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對父母的統稱是什麼

對父母的統稱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4-10-14 19:44:28

① 古代對家人的稱呼都有哪些

1、父母的稱呼: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2、兄弟姐妹的稱呼:

兄弟姐妹稱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稱昆仲、手足。

3、夫妻的稱呼:

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

4、同輩的稱呼: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5、對別人父母的稱呼:

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稱人兄妹稱:令兄、令妹。

6、對別人女兒的稱呼:

稱人兒女稱:令郎、令媛。

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

7、對別人家庭的稱呼:

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稱:寒舍、舍下、草堂。

(1)對父母的統稱是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社會對他人的代稱,一般包括對家人、親屬、朋友的稱謂以及其他稱謂。對親屬的稱呼,尊稱自己的父母為「家嚴」、「慈母」、「堂上」、「膝下」等。

若是姻親關系則加一「姻」字,如「姻伯」、「姻兄」、「姻翁」等。若有世誼關系的加一「世」字,如「世伯」、「世兄」等。若是姻世關系的加「姻世」二字,如「姻世伯」。

對家人的稱呼,妻子稱丈夫為「夫君」、「良人」、「相公」、「官人」、「外子」等,丈夫稱妻子為「荊人」、「賤荊」、「拙荊」、「糟糠」、「中饋」、「大嫂」、「大姐」等。

對別人的晚輩稱「令郎」、「令嗣」、「令愛」、「令婿」等,對自己的晚輩稱「弱息」、「犬子」、「小犬」、「息子」、「息女」、「息婦」、「東床」等。對朋友的稱呼,一般的互稱則加一個「仁」字,如「仁兄」。

根據具體的關系不同,又劃分為同學、同事等。同學之間的稱謂為「同窗」、「同科」、「窗友」、「硯友」等,同事之間的稱謂為「同仁」、「同察」、「同人」、「同僚」、「同年」、「同寅」等。

② 怎樣排輩定稱呼

1、父親的父親稱祖父或爺爺,自稱孫,孫女。

2、父親的母親稱祖母或奶奶,自稱孫、孫女。

3、父親的哥哥稱伯父或大爺,自稱侄、侄女。

4、父親的嫂嫂稱伯母或大娘,自稱侄、侄女。

5、父親的弟弟稱叔父或叔叔,自稱侄、侄女。

6、父親的弟媳稱叔母或嬸子,自稱侄、侄女。

7、丈夫的父親稱公公或爸爸,自稱媳婦。

8、丈夫的母親稱婆婆或媽媽,自稱媳婦。

9、丈夫的伯父稱伯父或大爺,自稱侄媳婦。

10、丈夫的伯母稱伯母或大娘,自稱侄媳婦。

11、丈夫的叔父稱叔父或叔叔,自稱侄媳婦。

12、丈夫的叔母稱叔母或嬸子,自稱侄媳婦。

13、祖父的哥哥稱伯祖父或大爺,自稱侄孫、侄孫女。

14、祖父的弟弟稱叔祖父或爺爺,自稱侄孫、侄孫女。

15、祖父的姐姐稱祖姑母或姑奶奶,自稱內侄孫、內侄孫女。

16、祖父的妹妹稱祖姑母或姑奶奶,自稱內侄孫、內侄孫女。

17、祖母的哥哥稱舅公或舅爺爺,自稱外甥孫、外甥孫女。

18、祖母的嫂嫂稱舅婆或舅奶奶,自稱外甥孫、外甥孫女。

19、祖母的弟弟稱舅公或舅爺爺,自稱外甥孫、外甥孫女。

20、祖母的弟媳稱舅婆或舅奶奶,自稱外甥孫、外甥孫女。

21、父親的姐夫稱姑夫或姑父,自稱內侄、內侄女。

22、父親的姐姐稱姑母或娘娘,自稱內侄、內侄女。

23、母親的父親稱外祖父或姥爺,自稱外孫、外孫女。

24、母親的母親稱外祖母或姥姥,自稱外孫、外孫女。

25、母親的兄弟稱舅父或舅舅,自稱外甥、外甥女。

26、母親的嫂子或弟媳稱舅母或妗子,自稱外甥、外甥女。

27、母親的姐夫或妹夫稱姨夫或姨丈,自稱外甥、外甥女。

28、母親的姐姐或妹妹稱姨母或姨姨,自稱外甥、外甥女。

29、妻子的父親稱岳父或爸爸,自稱婿。

30、妻子的母親稱岳母或媽媽,自稱婿。

31、妻子的伯父稱伯父,自稱侄婿。

32、妻子的伯母稱伯母,自稱侄婿。

33、妻子的叔父稱叔父,自稱侄婿。

34、妻子的叔母稱叔母,自稱侄婿。

(2)對父母的統稱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人排資論輩由來已久,「輩」就是「輩分」的意思,這是中國宗法社會形成的一個傳統。「輩分」又為「輩份」 ,《辭海》中解釋為「家族、親戚等的世系次第的分別。 輩分的排列常常體現在人名中,使用輩分用字不僅便於在同族中排行輩,認輩分,也便於修宗譜。

一般而言,以字定輩分者,都將這些輩分字置於姓之後,如張學良、張學思、張學銘。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輩分。但是,普通老百姓的輩分不是特別講究,如小說《白鹿原》中白嘉軒的兒子白孝文、白孝武兄弟,這個「孝」字是取忠孝之類的用字,沒有特別嚴格的輩分用字沿革。

再如,我們的父輩名中,輩分用字一般取寓意較好的字來使用。在這種宗族觀念下,一般排輩分主要體現在男丁中,女子不入宗譜,故不採納。

現今,許多家庭中的姐妹看似有使用輩分字的,但一般只是任選一個相同的字用在姊妹中,以表示姐妹關系,並無序輩之意。行輩字是宗族內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並不是父母或本人可以隨便選用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輩分

③ 文言文稱呼自己的父母

1. 文言文對著父母怎麼稱呼自己的

妾身(女) 吾(男) 文言文中其他場合稱呼自己 我:吾、余、予、愚、鄙人、在下 先秦以前:寡人 皇帝:朕、寡人 皇後、太後:哀家 老頭:老朽、老夫 老婦:老身 出家人:灑家 官人:下官 女子:妾、區區、奴、奴婢 讀書人:小可、不才 下人:奴才、老奴 第一人稱:又叫「自稱」。

常用「吾、我、余、予」等,還有帝王的專稱「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譯為「我」、「我們」、「我的」、「我們的歲友」。

例: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鄭人買履》——已經拿到了鞋子,竟然說:「 我忘記了拿尺碼。」

「吾」用於句首,作主語,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

《公輸》——我知道你用什麼辦法來對付我,但我不說。「我」用於句末,代替說話之人,作賓語。

3、余聞而愈悲。《捕蛇者說》——我越聽越覺得悲傷。

「余」用於句首,代替聽話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語。 4、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岳陽樓記》——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予」字用於句首,代替「我」,作主語。

5、朕乃天子,說話豈能兒戲?——我乃一國之君,說話豈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稱「我」。 6、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

「孤」字用於句首,代替劉備,作主語。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 7、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呢!「爾」字用於句首,用來稱代賣油老人,譯為「你」,作主語。

8、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頑固啊,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汝」字用於句首,用來指代「智叟」譯為「你」,作主語。 9、子曰:「由,誨女知之乎?」《論語十則》——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話都明白了嗎?」「女」字用於句中,又在動詞「誨」之後,作「誨」的賓語。

代替「仲由」,譯為「你」。 10、若為佣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你是個被僱傭給別人耕田的的人,怎麼會富貴呢?「若」用於句首,用來稱代陳涉。

相當於「你」。 1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乃翁。

陸游《示兒》——大王的軍隊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時不要忘了把這個喜訊稟告給你的父親。句中的「乃」就是代詞,「你的」。

12、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你爹爹回來時,一定會跟你算賬的。「而」便是代詞「你」。

第三人好沒稱:又叫他稱,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例: 13、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劌論戰》——他們的士氣衰竭了,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詞,用來指代齊國的軍隊,相當於「他們」。

14、其妻獻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其」字用來代替愚公的妻子,譯為「他的」。

15、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公輸》——北方有個欺侮我的人,希望能藉助您的手把他殺了。句末的「之」就是代詞,代替「侮臣者」,相當於「他」。

關於己稱,即「自稱」,常用「自、己」二字,均可譯為「自己」之意。 例: 16、自雲先世避秦時亂。

《桃花源記》——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亂……「自」便是自稱「自己」。 1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己」字也同上一樣,指「自己」。

還有旁稱:亦即稱別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譯為「別人」、「人家」。 例: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論語》——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沒有才能。這里的「人」字,即旁稱。

19、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鴻門宴》——現在人家有大功卻要擊殺他,這是不道德的。

「人」字旁稱「人家」。至於尊稱:即對人的禮貌稱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閣下」等之用,一般譯著「您、您老人家,他老人家」之意。

例: 20、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乎襪槐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憑您微薄的力量,還不能削平像魁父那樣的小土丘,又能把太行、王屋那兩座大山怎樣呢,句中的「君」便是愚公之妻用來尊稱愚公的,相當於「您」。 21、子何恃而往?《為學》——您憑什麼去呢?「子」便是對對方的敬稱,相當於「您」。

22、公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您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的情況嗎? 23、卿言多務,孰若孤?《孫權勸學》——您說你事務多,誰像我呢? 24、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公輸》——公輸盤說:「您老人家有什麼見教呢?」 25、足下事皆成。《陳涉世家》——您的事業都會成功。

2. 古文中怎樣稱呼自家家和人稱呼別人家人的

古文中稱呼自家家人: 1、自己的女兒:小女、兒子:小兒 2、自己的太太:內人 3、自己的父母:家父、家母 古文中稱呼別人家的家人: 1、對方的女兒:令愛 兒子:令堂 2、對方的太太:夫人 3、對方的父母:令尊 延伸: 1、古代兄弟稱呼 兄弟排行稱謂: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

父之兄稱「父」,父之次弟稱為「仲父」,仲父之弟稱為「叔父」,最小的叔叔稱「季父」,後來父之弟都統稱為「叔父」。 2、古代父母稱呼 父母又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考妣等。

(3)對父母的統稱是什麼擴展閱讀:古代稱呼的一些意義與文化: 稱呼是一種文化現象,從一個時代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窺見一個時代的風貌。稱呼也是一面鏡子。

稱呼的變化是文化的變化,同時也被視為歷史文化的折射。 中國人的稱呼,實質上就是一部中國文化的發展史,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的沉澱與變遷。

中國人的稱呼是宗法、習俗、等級、地位、聲望等的反映,尊長、後輩、上級、下屬各有各的一套稱呼。 從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到國人對宗法禮制、尊卑長幼等禮法習俗的重視。

古往今來,中國人的稱呼既反映出了人們對於成功的觀念,又透射著一種「自卑下之道」的「謙恭精神」,這種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們的語言、稱呼中體現出來。 參考資料:網路-稱呼。

3. 文言文對自己的謙稱有那些詞我想知道,古人在對方面前稱自己時,

【謙稱】(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3)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等,表示自己是新學後輩;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不肖,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家」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母、等.「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如寒舍、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謙詞有: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子是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女子自稱妾;老和尚自稱老衲;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

4. 在文言文常識中,在父母面前怎麼稱呼自己

妾身(女) 吾(男) 文言文中其他場合稱呼自己 我:吾、余、予、愚、鄙人、在下 先秦以前:寡人 皇帝:朕、寡人 皇後、太後:哀家 老頭:老朽、老夫 老婦:老身 出家人:灑家 官人:下官 女子:妾、區區、奴、奴婢 讀書人:小可、不才 下人:奴才、老奴 第一人稱:又叫「自稱」。

常用「吾、我、余、予」等,還有帝王的專稱「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譯為「我」、「我們」、「我的」、「我們的」。

例: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鄭人買履》——已經拿到了鞋子,竟然說:「 我忘記了拿尺碼。」

「吾」用於句首,作主語,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

《公輸》——我知道你用什麼辦法來對付我,但我不說。「我」用於句末,代替說話之人,作賓語。

3、余聞而愈悲。《捕蛇者說》——我越聽越覺得悲傷。

「余」用於句首,代替聽話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語。 4、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岳陽樓記》——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予」字用於句首,代替「我」,作主語。

5、朕乃天子,說話豈能兒戲?——我乃一國之君,說話豈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稱「我」。 6、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

「孤」字用於句首,代替劉備,作主語。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 7、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呢!「爾」字用於句首,用來稱代賣油老人,譯為「你」,作主語。

8、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頑固啊,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汝」字用於句首,用來指代「智叟」譯為「你」,作主語。 9、子曰:「由,誨女知之乎?」《論語十則》——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話都明白了嗎?」「女」字用於句中,又在動詞「誨」之後,作「誨」的賓語。

代替「仲由」,譯為「你」。 10、若為佣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你是個被僱傭給別人耕田的的人,怎麼會富貴呢?「若」用於句首,用來稱代陳涉。

相當於「你」。 1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乃翁。

陸游《示兒》——大王的軍隊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時不要忘了把這個喜訊稟告給你的父親。句中的「乃」就是代詞,「你的」。

12、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你爹爹回來時,一定會跟你算賬的。「而」便是代詞「你」。

第三人稱:又叫他稱,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例: 13、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劌論戰》——他們的士氣衰竭了,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詞,用來指代齊國的軍隊,相當於「他們」。

14、其妻獻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其」字用來代替愚公的妻子,譯為「他的」。

15、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公輸》——北方有個欺侮我的人,希望能藉助您的手把他殺了。句末的「之」就是代詞,代替「侮臣者」,相當於「他」。

關於己稱,即「自稱」,常用「自、己」二字,均可譯為「自己」之意。 例: 16、自雲先世避秦時亂。

《桃花源記》——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亂……「自」便是自稱「自己」。 1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己」字也同上一樣,指「自己」。

還有旁稱:亦即稱別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譯為「別人」、「人家」。 例: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論語》——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沒有才能。這里的「人」字,即旁稱。

19、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鴻門宴》——現在人家有大功卻要擊殺他,這是不道德的。

「人」字旁稱「人家」。至於尊稱:即對人的禮貌稱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閣下」等之用,一般譯著「您、您老人家,他老人家」之意。

例: 20、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憑您微薄的力量,還不能削平像魁父那樣的小土丘,又能把太行、王屋那兩座大山怎樣呢,句中的「君」便是愚公之妻用來尊稱愚公的,相當於「您」。 21、子何恃而往?《為學》——您憑什麼去呢?「子」便是對對方的敬稱,相當於「您」。

22、公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您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的情況嗎? 23、卿言多務,孰若孤?《孫權勸學》——您說你事務多,誰像我呢? 24、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公輸》——公輸盤說:「您老人家有什麼見教呢?」 25、足下事皆成。《陳涉世家》——您的事業都會成功。

④ 古代對父母稱呼是你還是您還是別的什麼

父母
(1)父母:父母是親屬中最重要的親屬,除「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稱外還有「高堂」、「嚴君」、「尊親」、「嚴親」、「兩親」、「親闈」等以及文人筆下的「所生」、「椿萱」等對父母的代稱。
(2)父、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還可以稱父親為「公」、「翁」、「尊」、「大人」、「嚴君」、「爺」、「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見的敬稱用語,稱自己的父親可稱「家尊」,稱對方的父親則稱「令尊」。
(4)爺:古代對成年男子較廣義的稱呼,宋代開始用作對祖父之稱,魏晉南北朝就用作對父親之稱,或寫作「耶」。
(5)母:是對母親最常見的稱呼。而在古代對母親的稱謂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對成年婦女或老年婦女的泛稱。其中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媽」、「慈」、「家家」和「姊姊」等。
(6)繼母:如果自己的母親去世、離異或被父輩逐出,則稱續娶之妻為繼母、繼親、後母、假母、續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親離家之後還能相見,則稱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稱自己的生身母親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則稱父親之妾為「庶母」、「少母」、「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時期對母親的兩種特殊稱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無論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對父親的妾都可以稱為「姨」、「姨姨」、「阿姨」。
( 12 )義父:指是在自己的父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父,這個「義」字有外加、假、代、自願等意。
( 13 )義母:指是在自己的母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母

⑤ 中國古代人的稱呼。

古代對人的尊稱

1、父親:令尊、令嚴

2、母親:令堂、令慈

3、兄弟:令兄、令弟

4、姐妹:令姐、令妹

5、妻子:令正

6、兒子:令郎

7、女兒:令愛(嬡)

8、親戚:令親

9、學生:高足

10、老師:恩師、夫子

(5)對父母的統稱是什麼擴展閱讀

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台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

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

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

5、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閱讀全文

與對父母的統稱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渤海雙緣敬老院電話 瀏覽:423
退休工資比上班的高 瀏覽:219
人員退休銷編申請 瀏覽:111
保定私立養老院 瀏覽:172
什麼人得老年痴呆症 瀏覽:272
退休工資能申請線上貸款嗎 瀏覽:299
孝順小品劇本 瀏覽:537
我的養老保險怎麼查不到 瀏覽:844
長壽草一天可以吃多少 瀏覽:505
公婆把退休工資都給了小叔子 瀏覽:676
明年能否給退休人員再漲工資嗎 瀏覽:927
獻血多久能體檢 瀏覽:212
現在57歲的農民怎麼交養老保險 瀏覽:400
老年人肚皮上有白斑 瀏覽:57
爸媽適合買什麼養老保險 瀏覽:885
請問新鄉金秋養老院有什麼項目 瀏覽:622
美顏養生的名字有哪些 瀏覽:785
退休後企業年金大概能提取多少錢 瀏覽:939
子女特別孝順 瀏覽:99
老年人晚上口乾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