苦,想一想父親賺錢養家的難。
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指責,就能溫暖他們的心,平復他們的累。
聽過一句話:父母在,人生還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年少時不懂這句話,等真正長大了,才懂字句中的深意。
前兩天看過一則視頻。
視頻中,一個老太太正獨自坐在門口發呆,悄悄地抹眼淚。
家屬說,老太太已經過世了,走得很突然,家人接到電話急忙趕回家時,人已經不行了。
他們悲痛欲絕,因為老人才六十多歲,他們總以為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可以相伴。
悲痛欲絕之後,家人們鼓起勇氣打開視頻,想看看老太太最後的監控畫面。
這才發現,原來那天一大早,老人就坐在門口了,她應該是身體不舒服,佝僂著背,悄悄抹眼淚。
等到十二點多,她進了屋,上了炕,就再也沒有起來。
可即便身體已經不舒服到這地步了,她還是沒給在外的兒女打一個電話招呼他們回來,因為不願打擾在外打拚的孩子。
直到鄰居來串門,這才發現,老人已經大限將至了。
家裡人哭著說:平時屋裡都是有人的,恰好那一天沒有人。
惋惜道:早知道那天說什麼也不會外出的。
可世事無常,誰又能想到,只是一次離家,竟成了永別。
寫到這里,想起季羨林。
年少時,為了追求更高的事業成就,他一直在外打拚,直到得到母親病危的消息時,才著急忙慌地往回趕。
可惜,已經晚了。
母親留下的兩句話,季羨林看一次,痛一次。
他開始後悔不該離開母親。
可一切都太晚了。
年少時我們總想著,等到有所作為的那一天,再好好侍奉父母,可我們越長大,父母越年邁,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誰也說不準。
也許一個清晨,也許是某個午後,你最愛的那個人,從此就陰陽兩隔。
所以,趁著還能盡孝,趁著時光尚好,多打幾個電話,多給父母一些陪伴吧。
別讓對父母的愛,成為一生的虧欠。
別讓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一生的遺憾。
聽過一個故事,深感扎心。
說有個老人去店裡修手機,維修人員拿著手機檢查了很久,都沒發現問題。
於是跟老人說:你的手機沒壞啊。
不料老人一聽就哭了:手機沒壞,我怎麼接不到孩子打來的電話啊?
維修人員一時語塞了,聽到這個故事的我,內心也五味雜陳。
這些年,我們不斷提著孝道,說要對父母好一點。
可在太多時候,孝順止於口頭,一到了相處的過程中,有人對父母指責謾罵不休,有人對父母抱怨不斷。
有的人一氣之下離家遠行,久久都不願見父母一面。
更有不少人,一旦遇到父母出事,就躲得遠遠的。
記得看過一則熱帖:被父母拖累該斷絕關系嗎?
提問者是一個年輕人,因為父母身體不好且沒有積蓄,他每個月都得給父母一點錢來養老。
本著將資源向自己和後代傾斜的原則,他想放棄父母,和他們一刀兩斷。
這樣,就不會將資源浪費在他們身上了。
此話一出,評論區里指責一片,有人評判說:
《小捨得》中有一個場景。
夏君山帶著兒子回母親家過年,他和母親常年關系不好,彼此的關系也冷冰冰的。
就在他們因為孩子的問題發生爭吵時,夏君山一時沒能控制住情緒沖母親喊道:
母親愣住了,眼神中有不解,也有錯愕。
她緊接著回復夏君山:你說得對,你從小到大就是喝著西北風被暴力長大的,你跟你老婆也最好一輩子別吵架,不然你的孩子也只會記仇不記恩!
一句話,說出了養育孩子的艱難,也說出了自己這些年的心聲。
不可否認,這個世界上一定會有失職的父母,一定會有犯錯的父母,一定會有拿孩子出過氣的父母。
可回過頭想一想,誰的人生沒有坎坷,誰的情緒沒有起伏,誰又能做個一輩子都不犯錯的人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我們是第一次做孩子,而父母,又何嘗不是第一次做父母呢?
大部分父母,他們也都曾傾其所有,想著助我們一臂之力,他們也都曾殫精竭慮,想著為我們創造更好的條件。
他們甚至在給了你所有後,還會惋惜地向你道歉:對不起,爸爸(媽媽)沒能給你更好的。
而我們,從小沒有忍飢挨餓,沒有流離失所,少有看人眼色,靠的,全都是父母的庇護。
我們是踩著父母的肩膀,才走到今天的位置。
倘若可以,試著消解那些過錯,對他們多一點耐心吧,少一點怨言。
生養之恩,就是這世上最大的恩情。
與父母和解,是為人兒女一生的修行。
而你對父母所作所為,不光會影響今生你與父母的關系,也會影響日後孩子與你的關系。
你對待父母的態度,就是你的孩子未來對待你的態度。
朋友小琳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說在孩子三歲那年,她帶著孩子回娘家住了幾天,許是因為在娘家放鬆了。
杯子里沒水了,她會大喊一聲「爸,給我倒水」。
桌子上沒水果了,她會沖著媽媽撒嬌「媽,再切點水果唄」。
才住了兩天,她發現兒子變了,先前能自己做的事,現在不是招呼姥姥姥爺做,就是等著爸爸媽媽做。
有次她沒忍住沖著媽媽發了火,抱怨了兩句,孩子沒幾分鍾就學會了,晚上哄睡時,沖著她直嚷嚷。
這時她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自己的行為,也將折射到孩子身上。
多年後,當我們成了父母時,孩子就成了我們。
你對父母的態度,就是你為孩子在對待你的態度上,所著墨的本色。
所以,千萬不要小瞧這件事。
倘若可以,試著做到這「三不要」,能改善你與父母關系的同時,也能改善你的家風。
一、不要 讓父母孤苦度日,多些陪伴
想起鄰居張奶奶,她的孩子都在外工作,每月都會抽空回來一次看望她。
於是,張奶奶每次都會在兒子回來的時候,在日歷上做個標記。
她數著:這個月還有三天就結束了,孩子該回來了。
她盤算著:孫子最愛吃糖醋排骨了,哪家肉店的排骨最新鮮。
每次看著她眼巴巴地依在門框上,我心裡都說不出的難受。
為人父母,他們辛苦一生,為的不過是兒女康健,求的不過是能在年邁時,孩子多來看幾眼。
倘若時間允許,多回家看看父母,倘若時間有限,抽空打個電話,撥個視頻,和父母多聯系。
別讓他們的望眼欲穿成了一種失望,別讓他們苦苦的等待成了一份奢求。
二、不要將壞脾氣給他們,多些耐心
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媽媽帶著老花鏡,小心翼翼地問孩子:上次你說的添加好友在哪裡,我怎麼找不到了?
沒想到孩子劈頭蓋臉一頓罵:我都說了多少遍了你還是不懂,學不會別學了!
說完重重地摔門離去。
時代在發展,他們在老去,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也很正常。
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變得嘮叨了,開始依賴你了,別忙著甩掉他們,他們接觸新 科技 ,是為了離你更近一些,他們學會新操作,是為了給你減少負擔。
對他們多一點耐心吧,就像小時候,他們一遍遍教你穿衣、寫字一樣。
三、不要總抱怨他們遲緩,多些體諒
有人曾評價過子女與父母的關系,說在一個家庭中,你是老闆,爸媽就是工人,給你打工半輩子,不拿錢,反倒貼。
話雖扎心,卻也深刻。
如今你長大了,父母年邁了,忙不動了。
別再總想著壓榨他們,多些體諒,體諒他們的想法,照顧他們的身體,是為人兒女應盡的義務。
別忘了,父母是你來時的路,是你路上的燈。
是你人生的底氣,是你背後的依靠。
點亮 【在看】 ,將文章轉發出去,願這世間的父母多一點被尊重,願這世間的兒女能少一分遺憾。
善待父母,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
作者 | 周美好,山河錯落有致,人間煙火如常。
Ⅱ 你會怎麼面對父母不道德、丑惡的行為
小時候我做了錯事,爸媽會想盡辦法的糾正。而我長大了,面對父母的不道德行為,也會幫助他們改正。
有些父母比較通情達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也就能認識到錯誤了。但是有一部分父母卻很是蠻橫無理,根本不認為自己不對。
這種情況,做子女的也很無奈,那畢竟是自己的爸媽,既然改正不了,那就多些包容,經常跟在他們屁股後面收拾爛攤子,做出補償就行了。
Ⅲ 自己對自己的父母很孝順,怎樣才能對自己的老丈人,丈母娘也孝順啊
說實話,我覺得,不管你的人品在怎麼好,對老丈人and丈母娘也會有隔閡,從心裡上覺得他們與自己的父母就不一樣,這不僅是因為你父母撫養你長大,還有他們對你所花的心思也不一樣,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他們不會對你有所忌諱,在你犯錯的時候可以罵你,打你,但是丈母娘就不一樣了,他們會有所顧慮,畢竟不是親生的,恐怕你不高興。
呵呵,這些你應該也知道,所以不要強求能像對待自己父母一樣的對待他們。
但是,你應該從心裡來尊敬他們。因為那是你愛的人的至親,他們為你的愛人奉獻了一生,所以才有你們今天的幸福。
本著尊敬的心態,還有,你想想,雖然他們沒有參與你的前半生,但是以後的日子,他們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把他們看做親人,與他們自然相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心裡要平和甘願,做事上也就孝順了。
這還會讓你的另一半也感到很高興的,呵呵,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