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父母都對孩子無償奉獻,子女對父母奉獻的卻很少
因為這就是父母的天性,很多人一旦做了父母有了孩子感覺就是為了孩子的一生在努力奮斗,從開始備孕到生孩子媽媽都非常的偉大,孩子剛出生就要擔心他會不會生病,吃的好不好,有沒有營養直到小孩一歲的時候,又要教他怎麼走路說話,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一步都是由父母陪伴的,可以說孩子就是父母的寶貝,父母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到照顧孩子當中。
父母的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有多少故事都是母親為了救孩子放棄自己的生命,或者是父愛如山,單親家庭還是不離不棄為了孩子而努力生活,割不斷的血脈就算很久沒見了親人還是會互相珍愛,大多數父母對孩子是無私奉獻的,但是孩子對父母就沒有那麼的好了,不過也有很多孝順的子女,家人之間都應該友愛生活才會更美好。
『貳』 為什麼有人說不被父母愛的孩子更孝順
親子關系是人生的第一段親密關系。一般0-1歲半,孩子需要和父母建立起親密的關系,這樣,ta才有安全感。一方面,ta會認為父母是最親的人,父母是可以依靠的人,有什麼困難都可以解決,因為父母就是他們的安全港灣。另一方面,由此ta會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因為ta有依靠嘛,所以他會更勇敢地去 探索 世界。孩子在這段親密關系裡,不僅僅獲得安全感,也獲得父母對ta的接納和認同。這是很關鍵的。
不被父母愛的孩子,ta缺乏這種接納和認同,在ta心裡,無論ta多大,其實都渴望被最親的人接納和認同。那麼,如果不被父母接納,ta就要更加努力地想讓父母接納,所以,ta的表現就是「孝順」父母,被人看起來,是孝順父母,討父母的歡心,當然ta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就很難說了。
這樣的孩子好像挺多的,最近熱播的【歡樂頌】,裡面的樊勝美就是那樣的孩子,在一個嚴重重男輕女的家庭,她不被父母愛。她成人以後,也只是被父母當成是賺錢的工具,源源不斷地給家裡寄錢。她雖然覺得這樣的生活很苦,不過,因為她想讓父母接納她,愛她,說她好,就還是會「孝順」父母。
什麼是「孝順」呢?「孝順」沒有父母呢子女的平等關系,其實對子女來說很不公平。為什麼不講「愛」呢?「愛」是在互相平等的基礎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發自內心的,父母對孩子的接納,以及孩子對父母的接納。而「孝順」這樣的關系,很難說是 健康 的關系。
希望孩子們能獲得父母真心的「愛」,也能去「愛」父母,而不是在不平等的關系裡去「孝順」父母。
孝順是一種心理疾病,來自於童年父愛母愛的缺失和內心的不安全感,幼年時受到過父母過多的苛責和壓迫,導致成年以後也永遠試圖去討好父母,努力獲取父母的肯定來滿足幼年時的缺口,所以「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條真理,越打壓孩子、越苛待孩子,他們將來孝順父母的概率越高。相反童年得到過十足父愛母愛的人,反而在成年後沒有那麼孝順,因為他們得到過十足的愛和安全感,所以成年後不需要通過討好父母來彌補幼年的缺口。幼年時的安全感缺口過大時,人往往會把討好父母放在人生的首位,甚至超越了配偶和子女,這時就會產生扶弟魔和愚孝男,扶弟魔寧願吃糠咽菜苛待丈夫子女也要供養弟弟,以試圖獲取父母的認同感和肯定,這是她童年極度匱乏的;而愚孝男甚至會毆打妻子孩子來討父母歡心,這些都是童年的安全感匱乏所導致的變態行為。另一個說法「偏疼的孩子不得濟」也是從側面印證了這一觀點,幼年得到過十足父愛母愛的孩子往往並不十分孝順,因為他們幼年得到的愛足夠多,所以成年以後會優先考慮小家,更愛自己的孩子,這才符合人類百萬年發展的自然規律。孝順,從本質上講是宣揚君權統治的一部分,我以為,父母子女之間更應該講的是愛而不是孝順。
第一次看到問題感覺心酸。
不被父母愛的孩子更孝順,背後的原因就是想得到父母的關注,用加倍的孝順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從而獲得父母對自己的愛。本質上,跟三四歲的孩子為了得到媽媽的抱抱使勁哭一樣,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在原生多子女家庭中,老大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還沒有其他孩子,自然獲得父母特別的關注,第三個孩子也是最後一個,老來得子,父母的年紀和閱歷都豐富了很多,自然會有不一樣的看待。而老二由於自身不突出,或所處家庭位置,就可能會受到父母的忽略, 這就是「千年老二」現象。
一大把年紀了,還在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和愛,可見父母對兒童的關愛是多麼重要。
我認為這個現象的根源在於不被喜歡的子女更想獲得父母的認同感
對於多子女的父母,難免會更偏愛跟自己性格趨同的孩子,而對其他的孩子有所差池,比如性格開朗的父母就更偏愛開朗的孩子,心細的父母更偏愛乖巧的孩子等等。
對於幼小期的孩子來說,因為父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特別看重父母對自己的認可,所以父母的態度也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如果長期不公平地對待孩子,那麼容易造成處於弱勢孩子的自卑,逆反。
1.容易產生自卑感的孩子往往比較膽小、怕事。這種自卑感會讓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他會時刻察言觀色,因為只有這樣,他才不會更多地被父母斥責,如若能偶爾得到父母的表揚,那麼他會更樂衷於演變成父母喜歡的樣子。
久而久之,這種孩子就變得心思細密,謹言慎微,那麼在長期細致地觀察中,他會更了解父母的所需所想,真正自己為人父母後,也能理解了父母的這種偏愛,所以相對就釋懷了很多。因為這種性格的孩子往往都比較心軟,面對年邁的父母,就會更孝順一些。
2.對於幼時因反抗父母的不公平待遇逆反的孩子,相對來說都是特別有主見的,而且也是相對大度的人,雖然年少時對父母意見很大,但真正成人後,往往都是很孝順的人。
另一方面這種孩子成為命運的主人公後,他往往也會用更孝順父母這種方式來向父母證明父母當初他們的錯誤。
第一, 這里的愛是孩子感受到的愛,還是父母確實不愛孩子。如果說父母確實不愛孩子,孩子也確實感受不到愛,那麼不被父母愛的孩子孝順父母,概率是很低的。
第二, 客觀上說,父母不愛孩子的可能性會非常小,只是表達的方式會有些不同。就是說,父母都有愛自己孩子的動機,但愛的能力可能還不夠,有時會用打罵的形式來表達愛,這並不是說父母不愛孩子,而是父母沒有學會用什麼樣的方式愛孩子。
第三, 父母打孩子,孩子雖然也會有不舒服,但骨子裡是相信父母是愛他的,所以,即使看上去,父母是不愛孩子的,其實孩子是感受到父母的愛的。所以這樣的孩子依然會孝順自己的父母。
第四, 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下,有句諺語叫「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成立的基礎是棍棒底下是有愛的,如果沒有愛,只有棍棒,孩子不理解父母,不堅定的認為父母是愛他的,很難出孝子。
第五, 在有很多孩子的家庭,有的孩子可能相比較起來,沒有兄弟姐妹獲得的愛多,但也會更孝順,這樣的孩子有兩種可能,一是把自己當成了家長,他會和父母一起照顧自己的兄弟姐妹,當然他也會很孝順自己的父母。還有一種就是父母一直覺得他不好,他就是想更改父母的想法,就是要告訴父母「我是最好的」,不斷的用孝順父母來證明自己是好的。
(作者:陳一香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心理咨詢與心理成長系系主任)
為什麼不被父母愛的孩子更孝順?我個人覺得,不被父母愛的孩子,期待以自己的物質條件貼補家人,以得到他們的關注。
更多的原因則是因為不被父母愛的孩子,知道父母溺愛另一個孩子將來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所以孝順父母。孝順父母倒不如說,其實是貼補被父母偏愛的人,期待他們對自己父母好。
大家去看看,但凡是父母特偏心家裡其中一個孩子的,是從小到大都一直執著地偏心著他們所喜歡的那個孩子。
小的時候,家裡的其他孩子可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所以爸媽不疼愛自己,於是乎努力地迎合著父母。
長大以後,對這樣的情況看得多,他們也就悟出,父母這樣將來只會更悲哀。因為那是自己的父母,所以他們必須為父母的將來打點好。於是乎,一直不停地以物質與勞力幫助著父母,盡自己的能力為父母解決後顧之憂。
其實,我總覺得這樣不太好。這樣,會讓被偏愛的那個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的照顧是理所當然的,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貪心、懶惰的行為。
我上初中花了壓歲錢30塊錢買牛仔褲 被我媽發現了。她很生氣。覺得我亂花錢。吵我 我就跟她爭辯起來。然後我爸過來一腳踹肚子上。把我罵一頓。還命令我把褲子剪了。我哭著做完了。獨生女!現在我結婚了。不能算孝順。但是絕對不給家裡添麻煩。因為並不是所有父母都甘心情願為子女付出的!
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有些人會覺得是個偽命題,有些人會覺得心酸,有些人則唏噓默認。人們常常說愛是相互的,感情是雙向流動的,可是之所以如此提問,一定是周圍有如此的案例,甚至就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們可以把這道題的問法調整一下方向,「 為什麼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反而沒那麼孝順呢? 」 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明朗了很多,而且身邊的案例更多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得到父母更多愛的孩子不願意很好地孝順父母呢?在我看來, 原因有三 :
一、從小一直 無條件接收愛和給予 的孩子,很容易習慣這種 毫無保留的愛 ,覺得大人對自己的愛是 理所應當 、 輕而易舉 、甚至可以 毫無顧忌地索取並輕松獲得 。而一旦習慣了索取,卻沒能同時學會給予,如果父母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做到無時無刻地奉獻或是資源傾斜,抑或父母把愛分給了家裡的新成員,他反而更容易 嫉恨 、 氣惱 ,覺得父母所為剝奪了他作為宇宙中心的地位。因此,在他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則會認為,父母本應無私愛自己,天經地義,然後他們卻因為其他的事情減少了對自己的付出,反而會 怨恨 父母,「孝順」就不一定會是他們願意行使的義務。
二、都說父母的 愛是港灣 ,我們可以休憩、逃避,也可以盡享港灣的資源和優勢。被寵愛的孩子一定從小就有 爸媽給他撐腰 , 什麼事情都可以交給父母去完成 。不好好學習,爸媽花錢讓他上好學校;學校里不好好讀書,父母找關系幫他畢業;到了 社會 不好好找工作,父母利用人脈替他敲定一份鐵飯碗;在工作中不能好好處理跟同事上司的關系,父母出面送禮進行協調;到了適婚年齡,自己也不願意出力,就連找女友的私事也要交給父母,還常常跟朋友抱怨說,我爸媽都給我介紹的什麼歪瓜裂棗啊,真是受不了。所以,當 殘酷的 社會 現實 把自己的 玻璃心擊碎 ,這個時候又要回過頭來 埋怨 爸媽,想要他孝順,估計也就沒那麼容易了。
三、 越是親密的人,越是要對他發脾氣 ;越是外人,我們卻要展現美好的一面。這不僅是我們很多人的表現,更是那些從小就得到萬千寵愛的孩子對待父母慣常的態度。感情是會相互影響,但是它有時就是單向的。就像一個男生非常愛一個女生,可是極盡所能地愛了一個輪回,還是沒能得到女生的心,這種結局不美好的 情感 故事大家也都聽到過不少。而對待父母也是如此,父母即使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你,你也可能根本不考慮他們的感受而把自己的熱情、善意和愛心都給了別人,卻只因父母的幾句嘮叨就跟父母大吵,毫不在乎他們的臉面。
那麼, 不被父母愛或者說是沒有得到父母足夠多的愛的孩子,為什麼最孝順或者說是依舊對父母行孝盡責呢 ?那是因為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一直 想通過父母給予的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以及父母對自己的認可 ,然而父母總是把更多的愛和資源給到其他的兄弟姐妹。不管他們怎麼做,最後父母還是更多更「偏心「地愛著姐姐或弟弟,所以他們開啟了一條一直想要得到父母承認的漫漫長路。 小的時候靠乖巧,長大了靠的就是對父母的愛和順從 。他們想要得到父母的心,其實也就是對父母的愛的體現,一個善良有愛的孩子最想要得到的難道不是自己的爸媽給予的信任與認同嗎?所以, 他們依舊會愛,就像從未失去過一般 。
歡迎關注「 小玉米麻麻 」,跟我分享 育兒 途中的得與失吧!
說的非常好,究其原因,兩個方面,父母也是人不是神,也有喜歡的和不太喜歡的,當然老人都不會承認,無意之中父母會找各種理由從精力財力多方面傾斜個別子女,形成子女間的強勢與弱勢格局。另一方面,得寵的孩子養成多吃少出的習慣,失寵的孩子從小已經養成吃虧的習慣,總希望多做些贏得父母的認可,父母對個別子女的溺愛他們已經習慣和認可。 等到父母需要子女照顧時,從小養成的品質決定了多數得寵的孩子付出很少還覺得吃虧,相反不被父母愛的孩子卻樂於付出還覺得是應該。 這一切都是長期無意識中形成的,父母一般不會故意去偏心的。不應怨恨任何人。我父母認為我身體不好怕以後沒飯吃,有意無意的不讓我亂花錢,就是這個節儉的習慣我受益匪淺,而其他兄妹父母希望他們出人頭地給再多還是天天沒錢。父母最後還是靠我付出。
反正一句話 父母不愛的不看好的孩子往往不會找老人的錯,只會陌陌照顧老人
這個,說起來都是淚!我在藤椅上搖晃著,敲這篇字兒哈!父母不愛孩子,不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甚至打擊算計和迫害,導致孩子情商低無技能,無法融入人群,在 社會 上立足。他們想掙脫環境,但是有心無力,也不敢維護自身權益,因為反而會有損利益。雖然心裡不情願,不孝順又如何生存?在這種情況下,輿論還是站在子女一邊的,譴責不良父母。就說我的親身經歷,我爸虐待過我,讓他坐牢容易得很,我媽倒是一了百了,離婚就完了,我呢?他是殘疾人,出獄後,一起吃低保住小破屋,他去世後我再去找我媽,她很可能不會收留我。當然這只是假設,我隱忍下來,我媽也沒提離婚。我也曾經想過,他們為什麼不喜歡我,是我不夠好嗎?我做的好一點會不會得到他們的認可?我甚至做過一些違背常理的傻事來討他們的關心,後來死心了,忍氣吞聲只是為了少受氣。我們現在有兩套房,過著安逸的日子。因為這個事,我媽不敢逼我去做全職工作,只求我給她養老送終。
『叄』 到底是父母更愛孩子,還是孩子更愛父母
個人認為,孩子是更愛父母的
總有人說你的爸爸媽媽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他們不會讓你走彎路,也不會讓你吃虧。但是長大以後發現,其實孩子比他們的爸爸媽媽愛他們,更愛他們的爸爸媽媽。可能這句話有些繞,簡言之,就是孩子愛父母比父母愛孩子更多。
在孩子的世界裡,爸爸媽媽就是最好的。如果有人說自己的父母他會毫不猶豫的反駁回去,甚至會和對方大吵一架。惹父母生氣,可能會挨一頓打或者挨一頓罵,但是不出一個小時就會跑到父母身邊問要不要和他一起玩;反過來父母可能會不理他,沖他大吼,或者冷暴力,也許父母會在事情發生後會自責,會和孩子道歉,但是傷害是不可逆的。
世界上總有這么一種人叫做「別人家的孩子」。他們聰明,努力,懂事,學習好,於是就有了「你看看誰誰誰家的孩子」這句「名言」,但是為什麼沒有「別人家的家長」這句話呢?因為孩子知道也許自己的爸爸媽媽沒有別人家的好,但是這是自己的爸爸媽媽。想問一個問題,各位家長們總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全部,傾盡了所有,但是如果孩子有選擇去到家庭的·權力,你們又有多大的把握多大的自信孩子會選擇你們這個家庭呢?畢竟你們不是神父神母,憑什麼要求我們成為神童?憑什麼你們要我們學習寫作業,你們卻在旁邊玩手機打游戲?上班累,我是大人,我不用上學都是借口,陪伴很重要,別忘記。
父母更愛孩子還是孩子更愛父母,這個問題真的值得好好思考,家長們不要覺得孩子什麼都不知道,自己為他們付出了這么多他們為什麼不聽話,為什麼不好好學習。其實完全可以多和孩子談談,多聽聽他們的心裡話,不要總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表面民主,實則專制。孩子也要設身處地的為父母想想,體會到他們的良苦用心,好好品味一下「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
『肆』 父母把一生奉獻給了兒女,兒女為父母奉獻了多少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的父母是真心無私得愛你的,可以為你奉獻他們的全部,可是反過來,子女們卻對於父母付出的很少很少。
父母這一輩子,一直為了能夠帶給我們好的生活而努力打拚,只為了能夠讓我們過好日子,過得不比別人差,他們每天起早貪黑風吹日曬,為我們咬著牙堅持著每一天,可以說這一輩子我們的父母都在為了我們而奉獻。
當我們還小的時候,父母照顧我們,當我們長大的時候,父母要送我們上學,當我們終於能夠走出校園,進入社會的時候,父母還得操心我們在外面是不是吃飽穿暖,是不是過得好,他們在家裡擔心的時候,相必子女都是不知道的,他們或許會覺得這都是父母應該做的。
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對誰是應該的,即使那個人是你的父母,我們應該對著父母常懷感恩之心,經常給父母打電話,關心他們的生活,也許你的一通電話,也能讓他們高興好幾天。
我們對於父母的奉獻還是太少了,他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之間白了頭發,累彎了腰,我們卻對他們還沒有回報多少,我們平時要對父母好,才能不枉父母為我們奉獻一切。
我看過一句話說,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當你離你的父母越來越遠的時候,千萬記得你的身後還有你的父母,要理解你們的父母為你們做出的奉獻,當你們有能力的時候,也要為父母奉獻自己的一切。
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母的愛是伴著我們的一生的,我們也要用相同的愛去回報他們,讓他們也感受到兒女對他們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