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小心讓父母誤認為我有談戀愛的嫌疑,如何打消父母的這個念頭
除了向父母言語上的態度表明之外,父母也是在盡自己的責任義務關心照顧你,初衷還是擔心你沒有到談戀愛的年齡,心智不夠成熟,想法太單純,不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擔心在這個過程中發生影響自己身心健康的事情,自己現階段的事情還是能夠好好成長,而早戀會打斷這個過程。先理解父母,然後作出保證,最後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
Ⅱ 對父母有不敬的念頭,會怎麼樣
對父母有不敬的念頭,怎麼辦?
前段時間在聊天交流中,有一位朋友提出了一個問題:「感到自己對父母有很多虧欠處,尤其在起心動念上,對父母總有一分不敬,覺得他們見識不如自己多。看到自己心裡有這些念頭,感到很慌,想把這些念頭清理掉,但不知道怎麼做。」
這位朋友講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他誠懇地說:「我看到自己心裡有好多對父母不敬的念頭,真是嚇了一跳。
再往深挖,看到自己內心有一份傲慢,因為覺得自己比父母高明,所以,對父母給出的建議總是不聽、不看、不耐煩。怎麼才能去除這一份傲慢?」
我聽後回應說:
首先,要明白這樣一點:父母歷經滄桑,他們對這個世間的體驗、體證,至少是你的5-10倍。同時,他們又如此的愛你。兩位歷經滄桑的長者,對你真心實意的殷殷叮嚀,他們的話語,是值得也應當重視的。
當然,今天你在大城市工作,見多識廣,你的見識相比於鄉下的父母,可能的確要多一些。但是在對於人生本質的洞察上,你和父母可能就差好幾個段位了。
尤其是在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認識上,假如你將父母的忠告拒之門外,靠著自己去撞南牆,撞一圈下來,也能知道哪裡是門,但這一圈下來,你大概也已經人到中年。
明白這一點,你對父母的那份恭敬和孝順,就會真實一些了。
其次,你要把事情掰開瓣兒來看。每一代人都有那個時代的局限,父母自然也有父母的局限,這是客觀事實。
但你可以有意地規避那些局限。比如,父母親的文化程度可能沒有你高,那麼你在文化方面就不必去跟父母有很多的碰撞。這就是你智慧的展現。
陽明先生有一篇文章叫《書黃夢星卷》,其中就講到一位父親對他的兒子說:「(汝)不能黃鵠千里,而思為翼下之雛,徒使吾心益自苦。」你不要蜷縮在我的翅膀之下,你要去追隨更高層面的人,這才是對我真正的孝順。
所以,作為子女,你完全可以走出父母的蔭庇,去追求自己的鴻鵠之志,尋求自己的發展,這是應當的,不必心存疑慮。
所以,在與父母溝通的時候,要把這兩件事分開,第一是規避父母的局限,有些事可自己拿主意,第二是在為人處世方面,你要去傾聽他們對你人生哲學的一些重要指引,恭恭敬敬地向父母學習,這是一份厚道,也是我們做人的基礎。
這位朋友又說出了第二個問題,問道:「那是否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促進我的認知的提升?比如,我昨天給自己做了一條規定,每周要跟父母通一個電話,真誠地向他們請教。這算不算以行促知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回應到:
以行促知是可以的。但是,埋藏在最深處的那個認知,你需要用功夫去挖。
行來行去,終究還是停留在外在的表面上,就像一棵大樹一樣,你可以在樹枝上噴灑葯液,這也是有效的,但還不足以治根。
治根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去挖掘背後的認知。心上的認知才是人生的樹根,把這個根子挖出來,順藤摸瓜,探究它是怎麼形成的,這就需要功夫。觀照、反省、引導,步步深入,你對人生中的許多真相和規律,就能有進一步的明白和體證。
最後,針對用功處,這位朋友道出了他的第三個問題:「我目前是這樣用功的,就是時時提醒自己,提起『恭敬』的念頭。但問題是,這種時時刻刻的提起很難保持,一遇到大事,就忘在腦後了。」
我回應到:
要靠「提起」才能有的,不叫認知,叫意識。意識可以輕易地改變,但認知是趴在意識底下的,它很頑固,你要把它徹底翻出來,才能連根拔掉。否則,它會一直指揮著你的意識、語言和身行。
所以,關鍵還是要順藤摸瓜,把那個知見給挖出來。怎麼挖呢?
我們舉個例子,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生命的成長經歷,你發現,你在青春期的時候,有些逆反,受到身邊一些人的影響,開始無視父母的引導,放縱自己的小我,產生了這樣的認知:我是家庭的核心人物,父母都得圍著我轉。
一旦這樣的種子種下,慢慢長大,你會一直覺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在你的世界中,所有人都必須要圍繞著你來做事情。所以,父母稍微逆一點你的意,你就翻臉了,乃至對父母有諸多的怨言。同樣,走上工作崗位,也想讓別人遷就你,按照你的意志行事。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窗口,在內心深處種下一個正確的認知,你的生命就開始變得完全不一樣。
什麼是正確的認知呢?比如,有一句很樸素的話:你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
那麼,如何付出愛呢?如何讓愛在生命中流動起來呢?那麼,就是要把自己身上的鎧甲卸下去,把心門由內而外地打開,你的溫暖、真誠才會流淌出來。
愛他人,先從和父母擁抱開始,然後,去擁抱親朋好友,擁抱你的夥伴,讓自己的心跟大家融為一體、打成一片,建立起更深厚的信任鏈接。在此過程中,你心中的溫暖、真誠、熱情與能量,也會自然而然地生發出來。行動起來,愛就會升起。
如此一來,你與任何人交流,起心動念都帶著善意,因而變得更真誠、更厚重,更溫暖。
202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