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人在家帶孩子發生意外,應該怎麼辦
引言:老人在家帶孩子發生意外之後,一定要及時的去進行救治,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要交給老人一些急救的方法,讓他遇到這些意外情況,能夠及時的幫助孩子緩解不舒服的症狀,而且要告訴老人,如果說發現孩子真的比較危險的時候,就一定要馬上打110或者是打120進行救助,只有這樣的話才可以避免更大的傷害,當然了作為家長也不要忽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要告訴老人,不要單獨的留孩子,在家中不要放鬆警惕,越是放鬆的時候越容易出現事情。
2. 與老人帶娃觀念沖突應如何溝通
與老人帶娃觀念沖突應如何溝通
與老人帶娃觀念沖突應如何溝通,現在的時代變了,帶孩子也是越來越講究,現在的帶娃方式與以前是大不相同的,在不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家裡有老人,是很容易發生沖突的,下面我教大家與老人帶娃觀念沖突應如何溝通。
1、不在現場溝通
當你向老人提出相反意見時,若想老人孩子都接受,時機很重要。
錯誤不必立即指出來。當老人對孩子做了某個你認為不恰當的行為時,不要當即制止,這會讓他們感到非常不舒服。
不要在孩子面前制止。對孩子而言,當兩個大人意見不一致時,他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方。
恰當的做法是:事情過後,找個合適的機會,跟老人平靜地談。
2、不帶情緒溝通
與老人的溝通,最忌諱帶著情緒。
父母要能及時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變化,先放下情緒,再去溝通。且溝通時,平靜、客觀、就事論事,不要嚴重化、翻舊賬、以偏概全。
雖然老人的某些做法會給孩子帶來潛在的長遠危害,比如電視看多了影響視力,垃圾食品吃多了有礙健康。但眼前的這幾分鍾時間、這一口東西,還不至於。
以上這兩點,是與老人溝通的核心前提,把握了這兩點,後邊的技巧才能有效運用。
3、找到老人的需求
需求怎麼找?當你對老人不恰當的做法不帶任何情緒,往往就能看出他們真正的需求。
還是拿孩子看電視這個問題來舉例:
動畫片《熊出沒》有些暴力,不適合小孩。但老人還是每晚6點准時讓孩子看。這里老人真正的需求是——讓孩子坐著好好吃飯,不到處跑。
弄明白老人的真正需求,父母就知道,要解決的不是看電視的問題,而是怎麼能讓孩子坐住吃飯的問題。
4、找到讓老人改變的動力
讓老人改變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們發自內心地認為自己需要改變。
像老人喂飯的問題,如果父母每次只是說「您不能老喂他吃飯,他該學著自己吃了」,這完全沒有說服力。
講明利害關系:孩子如果學不會在一定的時間內自己吃完飯,上幼兒園後就會挨餓,還可能被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嘲笑或排擠。這樣一說,在意孩子的老人一定會重視的。
5、適當給空間、不幹預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一哭鬧,姥姥/奶奶就跑過來哄,順帶責怪父母沒做好。然後場面更加混亂。
我們希望老人不幹涉我們管孩子,老人有時也需要我們的不幹預。
適當的時候,做父母的'也咬咬牙,忍住自己的心疼和著急,給老人空間和機會獨自處理孩子的問題。
不幹預,傳遞的是信任,父母做到了,老人或許也能做到。
6、正向表達需求和請求,少表達不許和限制
如果父母整天跟老人說的都是「這不對」、「那不許」,老人接收到的就是埋怨和指責。這對於他們的經驗者心態和家長心態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其實只是話術的問題。
如果把你的需求和期待,都換成可以做什麼、可以吃什麼,那麼就是在傳遞知識、告訴方法,老人接受和執行起來都會更容易。
7、多表達認可和贊美
「她(老人)天天說累,我說那就找個阿姨。她堅決不同意,還生氣了。我還不是為了她好」。
老人有時發發牢騷,抱怨幾句,不一定是想要解決問題,而是想獲得贊美和認可。多說點感激老人、關心老人的話,能讓他們放下防禦,跟父母建立同盟。這時候,想讓老人做一些改變,就會容易些。
但有一點,對老人的贊美必須是發自內心的,你的「虛情假意」他們可是看得真真的,反而會引發更多的敵對情緒。
8、自己做到了,再要求老人做到
有時孩子哭鬧了,父母都沒辦法運用書上的理論化解孩子的情緒,但卻期待老人能夠摒棄老一套觀念,科學地處理。
有點要求過高了不是?
只有自己身體力行做到了,才最有說服力,才能讓老人學會。
9、找到合適的途徑和人去影響老人
大多數年輕父母在老人眼裡是沒有權威感的,想要影響老人改變,需要找對人、找對方法。
愛看新聞的老人,就經常給他們看些電視或網路上關於孩子養育方面的新聞或權威消息。比如哪些食品是不健康的,某某含量是超標的等等。
愛學習的老人,就推薦他們看一些書籍,或鼓勵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公益講座,既能調節生活,也能豐富知識。
1、互相理解為第一原則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不能真心實意的理解對方,永遠也成不了朋友,跟婆婆相處也是一樣,比如老人經常溺愛孩子,首先我們要知道,老人溺愛孩子是不對的,但是老人初心是好的,他們也是為了孩子好,所以我們不要一上來就開始指責老人,因為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愛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而你的指責只會讓老人覺得委屈。
所以我們要理解老人,並且耐心告訴他們溺愛孩子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危害,相信老人聽了對孩子的危害後,他們會願意糾正愛孩子的方式,畢竟老人的愛也是為了孩子的未來。
2、給老人「傳授」育兒知識
老人在育兒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畢竟他們是過來人,但是老人的育兒方式過於老舊,因此我們要在恰當的時機「傳授」老人科學的育兒方法,千萬不可跟老人「硬碰硬」,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而如今是網路時代,我們可以給老人分享一些育兒的視頻或者文章,把科學的育兒方法慢慢滲透到老人的心中,這樣也可以避免跟老人起沖突,而老人也可以在視頻或者文章中,慢慢改變自己老舊的育兒方式。
3、不要極力指責老人,要給出合理的方案
當老人做出不恰當的行為時,我們極力指責老人做的不對,只會讓老人覺得自己年紀這么大,還受小輩的指責而反感,因此就算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了,也為了礙於面子而強詞奪理。
因此,我們要給老人一個可代替錯誤行為的方案,比如老人沖奶怕燙著孩子,吸吮奶嘴嘗試溫度的行為,我們可以讓他們把奶滴在手腕處測量溫度,或者使用帶有溫度的水壺來給孩子沖奶,這樣老人也就知道不用嘴試也可以讓孩子喝到溫度適中的奶粉。
3. 與老人帶娃觀念沖突怎麼辦
與老人帶娃觀念沖突怎麼辦
與老人帶娃觀念沖突怎麼辦?現在很多人由於要上班,就讓父母幫忙帶娃,但是以前人們的觀念和現在人觀念是不一樣的,對於不一樣的觀念教育孩子就會造成有矛盾,下面我分享與老人帶娃觀念沖突怎麼辦,一起來看下吧。
老人帶娃的問題
1、老人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模糊和多維的。既有主人心態又有經驗者心態,更有家長心態。
2、要求老人出錢出力,又不出聲?不可能。如果他們認為自己是你不花錢雇的保姆,那麼一定不甘心讓你支配。
3、雖然父母的養育需求大部分是恰當、合理的,但由於老人經驗者的心態、以及逐漸僵化的思維,導致他們很難成長和變化。小時候在你身上做不到的事情,年老了在你孩子身上,他們也幾乎不可能做到。
4、老人的能力其實很有限,且很怕承認自己的有限。對大部分家庭來說,老人可以做到對孩子最基本的生活照顧,但是再高一點的要求,例如生活習慣和教育層面的,可能就比較難了。
5、選擇讓老人帶孩子,是父母權衡再三做出的最優選擇。這個選擇一定不完美,所以不可能滿足兩方、甚至是三方的所有需求。為了保住最想要的部分,年輕的父母要選擇承受一些不愉快。
與老人相處時的注意事項
1、始終對長輩保持尊重
隔代親,講的就是孩子對於老人而言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即使以前對兒女嚴厲的老人,對待晚輩也會溺愛有加。作為子女,首先要肯定老人的辛苦、對晚輩的愛。
很多老人的養育模式真的會讓人抓狂。比如給孩子穿衣過多、里三層外三層;比如強制孩子吃飯、追著喂;比如對孩子過分寵溺、驕縱…
但是無論如何,養育孩子是我們的責任,這不是他們必須要盡到的義務,老人肯幫忙便是心中有愛,對老人的幫襯一定要常懷感恩之心。然後有意識地藉助一些故事或現實中的例子,給老人展示舊的教育方法或者溺愛會對孩子造成壞的影響。
老人的思想在我們看來是陳舊的觀念,但這個是時代造成的結果。面對老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我們無法理解,起碼在言語間保持對長輩的尊重。
2、尊重不代表全盤認同
但是尊重不代表全盤認同,需要明確的是,父母才是孩子的主要責任人,在孩子的問題上,該堅定的必須堅定,態度上始終保持溫和,而內心卻要有定力。
心理學認為,一個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健康家庭是有共同特徵的,特徵之一便是家庭有界限。
劃界限,可以從自身開始鍛煉。當老人帶孩子時,看到這是老人與孩子之間的事,尊重界限,少一點指責和挑剔,允許老人用他的方式跟孩子相處。界限以內,自己能做的則是,多陪伴孩子,提高陪伴質量,增加自己對孩子的影響。
3、善於溝通,講究方法技巧
當老師的朋友自從做了寶媽之後,經常拿教育學生的那一套方法與婆婆溝通,她說當媽最初時,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覺得什麼事都可以正面溝通。
於是跟婆婆經常展開育兒方法的辯論,卻不懂溝通的技巧,想到什麼說什麼,話語間也少有尊重,結果便是:婆媳關系惡化,溝通也沒有效果。
當有不同意見產生,夫妻間先溝通,兩人達成一致後,本著「誰的父母誰溝通」的原則去處理,便會減少許多矛盾。
畢竟,親生母子之間即便是吵起來,也不會有隔閡。但是婆媳爭吵卻往往產生許多嫌隙,難以撫平。夫妻之間先溝通,還能加強夫妻二人對於養育觀點的黏性。何樂而不為呢?
4、接納不同,放鬆戒備
當不同意見的產生時,有的人就會像個戰士一樣渾身緊綳,隨時准備捍衛自己的觀點,說服別人。尤其在跟老人共同帶娃的時間里,更是會豎起一身的刺,時刻保持戰備狀態。
其實,我們最需要的不是說服別人,而是回看自己的內心,看看我們為什麼這么緊張、戒備、害怕否定和分歧。
老人帶娃的好處
從心理學的角度,祖父母參與養育,對年輕父母,對孩子和老人,其實都有很大的積極作用,這里的祖父母,泛指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對年輕父母的影響
1、我國雙職工家庭較為普遍,父母都要上班,無暇顧及孩子,尤其是上幼兒園前,這時老人自然成了最佳的帶娃選擇;
2、保姆價格的攀升,現在雇一個照顧孩子的保姆,花費不菲,而且尋找合適的保姆並不容易。
有老人幫忙帶孩子,至少可以給年輕爸爸媽媽一些喘息的時間,不會增加請保姆的經濟壓力,而且幾乎沒有安全方面的顧慮。也就是說,老人的照料,實際解放了一部分年輕父母的精力,幫助他們騰出了時間,讓他們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而不是花在一些瑣事上。
對孩子發展的影響
老人參與的隔代教育,對他的成長、他的身心健康、智力發展會有好處嗎?答案是肯定的,老人帶娃對孩子有很多有益的影響,有些被我們忽視了。
1、對孩子價值觀的影響
作為老人,他們最重要的角色和意義,可能就在於傳承,他們傳承的可能不是最新的科學知識,而是文化,比如家風。在心理學中,老人的作用也被稱為文化的傳遞者,他們是家庭中承上啟下的角色以及家庭中的榜樣。
他們可能會將自己的認知、價值觀、善惡觀以及家族中美好的品質傳遞給孩子,包括教孩子要謙虛,要尊重其他人,常懷感恩等,對孩子將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老人也常常會講那些過去的故事,比如家族的歷史,這些故事會增加孩子家庭歸屬感。而除了言傳,還有身教,比如告訴孩子不要浪費糧食,就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老人會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教導孩子。
2、對孩子幸福感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
老人正常適度地參與照料孫輩的家庭中,能讓孩子今後的幸福感、社會適應能力更好,而問題行為也更少。
例如美國的一項研究就發現,老人與孩子的`接觸越多,孩子自己覺得更幸福,周圍的人也覺得孩子的問題行為更少。研究者的解釋是這樣的:老人與孩子接觸越多,他們的情感聯系越密切,孩子也會更多感到被愛,被欣賞,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也會感到有人可以依賴,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有強大的家人在背後支持,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3、對孩子智力發育的影響
根據英國的「千禧一代」研究(Millennium Cohort Study)發現,如果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老人適度參與養育,孩子智力發展通常會更好。實際上,三代人生活在一起,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影響是正面的。
而且研究還表明,老人越早參與(早於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到孩子的照顧中,對孩子智力發展的好處會越大。而且這樣做的好處不僅僅是短期的益處,而是長期的,會影響孩子很長一段時間。
其實,良好的隔代教育,對年輕父母、孩子和老人來說,應該是三贏的局面。
老人帶娃矛盾多怎麼解決
1、贊美
一句贊美如果你發現婆婆在照料寶寶的某些方面做得好,可以時不時抓住機會誇幾句,哪怕是「媽,還是你想得周到」簡單幾個字,就能讓婆婆開心,讓家庭氛圍其樂融融。
一個笑臉俗話說得好,伸手不打笑臉人,誰都知道,現在帶娃一個字,累。
其實,老人本該過自己想過的老年生活,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而幫忙帶孩子,承受了非常大的心理和身體壓力。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應該多些感恩、理解和關心。
愛笑的女人運氣不會太差,相信你在處理婆媳關繫上也會順利很多。
2、老公協調
婆媳關系好不好,老公的態度很重要。
當婆媳間碰到強烈的育兒沖突時,不妨先私下和老公溝通,跟老公達成一致,再由他出面和婆婆交流,很多時候都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商量的態度婆媳間相處爭對錯是一大忌諱,不如採取商量的態度來解決育兒上的分歧,比如婆婆覺得寶寶手冷,要給寶寶穿衣服,怕寶寶感冒。
你可以這樣做:今天我聽xx大夫講,判斷孩子冷不冷,摸手是不準的,要看後脖頸處涼不涼,我摸了之後感覺熱乎乎的,要不咱們先不給他加,不然太熱該熱出痱子了,等會再摸摸,要是涼咱再給寶寶穿,好不好?
而不是這樣做:和你說過多少次了,寶寶不冷,不用穿……
3、引入第三方
第三方指的是有權威性的人、事、物。
人: 專業的醫生、老師等形象。
比如可以在寶寶生病或平時體檢時,帶上婆婆同去兒童醫院,藉此機會咨詢兒科醫生「怎麼判斷寶寶冷不冷」,「寶寶穿多少合適」等問題。一般老人更信醫生的話。
事: 身邊的真實故事。
比如孩子用哭的方式來獲取想要的東西,使得老人變得對孩子「言聽計從」。這時候,可以藉助鄰居家的反面案例,告訴老人一味溺愛會導致孩子變得叛逆、不聽話等嚴重後果。
物: 育兒領域的專業書籍等。
作為新手爸媽,要時刻用育兒知識武裝自己,建立自己的判斷力,千萬不要聽風就是雨,這同樣適合老人。
4. 父母和孩子有矛盾怎麼解決
父母與孩子之間在出現矛盾需要溝通時,首先,父母要做到完全的接納,用心去傾聽孩子為什麼那麼做,原因是什麼?即使孩子有不對的地方,也要不帶情緒的跟孩子溝通,只有父母不帶情緒,那麼談話就會持續下去,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引導孩子看到問題。
父母和孩子有矛盾怎麼解決
1.溝通: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往往源於雙方的溝通不暢。建議雙方可以試著坐下來好好談一談,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想法,尋找共同點,達成共識。
2.尊重: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可能源於不尊重對方的感受和意見。建議雙方應該尊重對方的意見和決定,不要輕易地批評或指責對方。
3.理解: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可能源於雙方的不理解。建議雙方應該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理解對方的處境和考慮。
4.尋求妥協: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可能源於雙方的意見不一致。建議雙方可以試著尋找妥協,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5.坦誠: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可能源於雙方的不坦誠。建議雙方應該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隱瞞或欺騙對方。
孩子家長之間的矛盾是一件比較常見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妥善處理,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家庭和諧。以下是一些處理孩子家長之間矛盾的建議:
1.冷靜分析:在處理矛盾之前,先要冷靜分析矛盾的原因和性質,了解對方的立場和想法,避免情緒化的行為和言語。
2.溝通協商:在處理矛盾時,要盡量採取溝通協商的方式,以平等、尊重、理性的態度進行交流,尋找共同點和解決方案。
3.尋求第三方幫助:如果雙方無法自行解決矛盾,可以尋求第三方的幫助,如學校老師、社區工作人員、家庭咨詢師等,以協助雙方達成共識。
如何解決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沖突
1、家長要正視與孩子間的矛盾,不要逃避問題。家長和孩子之間有了矛盾之後,要尋找矛盾的源頭,然後解決,緩和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2、家長要擺正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和孩子做朋友。家長不能因為自己是父母就隨意批評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激化矛盾。
3、家長要學會和孩子溝通,不要冷暴力。家長和孩子產生矛盾之後,要學會主動找孩子溝通,解決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拉近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4、家長不要一直嘮叨孩子,一直在孩子面前念叨,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厭煩心理。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給孩子正確的引導,但是不要一直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觀念,否則會適得其反。
兒子與父母的矛盾怎麼勸解
兒子與父母是兩個時代人的人,有代溝,思想觀念,價值觀,生活習慣,都有很大的不同,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這很正常。
兒子和父母都試著退一步,站在各自的角上,想想到底問題出在啥地方,如果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過於計較,如果是原則方面的事,可以找長輩,相互勸說勸說,畢竟是一家人,有什麼大不了的事,相互退一步,問題也就解決了。
5. 我和老人在一起帶孩子時總吵架,我該怎麼辦
和老人一起帶孩子會很難受,這與婚後和老人同居會導致婆媳關系不和是一個道理,主要呢就是雙方的觀念問題,生活習慣矛盾,老人看不慣年輕人的所作所為我,年輕人也看不慣老人的行為,這樣就導致了矛盾,怎麼辦?需要的也很簡單,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第一,減少雙方的接觸,比如說讓老人一個禮拜來家裡給寶寶做菜兩三次,或者你們帶孩子去老人家看望他們,減少摩擦頻率,雙方關系自然緩和。你們也不是不關心老人,是要減少摩擦,但也可以增加聯系啊,多打電話,多視頻聊天,現在科技完全支持。
第二,觀念沖突,可以在飯後餐桌上講清楚,大家各自陳述自己的觀點,最後大家看看其實各有不對,但都是為了這個孩子好,都沒錯,可以互相理解,多多包涵。
第三,對於生活習慣的問題,這個明顯不會成為最終的導火索,因為雙方自己心裡都清楚,自己生活習慣和對方不一樣,會自己注意,如果沒感覺,那麼你提醒一下不就好了,這個相信雙方都會自己注意的,不至於那麼隨意的吵架。
第四,帶孩子這件事情,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什麼絕對正確,如果是無傷大雅的小事情那就別打計較,如果你覺得不能忍了,那就找到對方說明白,這樣擺在檯面上講,最多就是心裡不舒服一下,但是要是憋在心裡那就是雙方都難過好久了。
何必互相為難,最重要的還是孩子好不是嗎?只要最終對孩子產生積極良好的效應,那其實也就沒必要爭吵不休了,一家人終歸是一家人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