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讀大學的你,如何好好與父母相處
01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自由的大學生涯算得上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了。在此期間,你和父母的關系,似乎也在無形中發生著很大的變化。
高考前,你是完全受控於父母的小綿羊,雖然在青春懵懂的叛逆期也曾不知好歹的躥跳過,但最終還是被降伏,牢牢壓在父母的五指山下。你的娛樂時間都要經過父母的同意,偷偷摸摸的玩手機,打游戲,,還要在父母回家前消滅一切可能被查出來的蛛絲馬跡……
等到了大學,天高皇帝遠,父母再也管不到你了。你開始享受相對自由的生活了。這時,你像剛從牢房解放的犯人,拚命做著早就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情。剛開始你還有點想家,一有假期就三天兩頭的往家裡跑;後來你完全適應了大學模式,除了定期管父母要生活費,基本上不願意再回家了。這是為什麼呢?
據數據統計,當代大學生,剛回家的時候是爸媽的寶,好吃好喝的應有盡有;回家過來幾天活神仙的日子,開始像根草,干這個被罵,不幹這個也會被罵;等到快離家了,就又是爸媽眼裡的寶。
然而這還僅僅只是關於 日常生活的沖突 ,如果涉及到 思想的交鋒 ,那就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高考之前,你的思想體系如何建立,基本是由父母老師的灌輸決定的。他們告訴你,現在苦一點沒關系,用功學習,等到大學解放了,就能好好玩了。
可是你到了大學,發現大學生活並不是你想像中的天堂。你還是得學習,而且完全靠自己。不僅僅要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得自己來,於是很多初入學的人會感嘆自己上了一個假大學。可是在逐漸的摸索中,你的思想開始重新建立了,你不再受用從前那一套,有了新的規劃,制定了新的人生追求。
02
那此時的我們,該如何與父母和平共處呢?我先舉幾個例子:
我的一個朋友,打小就是老師同學眼裡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家境優越。除了學習好,個人能力也很強。上了大學以後,也沒有放鬆自己,圖書館一泡就是一整天,學習一等一的努力,績點平均3.5以上。自己貸款報了日語班學日語,假期就做兼職來還,她一心想去日本留學,想要實現更高的自我價值。一年沒回家的她,好不容易過年回了家,卻是一肚子的苦水無處倒。她想和媽媽討論一下出國的事情,誰知道媽媽一口否定:「女孩子讀那麼多書還跑出國幹嘛,不如一畢業就回到XX(省會城市)來,找個熟人給你送進電視台,舒舒服服過日子。」無論她想從哪個角度開始談判,結局都是一句:回XX(省會)工作,再買套房……
她告訴我,當意見不能達成一致的時候,甚至連家都不想回。她渴望盡快經濟獨立,這樣就可以完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相反的,我的妹妹,她的父母卻很支持她的一切決定。可是她總是覺得父母不夠愛她。她很羨慕能和母親關系很好的人,因為只要她和自己的母親單獨相處,就是無止盡的爭吵。她大二時寒假,正好碰上道路結冰,回不了家。無助時給家裡打電話,卻因為父親正在打牌敷衍的態度,一氣之下去了親戚家。回家之後,也沒有給父母好臉色。原因在於,她發現別人家的父母都在早早的催問自己孩子回家,只有她的父母,不但沒有表示,還似乎很冷淡,彷彿回不回家都是一個樣。
親情題,放在哪裡解都沒有絕對的對錯。 哪怕我們多有道理,都會因為父母也是為你好,不會害你的這種言論而投降。今天我們不聊對錯,只想分析一下形成沖突的原因,以便大學生們能找到問題根源,與父母求同存異,和平的相處。
03
在6、70年代長大的我們的父輩,處在剛剛能吃飽飯,讀書人鳳毛麟角的年代。能吃上一頓飽飯,考上個像樣的大學,就足以光宗耀祖了。所以在他們的教育觀念中,潛意識里總覺得不讓子女餓肚子,把孩子送進個像樣的大學,畢業之後去個離自己不遠的大城市找個好工作。自己就算完成任務,可以安享晚年了。他們表達愛的模式似乎都很單一,嘴上不說,卻願意用行動踐行。雖然給不了你錦衣玉食的生活,卻在努力的滿足你想要的一切。所以對於這一代的父母的愛,我們是需要自己去用心體會的。
為了你想吃的榴槤,她可以每天去水果店問,直到榴槤熟了,買回來,看著你開心的吃完一整個;為了給你做一頓好吃的辣椒炒肉,他寧願多跑幾條街也要去買新鮮的肉,不用冰箱的凍肉;為了讓你有一個更舒服的備考環境,他們滿足你想要住在學校的想法,給你做三餐,晚上陪著熬夜,早起出去為你買可口的早餐……
然而接受著新時代教育的我們,在不愁吃不愁穿的時代里長大,我們關注的不再是吃飽穿暖,我們渴求心靈上的關愛,渴望溫情的陪伴和父母以身作則的榜樣,好讓我們更有奮斗的決心。於是我們開始關注心理學、關注成功學。你被「精英論」「精緻生活論」等碎片知識洗腦,想要實現一番抱負,卻在碰壁之後,將所有的問題推給原生家庭,責怪是自己從小沒有受到一個好的教育。
可是真正能達到教科書級別的人實在少之又少。縱使父母達不到完美,也是時代的局限,是年代的禁錮。俗話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錯不在他們,也不在我們。 而是橫跨在你們之間的那條長長的,似乎隨著年齡增長不斷加深加寬的鴻溝,被稱作為代溝。
他們會為了省幾個飯錢自己帶飯或者隨意吃幾個包子,會接著用你早就扔在一旁覺得過時的包,為想著為家庭節省開支,不出去玩,又為了打發時間在沙發上看電視劇,玩跳一跳……
這些在你眼裡,是不求上進,不知變通,不懂得享受生活的表現。你苦口婆心的勸導著他們,企圖改變他們頑固的思想,讓他們加入享受生活的大流,卻因以失敗告終而氣急敗壞。。
我曾經思考過,或許不是他們不想,他們也想像一個年輕人一樣。可是經濟實力擺在眼前,不得不妥協。
生活真是可笑,表面上要給你選擇權,而其實很多時候你卻只能被迫接受。
04
我們常說富人思維,富人贏在眼光和機遇,贏在更快捷的信息渠道,從而主掌著世界的生殺大權;然而那些少了這些品質的人,卻在拼盡自己的全力,只為能養家糊口,安身立命。
如果沒有賺到娛樂和享受的資本,只能選擇以標配版的方式生活,而他們唯一的寄託,就是自己的孩子可以不要像自己一樣生活,他們寧可自己少吃點少用點,也要給孩子自己能提供的最好的生活。
可惜很多時候,不懂得父母苦心的這些娃娃們,只知道一味的埋怨與責怪,不知道要在這樣的生活里努力汲取更多知識,提升自己的階級,讓父母可以更好的生活。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是渴求愛的。愛是養料,沒有它,哪怕能成長,卻也只能長成細小的樹枝。唯有在愛的灌溉下,才能長成一顆顆參天大樹。
也許,作為兒女的我們,要做的不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責怪和批判如何不理解我們,而是反問自己,為什麼我不可以改變這一切呢?也許我才是那個能解決根本問題的人。
可是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父母在以你想不到的速度老去,希望你長大的速度,能夠追得上他們變老的速度。不要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時時以 身無飢寒,父母不曾虧待於我;人無長進,我何以回報他們? 來警醒自己吧。
⑵ 如何在大學時代和爸媽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
大學生活代表著你已經開始大部分時間遠離你的父母了,在一個城市還好一點,如果換一個城市也就意味著一年大概有兩次回家的機會了。
所以想要保持良好的關系不僅僅要靠父母的堅持,還要有你的堅持。
正常來說都是父母願意和孩子說話,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和父母說話,說話可能也是因為沒有生活費了,所以要維持與父母良好的關系,你要的有很多。
第一,和你的父母分享你的事情,你有沒有發現其實大部分是時間願意和身邊的朋友分享你的事情,比如你的閨蜜,兄弟,情侶,但是卻很少願意和父母分享你的小事,其實你的朋友並不關心你的小事,但是你願意和他們分享,你的父母關心你的小事情,你卻不願意分享,所以你要經常和父母聊聊你身邊發生的事情,聽聽父母身邊發生的事情。
第二,善用微信視頻和語音,並且及時的回復你父母的消息或者經常給你父母發消息,現在微信的功能已經很豐富了,可以視頻和語音,能夠省下一部分話費,不過其實除了父母很少有年輕人會關注自己的話費問題了,但是這件事可以讓你經常給你的父母打電話,發語音,發視頻,讓他們看看你現在的樣子,及時回復他們的信息也很重要,就像你對象給你發消息你都及時回復,父母的也是一樣。
第三,讓你的父母成為你的朋友,而不是你只是認為他們就是你的父母,從現在開始就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他們夠了,不過,你還是要尊重他們。
⑶ 上大學後,和父母的關系應該怎麼處理
引言:相信很多人都非常關注自己在長大之後的獨立情況以及與家長之間的關系,而上大學就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在上學期間自己還沒有步入社會,但也差不多開始獨立了。那麼上大學之後和父母的關系應該怎麼處理呢?
⑷ 大學生如何與父母相處
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和父母之間確實有碼塵些問題。我們都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想法。我們之間有沖突是正常的。
有很多人認為「自己的空間和隱私侵犯的父母」,「工作和休息的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被父母總是有趣「,」的概念是不同的,彼此都想改變對方,但不能做,大聲說話」,「足夠接近對方,但我不知道如何縮小心理距離」,相信這是大學生與父母之間最常出現的問題。對此,我有幾點建議。
第三,積極溝通,相互理解。我們可以使用非暴力的溝通技巧來更好地表達我們的內心需求,建立合作關系,並搜亂進一步增進相互理解。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與父母分享我們的故事,邀請他們幫助我們,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對孩子的價值感。他們可能無法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讓我們覺得隱私受到了侵犯。有時我們可以直接向父母表達自己的需求,如「我希望我能有一個獨立的空間,希望你能把在你進入之前,如我答應,你打開門的時候沒有直接推門,「相比之下父母直接說「你可以尊重我的隱私」會更好。
第四,和父母一起成長。有時我們會發現,即使嘗試溝通,有時也可能無法說服父母改變自己的想法或行為,因為每個人的想法形式都有其背景,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彼此的想法和行為習慣,有意識地加強與父母之世模檔間的界限,主動接受他們的現狀。如果我們想要父母給我們更多的空間,我們應該好好照顧自己,為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我們不能指望我們的父母為我們提供我們想要的照顧,這是不公平的,讓他們尊重我們的思想和感受作為成年人。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和他們的父母和睦相處,畢竟,他們對我們真的很好,不要傷害他們的心。
⑸ 大學生要如何處理和家人的關系
首先,不要急著回絕父母,或者爭吵,你要知道父母這樣做的出發點是想讓你變好,但是他們的認知可能並不能理解你的處境。
其次,可以嘗試和父母溝通一下你的痛苦之處,這里可以學一下「一致性表達」。
一致性表達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陳述事實。把你看到的、聽到的不帶任何評判的描述出來就可以。比如我聽到……我看到……
第二步、說出自己的感受。喜悅的,憤怒的,悲傷的,擔憂的等等,這些感受都可以。感受是沒有好壞對錯之分的。比如,我感到……
第三步、說出我之所以有剛才的感受是因為什麼原因?
第四步、說出自己的期望。我決定……,我希望……。
父母的認知可能是很難改變了,但是我們可以嘗試著通過溝通,相互理解彼此,避免傷害我們最親密的人。
⑹ 大學生如何改善和父母的關系
大學生首先要尊重父母,珍惜父母接受父母,接受父母的不完美,接受父母的說教,接受父母給愛,接受父母給的建議。父母是唯一的不能選擇的,無論貧窮富貴都是父母養大,付出的愛都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愛。珍惜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