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了解父母呢
一、了解父母的成長環境。他們的生長環境和家庭背景是什麼樣,這樣你就會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那麼做了。
二、深刻的、心平氣和地和父母談一談。不要生氣,忍住性子,無論對方說什麼都要耐心聽完。
三、從側面來了解父母。也就是從父母和別人的交談,來了解他們。也許父母嘴硬,不願在子女說自己過錯,但從和他人的對話當中能了解他們是怎麼想的。
四、當你成為父母,你就會了解他們的心理。養兒方知父母恩。
五、讓別人去勸說你的父母,了解他們的真實內心是怎麼想的。
六、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如果你是他們你會怎樣。這樣你就會了解他們了。
七、去走進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同學同事,親朋好友,一切就明了。
⑵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與家長溝通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
一、尊重家長、理解家長是前提一方面要尊重家長。
心理學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們相信你是對的,並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們喜歡你,否則你的嘗試就會失敗。」我們做班主任的不可能在跟家長接觸的短短時間內讓家長喜歡自己,但我們可以注重自己的言談方式,使家長產生一種願意跟你溝通的的慾望。
因此再跟家長溝通之前,一般要充分准備好學生的材料,諸如學生的各科考試成績,作業完成情況及老師近段時間的評語等。同時在腦海里預想一下家長可能遇到的問題,力求自己在回應家長的問題時做到准確無誤,以增強家長對自己的信任感。
而對於少數文化程度較高或教育孩子經驗豐富的家長我們本著虛心求教的態度,跟她們交流和請教管理孩子的方法,這樣既便利我們工作,同時也讓家長覺得我們比較民主隨和、誠實可信,從而更願意跟班主任聯系溝通。另一方面理解家長。
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家長對孩子造成的一些過失或者為了孩子與老師發生的矛盾等問題。事實上,我們從家長那裡會得到學生的各種信息,同時老師還把學生在校的表現反饋給家長。
如果教師與家長結成和諧融洽、互相信賴、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會把孩子引向好的發展。二、善於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因為家長的組成是非常復雜的,其知識結構、修養程度等都參差不齊,沒有哪一種家庭教育方法是萬能的,班主任應對學生家庭進行調查分析,對待不同層次的家長,班主任可採取不同的方式對待,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對於知識型的家長,班主任可以如實地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在充分肯定家長的合理化建議的同時,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於溺愛型的家長,班主任一般在交談時先肯定孩子的長處,然後用懇切委婉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及溺愛所帶來的危害,從而使得這類家長在班主任的幫助下全面地了解孩子,並主動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對於那些對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長,班主任要多強調家長在孩子成長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活動中來,班主任要及時將學生的點滴進步反映給家長,激發他們對孩子的信心;對因離異而不管孩子的家長,要勸他們不要因個人恩怨而影響孩子,幫助他們在孩子的教育上盡到自己的義務。其實無論與何種類型的家長溝通,最關鍵的還是要以誠待人,將心比心,相互理解,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建立家校聯系的有效途徑一方面的聯系途徑是家訪。通過家訪,班主任能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家長的文化素質、家庭教育狀況等基本情況,從而對學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家訪中,班主任宜與家長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過多地指出學生的錯誤,削弱家長對子女的信任。
由於通訊事業的迅猛發展以及移動通訊具有的便捷、快速、方便等優點,使得電話或簡訊溝通成為一種新的方式。班主任通過給家長打電話、發簡訊的方式,既便捷,又宜於與家長的情感維系。
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與家長電話交流時,語氣要和藹,要親切。對學生的近期表現,要多肯定,多鼓勵;對於不足,要委婉表述。
隨著現代網路事業的發展,網路平台也日益成為交流的重要方式。班主任可通過Email、網路博客等方式與家長在網上進行交流。
另一方面的聯系途徑是定期開家長會。家長會是家校聯系中佔主導、最重要的交流方式。
家長會的定義是由學校或教師發起的,面向學生、學生家長,以及教師的交流、互動,介紹性的會議或活動。通俗講,就是「學校同家長聯系的一種方式」。
召開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家長與老師互相理解和支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能更好的配合,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然而,長期以來,家長會卻存在形式單調、內容雷同、方法陳舊等現象。
這就需要我們建立新型的家長會模式。首先,班主任在召開家長會時應學會換位思考,從家長的角度出發,體會被尊重、被接納、被理解的感覺。
其次,家長會的內容應具有豐富性。家長會上除了傳統上的匯報學生的考試成績外,還應包括孩子品德言行的進步、綜合素質的提高等方面的內容,從而提醒家長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等。
最後,家長會的形式應多元化,且要具有研討性。改變教師一言堂式的傳統形式,變為研討交流式,使它成為老師與家長和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家長與家長之間的討論會和交流會。
四、要正確地評價學生教師與家長接觸,往往離不開評價學生。在家長面前評價學生,可以先請家長談學生在校外的表現,而後班主任談學生在校內的表現。
對學生的評價有以下幾點:一是進行發展性評價學生,即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表現是否進步,是否一天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向上發展。以此來評價學生,使學生在遷移默化中走出分數的怪圈,從而全面提高整體素質。
二是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客觀地、全面地評價每一個學生,使家長聽後,覺得這是教師的肺腑之言,感到學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與家長的願望相一致的,從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學生。
三是講究方式。在共同語言上多交流,注意語言技巧,。
怎樣與父母溝通?怎樣與父母溝通?要原題
和你的政治書是同步的!1、青春期我們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是什麼?(1)進入青春期 ,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獨立,渴望重視,甚至挑戰父母權威; (2)父母還把我們當小孩,不放心、嘮叨、責怪,於是矛盾產生了.2、如何正確認識我們與父母之間的矛盾?P21 3、代溝、逆反心理 (1)我們與父母的年齡差距,是產生代溝的直接原因,代溝的實質是反映在年齡差異背後的多重代際差異.(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P21 (2)怎樣正確認識我們的逆反心理?P21 4、我們怎樣正確對待與父母的代溝和矛盾?(1)要走進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2)學會與父母溝通商量.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通過溝通,我們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家長的意見.(3)把握與父母溝通的要領: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是求同存異.5、與父母交往的藝術:(1)贊賞父母,交往起來無煩惱; (2)認真聆聽,交往起來免誤會; (3)幫助父母,交往起來無障礙; (4)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即使父母錯了,也要原諒,不必爭個高下輸贏不可.。
如何與父母更好的溝通
「我要走進你的世界,你不讓,我想讓你走進我的世界,你又不來」,一位母親發出的與孩子溝通的困惑,表達了母親的難言與無奈。
中學生與父母的溝通問題,已經成為普遍的校園困惑。 現在,大部分中學生和父母之間不常溝通,甚至從未有過,有的中學生朋友因此自我封閉,成績直線退步……人與人之間是需要溝通的。
海倫凱勒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何時才能學會我們全部彼此相互關心,我們是整體的一員。你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嗎?……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一系列問題,如何學會溝通呢? 我們小組對此產生了興趣,決定通過調查、訪問和查找資料來研究。
首先,我們決定調查一下同學們對他們父母的看法。 我們對學校同學做了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如下: 1、你是獨生子女嗎? 2、你的性格如何? 你現在的性格多半由於什麼因素形成的? 3、當你的成績不理想時,你父母對你怎樣 4、你有過離家出走的念頭嗎? 5、如果你父母處處為你安排生活程式,你會厭煩嗎? 6、你曾主動找你父母談心嗎? 如果你們常談心過你會徹底說出自已心中最想說出的話嗎? 7、如果有一天父母離異,你會恨他們嗎? 8、對於你的理想,你父母知道嗎? 9、有一天和父母上街,遇見一個極可憐的乞討者,你想施捨卻被他們阻攔,你的心情怎樣? 10、你父母在意你的感受嗎? 通過調查,我們覺得當前現象——中學生和父母之間不常溝通,正如我們之前所預料,它已蔓延在每個人的心中,形成一個漏洞,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溝通,可喜的是,每個人都想溝通,溝通使人喜悅,心中的落寞將隨風而散。
通過查找資料及相互討論,我們歸納了以下八條中學生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1、 主動交流 放學回家主動談談學校的事情:老師、同學、校園里的新鮮事……時間么,飯前飯後都可以。天氣好的話,只要學習不太忙,和老爸老媽散散步,聊會兒天,那是父母最開心的時刻。
高興的事、煩心的事,和父母說說,聽聽他們的意見。 2、尋找機會 也許你會說,時間緊任務重,哪兒有心思扯閑天。
但是,你沒聽說過——時間是海綿里的水嗎?擠時間,和父母多溝通。打球、逛街、看電視……這時候總能說話吧?再不行,每周和父母一起共同做一件事,這總可以吧!機會總是有的,你要主動尋找! 3、認真傾聽 「父母說的什麼呀!」這話我聽少年朋友說得多了!你也說過吧?滿心的不服氣,眼睛裡是厭倦的目光,對不對?這可不行。
父母批評你,甚至責罵你的時候,先不要急著反駁,試著聽聽父母的說法,說不定你會很快體會父母的苦心。 4、學會道歉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也在增強,你會認為自己是個大人了,也開始顧及自己的面子了。
這沒有錯。但是如果明知是自己錯了,就是不肯「服軟」,這會讓父母很惱火的。
很多時候家庭「戰爭」就「烽火連天」了。如果你錯了,就不要逃避,更不能對父母「沉默是金」。
只要主動道歉,你很快就會得到父母的諒解,一家人和和美美,那有多好! 5、控制情緒 父母發脾氣,自己躲著點;自己情緒不好,找點高興的事做……學會控制情緒,避免頂嘴、發脾氣的最好方法是:多做幾個深呼吸、離開一會兒、甚至用冷水洗洗臉……要知道在發怒的情況下,任何事情都無法圓滿解決,我們不要這樣的結果,不是嗎? 6、善於體諒 老爸老媽一定有錯怪你的時候,就像你有時也會誤解他們一樣。可能錯不在你,你特別委屈,可爭辯也沒有多大的用處。
也許父母勞累過度,也許父母有他們無法承受的壓力,或許他們遇到了很大麻煩……多多體諒為上。換個時間、選擇好的方法,再與父母溝通,別忘了要給他們一些安慰。
7、學會負責 要想讓父母知道自己長大了,最好的方法是學會負責任。大事可能還做不好,小事總可以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著洗碗、擦窗、打掃衛生。
要是和父母一起做這些事,溝通就在共同勞動之中實現了。還有,學習不用父母擔心,盡量體諒父母的難處……你若能作到哲學,你和父母的關系還能不好嗎? 8、討論問題 遇事多和父母探討,共同討論、達成協議,會讓許多事情變得簡單起來。
比如家裡買了電腦,父母擔心你玩物喪志,影響學習,你卻要堅持每天上網。對這樣的問題如能加以討論,問題會很好解決。
其實,所有的所有都源於溝通,除外,溝通的前提,你要主動、樂意、適當和你父母說說你自己的想法、看法,你必須隨時隨地打心底地去體諒父母的苦衷;多坦白,多想著他們。
關於如何提高教師和家長溝通的技巧
一個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長,僅靠學校或僅靠家庭都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觀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也很難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現,需要的是兩者之間的合力,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和連貫性。
應該說,這是校園人際關系中難度較大的一種關系。因為家長的職業不同、層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觀念也不同,要讓他們都能與學校「步調一致」,真的很不容易。
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大教育環境。教師與家長必須做到互相配合,和諧施教,共育新人。
首先「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首先要尊重學生家長,擺正擺好自己與家長的位置。
家長與教師一樣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都肩負著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學生在校接受教師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長的教育。
我們教師與家長加強聯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師與家長其實是同盟軍,家長和教師一樣應該對孩子的成長起教育、引導和示範作用。家長與教師之間不存在身價、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師與家長若能夠相互信任,相互激勵,則會出現友好、愉悅和互相合作的氣氛。
所以教師要以真誠與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家長,取得他們的信任,爭取他們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討對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達到共同的教育目的。教師絕對不能因為自己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就以為自己才懂教育,只有自己才對如何教育學生具有發言權,從而覺得高人一等,與家長談話的時候居高臨下,盛氣凌人。
尤其是不能在孩子出了差錯時,輕率地對家長採取訓斥的態度,把孩子的錯都怪罪到家長的頭上。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孩子沒完成家庭作業,有些教師會把家長請到學校大批一通,家長只能一味地賠不是,然後,灰溜溜地逃出學校。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樣做的結果可想而知。就算家長勉強承認自己沒管好孩子,面對這樣的指責,心裡也會覺得別扭,從此對老師敬而遠之,盡量不與教師發生聯系。
這樣,反而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不應該有的隔閡甚至對立,於學生的教育工作有百害而無一利。 其次,幫助家長樹立起對孩子教育的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尤其是對學習基礎比較差、表現不夠好的學生的家長,這一點更加顯得重要。有的學生家長,由於經常聽到對自己孩子在學校表現的負面的評價,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已經失去了信心,覺得孩子一無是處,甚至無可救葯,從而放棄對孩子的教育,那麼教師在學校所進行的教育,其效果即使不算是完全失敗了,也必然大打折扣。
所以,教師必須避免告狀式的家校聯系,不能在家長面前一味地數落孩子的不是。如果確實因為孩子犯了差錯需要與家長聯系,也應該與家長坐下來,共同分析孩子之所以會犯錯誤的根源,積極與家長達成共識,形成默契,互相配合,研究出最好的解決辦法。
尤其是對後進生的家長,更要體諒他們的難處。孩子學習越差,家長與教師一樣對他的教育付出的就越多,孩子顯得不爭氣,做家長的比誰都痛苦。
對於這些家長,教師更應該對家長給予安慰,並盡可能肯定孩子的優點,哪怕這優點只是一剎那的極不明顯的閃光,以重新激發起他們對教育孩子的信心。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優秀的學生都會有缺點,同樣,學校里不可能存在一無是處的學生,再調皮搗蛋的孩子,他的身上也會有閃光點,關鍵在於老師要善於發現其閃光點並及時對其進行必要的引導,強化其優點,逐步轉化。
再次.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 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質較低,又無教育學方面的修養,或者由於工作繁忙,從而對老師表示對教育孩子感到無能為力,個別家長甚至認為只有打罵才是讓孩子屈服的唯一辦法。
此時,要幫助學生家長改進不良的教育方法。真誠地幫助學生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態度和教育方法,而不能對家長違反學生心理特點的的教育方法熟視無睹,無論家長是溺愛孩子、打罵孩子、還是放任孩子或對孩子要求不一致等,都必須加以幫助,促其糾正,使家長的教育學修養水平得到提高。
只要學生家長真正地認識到老師對他們的孩子發自內心真誠的關愛,他們自然也會想方設法對孩子多加督促與關心,把孩子教育好。 1、「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催化劑。
盡管在教師與家長關系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
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症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不要動輒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
作為教師,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否則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還可能引起學生對家長或教師的不滿,損害教師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
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說:「敬人者,人恆敬之」。 2、「家訪」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教師的家訪。每次家訪最好事先與。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其實無法與家長溝通是現在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這與中國人的含蓄是密不可分的。
許多時候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出現短路都是由於有些難以啟齒的話無法和家長一起分享。我們完全可以打開自己的心扉,和家長進行坦誠的交流,而不是把自己層層包裹起來,如同木乃伊一般。
但和家長交流很需要技巧,不能動轍硬碰硬,因為家長都是很需要面子的,你不能隨意踐踏。在與家長溝通時你應該心平氣和,努力說服他們理解你的想法,在惹家長生氣又不好意思道歉的時候,可以選擇間接道歉的方式,這樣既避免了你在面子上掛不住的為難,又能使你的父母感到一種舒心。
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磕磕碰碰,這種要求我們把人生演繹成一段藝術了,爬在尖端,你會活得很輕松。
跟父母溝通的技巧
你有這份關愛、體貼爸爸媽媽的孝心很難得。
怎樣讓他們開心呢?就是你做任何事情,都要想著令父母歡喜。比方說,耐心高興地聽母親聊天,陪她說話,你媽媽一定會開心。
回家後幫母親分擔點家務,哪怕幹得毛毛糙糙也沒關系,你母親看到你這么懂事,會很欣慰。平時把自己照顧好,把自己的學業情況中好的一面告知父母,讓父母放心。
父母遇到煩惱了,你也可以嘗試分擔,多寬慰父母找好處,不抱怨、不生氣。一個有孝心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如果把我們的人生比成一棵大樹,父母就是我們的樹根,我們的學業、工作、家庭、財富等等一切就是我們的枝葉,要想枝葉繁茂,一定得根好。這個根就是我們對父母和長輩的孝敬心。
所以真正孝順的人,上天一定會護佑他的。你就努力去真正做吧,通過行動去落實你的真誠心和孝心。
你真正去做了,你以後自然會明白,對父母的愛與溝通不在語言的修飾與華美,不在任何錶面,而在實際行動,一顆真誠而恭敬的心最重要。
如何與父母溝通?
「人非聖人,孰能無過?」父母是愛自己的兒女的。
大多數父母對兒女的期望值很高,可能他們有些事情做得讓人不舒服,只要我們用心地去發現,就一定可以從父母啰嗦、嚴格、不近人情的表面發現他們愛我們的內心。 1、用恰當的方式表達不同意見——如果你認為父母確實做得不對。
可以試著將你的想法表達出來,千萬不要壓抑心中的不滿。比如當父母偷看你的日記或在旁聽你的電話時,如果你對父母大吵:「為什麼不尊重我?」反而會使父母覺得你將他們看成外人,會很傷心,你可以用一種較為輕松的方式表達「我的不滿是有道理的」。
如果父母偷看你的日記,你可以先裝作不知,在他們下次聽電話時湊過去裝著聽的樣子,或者裝著想看父母日記的樣子,當他責備你的時候,你便可以將自己的感受講出來,這樣他們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了。又比如,當你們發生沖突或誤會之後,在母親節或父親節時送上一張小卡片,在為他們祝福的時候同時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為他們點一首歌,並附帶講出自己的心裡話,那麼大部分家長都可以接受。
2、多向父母了解他們的過去。多問問父母:「你以前是怎樣的?」了解他們的趣事,有利於雙方溝通。
雖然年代不同,但仍有許多感受是相同的,比如貪玩、頑皮、惡作劇、叛逆等等。父母有時會忘了他們以前這些感受,而用一些他們自認為很對的方式要求我們,這樣一談,會使他們想起自己的過去,從而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感受:「原來我們當時不也是這樣的嗎?」很多時候,當父母講起「想當年,我。
。」時,不少同學都會感到厭煩甚至反感,其實,我們並沒有努力從中找出與父母相類似的感受,而是一下子就樹立了對抗情緒,阻礙了繼續更好地溝通,如果我們注意傾聽的話,我們與父母一定會產生共鳴,把心拉得更近的。
3、贊美父母並虛心請父母提意見。父母也是人,也喜歡贊美。
並且人都有一點逆反心理,多些贊揚父母反而會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樣多些請父母對自己提出批評,並虛心接受正確的意見,也會使他們注意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使雙方更為了解。
⑶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孝順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起碼規范,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懂得孝順很有必要。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懂得孝順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懂得孝順的方法
1.讓孩子知道父母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
讓孩子了解父母通過勞動給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換來的,要百倍珍惜,並要有感激之情。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年齡,所提出的問題,決定讓他們了解家庭經濟問題到什麼程度。家境困難的,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懂得生活應該儉朴,與父母共同克服困難;家庭富裕的要讓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要在學習、品德上努力上進,珍惜父母的勞動所得。
2.父母要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孩子。父母怎樣對待長輩,孩子將來就會怎樣對待父母。當孩子明白他有為家人的歡樂、幸福出一份力,並能自覺地為維護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限制自己的一些需要和願望時,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就已經建立起來了。
家庭責任感是社會責任感的基礎。社會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感情,它要求個人處理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對社會、對公共利益的影響,並自覺抵制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
要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擴大為社會責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榜樣。比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關心爺爺、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親屬,當知道他們當中有人生病了,帶上孩子去探望,當他們求助時,盡自己所能給以幫助。然後引導孩子尊敬老師、關愛同學、鄰居,進而關心幫助社會上不相識的人。
3.讓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盡早學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並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可以使孩子從中體驗父母的辛苦,減輕父母的負擔。
4.教會孩子同情、體諒和憐憫別人
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學會理解父母,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權歡樂、幸福,孩子不僅應知道自己有需要和願望,還應想到父母和親人的需要和願望。
父母要教會孩子對人有同情心,告訴孩子為了實現父母和親人的願望,可以適當地限制或放棄自己的部分需要和願望,比如父母應堅持讓孩子把好吃的先讓給長輩;與孩子一同上街購物,要求孩子幫助拎些東西;父母下班回家,應主動讓父母安靜休息,當家裡條件不許可時,限制自己的某些需要與願望等等。
5.具體要求和訓練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說教,而是有具體內容的訓練。如教孩子學會根據性別年齡稱呼“叔叔”、“阿姨”、“老爺爺”、“老奶奶"等;聽父母說話時要認真,眼睛不東張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評時不頂嘴,不任性;在家要當父母的小幫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動為父母祝賀生日;有好吃的,先讓父母嘗等等。孩子從小事做起,天天訓練,就可以形成習慣。
教育孩子懂得孝順的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孝順的品質
第一、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怎麼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呢?為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說得越具體越了,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二、要從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愁,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如關心家長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護,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筷子。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第三,要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一個故事是值得借鑒的。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時,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見,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現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自己孩子的影響更不好了。因此,我們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親,決不能添了兒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說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在休假日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二、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五、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六、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七、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八、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九、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十、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
猜你喜歡:
1. 如何教育孩子善良感恩
2.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知恩圖報
3. 如何教育孩子有感恩的心
4. 如何教育孩子成才心得體會有哪些
5. 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⑷ 我們該如何教導孩子們生命的意義與感恩
雖然家長給予了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但是許多家長卻無法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經常用書香世家形容一個家庭具有良好的學習氛圍,隨著時間的流逝,書香門第和書香世家多出現在古裝電視劇中。
不過家長應該形成良好的教育方法,從而保證孩子擁有更好的選擇空間和人生觀。生命的意義與感恩相輔相成,只有讓孩子明白生命的意義和感恩的含義,孩子才能形成更好的品行。第一個方法就是讓孩子明白生命來之不易,從而使孩子更加珍惜生活和生命。第二種方法就是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從而形成感恩的心理狀態。
總的來說,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世界,我們更應該保證孩子人格和三觀的形成。除此之外,每一個人都應該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教育和培養,從而使孩子面對世界不迷惑。或許有些家長認為感恩和生命的意義是老師的責任,老師應該通過適當的方法讓孩子明白生命的意義和感恩。事實並非如此,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家長也應該尋求更好的方法。
⑸ 父母與孩子和平相處的妙招
親子之間的溝通是講究方式方法的,好的溝通方法能夠更加促進親子之間的互動,不好的溝通方法會阻礙孩子的發展,也會使得孩子變得不知道如何跟家長相處。
父母與孩子和平相處的妙招
1、父母學會示弱
父母多向孩子求助,這也是一種示弱,讓孩子感受到被人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他會學會如何關心和愛護別人。
孩子會明白原來父母也會疲憊,也有不會的東西,也會有擔心的事情,會慢慢明白生活的不易,會更懂得感恩。
父母向孩子示弱,並不是不管孩子,也不是為了偷懶,更不是顯示自己的無能和軟弱,而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教育藝術。
2、不要把壞情緒帶給孩子
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認為:童年的創傷經歷,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
童年陰影就像往杯子里加了一勺鹽,時間可以把它沖淡,但始終不會變甜。
所以為了孩子,父母有個好情緒非常重要。
我們用平和的情緒,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愛的種子,相信孩子自己有一天終會萌出新芽,開出一樹溫暖的繁花。
3、多給孩子鼓勵
鼓勵是家庭教育中比較重要的方法之一,孩子會從鼓勵中獲得自信、勇氣和上進心。
家長鼓勵的越多,孩子就越能感到一種激勵,越有挖掘自我能力的意願。
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會更加自信,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會勇於挑戰自己,有信心解決面對的困難!
在親子溝通方面,只要爸爸媽媽肯花時間,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感受,知道他們真正的需求,耐心的去做,孩子就會樂意和父母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也願意接受父母所給的意見和建議,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