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長做錯哪些事情會讓孩子變得不知感恩
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如果孩子太自私,不懂得感恩,甚至對父母也是這樣,那麼就要考慮是不是教育方式上出了錯。特別是現在經濟水平上去了,家裡孩子少,大人多,在無限寵愛下難免會忽視了對孩子的感恩教育,對孩子來說一切都來得太過輕易。
從教育方式來看,孩子不知道感恩,多因父母這些事做錯,值得家長反思。
想讓孩子感恩,父母就要教孩子學會感恩
很多父母會講,養孩子要什麼回報啊,這都是心甘情願的付出,孩子不需要給父母回報。
其實感恩不只是回報不回報的事,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這樣孩子才會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發自內心能為別人考慮,而不是一直以自己為中心。孩子要首先學會感恩父母,才會學會感恩他人。父母一直無條件的付出,其實感動的只有自己,對孩子反而起不到什麼好的作用。
把孩子培養得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不僅在與人相處中不會討人喜歡,人家還會覺得這孩子家教不好。長期以來的寵愛,把孩子也養成了只會享受索取,沒有一點自理能力的自私巨嬰,越是為了孩子著想,父母越是要學會改正自己的這些錯誤行為。
⑵ 為什麼孩子親情冷漠,不懂感恩
有極個別的孩子親情冷漠,不懂感文,與從小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分不開,造成孩子的心靈畸變。
造成這種可悲現象,大多是父母的教育、關心、溝通交流出現偏差,使孩子產生判逆心理不懂感恩。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困難,交流不暢。父母忽視或感覺和孩子說話不投機沒有一點共同語言,觀點不一樣,久而久之疏遠了教育關懷。
造成這種現象有以下幾點原因:
1,孩子認為不了解、不關心孩子的內心真實想法,不明白爸媽為什麼要干涉個人獨立思維,干涉一切自己的做法,總是要順著大人指的路往下走。孩子有靈魂思想,也會自己思考,卻不得做主。
2,父母不尊重孩子,也不會安慰,甚至還會笑話孩子幼稚的行為。不能以身作則,在父母眼裡,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區別只有拿聽不聽父母話為標准。
3,家庭教育缺乏,沒有溫暖的環境,父母沒耐心聽孩子真實想法,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和爸媽說話交流。什麼事父母都會認為是狡辯、找借口,許多事情不徵求孩子意見,不願聽孩子解釋。
4,跟孩子唯一溝通就是強迫孩子學習,看不到孩子的優點。用冷冰冰的大道理代替貼心的交流,不尊重孩子表達權利。久而久之,與孩子的距離日行漸遠。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心裡話也不願說,變得親情冷漠。幹嘛要對你們好?你們對我就這樣?教育缺乏導致不懂感恩。
⑶ 為什麼我對爸媽沒有一點點感恩的心
朋友的傾訴引發了我許多思考,現實中,許多子女都會感覺愧疚父母,因為這份愧疚感,他們不允許自己在父母面前表達負性的情緒和感受,更不允許自己「說父母的壞話」。每當對父母產生負面的感受時,往往是以自責、愧疚的方式收場。對父母的愧疚感「綁架」了我們。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子女對父母的愧疚感從何而來,應該如何擺脫?希望能夠給被愧疚感「綁架」的你們,帶來一絲安慰。
01 子女對父母的愧疚感從何而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對父母的愧疚感往往與人們自身「內攝」的防禦機制有關。
內攝是將外部信息歸為內部信息的過程。通過內攝,我們對重要他人形成原始性認同。就像是嬰兒會有意識地模仿父母一樣,我們在早年的生活中,都會通過這種方式「融合」父母。
內攝的好處在於,認同強大的父母,能夠讓脆弱的孩子獲得生存的安全感。但當內攝使用不當時,便會產生愧疚、自責。
比如成長在功能不良家庭中的兒童,因為內心認同父母的言行,他們往往不會接受自己的養育者冷漠、無力或傷害自己的事實,而更願意選擇相信:父母沒有錯,是自己的問題。
把問題歸因到自己身上,能夠避免「父母不完美」所帶給自己的焦慮感。但與此同時,這讓我們產生強烈的愧疚感:是因為我沒有做好,事情才發展成現在這樣。
許多成年後的子女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調解父母的矛盾,改變有問題的家庭。正是因為他們一直認為把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固執的相信只要自己做些什麼,事情就會變得不同,但這樣只會讓子女感覺更受傷害。
因為固著的家庭模式很難被一個成員所改變,為有問題的原生家庭負責,只會讓我們更感無力和自責。
02 如何擺脫對父母的愧疚感?
1.接納內心體驗
過度認同父母,往往伴隨著自我感受的壓抑。即使是自己受到了傷害,也會因為認同父母而否認自己受傷的感覺。
而試圖控制痛苦的情緒或心理體驗會適得其反,壓抑這些感覺最終會導致更多的痛苦。
比如:我內心對父母感到失望,但我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想,這讓我很愧疚,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
接納內心體驗,承認和擁抱你的想法和情緒,不去評判它們。
2.客觀認識父母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父母也是如此。客觀地認識父母給予的愛與傷害,不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因於自身。
承認父母的局限性,這對一個需要保護的孩子而言是一件「恐怖」的事情。然而對於已然長大的我們來說早就不是了。
3.確立自我邊界
內攝的防禦機制令我們內心與父母「融合」,在這種「融合」的狀態里,家庭成員區分不清彼此,我們也誤以為自己應該為父母的生活負責。
擺脫愧疚感,需要我們從這種與父母「融合」的狀態中分離,把彼此當作獨立的人來看待,確立自我邊界,把他人的人生還給他人,把自己的人生還給自己。
4.尋求幫助
將所有的錯誤歸咎於自己,這樣的模式可能固化已久,甚至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僅僅憑借自己的努力可能很難做到,這其中有很多的情緒需要被清理,很多的情結需要被看見。
我們可能最需要做的是走出對原生家庭的依賴,擺脫來自童年的陰影,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導。
而在此過程中,我們自己一個人也許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看見很多行為背後的潛意識和隱藏於心的過往經歷。而剖析自己的過程,也會讓我們感到痛苦,想要逃避。
這時候,也許我們需要專業人士的支持和幫助。心理咨詢師能幫助我們確定自己人生的界限,也會陪伴我們一起度過痛苦,支持我們更勇敢地面對愧疚感,做出改變。你要明白,很多事情,也許都不是你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