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一學生作文:百善孝為先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一學生作文:百善孝為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看了《成長的翅膀》第十六講「孝敬父母」後,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中有許多兒子或女兒不孝敬父母、對父母不尊重等行為做法。由此,我想到有些同學,父母對他們滿抱希望,冒著烈日暴雨為他們送飯,不辭勞苦接送他們上學、回家;自己省吃儉用卻不怕花錢為他們買吃的穿的、用的玩的。而他們卻辜負了父母,對父母不禮貌,任性,學習不專心,甚至打罵父母,讓父母失望,難過。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哪!作為一個人,我們應該盡到最起碼的為人兒女的孝道,我們應該孝敬父母,聽父母的話,不讓父母操心,做力所能及的事,為父母分擔負擔。
每當聽到那些對父母不敬的話,我的心就像刀割一樣,刻骨銘心地疼痛。他們不知道父母是多麼地愛他們,也不知道父母內心對他們有多少希望。如果天下人都想著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永遠也報答不了,那怎麼會有兒女離家出走的事件呢?如果兒女都能理解寬容父母,這個家庭就不會輕易走向毀滅。試想,一個人連與自己最親、對自己付出最多的父母都不懂珍惜,不知回報,即使他再有本事,又能為社會做出什麼貢獻?如果天下人都孝敬父母,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那麼我們的家庭就會更加幸福,社會也會更加和諧。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在我們身邊還是有很多不孝子,但如果每個人都從我做起,相信終有一天天下人都會孝敬父母,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黃香七歲為父溫席,董永賣身葬父的感人孝行。「百善孝為先」,孝感動天,做一個文明的現代人要從孝敬父母開始。讓我們踏上成長的路程,向禮儀出發。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陽光明媚,我們中隊來到了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左家塘社區的「幸福之家」,看望這里的孤寡老人。
這次走進養老院對我以後的人生道路有著很大的影響,讓我們知道了孤寡老人是多麼的孤獨。我身邊的外婆就是這樣的情況,不久前,我們送走了外公,外公離開後,外婆特別痛苦,她時常會念叨著和外公生活的片斷,外婆對外公的思念全都在她的回憶里。夜晚,每當外婆站在窗前凝望天空時,我總是安慰她說:「外婆,您看!天邊那顆最閃亮的星星就是外公,他在看著你,外公肯定希望您開心一點,好好生活,不要牽掛他。」
我來到養老院才發現,像外婆這樣孤獨的老人其實還有很多,他們沒有兒女的陪伴,很多老人不喜歡說話,所以整個養老院格外的安靜。但是,當我們中隊來到養老院時,養老院頓時就熱鬧了起來。隊員們幫助老人做家務,和他們聊聊天,為老人們表演唱歌、跳舞等節目。老人們看著我們這群可愛的孩子們,笑得特別開心!
活動結束後,雖然大家都很累,但收獲不少。通過這次活動,我了解了孤寡老人在養老院里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們需要什麼。所以,我以後我一定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多陪陪父母。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什麼事情都沒有孝敬父母重要。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關愛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人生長在這個世界上,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應該用盡一生來報答。
而東漢時期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
黃香小時候,家境十分困難,他在九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而且父親體弱多病。於是,他就下定決心要好好孝順父親。
在悶熱的夏天裡,黃香為了讓父親早一點入睡,他就在睡前使勁地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在寒冷的冬夜,黃香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黃香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好讓父親寬。心。
聽聞了黃香的故事,首先我是非常敬佩他的孝心。但再想想自己,我十分慚愧。我沒有黃香這樣孝敬自己的父母,反而還讓他們操碎了心。他們夏天怕我熱著,冬天怕我凍著,有好吃的先給我吃,我生病了,他們忙前忙後,急得團團轉,每天為我操勞,可我不懂他們的辛苦,不了解他們的苦心,我自愧不如。
孝敬父母,並不一定要錦衣玉食,美宅華屋。最重要的是那份心意,是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對父母或長輩多一點愛心和孝敬,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高尚品德在一代代人的身上發揚光大
古人雲: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應該感激父母,孝順父母。比爾蓋茨在接受采訪時曾經說過:「人生第一件事是要孝順。」
「人生第一件事是孝順。」聽了這句話後,我內心十分震撼。我心想,像比爾蓋茨那樣的世界首富,還要以「孝順」為先。「孝」字是由一個「子」和一個「老」組成的,孩子背著老人,對父母盡孝,父母為我們操勞了一輩子,所以我們長大以後,也應該用同樣的方式來回報父母。我曾經看過一則故事,叫做《卧冰求鯉》,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王祥的孩子,母親因病早逝,父親新娶的繼母朱氏對王祥很不好,經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王祥失去父愛。但王祥並沒有抱怨什麼,只是默默承受繼母的冷言惡語。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繼母朱氏患病,想吃鯉魚。王祥不計前嫌,到集上去買鯉魚,可是街上並沒有賣鯉魚的。王祥想來想去,來到了小河邊,此時正值天寒地凍,河裡結冰了,因此無法捕魚。怎麼辦呢?王祥靈機一動,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將魚拿回家讓繼母吃後,病果然好了。讀了這則故事後,我感慨萬千,一個少年,對繼母的閑言惡語並沒有斤斤計較,而是憑借自己的孝心感動了父母,感動了後世千千萬萬的人。
小時候,父母為我們打傘時總是把傘偏向我們這邊,而現在我們長大了,應該把傘偏向父母多一點。《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我每年都會看,每一次都會熱淚盈眶,我相信,人們一定會將「孝順」流傳下去,讓中華傳統美德發揚下去。
父母是我們人生道路上,一路支持我們、安慰我們、替我們解決難題的「支撐柱」。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後記
我們在父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茁壯無憂的成長著,我們貪婪的享受著他們給予我們所有的愛,他們總那麼無私的愛著我們,我們也就習慣的照單全收,我有時也會想:等有一天我長大了給爸媽買房買車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經過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回報父母能夠是他們下班回家是你遞上的拖鞋,是他們拉家常事你捧上的一杯熱茶,更是他們身體不適時你的噓寒問暖。
那是上個周末爸爸出差了,媽媽和往常一樣做完所有家務後坐在電腦前上網,她身體一向很差。剛上網一會媽媽突然說:很冷。臉色也越來越差,我連忙把媽媽扶到床上幫媽媽蓋好被子後我又跑到廚房裡灌熱水袋,由於太急滾燙的開水全灑自我手上了,甩了甩手忍著痛疼細心翼翼的用毛巾將熱水袋包好放到媽媽的被窩里。媽媽仍然抖的很厲害臉色也變的摻白媽媽我的120送你去醫院吧。不用,媽媽一會就會好起來的。那我幫你倒杯開水吧!我將開水在兩個杯子里來回倒,好讓開水盡快的變溫。看著虛弱的媽媽我眼淚不禁的流了下來,真心疼媽媽。牆上的時針指向十二點。媽媽心疼的說:兒子去睡吧,媽媽好多了。我固執的搖搖頭你真是長大了,懂事了像媽媽貼心小棉襖媽媽真的很開心去睡吧!媽媽真沒事了。不,媽等你睡了我才睡。媽媽坳可是我對我笑笑了點點頭。漸漸的睡去了。
看著媽媽熟睡的神情我不禁想起她每一天拖著疲憊的身體下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忙裡忙外,拖著疲憊的身體為我檢查作業,一切我都熟視無睹這時我心裡滿是愧疚和不安。媽媽對不起!我以後不會讓你為我操那麼多心的,我必須好好學習。讓將來你驕傲的說看,那是我兒子。
在那裡,我向那些不關心老人的人呼籲:關愛你的父母吧,他們為你付出太多太多!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永遠占第一位的。媽媽常常和我講「百善孝為先」,在本學期開始的時候,我們也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節目中也同樣提到了「孝」,那時更加深了我對孝的理解,讓我理解了盡孝心要趁早。
在今年的6月,我的姥爺因為糖尿病被截去了腳趾,在醫院里住了兩個月,舅舅在外地不能長期照顧姥爺,媽媽和爸爸每天早早的去醫院護理,安排好姥爺後再去公司上班,晚上下班再去醫院,這樣來回兩個月,我都心疼媽媽了,我知道媽媽不會抱怨,因為我們都希望姥爺快點好起來,我們用行動盡孝心。
還有,每次媽媽過生日的時候,都會給姥姥打電話去看她,我問媽媽「你過生日為什麼總去姥姥家啊?」媽媽說:「因為姥姥生了我,養育了我,為我付出了很多,我的生日是姥姥的苦難日」。我知道這是媽媽愛姥姥的表現,所以,現在每周日我都會和媽媽一起去姥姥家,和姥姥聊聊天,幫姥姥幹活,盡我們的.孝心。
以前我經常說奶奶愛嘮叨,一點小事總是說來說去,有時候還有些厭煩,是媽媽告訴我,奶奶的嘮叨就是愛,只有愛你的人才會為你真心付出。
這樣的事情有很多,都發生在平時的生活里,所以我不僅要努力學習,用好的成績回報他們,還要聽從他們的教誨,學會體諒他們、關心他們,感恩他們。
星期天,我把作業做好之後,又讀了《百善孝為先》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媳婦嫌棄婆婆,叫丈夫找理由把他的母親送到老人院,可母親苦苦哀求兒子不要把她送到那兒。吃完飯,洗完澡後,兒子在書房裡為送母親去老人院而猶豫不決。因為母親年輕時便守寡,含辛茹苦把他撫養成人,送他出國念書。但最後兒子還是把母親送走了。兒子回到家,想起母親有風濕病,沒人替她擦風濕油,又決定把母親帶回來。雨後的黑夜,兒子飛快地趕到老人院,看見母親正撫摸著風濕痛的雙腿低泣,兒子跪到地上對母親說:「媽,對不起,我們回家吧!」
看完這篇文章,我潛然淚下,母親含辛茹苦把兒子撫養成人,可是兒子卻把她送去老人院,讓母親孤獨的心受到深深的戕害,但幸好兒子又把她接回家了。
我們雖然長大了,但父母卻漸漸老了,臉龐憔悴了,頭發變白了,動作緩慢了,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他們總是將最好、最寶貝的留給我們,像蠟燭一樣不停地燃燒自己,犧牲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們在心底里也應該騰出一個空間給父母,只要有時間,就應該回家看看,不要整天忙東忙西的。有時,我們只有在遇到困難、挫折時,需要停泊靠岸時,才會想起他們,但是在我們開心時、快樂時,有沒有想起父母呢?
這幾天,我們一家人總為「十一長假去哪裡」這個話題發愁,特別是我——這個大病沒有痊癒又好遊山玩水的人。
「咦?我有了!」只見爸爸一拍大腿,喜上眉梢,「去哪兒?」我從椅子上蹦起來,湊到爸爸眼前「我們去靈峰望娘廟!」「咦?什麼地方,聽起來名字怪怪。媽媽便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一天,一個村子裡發洪水,大家只顧著自己逃命,惟獨葛洪背著自己的母親逃跑。他背著母親上了靈峰,想方設法地給母親弄吃的,最後,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上天便讓食物奇跡般地生長起來……
我一聽,便愣住了。在洪水過後,哪有什麼食物,而他卻想方設法地給母親找食物吃。靈峰山上,一片荒涼。葛洪隨時都有被豺狼虎豹吃掉的危險,而他卻把這些重重困難置之度外。面對肆無忌憚的洪水,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逃命,而是母親。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把母親看作了自己的一部分,不,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可見,葛洪是多麼孝順!
我不禁又聯想到了自己。我覺得太不應該了。每禮拜,媽媽將要付出100元給我看病,每天又在時時刻刻惦記著我,我還變本加厲,每天纏著媽媽要新衣服穿,放假七天,還想到很遠的地方去玩,媽媽關心我的身體,不讓我外出,我又嘴裡念叨著媽媽不會賺錢。我後悔把那些話說出口!其實,媽媽那麼辛苦地勞動著,還不是為了我的病能快點好起來,還不是為了供我讀書嗎?我慚愧萬分!
百善孝為先啊!對了,我們將迎來又一個九月九——母親節,我衷心地祝願天下的母親們天天快樂!
中國有句老話「百善孝為先」。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因為孝收到了不少益處。
就從我們熟知的孔子得意弟子子路開始說起。他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草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父母。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百萬余種。
家風能決定一個孩子有怎樣的品格,怎樣的德行。
我的媽媽就很孝順,前幾年姥姥病重媽媽每天都不辭辛勞照顧姥姥,在姥姥的病床前媽媽忙的不亦樂乎,一會兒幫姥姥翻身,一會兒給姥姥削蘋果吃,姥姥過得很開心。在媽媽不辭辛勞的照顧下姥姥的病情逐漸好轉,這讓我們一家人都很高興。媽媽因為長期勞累,也病倒了,這就猶如一聲雷鳴擊中了我的內心,我看到爸爸坐在病床旁很傷心,我似乎明白了什麼?我要盡我的力量來減少父母的負擔。這樣父母才會少些壓力。我也學著媽媽照顧姥姥那樣照顧媽媽。媽媽直誇我長大了。
我明白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媽媽也教育過我要懂得感恩,人要知恩圖報不能忘恩負義。因為孝我們國家成為了禮儀之國,因為孝我們國家十分安寧,因為孝我們國家才有了豐富的文化。
百善孝為先,做個有孝心的人。
我記得媽媽曾經和我說過人生的三大原則,印象最深的就是「孝順」,媽媽還說:「不可以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也不能違背父母的心意,不然就是不孝。」老師也說過:「羔羊跪乳,慈烏反哺」這句話,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字,卻足以表達孝順的重要性。因此,如果我們不孝順的話,那就真的是「豬狗不如」的禽獸了。
在最近的新聞報紙上,刊登著這么一則報導:「**縣一名長年吸毒和酗酒的男子,每次酒後就會歐打父母,還拿刀砍鄰居。無奈的家人為了保命,只好整天將大門深鎖,還在屋外搭了一間半坪不到的帳棚,將兇殘的兒子留在帳棚內,不準他進家門一步。一戶幾乎已經被打得破爛的窗戶和門,讓人誤以為這家住戶已經外出,沒想到一旁像狗籠的棚子竟然走一名拿著高粱酒瓶的男子,他可是讓彰化花壇鄉當地警方十分頭痛的人物…」像這類的報導,不計其數,文章中的壞人真是不孝順,叫他的父母親以後怎麼和鄰居相處,以後怎麼見人?真是太不孝了。
孝順不僅能奉養父母之外,還要不能使父母親生氣,更不能讓父母親擔心。現代的年輕人常常為了自身的快樂而不生,人家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當然這不是說不生是絕對不可以的,但是要想想不生的原因,如果只是單純自身的快樂的話,那真的是不太孝順呢!
我們小孩子平常在學校上課,並無法工作賺錢養父母,唯一能做到孝順的是在學校要鎮乖巧讀書,不使父母操心,在家要友愛兄弟姐妹,不使父母生氣,也要能做些家事,幫助父母親很多的事情,使父母親能不必那麼的辛苦,這是為人處世最基本的道理。
未來是什麼呢?未來就是你以後的世界。未來是可以改變的,但你聽過一句話嗎?「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你現在是什麼樣的,就意為著你的未來是什麼樣的。教育和未來是息息相關的,教育就是你知識的積累和你的行為以及你怎樣看待這個世界的,只有你正確的看待這個世界,你的未來才會更加美好幸福。
那我們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呢?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一個家,而我們就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而感恩的心就是孝。是父母用心血和汗水把我們養大,用那長滿繭的雙手撫摸著我們,讓我們快樂地無憮無慮地成長。
有的人想,那媽媽和爸爸為什麼讓我們上學呢?是讓我們上學接受教育,讓我們的未來變的更加美好。那我們又要怎麼孝順父母呢?大家都以為要給家長買一件大衣、褲子,那你就錯了。給家長一個小小的感恩,哪怕是一個輕輕的擁抱,給家長端杯水,給家長拿個拖鞋,這也是孝。
那大家都以為只有父母才值得我們去孝順嗎?那也不對,在學校里,是老師教我們學習知識,讓我們學習成才,長大了能幹大事,讓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如果沒有了老師,那這個世界又會怎麼樣呢?每天都有孩子在玩,但會有什麼後果呢?這樣,知識就不能永遠傳承下去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就會失傳,人類就生存不了,滅絕了。
我們都應感恩老師,給老師送上最好的禮物就是:好好學習,天天進步。取得一個好成績報答老師。
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古時候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百善孝為先。此刻的社會潮流變化得越來越快,有的人受社會潮流的影響,因為各種理由不孝敬老人,許多老人被子女拋棄、虐待。可是這些不孝順老人的人有沒有想過,你的父母不僅僅生了你,還辛辛苦苦地把你們養大,他們用無盡的母愛來包容你,指引你,幫忙你,而此刻他們老了,你們連基本的關心和撫養都做不到嗎?
我以往看過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主要講:有一個很老的老人,他眼花耳聾,膝蓋不停地哆嗦著,他兒子和兒媳婦把他趕下飯桌,讓他用木板吃飯,老人的孫子看見了,也想用木板給他父母做碗,讓父母老了以後用。父母明白後,明白自我錯了,把老人接上了飯桌和他們一齊吃飯。第二個故事講:一個男人很厭惡他的父親,讓他的父親帶著一條毛毯出去闖闖。這時他不會說話的兒子居然說:父親,你不必給爺爺一條毛毯,給他半條就行了。剩下的半條請你好好收藏起來,等我長大後能夠把它給你們,讓你們到外面闖闖。孩子的父母認識到錯誤,趕緊留住了老父親。
從這兩個故事能夠看出,父母是孩子的模範,所以父母在做各種事情時都請研究一下:我這么做會不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例外還可看出,父母是必須受到尊重的。
我在《今日說法》的電視節目中以往看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人把他80歲的老父親趕進了一個小木房,不給吃,不給喝,老人全靠鄰居的幫忙才得以生存。我看了以後很生氣,長輩們都應當被尊重,何況是自我的父母呢?此刻為了維護老人的合法權利,已經有許多相關的法律出台了,可是,我相信,老人更期望看到的是自然流露出的真情,而不是被法律所迫的的親情。
孝是中國人民最重要的品行,在外面行善不如先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因為善心固然重要,可一顆孝心才是最寶貴的。
我聽過這么一個關於孝心的故事:
一對母子相依為命,兒子沉迷於迷信,天天燒香拜佛,妄想修成正果,於是家務和地里的活便只有他那可憐的年邁母親一個人做了。一天,兒子聽說一座杳無人煙的大山裡有一位高僧,他想終於找到修不成正果的原因了——自己需要高僧的指點啊!於是兒子背著行李,背著母親,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了那座大山裡,找到了高僧並向他提出了他的疑問,高僧想了想對他說,那個為你赤腳開門的人就是真正的佛了。那之後兒子叩遍了所有寺廟的大門,給他開門的沒有一個是佛,他們都穿了鞋,滿腹疑問的兒子,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家,敲響了那扇吱呀作響的門,母親急忙跑來,淚流滿面地哭著:「我的兒,你總算回來了!」兒子低頭一看,原來母親才是佛——那個赤腳為自己開門的人!
有句是這么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想要停止擺動,可風不願意停。樹是客觀事物,風就如同不停流逝的時間,一眨眼便不見了蹤影。子女長大了才知道要孝敬父母,而父母卻早已被時光之神掠去了大部分的時間。
也許會有人覺得,孝不是件容易的事,自己的事情都那麼忙,哪有空孝順父母呢?其實孝很容易,成年人僅僅是在茶餘飯後陪父母聊聊天,小孩能為父母做的,不過是為他們分擔一些家務,在他們累的時候端上一杯溫熱的茶罷了。這有何難呢?難道你沒有一點點時間去陪陪父母嗎?
最近是重陽節,希望每個人都做到《孝經》里說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指導老師點評:小作者真正理解了「孝」的含義,孝從點滴的小事做起。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什麼是孝呢?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吧!
孝,是一種行動。當父母累時,讓他們休息,自己幫他們做事;當父母病時,守在他們身邊好好照顧他們……在孝敬父母的過程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想起小的時候,每當我生病了,媽媽總是忙前忙後、沒日沒夜地照顧我。現在,我長大了,我已經有能力為媽媽分擔一些家務活了。我會經常幫媽媽洗衣服、刷碗、掃地、整理房間這些家務活,這樣子媽媽再也不用每天因為那些永遠都做不完的家務活而累得精疲力盡。
孝,就是我們應該對父母多一份尊敬和愛護。
想一想舜的故事吧。他的父親、後母和弟弟經常欺負他,他卻一點兒也不介意。後來他們因為妒忌舜,居然要燒死他、活埋他。幸好聰明的舜提前有所准備,沒有被害死。你知道嗎?舜不僅沒有怨恨過他的父母,而且依然孝敬父母、辛勤勞作。
想一想漢文帝的故事吧。貴為天子的他,照顧久病的母親,期間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天氣熱了,他親自為母親扇扇子、趕蚊蠅;母親睡著了,他囑咐身邊的人走路輕一點,生怕影響了母親休息;母親該喝葯了,他卻先要嘗一嘗,看看葯苦不苦、燙不。這份孝心,實在令人感動,令人敬佩。
還有仲由買米的故事。為了能讓父母吃到可口的飯菜,仲由跑到很遠的地方去買米。後來仲由做了大官,看到自己錦衣玉食的生活,卻感嘆已去世的父母再也享受不到了。
孝的故事,教會我們,作為子女,我們要孝敬父母,即使父母有時做的不對,也不能怨恨,要堅持自己,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一個人如果不孝敬自我的父母,他就不可能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為了子女含辛茹苦,操勞一輩子,此刻,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本事了,做為兒女就應當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多多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安度晚年。我的老奶奶今年九十多歲了,不幸的是在去年患上了腦梗塞,成了植物人,長期卧床,不醒人事。爺爺奶奶辭去了外地的工作,不論嚴寒還是酷暑,夜以繼日,盡心盡力地精心照顧老人。他們每一天給老奶奶梳頭、洗臉、擦身子……為了防止老奶奶皮膚感染,每一天給她翻身好多次,用成人紙尿片接大小便……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人世間難報的就是父母恩,他們給了我們一切,我們一生一世都報答不完,孝順父母也是我們每個小學生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孝,是父母工作完回到家我們能送上的一杯熱茶;孝,是給父母捶捶背,讓他們緩解肩上的沉重;孝,是為父母端上一盆熱水洗洗腳,讓父母解除一天的疲勞……
古人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僅要孝敬自我的父母,還要尊重身邊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讓我們大家一齊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孝老,莫到懺悔時,再報父母恩!
我願做一名新時代的小孝星,做孝敬老人的傳承人。
Ⅱ 我們為什麼要孝敬父母我們應該怎樣做才對
因為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當然要孝敬。
具體怎麼樣做,比如說常給父母打電話,經常回家看望父母,幫父母做做家務,陪父母逛逛街,看看電視,嘮汪運嘮家常之類的
父母為什麼要養你?
為什麼會有父母親節? 0分 回答: 越詳細越好 該使用者用手機上愛問知識人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問者自己選擇,並不代表愛問知識人的觀點 一、弘揚優秀傳統,推崇和諧文化 其一,「孝敬父母」一向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也是中華兒女最為崇尚的美德,中國有句古訓——「百善孝當先」,「孝敬」是構建社會和諧的情感基礎,全社會要推崇「敬崗敬業」、「愛黨愛國愛人民」,從根本上就要從推崇「孝道」做起,但有史以來,我們從來沒有為「孝敬父母」制定一個很好的節日或固定一種很好的表現形式,這種缺乏實體的文化,對於當今開展傳統文化的教育推廣是非常難以想像的。其二,從當前我國國情看,各家庭成員組合發生了變化,三口之家成了社會家庭組合的主流,父母年高後精神寄託只能在獨一子女的關愛上,然而,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環境異地變遷,物質追求強化及一些人際關系的微妙變化,使得很多做子女淡化了對家庭的責任心,缺少了對父母的感情交流,甚至有些青年對父遲擾母缺乏應有的關愛和理解近成陋習,與當前構建和諧社會格格不入,成為嚴重的社會性問題,從大多數人如飢如喝的認同外國的「母親節」和「父親節」中可以看出,我們的社會對這種節日的需求已處於極度慾望。其三,我們要保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必須在繼承和發揚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廣泛的汲取外來先進文化中的精髓,創造性的整合成果,推助我們的孝敬文化更加發揚光大。其四,現代社會資訊傳播極其發達,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也會因各種文化的催生而千變萬化,「文化的推廣」猶如「品牌的營銷」,我們不去主動弘揚,去主導,就等於自動摒棄,就等於被動「挨打」,就等於等待接受「感化」,中國既然擁有千年悠悠「孝敬文化」,就要樹起大旗將她推崇於世,確立「父母節」(「孝敬節」),將更有利於宣揚中國和諧文化。 二、「洋父洋母」永遠代替不了「養父養母」 很多人覺得現在流行過洋節挺好,至於誰的「母親節」和「父母親」不重要,搞個中國的「父母節」不是太多了嗎?其實 「母親節+父親節=父母」,有了「父母節」,就不存在「母親節」和「父親節」了,更何況,前兩個節日是美國法律規定的節日,盲目的拿來,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踐踏,我們應當質疑:是「別人強加給我們的呢」?還是 「心甘情願的認別人為親爹親娘」!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父母的結合講究「合家歡樂,攜手到老」,生搬硬套的拿來主義,把中國人的「父親」和「母親」分開更是對民族文化的不尊重,極不和諧。因此,拿外國的「父親節」和「母親節」做為我們的節日是最最不明智的做法,中國人應該清醒:「洋父洋母」永遠代替不了「養父養母」,中國孝敬文化才是我們的母文化。
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困旦梁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首先滿足父母的物質需求!但物質對於漸漸老去的父母,已經淡了!他們要的,只是兒女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沒事多陪陪他們,多嘮嘮家常,僅此而已!父母為我們操勞了一生,好好陪陪他們吧!
麻煩採納,謝謝!
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牽掛,首先我們得照顧好自己,別令家人擔心。其次,不管再累再忙,也不能忽略冷落了父母,有條件有空多陪陪他們,沒條件那電話資訊不可少。物質條件也是不可或缺的,盡量讓爸媽生活開心愉快。家事要多關心,為父母排憂解難,諸如此類
不對,人無完人,就算是父母也會犯錯,如果一切都聽父母的,沒有主見,那就是盲從了,所以這種情況要看事決定了
1、有空多陪陪他們,幫父母做一點家務,有什麼事情要適當地告訴他們,不管是高興的事或不開心的事。讓父母感到你們永遠沒有分開。
2、做好自己的工作,多花點時間學習,搞好自己的生活。因為和睦的家庭生活,帶給父母的慰籍是用金錢換不來的。
3、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注重對下一代的培養,也可以讓父母心裡得到最大的滿足。
4、在社會上做一個穩重、大方、誠信、守禮之人,與同事、鄰居、同學、朋友關系融洽。
5、在家庭發生重大變故之時能夠挺身而出,勇於擔當。
我想對父母的孝順無外於此。當然對每個人來說可採取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毋須求同。
孝敬父母是一種美德,也是做為子女的我們應該做的。
我曾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唱給父母的歌,不需要華麗樂章,因為—真心似金;唱給父母的歌,不需要加以詮釋,因為—自己讀懂,唱給父母的歌,不需要慢慢加熱,因為—早已溫存。」是啊,父母為了讓我們有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整天不辭勞苦地工作,原本帥氣的爸爸和漂亮的媽媽臉上的皺紋與額頭上的白發也是越來越多,父母為了我們犧牲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以前那個頑皮、動不動就對父母發脾氣的女兒現在已經長大了,懂事了,我們該讓父母歇歇了。
每天清晨是誰為你做好了可口的早餐?是誰叫你起床?是誰每天都准備了香噴噴的飯菜?是誰幫你把衣服洗干凈?是誰在你對什麼有所疑問時耐心地指導?又是誰一直在為你默默地付出而沒有一句怨言呢?那個人不是別人而是我們的父母,父母為我們做得夠多了,該讓他們歇歇了。
我們應該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說:幫父母洗洗鞋呀!幫父母拿一下鞋呀!幫父母錘錘背!以前我們受到別人的幫助,以及老師同學的鼓勵都會銘記在心,可是,父母為我們做的卻認為是理所當然。每次我們過生日,父母就會給我們一個個驚喜,可是,又有誰曾記得父母的生日呢?俗話說:「孩子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當我們都高興得慶祝自己的生日時,別忘了對母親說一句感恩的話 。
當父母幸苦一天後,回到家,幫母親倒一杯水,說一句:爸爸媽媽您們辛苦了,父母都會感動不已,激動地誇贊我們說:「哦!我的孩子終於長大了,懂事了。」
父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最單純的,他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細心地照顧著我們、保護著我們,為我們遮風擋雨,當我們取得成功時而高興時,父母親也在為我們高興,當我們難過時,父母親卻比我們還難過。
唱給父母的歌,不需要華麗樂章,因為—真心似金;唱給父母的歌,不需要加以詮釋,因為—自己讀懂,唱給父母的歌,不需要慢慢加熱,因為—早已溫存
首先最基本的要把自已個人的事情工作做到位,不讓父母操心,不讓父母蒙羞!
然後,要經常與父母談心,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從一些小事情小動作中讓他們感受到年輕人對他們的愛·
Ⅲ 以孝為話題的作文
上周三,周老師來我們學校做了一次演講,那是一場能改變我們一生的演講,意義非常重要。
演講開始時,周老師一直都在和我們玩游戲,我們覺得很開心。後來周老師又和我們一起做了一個游戲,他要我們每個人都寫出自己的十個最親最親的人,周老師還要邀請一位同學上台寫下十個人的名字。過了幾分鍾,那位同學先是寫了爸爸殲帶,媽媽……然後再寫其他的名字。十個人的名字很快寫夠了,周老師要我們每次都要擦掉一個名字,直到留下最後的兩個人的名字。去黑板上的那位同學留下了爸爸,媽媽的名字。周老師說了句話:「同學們,你們知道這說明什麼嗎?這說明我們心裡最重要的人還是我們的父母,現在不會變,將來也不會變。而有些人埋怨自己的父母不能來陪我,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你們的父母之所以不能來,那是因為他們要工作,他們要給你們更好的生活啊!……」
聽了周老師的話,下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周老師又給我們講了許許多多關於親情,友情等方面的內容,勾起了我們深深的回憶。
每當我想起吃好的,穿好,這些都是爸爸媽媽用辛勤的汗水給我換來的,我就會記起有兩個人在默默地養我,教我,愛我。每當我過得很好時,我依然會記得一切的一切是誰給我的?對,那兩個人就是我們的爸爸還有媽媽,他們自己都不捨得吃好的,穿好的,省吃儉用卻千方百計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一切。
每一位父母,以前都是活潑開朗,天真爛漫的小孩子,但因父母這個稱號而收斂起來他們最初的天賦秉性,愈來愈變得不是他們原來的自己了。
還有我們從學校回到家以後,就有人為你接書包,問你在學校里過得好不好,而你卻覺得很煩她的行鍵嘮叨……
……
聽完周老師這些話後,我頓時淚流滿面。從此,我回到家後,看見奶奶辛苦的背影,就問奶奶:有什麼事是要的幫忙的,我就去幫忙。我要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孝順,不能讓她們寂寞。要感恩父母,感恩親人。
這次之後,我必然會煥然一新,做個好孩子。也許我的所做所為你們認為微不足道,但是,重要的是讓要學會孝敬父母。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讓我們永遠記著孝心的存在,孝心是無價的。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而現在這個社會里,可是有很多人把孝敬父母這件事全都忘記了。
我們以前也許從未體貼過父母,也許從未理解過父母。累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還得照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子女。有很多人認為父母照顧子女是應該的,有一些同學還把父母當成奴隸、僕人來使喚。你們想想,父母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我們是父母的親身骨肉,父母重來不會拋棄子女不管,為了讓子女在好的環境里讀書、生活,一直在操勞。父母對我們的教育,對我們的愛護,讓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孝敬他們呢?
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可以讓父母在經過辛苦的工作後休息;也可以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一些日常家務事;還可以為父母分解憂愁;還可以在父母十分勞累的時候給父母放鬆脛骨;也可以在父母心情沉重時為父母分擔一些事情……可是有一些人,在犯了錯誤,被父母教訓了一下後,就和父母作對。這種做法是對父氏帶蘆母的不敬,這種性格也會讓你誤入歧途的。
我們長大也都是要當父母的人,我們從小要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難道我們要在自己親身體驗後才懂得孝敬父母嗎?我想,同學們的父母目前都可能年紀較輕、精力旺盛。當我們知道父母的辛苦和勞累是為了誰的時候、當我們想孝敬父母的時候,就應該趁這個機會好好的孝敬他們,讓父母對我們不失望,活得開心。
各位,我們要讓自己的父母不再為我們操勞、不再為我們辛苦、不再為我們擔心。從現在做起,就好好地孝敬父母吧!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字的國家,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聖賢——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沒有一個不教導人要孝順父母,尊敬父母。沒有一個不是自己努力去實踐孝道。中國古代各種古典文學,也常有贊頌孝行和表達對父母的思念和愛戴的文字。讓我們承接他們的偉大思想和行動,做一個懂「孝」的人,孝敬父母。
「孝」最初來源於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萬種,但只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才是最無私的,無悔付出的,偉大的。這,我們無法還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為父母分憂解難,減少他們的痛苦,是掛在他們臉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遠的淚光閃閃。
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就本能的想去回報父母,其實,這就是「感恩」。對父母的感激,本能的擴大到視自己孩子,辛苦教育我們的老師,為我們提供糧食的農民。我們一切的一切,自己並沒有創造多少,幾乎都是別人給予的,不求回報給予的。因此,就產生了愛心,懂得了回報。
做一個人,最要懂得就是感恩。因為,人做的最崇高的的事情莫過於行孝,最純潔的想法就是感恩,
但是,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快速步伐,有些人卻和父母疏遠了疏遠了。那些父母們就像被人扔在角落裡的舊衣服,被忘了曾經的為他得付出和幫助,和為他減少的傷害,眼睜睜的看著他去穿一些表面華麗,而對他有不合身的衣服。而我們卻習以為常,不看在眼裡,而認為那是理所當然,仍舊不在意。
一個人有了孝,就有了仁愛之心,他自然就會對社會上的丑惡現象疾惡如仇,由此而產生正義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產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現為有禮而不輕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會用心,只有用心,才能開啟智慧;有了感恩之心,與人交往自然就會誠信無欺。
現在商業上的信用危機,思想的根源在於經營者不承認自己的「成功」是靠別人的`「成全」,對社會、對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謂五德:仁、義、禮、智、信,人的優良品德都是由這種感恩之心而來的。他教我們做一個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人類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病重在床,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期冀的希望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間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本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山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布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價。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們父母健在的光陰。
有不少人會吟誦那一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回答、能真正地做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呢?
孝,不分貴賤,只要你是一個兒女,你就應該有「孝」。不管你是一個億萬大富翁,還是一個普通工人,你都必須向養育你的人盡到你應該盡的孝;孝,不分地域,只要你是一個兒女,你就應該有「孝」。不管你是一個海外遊子,身在國外,還是一個居住在父母身邊的人,你都必須向養育你的人盡到你應該盡的孝;孝,不分年齡,只要你是一個兒女,你就應該有「孝」。不管你只是一個小學生,還是已到中年,你都必須向養育你的人盡到你應該盡的孝。
「敬」又是什麼呢?一聲「敬禮」的指令?一種「敬佩」的心情?還是---一種每個人都必須有的「尊敬」的禮儀習慣?
「敬」可以用許多方式來表達:見到爺爺奶奶,對父母說一聲:「爺爺好!奶奶好!」;家裡來了老人,幫父母倒一杯水;到爺爺奶奶家裡去,主動幫父母乾乾活……這些都是「敬」。
父母對我們的愛從我們出生,一直到父母離開這個世界。從三、四歲時追著給我們喂飯;到剛入學時挽著我們的手送進校園;再到五、六年級天天督促我們學習,父母的愛會一直陪伴著我們從嬰兒成長為兒童;再變成青少年;到成人……父母永遠都不會拋棄我們,會永遠永遠的愛護我們。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所需要的一切。當父母離世時,最舍不下的就是我們。
不僅僅是父母,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守護神。我們在爺爺的臂彎下蹣跚學步;在奶奶的夜曲里安心入夢;在外公的勵志故事裡學會堅強;在外婆的歌謠里牙牙學語……
這一切都是父母對我們的愛!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都有如此孝敬之情,更何況我們呢?父愛如山,母愛如海。而我們對父母和其他親人的愛呢?
孝親敬老不只是長輩病時端湯送葯,不只是對長輩金錢上的回贈。而是發自內心的深處真摯的感恩與尊敬。因此,孝親敬老有時只需要一個眼神、一句問候便能便打出你那滿心的感恩與尊敬。
孝親敬老,從現在開始!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系。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裡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獃獃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
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爸爸是船,媽媽是帆,載著小小的我駛向金色的彼岸……」我非常喜歡這首童謠,因為父母給了我無盡的愛。
父愛如山!爸爸是一家駕校的教練,工作壓力非常大。但是為了讓我能夠幸福地生活,他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還要不斷地「充電」,不僅要開車很好,還要學會入庫倒車。我心疼爸爸,勸爸爸不要熬夜,爸爸卻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頭說:「不要緊,我的身體棒著呢!」爸爸生活很節儉,但每次送給我的禮物都很昂貴。
夜深了,人靜了,窗外漆黑,別人早已進入夢鄉,可媽媽仍在操勞。一覺醒來,看見燈光下工作的媽媽,我彷彿看見媽媽所經歷的風霜和艱辛;彷彿看見我生病時,媽媽日夜守護著我的情景;彷彿看見無論刮風下雨,媽媽都在放學路上翹首等待我的情形……我一陣心酸,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而淚光中媽媽的白發是那樣的耀眼!媽媽每天都要忙到深夜,第二天還要早起為我做飯。媽媽的精力是有限的,她是一個平凡的人,她也知道累,但決不停下來。「絲絲白發兒女債,歷歷深紋歲月痕」,是我催白了媽媽的黑發……
如今我長大了,懂得了孝敬父母。在爸爸四十歲生日那天,我冒著傾盆大雨,用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錢買了一個松軟甜美的大蛋糕送給爸爸。爸爸收到這份意外的驚喜,不禁心潮澎湃,激動地說:「女兒懂事了,知道孝敬父母了,這是我平生中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
「三八」節那天,我親手製作了一張賀卡送給媽媽,並對她深情地說了一句:「媽媽,我愛你!」禮輕情意重,媽媽瞬間留下了熱淚。我知道,這是媽媽幸福的眼淚。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為了父母,我會在漫漫求學路上去迎接挑戰。我一定會報答他們,讓他們永遠健康、幸福!
我叫喻怡,我有一雙烏黑的眼睛,一雙小巧手,做起手工來,可精緻啦!我是個性格開朗學習成績都不錯的小女孩。我今年9歲了,身高一米三四左右,別看我年紀小,英語、美術、對我來說不過如此,我的愛好可多了、游泳。畫畫、聽音樂……我的英語特別棒,我渴望有一天能夠出國留學多些機會和外國友人交流。
我可是個孝順的乖女孩。有一天,放學回家,一進門就聞到了一陣香味,不用說,一定是媽媽已經做好香噴噴的飯啦!平時,我在家裡是一個小公主、小皇帝,受父母寵愛,簡直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可幸福啦!不過我是個孝順父母的乖女兒,我有好吃的想總留著給父母吃,他們知道這是我喜歡吃的,所以老是說:「我不吃你吃吧!」我心裡聽了很不是滋味,心想父母這么辛苦養育我們,做兒女的更應該體貼父母,記住父母的艱辛,不忘父母的恩情。
一天晚上,我在家等爸爸、媽媽回家,已經十一點多了,可爸爸媽媽還沒回來,我只好一個人先睡了,還沒睡著,爸爸回來了,我立刻起來,跑出房間倒了一杯熱茶給爸爸,說了聲:「爸爸辛苦了」爸爸摸著我的頭,微笑的對我說:「真是我的好女兒」。正好媽媽也回來了,媽媽看到了後說了我很孝順。
第二天,我來到學校,有的同學在很認真的看書,有的同學在做計算題……因為今天是數學第一單元的測試,叮呤呤…上課鈴響了,數學老師帶著嚴肅的心情朝我們走來,過了一陣子,試卷發下來了,我們都七手八腳的認真的做了起來……下課了,小組長把試卷收了上去,交給了老師,下午同學們都很緊張,大家都期盼試卷快發下來。
上課鈴響了,數學老師笑眯眯的對我們說:「同學們,這次測驗大家都考的不錯,現在小組長把試卷發下去」小組長把分數念了出來:91、85、76……緊張地聽著,俞怡98分,哇,我是最高分,放學後,我迫不及待地把今天發下來的試卷給了爸爸媽媽看,他們看了,對我說:「不錯,下次繼續努力」。
以後,我更懂得孝敬父母,用功學習了。這就是孝順的我——俞怡。
百善孝為先。孝是什麼?是兒女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每一個人都心存孝敬,可又有多少人盡了自己的孝心呢?
其實做有孝心的兒女並不難,只看你有沒有這份孝心。也許是一件華麗的皮草,也許是一件普通的外衣;也許是一桌豐盛的酒席,也許是一桌家常便飯;也許是一棟豪宅,也許是一間平房。可它們在孝心的天秤上是等值的。古時候無論是人主、人臣、還是士民,都是很有孝心的。《孝行覽?孝行》中說:「務本莫貴於孝。人主孝,則名章榮,下服聽,天下譽。人臣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死。士民孝,則耕耘疾,守戰固,不罷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而萬事之紀也。」是啊,確定做人的根本,沒有比孝道更重要的了。
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子女,子女長大成人,為事業拼搏,為名利奮斗,功成名就,衣錦還鄉時,面對的卻是父母的一方墳墓。這人間悲劇不知何能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請不要等到功成名就時再盡孝心,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盡你一份孝心吧!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怎樣孝順父母呢?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用最好的成績回報他們,還要聽從他們的教誨,更要學會關心他們,就像他們關心我們一樣。開門時的一句問候,疲憊時的一杯白水,沖突時的一次退讓就會讓父母心滿意足。
不要忘記時間的流逝,不要忘記生命的不堪一擊,更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抓緊時間吧,抓緊你每一刻可以盡孝的時間吧,時間是不會等待你的。
今年的最後一天,他在朋友圈裡發出第一天祝福:希望我的父母能夠長命百歲,健健康康,兒子二十年來那麼任性不懂事,時不時的還沖你們發脾氣,請原諒兒子!
他是一個孝順的孩子,當年家裡窮,供養不起三個孩子上大學,他就一聲不吭的出去打工了供自己的弟弟妹妹上學,減輕父母的負擔,孝順的兒子作文450字。我曾經問過他如果再讓你做一次選擇,賭上自己的前途,放棄學業你還會嗎?他堅決的說:「我會,因為,弟弟,妹妹,也是家裡的希望,而且我又是一個家裡的長子,於情於理我都會義無反顧的這樣做,同是我把我的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讓他們替我上大學,450字作文《孝順的兒子作文450字》。同時,我更不想看到父母為難,為了我們幾個人的學費整天低頭哈腰的向別人借錢。」
他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父母也知道他的艱難和不易,更知道他心裡的苦衷,他是三個孩子中最有希望的,當年放棄學業也讓家裡人同學,老師感到惋惜。
每年逢年過節他總是第一個趕回來,父母生日沒一次忘了,他付出的比他的弟弟和妹妹都多。每年都要給父母買新衣服,父母逢人就說這是大兒子買的,臉上也洋溢著幸福和滿足。
我想一生得此一兒子足矣。同時他也給我們樹立一個榜樣孝敬父母,對親人不離不棄,甘願奉獻的精神!
Ⅳ 烏鴉反哺,現代社會年輕人應該如何做才算對得起父母
當的年輕人應該從兩個方面來關愛父母才算是對得起父母,第一應該從精神層面去陪伴父母,第二應該從物質層面去減少對父母的拖累,讓他們過得更富足。
但是話說回來,現實和理想總是一定的差距的,往往現在年輕人壓力也很大,即要還貸款又要面對工作壓力,同時還要照顧孩子,我們都不是哪吒,沒有三頭六臂,對父母的照顧難免有些疏忽,但至少你應該做到勤問候一些,能夠在心靈上陪伴父母。
Ⅳ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養兒防老
第一方面,社會缺少成熟的養老體系。
去年到西班牙和日本旅遊,會發現服務從業者中,有很多白發老人。
聊天才知道,他們都已經超過了65歲的退休年齡,政府給予了不錯的養老金和很多福利。
但是老人們在家裡還是閑不住,就出來參與服務業,做計程車司機、餐廳服務員、酒店接待員。這些老人舉止優雅、態度和藹、知識豐富,給人很體面的感覺。
而在我們目前的社會中,政府對於老人的保障體系並不完善。同時,社會的工作機會對老人也極為不友好。
這導致老人們無論素養高低,都缺少物質和精神的養老保障。
即然其他靠不住,那就只有靠孩子咯。
不得不說,大環境促成了養兒防老的第一意識。
第二方面,個人缺少持續的經濟能力。
在我們這個時代之前的幾代人中,「持續學習和持續經濟能力」是沒有形成認知的。
因此,大部分人的知識體系在進入中老年後會停滯,同時,他們的經濟能力也嚴重依賴組織,即使公務員、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的老人,也缺少脫離組織後的持續經濟能力。
就更不用說作為大多數的農民、工人、服務從業者,依靠體力勞動的經濟能力,本來就會隨年齡增長而快速下降。
經濟能力下降,甚至消失了,但老人也需要生活,養兒防老就會成為這樣的指望。
第三方面,對未來的焦慮和依賴心理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還沒有老,甚至孩子只有7、8歲,就開始念叨」養兒防老「的事情,所謂的防老從娃娃抓起。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現在的人也都普遍焦慮,我們誰也說不清再過20年,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無法預知變化,也沒法控制世界的樣子,但是最起碼,我們可以教育孩子。
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爸媽為了養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長大以後是要養爸媽的。「
有不少學校和培訓機構,甚至搞出一些儀式感的東西,讓父母覺得,我的孩子真是孝順,以後靠得住哇~
之所以有這樣的心態,很多是受到了上一輩的影響、身邊人的影響、和自己對未來的焦慮和心理依賴的影響。
「養兒防老」並沒有錯,但這句話只說出了利益關系,而沒有道出本質。
丟掉親情紐帶,只剩下「養和防」的利益關系,就會變得特別絕望和醜陋。
最好的「養兒防老」,是人格獨立,卻又相互扶持。我們和孩子的關系,我們和父母的關系,不是用利益的連接紐帶,而是情感和相互依存的連接紐帶。
家,作為一個共同體,以親情緊密連接,共同面對生活挑戰、經濟困難和大大小小的難題,才是家和萬事興。
Ⅵ 談談如何學會感恩父母
問題一:如何怎樣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懂得感恩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是表達感恩,二是感受感恩。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就需要讓孩子學會表達感恩,而表達感恩就可以從學會說「謝謝」開始。當大人遞給他一杯水、當別人送給他一件禮物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教會孩子說「謝謝」。如果孩子學會了說「謝謝」,並不意味著他就懂得了感恩,但卻可以為他播下一顆感恩的種子。
不輕易滿足孩子要求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個物質極為豐富的時代,如果我們毫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要求,那麼他們對物質的慾望就會逐步變得無休無止。孩子不斷地索取,我們不斷地去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會越來越多,並且對已經擁有的東西就不會心存感恩。
如果孩子一有需要,馬上就得到滿足,甚至輕而易舉地擁有一切,那麼他們就會失去生活中最美好的一樣東西――期望。而期望之情往往就會帶來感恩之心。很多東西,一告指旦孩子得到得越快,厭倦得同樣越快。襪頌配相反,如果孩子想要得到一件東西時,期望的時間越長,付出的努力越多,他得到之後的欣喜就越多,感恩之心就會越強烈。
營造感恩的家庭氛圍
對待熟悉的人,我們往往會因為隨便而忽視掉很多美好瞬間。通常人們對自己的親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比對自己的家人更容易表達感恩。有些時候,家人之間表現得過於客氣,確實也會讓人感覺不太習慣。不過,如果要讓孩子從小懂得感恩,我們還得盡可能在家裡營造一種感恩的氛圍。同時,我們也需要對孩子表達的感恩給予愉快的接受和積極的回應。這些方面,都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當然,大人的以身作則是最利於打造感恩的家庭氛圍的。正如培養孩子的其他品質一樣,示範永遠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孩子天生就會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表達感恩同樣如此。我們經常在生活中表示感謝,孩子就會耳濡目染。比如,到飯店用餐,我們可以對服務員經常說「謝謝」;遇到別人幫忙時,我們可以通過言行表達感謝。
另外,我們可以利用一些重要的時間點,在家創設一些重要的感恩櫻宏儀式,讓孩子感受感恩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表達感恩。這些重要的時間點,可以是每周的一個固定晚餐,可以是家庭成員過生日的時候,當然還可以是感恩節這一天。
問題二:父母怎樣讓孩子學會感恩 從小就該同他講一些例子知恩圖報
問題三:什麼是感恩,談談你對感恩的理解,包括自己怎麼樣做,做的怎麼樣 感恩就是知恩圖報。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每人都應懷揣一顆感恩之心。感謝生活、感謝父母、感謝師長,感謝朋友等,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 應該學會感恩。我們做教師的更應該教育孩子從小知道 感恩。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 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同時也應對其他的需要幫助的人奉獻自己的愛心。
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
我們就和這個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我們應該感謝父母,
賦予我們生命.
我們也要感謝老師,
孜孜不倦的教導,
帶領我們走向神聖的知識殿堂……
我們應該感謝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我們要學會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善意地對待周圍的一切.
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如果你有一顆感恩的心,
就會對你遇到的一切充滿感激,
可以讓你消除心裡的怨氣,
擁有良好的心態.
望採納,謝謝您!
問題四:父母應如何教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對於孩子而言,最初是表現在對於自己父母的感恩之心上,能夠從內心對於父母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謝意,願意對對方回報自己的愛和力所能及的幫助。一個懂得回饋愛的孩子,才能更好地與他人合作。生活環境及所受的教育,都會關繫到孩子能否形成良好的感恩情懷。父母對於孩子的愛,不要達到溺愛的程度,這樣有害無益。父母要理智地愛自己的孩子,要讓孩子早日明白真實的客觀世界是一個不受到父母保護的世界,這樣才能增強孩子的生存能力。孩子在受過苦之後,才能想到去感恩。如果總是讓孩子在蜜罐里泡著,他們是永遠也學不會感恩的。以下是寫給家長的建議
一:讓孩子懂得感恩生命。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生命是進行各種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因為有了生命,孩子才會有豐富的人生感悟,才會有思想,有作為。孩子要感恩於生命。生命的孕育、誕生和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人生的希望。懂得感恩生命,才能讓孩子的生命達到新的高度,體現出更大的價值,讓生命更有意義。父母要教育孩子,學會珍惜自己的生命,做出更有價值的事,同時要學會珍惜他人的生命。
二:讓孩子懂得感恩社會。感恩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體現了一個人的基本素養。讓孩子學會感恩社會,會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真誠,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支持。但是很多孩子覺得社會的給予是應該的。他們對社會的給予抱著漠然的態度,缺乏感恩之心。社會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美好的時代和自由生活的舞台,讓孩子在這個舞台上可以自由地學習和施展自己的才華,取得輝煌的成績。孩子時常懷著感恩的心,才會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生命的價值才會體現得更加充分。
三:讓孩子懂得感恩自然。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人與自然本來就是一個共同體。人類從大自然中索取生存所需要的東西,人類只有感恩自然,愛惜周圍的環境,才能保證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父母讓孩子懂得感恩自然,就要教會孩子關愛自然,在享受大自然饋贈的同時學會回報自然。孩子應該做到愛惜身邊的花草樹木、節約糧食、保護動物、講究衛生等,這些都是感恩自然、回饋自然的表現。
四: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父母不能事事都顯得精明強干,對孩子的事全部包辦,這樣會奪走孩子表達感恩的機會。父母的示弱,可以讓孩子燃起保護父母的感恩情懷。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永遠的顯示出自己是多麼的強大,這樣就會讓孩子忽略了父母也有需要人來保護和照顧的一面。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偶爾示弱,是想讓孩子能夠明白,父母也是需要孩子的關注和照顧的。
五:提倡孩子的感恩行為。父母對孩子感恩行為的鼓勵,是滋潤孩子優秀品質成長的雨露。父母要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讓他們能夠持續自己的感恩行動。對於孩子的表示感恩之情的行為,父母要給予支持。如果孩子還沒有這個意識,父母也可以引導孩子向這個方面發展。讓孩子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激,就是孩子學會感恩的起始。孩子受到父母的鼓勵,就會堅持這種行為。
問題五:父母到底該怎樣教孩子學會感恩 那首先要自己做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以身作則,孩子就算不懂也會跟著學,如果不能以身作則,就算教了也會忘掉,第二,要注意講道理,孩子小,要引導,大了就要講道理,講明白道理,他們起碼就會有意識的去思考,再和他一起看看古書,修心,
問題六: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 從小培養孩子感恩分享,這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也是一種社會的進步、現代文明的體現。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對農民夫婦為了讓孩子在城裡上學,起早貪黑在集貿市場賣菜,自己捨不得吃穿來供養孩子,但是孩子卻不懂得感恩和領情,一邊大手大腳地花錢,一邊埋怨自己的父母沒有本事。聽了這個故事,我感觸頗深。當前,許多家長對孩子一味嬌慣溺愛,造成一些孩子嬌生慣養,唯我獨尊。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及時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喚醒孩子的感恩情懷。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但是好多人已經將這一傳統美德早已拋至腦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多家長都將焦點全部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未來的前途上,卻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在教育中也有很多弊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就算文化知識水平再高,也難免成為一個自私.冷漠,沒有人情味的人。一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很多人就是懷著所有人都欠他這樣的心態走向極端,走向犯罪,最終走向毀滅的。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課題,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課題。因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會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第一,我們要學會感恩。現在一些孩子的攀比心理比較嚴重,他們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要高檔玩具和手機,過奢華的生日,卻對父母掙錢的艱辛視而不見。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在體會父母關愛的同時,應該讓孩子了解父母養育他們的艱辛,更要給孩子感恩的機會。例如,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孩子為家庭、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這個過程中,使孩子懂得愛父母,孝敬父母,感激父母。我們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都可能受到別人的幫助。家長要利用各種時機,在孩子的心底播種善良的種子,讓孩子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懂得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關愛、支持和援助時,給他人以回報,不要只圖索取和享受。教育孩子將他人恩惠銘記在心,增強責任感。要有一顆感恩之心,懂得憐憫,懂得尊重,懂得負責,與人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教育孩子要感激社會的關愛之情,感謝自然的饋贈之恩。第三,與人交往不忘感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就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言教不如身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最真切、最具說服力,孩子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因此,家長的身體力行勝過一切言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做父母的,平時無論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別忘了在假期帶上孩子去看望雙方的老人;春暖花開時帶上孩子一起陪老人去公園賞花觀景;過年過節、老人生日時和孩子一起為老人選購禮物;朋友送來的稀有食物先給老人留出一份等等。用你對長輩的關愛言行,來潛移默化的感染孩子,使之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靈里。同時,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間要相互尊重、關愛和體貼,既要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相互間要多用:「行」、「謝謝」、「對不起」等語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如:告訴他這件衣服是姑媽給你的,你要感謝姑媽;這本書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謝謝哥哥姐姐。時時言感謝,事事存感恩。告訴孩子別人幫助過我,要牢記在心。家長讓孩子浸潤在感恩的環境里,真心感受,再通過言傳身教,將感恩習慣的養成教育滲透於日常生活之中。耳濡目染,並內化於人格之中。第四,教孩子學會感恩春節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並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裡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教師節,讓孩子親手製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願......>>
問題七: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與同事們在一起,經常聽到大家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知道感恩。的確,現在的很多孩子根本就感覺不到自己的幸福,倒是稍有不如意,就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別人。在他們的眼中,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須的。他們已經習慣了被愛,甚至在他們很小的心靈里,覺得被愛是理所當然的。你對他們有一點點不好他們都能感覺出來,而你對他們有一百個好,他們卻表現的麻木不仁。但是作為老師,我們難道只有抱怨和無奈嗎?不,我們有必要教學生學會感恩。因此,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不光要交給學生知識,教學生學會做人做事,還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感恩教育,喚醒孩子那顆感恩的心。我覺得對學生的感恩教育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從思想上教育學生 什麼是感恩呢?感恩就是對他人、社會給自己帶來的恩惠和方便在心裡產生認可並意欲回報的一種認識、一種情懷和行為。說白了就是知恩圖報。作為老師,我們應對學生進行知恩、報恩、施恩教育。通過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感恩能促進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於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讓學生知道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對生活、對人生充滿希望,才會理智的面對人生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我覺得每年的「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等,都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好機會。我們要抓住這些契機,讓學生了解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期望。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送一件自己親身製作的賀卡;寫一篇贊美父母、老師的文章;說一句感謝父母、老師的話;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總之,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感恩,既善待了他人又快樂了自己。 二、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我們的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騖遠,要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應從做好小事做起,著重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諸如教育學生主動幫助老師擦黑板,拿教具。而關愛理解父母,則可以通過給父母盛一次飯,洗一次碗,端一杯水,說一句感恩的話,寫一封感恩的信的方式來表達。我認為從這些生活點滴都可以進行感恩教育,通過這些來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使他們「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導之恩,別人的幫助之恩。天長日久,報答恩情這顆美麗的種子就會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三、營造感恩的教育環境 環境是無聲的教育,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為學生創設更好的以「感恩」為主旋律的校園氛圍,家庭氣氛和社會氛圍,讓學生在充滿「感恩」的環境中得到熏陶。 首先,在學校里,我們可以藉助班會、隊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感恩主題活動。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指導學生根據搜集的有關感恩的信息,進行藝術再創作,並進行展示,如講述「感恩」故事,創辦「感人小報」,設計「感恩」的標語,編排「感恩」的節目等。此外,我們還應讓孩子們學習祖國悠久的文明史,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滲透著感恩教育:「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羊跪乳,鴉反哺」「受之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等等這些傳統美德中,滲透著感恩情懷。我們要讓學生多讀,多了解這些傳統文化,也能很好的熏陶學生心智,培養他們有一顆感恩的心。 其次,我們還要爭取家長的配合。要做好學生的感恩教育,作為老師還必須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特別是對一些感恩意識嚴重缺乏的學生,單靠學校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要家長配合,最好能爭取親友的共同教育。親友、老師、家長共同教育學生感恩,才會更好的營造一個良好的感恩教育環境,社會上不良風氣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就會大大降低。 再次,還可以利用社會教育宣傳的影響。社會是個大家庭,我們要堅決 *** 不文明行為,特別是忘恩負義行為。要爭取各種媒體的宣傳,從正面大范圍來宣感測恩教育,使整個社會形成一個感恩教育的氛圍......>>
問題八:感恩如何從教育做起 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做事,學會生存」是現代教育的四大支柱,而感恩教育則是四大教育支柱的綜合體現。
什麼是感恩教育呢?就是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給予自己帶來的恩惠和方便在心裡產生認可並意欲回饋的一種認識,一種情懷和行為,說白了就知恩、報恩。感恩教育則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我們的學生或者子女實施的識恩、知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感恩,說明一個人對自己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的正確認識;報恩則是一種責任感。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體現,永懷感恩之心,才能從別人那裡得到更大的情感回報。
現代社會已經成為「獨生子女時代」,「四位老人、兩位父母和一個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會的主導,對獨生子女的嬌慣和溺愛,滋長了孩子們的自我意識,一切活動都以自己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學校則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該怎麼樣」,不知「該我怎樣」;只知「我要什麼」,不知「要我什麼」;不知尊師敬長,關愛他人。現代教育強調讓孩子們「張揚個性,自主成長」,但這絕不是讓孩子們自覺成長,過於強調個性的凸顯而忘本,容易使孩子們失去起碼的道德准則和歷史責任感,為所欲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費時,早已經忘卻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當然,他們記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卻記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們知道麥當勞、肯德基價格卻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獻,這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教育來說,是多麼的危險,多麼悲哀啊,難道還能夠說我們的教育是成功的嗎?
為了我們的民族,為了我們「禮儀之邦」千百年的榮譽,我們必須教育我們的學生學會感恩,培養他們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優良的心理品質;培養他們的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學會感恩,培養學生的感恩品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成人」為出發點,讓學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養「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補牢」,感恩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學校教育的根本出發點之一。
中華民族更具有傳統的「感恩」傳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動人詩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胸懷;「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的經典詩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對感恩的認同。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准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也是人之常情。不會感恩或者不願意感恩,既是缺乏修養的表現,又是缺乏人文關懷、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現。
我們的教育不僅要教我們的孩子如何學習,怎樣學習,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樣學會感恩。我們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務遠,要從諸如教育學生主動幫助老師擦黑板,對師長有禮貌,尊重老師,關心理解父母,為父母分憂等不起眼的實在小事做起,著重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使他們「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記別人的幫助之恩,不忘父母師長的養育教導之恩。我們感謝父母,因為他們養育了我們;我們感***,因為他們給了我們知識,提高了我們的能力;他人關心和幫助了我們,我們應該感謝他們。這些看似簡單樸素的感恩教育卻蘊涵著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關懷。
感恩,來自於叮理的滿足,來自於對人對事的寬容和理解,來自於一種回報他人和社會的良好心態。感恩,能夠促進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於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感恩,使人少些抱怨,少些仇恨,少些對抗,多些寬厚,......>>
問題九:讀了《學會感恩》一課你是怎樣理解'感恩'一詞的?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感恩是美好的,可以藏在心裡,也可以大聲說出來。可以下次報答他,也可以靠其它的一些方式。多感恩你周圍幫助過你的人吧,比如父母、老師、同學,感恩是一種心靈上的交流,多多感恩吧!
Ⅶ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恨父母的越來越多
孝心是立身之本,可是,人的孝心卻不是與生俱來的,人的孝行也不是自然生成的。
雖然「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可是,這種生養的恩義對於復雜的人類而言,卻沒有那麼干凈而純粹。
我國古代「以孝治天下」,孝行得到了至高無上的推行,孝義成為人格的標高,才有了普天之下的孝心子女的出現。
現時代,卻是一個開明自由的時代,自古「可憐天下父母心」, 社會 對個體沒有嚴格要求,父母更不可能對子女提出要求。
可以說,現在的年輕人,在一定程度上對於文化傳統是陌生的,有很多還是抵觸的。
沒有接受家庭教養與傳統文化熏陶的年輕人,很難真正接受「孝心是立身之本」的理念。
還有不少年輕人,因為沒有經歷多少挫折,一旦遭遇點什麼,都會歸罪於父母。
現世還盛行著「拼爹」的說法,那麼多家庭出身不好的年輕人,如果自己沒有志氣與骨氣,很有可能也會對父母心生怨恨。
說現在的年輕人恨父母的越來越多,雖未必盡然,卻有很大的客觀真實性。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更是一個病態的 社會 現象。
相信隨著核心價值觀的確立與推行,這種病態風氣會很快得以扭轉, 健康 文明的 社會 風氣會迅速傳播開來。
被所謂原生家庭論調荼毒,甩鍋自己的不作為與懶惰。蔽空在那個年代,絕大多數的父母做的,雖然不一定是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滿意的,但是絕對是能力范圍內給子女最好的。
生活方式變得太快,而人們的固有想法相對滯後,產生的一種錯覺。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他們作為孩子的時候,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還是以前代代相傳的傳統模式。
以前的日子過得貧苦,父母操勞生計已經耗費極大的精力。對於子女,能養活已經不易,尋常日子裡若是偶爾給予一點關愛,便成了子女心中特別美好的回憶,充滿感恩。
日子越來越好了,以前的孩子為人父母了,給自己的孩子傾注了更多的關愛,包括物質上的足夠充裕,以及成長上的過高期望。
父母們總覺得自己兩頭苦。作為孩子的時候苦哈哈,自己父母沒有像他們一樣,這么盡心盡力對待孩子,他們反而知恩圖報。 不管願不願意,以前的人對父母都比較順從,大環境使然,至少表面上會順從父母。
另一方面,父母們傾注了太多心血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全新的時代。 現在的年輕人更自我,未必是要忤逆父母,只是不會像以前的人那樣,把無條件孝順父母的傳統看得那麼重。
如此一來,夾在中間的現代父母們,講起來都是一把辛酸淚,多數父母覺得孩子不怎麼孝順,至少沒有自己預期的那麼孝順。
再從子女的角度來說,以前的孩子對父母肯定也有不滿,尤其姊妹比較多的家庭,更是顧此失彼,肯定有被虧待的孩子。但是,大家情況都差不多,類似一種群體認命,也就罷了,在那種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大環境下,只好自己消化。
生活方式快速變換,大眾意識也隨之更新換代,各種問題顯化成熱門話題,擺在桌面上一談再談,比如關於原生家庭。信息通達把大家都攪進一口鍋里,四處張望一番,孩子比父母覺得更冤枉。不可避免,有人會把自己的境遇不順歸因於父母,心生恨意。
兩個立場的兩種角色,相向思維,結果上疊加,便出現了題主中的現象 。
曾經有個人問我:「我們是 社會 主義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那別的國家也有如此一樣的政黨,會不會以後也會發展成我們一樣的強大」?我說:「不會,因為他們沒有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和這浩浩盪盪的更迭 歷史 。」是的,就是這樣,我們國家的文明是骨血里帶來的,家庭文化在我們的文明中佔有著無可厚非的根源力量,是不會輕易磨滅甚至改變的。所以現在的年輕人並不是恨父母,只是在這個大浪淘沙的背景之下的一個小小的縮影,骨子裡是愛之深而非恨之切。
要檔辯相信。我們國家的家風很重也很正,無論是在平日里的雞毛蒜皮,還是大是大非大風大浪的生死關頭,不過是讓你骨子裡更深的的印刻對家庭的依戀,還有悲喜愛恨所交織出生而為人的敬畏之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生生不息,國安家安,。行並缺雖然矛盾不斷,但那又怎樣!同氣連枝,一脈相承,那是一種甜蜜的負擔。父母子女是根深蒂固的情和義,愛,永不止息!
做人要知道感恩,懂得珍惜和回報,這也是孩子從小就應該學習和教育的根本。
父母,老師和 社會 ,要教會孩子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底線。
如何對待家人,親人,朋友,如何和人打交道,這是情商最重要的一部分。
根本的問題,人不能太自私,太自我,一切都為了自己而活著,這就是做人的失敗,也是教育的失敗。
現在好像將所有的失敗,都歸根於原生家庭,個人認為, 社會 大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覺得不是恨,是一種無奈吧。我們大學畢業前的很多重大人生選擇都是和父母商議的,也是由他們決定的,比如中考是去讀職高還是去普高,是去讀大專、三本還是直接去工作,父母都在影響著我們的選擇,而這選擇往往是不可逆的,不同的選擇有著雲泥之別。到了現在,有人因為當初的選擇坐在辦公室里工作,可能工資不高但也體面,或許還有上升空間,而有些人只能從事一些體力活,工資雖然高,但也是天花板,吃的也是青春飯而且 社會 地位低,也沒有保障。而這些差距都是由當時的選擇造成的,所以有些人會怨恨自己的父母沒有遠見,為何不去培養自己,但內心又知道父母也只能從他們的世界觀去理解 社會 ,所以就會變得很矛盾,對父母的 情感 就很復雜。
只要父母沒有對不起我們,我們還真沒有什麼可以恨的
不是年輕人恨父母。而是這個 社會 復雜之後矛盾多了,不僅僅是恨父母,恨 社會 。恨一切的人都多了。一個平淡的生活,比如六七十年代,那個時候相對說要平穩的多。八九十年代也相對平穩,現在花花世界,任何矛盾都會突出的,信息的溝通和多樣化也會產生各種矛盾
時代賦予的生活狀態內容不同,攀比心理嚴重困擾年輕;富裕家庭沉澱下來幾代人的學識智慧技藝傳承,貧困階層思想固化受教育程度低讀不進書,又不靜下心學會賴以生存競爭的技能所以會出現恨父母恨原生家庭的積怨……
主要是年輕人和父母在精神上不能共鳴!一是沒有對孩子培養一種有問題先從自身找的思維模式。當父母的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喜歡大包大攬,總想讓孩子少吃苦,這樣以來就剝奪了孩子的成長過程能力的提升和處理問題應該承擔的責任,當遇到低於預期的事情就怨恨父母沒做好,不從自身找原因。二是父母缺乏學習能力。多數父母都是普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再學習,思想固化,小心謹慎,接受新生事物就慢了,這時年輕人思想活躍,就顯得與父母的思想格格不入,加之父母的認知能力有時與 社會 發展不同步,年輕人和父母在精神上不能共鳴,在面對不如意時就加恨父母。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作為父母也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作為年輕人也要理解父母為了生活奔波的不易,總之,美好生活是靠奮斗得來的,而不要一味的指責他人,這樣既改變不了事實,也會造成內傷,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指責!
我不恨誰,就恨自己,恨自己活得狼狽
Ⅷ 什麼是孝順
問題一:什麼是孝順 孝順是用情感和尊重為基礎的,是發自內心的無私無利的一廂情願的情感流露。有時就是一種理解、關愛、順從、尊重、幫助撫微笑、認同和幫助。
問題二:孝順的含義是什麼 ● 要想有福氣,必須孝順,一個懂得孝道的人在陽間一定會有福。
● 如果做兒女的不孝順父母, 就脫離不了苦難的業海, 不能登陸幸福的彼岸。
● 孝順,孝而不順,就是對爸爸媽媽好是「孝」;跟爸爸媽媽頂撞就是「不順」,所以孝順,孝和順是分開的。
● 如果一個人在家做不到孝順父母甚至傷害父母,那麼無論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難堵住著這個不孝父母的漏洞,因為積福沒有折福快。
● 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因為父母親給你這個身體,你不好好地保護好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
● 你的骨頭是爸爸給的,你的肉是媽媽給的。如果你們損害自己的身體爸爸媽媽會很難過,比你們自己還要難過。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時候,最難過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媽媽。所以說孝順的同時,也要保護好你們自己的身體。
● 孝感天地,能夠為父母長輩祈福就是孝順。
● 母親多偉大,把我們養育了一輩子,我們沒有對她付出什麼,希望大家現在對母親孝順,孝字非常重要。中國人講的是孝順,實際上孝能感恩天地。我希望你們好好地照顧和孝順自己的父母親。
● 請問大家,我們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好好地洗過臉和洗過腳沒有?而我罩螞櫻們的父母親從小就幫我們洗臉洗腳。
● 慈悲的心是什麼?年邁的老媽媽坐在輪椅上,有些人推著自己母親在輪椅的時候覺得別人在看他,覺得很難為情,好像推著自己的媽媽丟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順地推著自己的媽媽都怕別人笑話你,你這個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氣是在慈悲心中生出來的。
● 老人家不貪什麼,孩子經常孝順孝順,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氣,你給她說幾句好話買點東西,看到孩子很孝順,爸爸媽媽就滿足了。
● 如果你們自己不孝順,那你們的孩子就不會孝順,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白話佛法
問題三:孝順是什麼意思?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物豎任,感恩是一種義務!詩經、爾雅中》說:「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物叢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孝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
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問題四:什麼是孝順,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孝順呢? 孝順的含義有很多,從經濟到精神都有。但現代孝順並不等於就是買些東西,吃頓飯之類,更需要的是發自內心對父母的關愛。也許只是幫老人梳梳頭,或許只是捏捏父母的肩,甚至只是一聲問候,但這份心意會讓父母和子女都共同感動,有心便好。
現在的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贍養。生活條件好了,經濟不愁了,以前看到子女拿點錢帶點東西回來總覺得開心的感覺也不復存在。寧可只是看看孩子有沒有胖了瘦了,心甘情願為他做頓飯,這些都會讓老人們獲得一種經濟上無法獲得的愉悅,來自心理的這種感受會更持久,也更真實。
以前並沒有意識到父母對子女的需要,直到今年我的兒子去讀了寄宿制中學,我的心裡一下子失落了許多,我才明白父母對於我一定也有這樣的失落。我們總是沉浸在「忙、忙、忙」的生活中,卻不知道生命的真正意義在哪裡。我們需要的不是再多的金錢、再多的世人認可,其實僅僅只是家人的那一個會心微笑而已。當把父母擺到和孩子一樣的位子上時,來自父母的會心微笑也會給你帶來愉悅。
我國改革開放以後,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程,老年人也不再為經濟狀況煩惱,因此贍養方式無疑要發生變化。現代社會的競爭非常激烈,常會提到時間、競爭、選擇這些生活模式,這將會影響到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其實現代中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已經有所變化,不再完全受傳統束縛,尤其在49年後婦女走出家庭、家庭革命等以後。
在商品社會中,這種關系的變化顯得更為劇烈,這就要求我們調整傳統的生活方式。當基本的物質需求都能夠滿足的時候,人們的追求也就更多了,精神上的需求就出現了,這也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志。
現代社會的標志是理性化,不論是社會安排還是人際交往,利益最大化成為理性選擇,而親情做不到理性化。即使你說,可以把父母放到養老院,有人照顧起居飲食,還有醫療上的保障,但人是一種感情動物,這種理性的安排中仍然會有感性成分出現。
怎樣才算孝順,這是一個現代人需要面對的問題。現在已經無法完全按照家庭提供的養老功能來贍養父母,應該更換一種新方式,既體現理性的一面,讓生活有人照顧;同時又顧及親情。
我們應該思考一下,近幾十年的教育中有一些問題。並不是要提倡傳統的「孝道」,但確實應該讓人知道除了經濟追求,人還有精神追求,這並不是你可以忽視掉的。在現代教育和社會化過程中缺少了一些道德、倫理的教育,缺乏了這樣的觀念,就會讓人以太忙了而推脫盡孝的責任,而實際上恰恰是忽視了人生中有意義的部分。
很多西方人並不那麼講究「孝道」,但並不是不講究親情,而他們比我們活得更自在。現代的中國人太匆忙了,缺少了含飴弄孫、舔犢之情等天倫之樂,而恰恰是這些最簡單的卻是最重要的,而我們往往把人最基本最平凡的享受給忽視掉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該怎麼活,活得更有意義。了解了這些最平凡卻最重要的感受,所謂兩代之間的矛盾也不再成其為矛盾。
對老年人的贍養不再是衣食無憂,而是強調精神需求。比如黃昏戀,很多子女反對,其實老人對生理上的需求已經很少了,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依靠。所以給父母一種精神上的依靠,也是一種贍養的方式、一種孝敬。
問題五:什麼是孝順 自古以來,孝順是中華傳統的美德,繼承了一代又一代偉大而高尚的情操。對於孝順,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定義和概念。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環境,卻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只是反哺之心奉敬父母的多與少,滿意與欠缺的差距,都是心存感恩,孝順的意義卻是相同的。每個人心中都埋有一顆孝順的種子,在父母陪伴成長的過程中發芽,在長大後懂得理解、心疼父母時蔓延,自然懂得了尊敬孝順。?怎樣才算孝順?答案在每個人心中都有相同或不同的。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做人的道理,做人的准則,首先就是要以孝當先。贍養父母是每個做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孝順則是人之常情范疇的升華,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素質高低的砝碼。孝是要竭盡全力對父母的衣食住行提供保障,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一定要讓父母吃飽穿暖,要讓父母不缺錢花。順是要順從父母的意願,不要惹父母生氣不高興,父母喜歡的事,要盡量做到使父母開心快樂,父母不喜歡的事,要盡量避免遠離。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時要面帶笑容,語氣柔和。孝順父母是要給予他們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滿足。孝順是對父母的關心。從身邊小事做起,自我做起,只要心中時刻裝著父母,想著父母,孝順就是心中不滅的火焰。當我們吃到好吃好喝的,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要讓父母先吃,沒住在一起的,一定要給他們留點送點,不要光顧著自己吃飽喝足,長的膘肥體壯。現實生活中的子女吃穿的都要比父母好的多。天氣涼了,當你給自己和孩子買衣服時,是否想到也要給父母增添一些衣裳,他們不需要多麼的華麗和昂貴,只要能夠驅寒取暖,穿的合適舒服,就會感到很開心。天氣熱了,當你躲在空調屋裡都不敢出門的時候,是否想到:父母他們過得好嗎?你給他們安裝空調和電扇了嗎?他們的身體健康嗎?你給他們打電話問候了嗎?我們一定要記得叮囑他們不要在烈日下外出勞作,要在家裡多注意休息,多保重身體才是最重的。孝順是對父母的體貼。小的時候,父母為培育子女長大,他們含辛茹苦,日夜操勞,傾注他們所有的愛。上學的時候,有父親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去交學費,回到家的時候,有母親天天為我們洗衣做飯。而今,子女長大了,成家了,卻不能將父母照顧,快節奏的生活現狀,總是忙的像陀螺轉。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在飛快的流逝,無情的歲月迫使著匆忙的腳步,可憐父母已經慢慢變老。無論你有多麼的忙碌,不要忘了和父母相聚,常回家看看,不要忽略了父母,幫他們洗洗衣服,做做飯。多陪他們散散步,聊聊天,說說貼心的話語,溫暖他們的心,讓父母少一些苦悶的孤獨,多一些快樂的微笑。記住每年父母的生日,不忘在那天趕回去陪父母一起過生日,一起吃蛋糕,道一聲辛苦,說一句祝福,都會讓父母喜笑顏開。收集著一幕幕溫暖動人的畫面,在腦海中放大,留在他們的記憶深處,細細的回味,讓每天幸福的生活都流淌著蜜。能夠常陪伴父母身邊噓寒問暖,能夠陪父母一起過生日,都是子女的幸福。孝順是對父母的理解。父母畢竟和我們不是同一年代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許不是我們所能接受滿意的,但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擁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的樂趣。不要去挑剔父母,不要給他們製造生活上的壓抑,不要去強求改變他們。要面帶微笑,試著去開導勸解他們,讓他們知道社會在進步,人的生活態度和思想觀念也要不斷的提升和完善。翻開過去,就是今天的美好,沒必要生活在過去節衣縮食的年代,餓著肚子,穿著補丁衣服了,沒必要把幾天前剩下的飯菜也吃掉,那樣對身體是不健康的,是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倘若父母聽不進勸說,改變不了長久以來的習慣,我們就要迎合、依照、順從父母,只要他們過得開心比什麼都好。理解父母做的每件事,無論是對的或錯的。理解父母的心情,不要讓他們傷心和難過......>>
問題六:你認為的孝順是什麼 ---看到你談到的問題,就知到你是個孝子,要不然也不會問得那麼深刻。我認為孝順是廣義的,當然對父母的孝順也就不外乎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 首先看精神方面: 1、自己要勤勞發奮、發展好自己的事業,不要好吃懶做、不要走歪門邪道,這是對父母精神上的最大安慰; 2、對父母言語溫和、行為尊敬、事事都能表現出關心父母的行動; 3、父母與兒女必竟有年代差別(也就是常說的代溝),所以在看待事物和處理問題方面和兒女們有一定的差異,在這方面兒女們就要遷就父母一點,口頭上要順從他們一些; 4、平時對父母經常噓寒問暖(電話也行),讓他(她)們消除孤感; 在物質方面: 1、首先要解決父母的基本溫飽; 2、其次才是根據自己的情況給予父母豐富的物質享受(如果沒有解決好溫飽,就談不上享受); 3、對父母的物質享受是沒有界限的,就要看你本人的情況了,如果你條件很好,很富裕,只給父母的基本生活,那也等於不孝;如果你條件較差,經濟很困難,這種情況下能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這也是孝敬。 總之,只要是真心對待父母(不在於物質的多少),父母就滿足,父母能滿足,就表現了你的孝順。 但願天下的子女都能孝順自己的父母, 祝願天下的父母都能享受子女的孝敬。 此為天倫之樂也!
問題七:"孝敬"與"孝順"的具體區別是什麼? 孝敬和孝順雖然都是孝道,但還是有微小差別的。孝敬是對老人無條件的尊從,有時會變成不分好壞的聽,這裡面有敬畏的意味。而孝順是在贍養老人方面不但要孝敬,而且不和老人已般見識,明知他錯了,但表面上還要裝作聽他們的,主要是為了他高興,但事情過後你該怎母做還怎麼做。
問題八:「孝順」是怎麼理解的? 《孝經》諫諍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孔子的弟子曾參問孔子:「冒昧的問您下,子女順從父母就可以說是孝嗎?」
孔子立刻回答道:「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當父母有不義的地方,就要設法婉轉的去勸阻他們,這樣才能使他們不會陷入不義之中。如果一味的順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之中,這樣又怎麼能夠稱為孝呢?」
孟子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然而孟子並沒有說出其他二不孝具體是指什麼。後來漢代人趙岐指出:「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屈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其中第一種不孝就是一味的順從父母的話,陷父母於不義。
對父母盡孝是天經地義的,上到天子,下至平民老百姓都是一樣的。同時孔子和孟子都指出要孝但不一定要順。該順則順,不該順就不順。
另一方面,父母在養育我們的時候,我們年小,不懂事,做了錯事,父母對我們是教育,批評,甚至打罵,這是用這種方式來教育我們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能做,教育我們為人處事。那麼,他們年老了,一些行為處事偏激或者過分了,我們就不能勸阻嗎,或許,老人家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為了我們好,但是,用錯了方式方法,那也是不能接受和理解的。作為子女,對父母要孝,同時也要對父母尊敬,與其孝順父母,不如孝敬父母。
問題九:孝順的順是指什麼 意思是 先做到順從了,才能夠進一步做到 孝敬。不能順從,就難以孝敬。
因為我們孝敬父母、師長,所以我們與他們相處時,順從他們的意志,使得他們心裡「順暢」,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