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宋代兒子怎麼稱呼父母

宋代兒子怎麼稱呼父母

發布時間:2024-09-02 08:01:20

⑴ 古代怎樣稱呼父母

古代爸爸的稱呼:家翁、家君、阿公、老子、家公、阿爹、阿爺。

1、家翁

家翁是稱自己的父親。出自唐代房玄齡的《晉書.山簡傳》:「簡曰:『家翁乘鶴業三載。

意思:不經意間,父親已離我而去三年了。

2、家君

既用做對自己父親的稱呼,也用做對別人父親的稱呼。用稱人父,但多需在前面加適當的稱對方的敬詞。

「家」的本義是一家住的房子,引申為「家庭」、「家族」。古漢語中稱自家的都說「家」,「家君」是向別人自稱其父。

3、阿公

對父親的方言俗稱。

4、老子

對父親的方言稱呼。

魯迅《彷徨·在酒樓上》:「他們的老子要他們讀這些;我是別人,無乎不可的。」

5、家公

對自己父親的稱呼。出處: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後漢書·王丹傳》。

如:《水滸傳》第二十回:「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時疫死了,這個閻婆無錢津送,停屍在家。」

6、阿爹

父親。

如: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第二回:「(太公)便教那後生來拜師父,那後生那裡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聽這廝胡說』」

7、阿爺

出自於《木蘭辭》:「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

譯文: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

8、哥

《舊唐書·王琚傳》:「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氣唯有太平…… 』」。四哥,即玄宗之父睿宗。也有父親和兒子交談時自己稱呼自己的。清代梁章鉅《稱謂錄》雲:「淳化帖有唐太宗與高宗書,稱哥哥敕。父對子自稱哥哥,蓋唐代家法如是。」這一稱呼或是用來表示親切。

9、爺

古代對成年男子較廣義的稱呼,宋代開始用作對祖父之稱,魏晉南北朝就用作對父親之稱,或寫作「耶」。

《樂府詩集·木蘭辭》,其中有:「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譯文:徵兵的軍書有很多,每一本都有父親的名字。

10、爹

北宋書籍《廣韻·哿韻》:「爹,北方人呼父。」可見,「爹」的稱呼有很強的地域性。

譯文:爹,北方人對父親的稱呼。

⑵ 古代人怎麼稱呼自己父親的呢,有幾種稱呼

一、對自己的父親稱呼
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除了常見的家父之外,還可以稱父親為「公」、「翁」、「嚴君」、「爹」、「老子」等稱謂。
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關於古人對自己父親的尊稱,總括起來,有這么幾類,一般在前面用「家「、「老」 「先」等之類來稱呼父親。
「家「類父親稱呼,如:家父、家君、家嚴、家翁、家公;「老」類父親稱呼,如:老爺子、老爺、老爹、老大人、老公公、老父、老尊等,這些都較為常見。
其實,古人也還挺喜歡用「老什麼」來稱呼自己父親的,比如說「老公」,這可不是媳婦對丈夫的稱呼,宋代陸游曾稱自己父親為:「老子」。
一般尊稱自己死去的父親,會用「先父」、「先君子」、「先夫子」等,如果是女子對丈夫死去父親的稱呼,則用「先子」,還有用「先舅」。
「先」類父親稱呼,如:先父、先人、先考、先舅,還有先嚴、先卿等。先嚴(死去父親的敬稱)。先卿(古代君主對臣子已經死去父親的敬稱)。
另外口語中,以「阿」開頭的父親稱呼,有阿父、阿公、阿伯、阿耶、阿翁、阿爹。舅曾是古代婦女對丈夫父親的稱呼。現在某些地方,還有以相、管稱呼父親的。
據史料記載,「爸爸」一詞最早起源於三國魏明帝太和年間的《廣雅》中《釋親》篇已有雲:「爸,父也。」可見,爸也是古代對父親的一種稱呼。
二、如何稱呼別人的父親
「卑己尊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在稱別人的父親時,敬辭有令父、令尊等;稱自己的父親時,謙辭有家父、家嚴、家翁等。
「令」來開頭的稱呼,該種稱呼用於和別人說話時稱呼別人的父親。令尊和別人交談時,對對方父親的尊稱。以「令」字為前綴稱呼,也是一種固定的結構。
還有就是前綴用尊的稱呼,如尊大君、尊公、尊府、尊侯、尊翁、尊君,還有尊大人,也是對父親的一種稱呼方式。尊人,古代指稱父母,近代多用做對方父親的專用敬稱。
所以古人稱別人父親,一般有尊父、令父、令尊、尊翁、尊公、尊甫、尊君、乃尊、尊大人。尊古代常見的敬稱用語,稱對方的父親則稱「令尊」。

⑶ 大人在宋朝不是專指父母嗎

《古人稱謂漫談》:
在古代,官場中下級當面稱上級為「大人」,老百姓在官員面前稱官員為「大人」的情況在宋代才開始出現,明清才被普遍使用。

唐以前稱貴官為大人者,乃從旁指目之詞,而非覿面相呼也。覿面稱大人,則始於元、明耳。
宋朝「大人」,主要是稱呼「父母」。時至今日,保存大量古漢語的福建閩南語中,「大人」一樣是作為「父母」一種表述方式。

⑷ 在古代皇室中,兒女對父母的稱呼有哪些 (最好每個朝代都寫到,謝謝!)

其實,古代皇室成員彼此間的稱呼並不一定很強調皇家身份,很多時候就跟平民用的沒多大區別,「父皇」、「母後」等一般只用在書面語中或在正式場合提及時,起碼在宋朝是這樣。以下就此話題寫點我所知的內容,如有錯誤請讀者指正。

一、父親

宋代皇子皇女對父親的口語稱呼不是「父皇」,而與尋常百姓一樣,是「爹爹」。
例:
上(高宗趙構)至,奉卮,白太後(韋氏)以「燭頗愜聖意否」?太後謂上曰:「你爹爹每夜常設數百枝,諸人閣分亦然。」上因太後起更衣,微謂憲聖(吳後)曰:「如何比得爹爹富貴?」
——《四朝聞見錄·宣政宮燭》

二、母親

在平時口語中,宋代皇子皇女稱嫡母(皇後)為「娘娘」或「娘娘」。
例:
……上(仁宗)由是怨章獻(劉太後),而親章惠(楊太後),謂章獻為大娘,謂章惠為小娘。
——《涑水紀聞》
章獻既沒,或疑章懿之喪。仁宗遣李用和發其喪,視之容貌如生,使者馳入奏,仁皇於章獻御前焚香泣告曰:「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仁宗謂劉氏為大娘娘,楊氏為小娘娘。
——《龍川別志》
治平時,英宗疾既愈,猶不得近嬪御。慈聖(曹太後)一日使親近密以情諭之曰:『官家即位已久,今聖躬又痊平,豈得左右無一侍御者耶?』宣仁(高皇後)不樂曰:『奏知娘娘,新婦嫁十三團練耳,即不曾嫁他官家。』
——《鐵圍山叢談》
至謂母後亦同臣庶家,曰「娘娘」。
——《鐵圍山叢談》

皇子皇女稱身份為妃嬪的生母為「姐姐」。
例:
太母(朱太妃)語哲宗:「只十二哥是姐姐肚皮里出來,你立取十二哥即穩便。」(當時哲宗病危,朱太妃在他病榻前要求他傳位於自己所生的十二哥簡王似。結果引起向太後強烈不滿,不顧宰相章敦的反對堅持立了端王趙佶。)
——《曾公遺錄》
上(高宗)嘗語憲聖曰:「極知汝相同勞苦,反與後進者齒,朕甚有愧。俟姐姐歸(原註:謂太後),爾其選已。」憲聖再拜,對曰:「大姐姐遠處北方,臣妾缺於定省。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裡淚下。臣妾誠夢不到此。」
——《四朝聞見錄·憲聖不妒忌之行》

三、祖父

曾祖父為「公公」,祖父為「翁翁」或「大爹爹」。
例:
憲聖叱王立侍,因責王以「我見你公公,又見你大爹爹,見你爺,今又卻見你。」言訖,泣數行下。
——《四朝聞見錄·寧皇即位》
光宗,孝宗第三子。初庄文既薨,孝廟白德壽(高宗)立光宗。宣瑣之夕,德壽故召魏王燕宿於禁內。次日歸邸,則儲冊已行。魏邸復入見高廟曰:「翁翁留愷,欲使三哥越次做太子。」帝漫撫之曰:「兒謂官家好做?做時煩惱去。」(魏王愷是孝宗次子,庄文太子薨,愷次當立,但孝宗以三子恭王「英武類己」,竟立之。故魏王向高宗抱怨說爺爺留他是「欲使三哥越次做太子」。)
——《西湖志余》

四、祖母

曾祖母為「大媽媽」。
例:
嘉王連稱:「告大媽媽(原註:憲聖),臣做不得,做不得。」憲聖命侂胄:「取黃袍來,我自與他著。」王遂掣侂胄肘環殿柱。(嘉王是光宗之子,憲聖吳後的曾孫。)
——《四朝聞見錄·寧皇即位》

祖母為「娘娘」。
例:
神廟一日被金甲詣慈壽宮,見太皇太後曰:「娘娘,臣著此好否?」曹後迎笑曰:「汝被甲甚好,雖然,使汝衣此等物,則國家何堪矣。」神廟默然,遂卸金甲。
——《鐵圍山叢談》

另,既然神宗稱曹太皇太後為娘娘,高太後稱其為娘娘,想來皇子皇女稱嫡母為「娘娘」的幾率應該比「娘娘」大。
在兩宋民間,對祖母的稱呼除娘娘外,還有婆婆、太婆、媽媽等。「媽媽」也可以用來稱呼母親。

五、兄弟姐妹

宋皇子之間皆以「哥」稱呼,無論長幼,按排行區分,如「大哥」、「三哥」、「九哥」,神宗趙頊比岐王顥大,但他也是稱顥為「二哥」而不是「二弟」。
皇帝也同樣如此稱皇子,如趙佶稱趙構為九哥,趙構稱趙瑗為大哥。
公主之間稱「姐」或「姊」,也按排行分。

六、子女對父輩的自稱

皇帝和宗室在身為帝後的父母、祖父母面前自稱為「臣」,而不是「兒臣」。
公主平時沒很多限制,口語可以稱「我」,但正式上表章時要稱「妾」。在神宗朝之前,長公主本來有表章不稱妾的特權,但後來禮院議謂:「男子、婦人,凡於所尊稱臣若妾,義實相對。今宗室伯叔近臣悉皆稱臣,即公主理宜稱妾。況家人之禮,難施於朝廷。請自大長公主而下,凡上箋表,各據國封稱妾。」神宗從所請。

七、嬪妃自稱

嬪妃對帝後自稱為「臣妾」或「妾」。也有稱「奴家」或「奴奴」者,但那似乎是在其品階不高的情況下。皇後在皇帝面前也自稱為「臣妾」。
嬪妃平時自稱也可稱「本位」,但不是「本宮」,因為在宋代,嬪妃居處不能稱宮,只稱閣、閣分或位。
例:
奏曲罷,婉容(高宗大劉妃)進茶訖,遂奏太後雲:「本位近教得二女童,名瓊華、綠華,並能琴阮、下棋、寫字、畫竹、背誦古文,欲得就納與官家則劇。」遂令各呈伎藝,並自進自製阮譜三十曲。
——《武林舊事》

八、太後自稱

皇太後、太皇太後自稱為「老身」。
例:
皇太後向氏哭謂宰臣曰:「國家不幸,大行皇帝無嗣,事須早定。」章敦厲聲曰:「當立母弟簡王似。」太後曰:「老身無子,諸王皆神宗庶子。」
太皇太後(高氏)諭曰:「今病勢有加,與公等必不相見,且善輔佐官家。」又曰:「老身歿後,必多有調戲官家者,宜勿聽之。」乃呼左右賜社飯,曰:「明年社飯,當思老身也。」
——《續資治通鑒》

九、皇帝自稱

朕。這個大家都知道,但可以稍加留意,其實皇帝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這樣自稱,用「朕」是在朝堂之上、與大臣議事,或在較正式的場合對宮眷談正事時。平時回到宮里與家人輕松閑談,大多時候還是用最簡單的字自稱——我。

十、對皇帝的稱呼

除皇子皇女外,無論是太後、皇後、妃嬪、大臣、宦官、宮女還是平民,平時都稱皇帝為「官家」,也可稱「大家」,禁中人私下議及時也稱「官里」。但在朝堂上或上奏章時,要稱之為「陛下」。大臣與皇帝議事時一般也是稱陛下。
總之,相較於「官家」,「陛下」是種更正式、慎重的稱謂。皇後一般稱皇帝官家,但若在正式場合或談很嚴肅的事時也會稱其陛下。

⑸ 請問宋代兒子如何稱呼父親、母親

安人:封建時代命婦的一種封號。宋代自朝奉郎以上其妻封安人。明清時六品官之妻封安人。如系封與其母或祖母則稱太安人。

宋代的稱謂習俗中,流行以賢否為標准再准而不再以貴賤尊卑為標準的稱謂習俗,對尊貴者稱為「公」,對賢者稱為「君」,對老人或者父輩稱為「公」、「丈」表示尊敬,對別人父母的尊稱為「尊甫(父)」、「令尊」、「令堂」、「北堂」、「高堂」等,書信往來中常使用「尊履」來稱謂對方。對家庭成員的稱謂上,宋代稱祖父為「祖翁」,祖母為「婆婆」,稱父親為「父翁」,叔父為「叔翁」。岳父為「婦翁」、稱庶母為「叔婆」,稱父妾為「妾母」、「少母」,稱妻子為「內饋」、「兒母」,稱妾為「小婦」、「次妻」、「小妻」等,稱子侄、婿為「郎」,稱女兒、侄女為「姐」、「娘」,稱長女為「大娘」、「大姐」。

再補充一些:

古代社會對他人的代稱,一般包括對家人、親屬、朋友的稱謂以及其他稱謂。對親屬的稱呼,尊稱自己的父母為「家嚴」、「慈母」、「堂上」、「膝下」等。若是姻親關系則加一「姻」字,如「姻伯」、「姻兄」、「姻翁」等。若有世誼關系的加一「世」字,如「世伯」、「世兄」等。若是姻世關系的加「姻世」二字,如「姻世伯」。對家人的稱呼,妻子稱丈夫為「夫君」、「良人」、「相公」、「官人」、「外子」等,丈夫稱妻子為「荊人」、「賤荊」、「拙荊」、「糟糠」、「中饋」、「大嫂」、「大姐」等。

對別人的晚輩稱「令郎」、「令嗣」、「令愛」、「令婿」等,對自己的晚輩稱「弱息」、「犬子」、「小犬」、「息子」、「息女」、「息婦」、「東床」等。對朋友的稱呼,一般的互稱則加一個「仁」字,如「仁兄」。根據具體的關系不同,又劃分為同學、同事等。同學之間的稱謂為「同窗」、「同科」、「窗友」、「硯友」等,同事之間的稱謂為「同仁」、「同察」、「同人」、「同僚」、「同年」、「同寅」等。

閱讀全文

與宋代兒子怎麼稱呼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裡沒錢父母為什麼總是吵架 瀏覽:144
打過戰的人為什麼更長壽 瀏覽:339
秦皇島山海關老年大學 瀏覽:686
小孫女應該叫女方父母什麼 瀏覽:173
端午敬老院活動方案 瀏覽:889
虹口區老年大學招生電話號碼 瀏覽:14
老年人模擬法庭 瀏覽:612
孝敬父母是誰的義務 瀏覽:450
60歲骨癌 瀏覽:255
在澳洲如何拿雙份退休金 瀏覽:987
怎樣教育兩個兒子孝順 瀏覽:948
蘇州50歲男性找工作 瀏覽:3
在什麼系統中查詢養老保險金 瀏覽:6
公檢體檢都考哪些 瀏覽:317
河北高考體檢怎麼查 瀏覽:559
應該怎麼談養生 瀏覽:601
重陽節我們能為老人做些什麼 瀏覽:850
安徽養老金漲 瀏覽:511
長沙養老保險照相在寧鄉可以照嗎 瀏覽:946
台式中喝什麼養生粥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