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才能與父母和睦相處
1、多主動和父母溝通交流,溝通是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
平時多跟自己的父母多交流自己的心得,告訴父母自己在學習、生活上遇到的難題,需求父母的幫助。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取得的成績,把快樂的事情分享給自己的父母。和父母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
2、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多認真傾聽,並尊重父母的意見。
雖然兩代人相處的時代不同,但父母的經驗也是經過生活磨練總結出來的經驗。多傾聽父母給出的建議,尊重父母給出的意見。即使反對父母的建議,最好也不要生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的跟父母交談,多聽聽父母的理由。
3、多換位思考,體諒父母,犯錯誤時主動跟父母道歉。
如果你真的做錯了事情,父母斥責你時,不要動不動就和父母頂嘴,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體諒父母的心情和難處。即使有些事情,可能錯不在你,你受了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要急著去爭辯。
要學會體諒一下父母,也許父母過於勞累或者遇到了煩惱,才會發火。你可以換個時間和地點,再與父母溝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多帶父母一起出門旅遊,開闊他們的眼界,增進彼此的親子關系。
父母忙碌一輩子,生活的圈子小,思想也是固步自封,有時間,有條件多帶父母出門旅遊遊玩,讓父母多開開眼界,跟父母一起旅遊也有助於增進彼此的親子關系。
二、和父母交談的技巧
1、了解是前提。了解父母,溝通就有主動權。知道父母怎麼想,怎樣處事,有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脾氣秉性,對我們有什麼期望,我們與他們溝通就有了預見性和主動權。
2、尊重理解是關鍵。尊重是與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連最愛自己、對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與父母正常溝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願,還要講求基本芹皮的禮貌,不能任性。
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當我們不理解父母、與父母沖突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和首替他們想一想,了解他們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想法,有什麼道理。這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冷靜和理智。
4、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兩代人之間畢竟存在差異,難免有不同的觀點、動機和行為方式。正因為有分歧,所以才要溝通。這種溝通,不一定非要統一不可,而要求同存異。找到同,我們就有了共同的語言和行動;保存異,就是保存對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另外,我們要克服閉鎖心理,向父母傳遞有關自己的信息和情況,表達自己的心情,說出自己的意見,讓父母了解自己。我們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不要忽略與父母的交流與溝通。與父母發生矛盾時,要耐心解釋,讓父母聽得進,以得到他們對自己的理解。解釋時說話放低聲調,斟酌詞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對,也要就事論事,不對父母本人,更不能遷怒於父母。
三、如何和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
1、 尊重父母。具體來說,也就是父母在和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要專注地弄懂他們在說什麼,了解他們話中的意思。很多人在回家後跟父母聊天的過程中,會覺得不耐煩,開始玩手機。父母對於我們敷衍的態度,就很生氣,會斥責我們。會破壞我們跟父母之間的關系。
2、 表達想法。在與父母溝通的時候,同時說明事情,並表達我們心情。就比如說喚首數現在年輕人最無奈的事情就是一回到家就被父母催婚,經常被催,年輕人就會很煩躁,會很生氣。後面就極大可能與父母吵起來,進而影響與父母之間的關系。
3、 少點責怪。一般說話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試著用「我」來開頭,可以減少對方的反感,甚至是心理上的防衛,針對一個實例,來跟父母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以及想法,表達知道父母是為自己好,但是如果一直要我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只會讓我們彼此之間更缺少交流和溝通。
四、和父母交談需要注意什麼
1、平心凈氣,語帶謙卑
很多年輕人在與父母聊天的時候,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這很容易在它們心中留下「自以為是」的印象,要知道父母走過的路或許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以如此強硬的方式去溝通當然不會獲得它們的好感,這樣帶來的後果往往就是還未觸及到核心話題,聊天已經在爭吵中結束。
但是如果換種方式,以「請教」的姿態去面對,不去刻意挑戰父母的權威性,反而更容易得到中肯的建議。
2、旁敲側擊,循序漸進
我們之所以和父母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根本問題還是出在觀念上面,父母的觀念一般偏於保守,而年輕人則更多的是追求開放自由,所以在很多話題上面,彼此會表現出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
要想扭轉這種局面,可以在保證良性互動的前提下,嘗試「旁敲側擊」的方式來交流,父母都是有經歷的人,你說的很多話它們一聽就明白,如果對你這種「擦邊球」式的溝通不反感,證明話題還有迴旋的餘地,可以慢慢的一步步的做它們的思想工作,如果父母表現出特別抗拒的情緒,最好及時終止,以免尷尬。
㈡ 與父母換位 想像作文
多年以來,我原來是那麼的不懂事.春雨始終綿綿,遍潤大地群生.而父母就猶如那無私的春雨,培育我多年,最終使我有了綠油油的地皮,而我卻貪婪雨滴不知感恩,一年前我離開了父母,來到了離家很遠的一所大學,每當夜晚來臨,心情寂寞的時候,自己會很自然想起遠方的家,家中那慈愛的雙親.此刻,我明白了我和符母那隔不斷的親情,那一切情感的基石!二十多年前的某一天,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的到來。從此,父母肩上就又增添了一項責任一項美麗的責任——養育我成人。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為了給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麼辛苦,那麼努力。從此以後,我成了家的軸心,爸媽既要忙工作,又要分心照顧我,那份責任該有多重,我不知道,也沒想過父母累不累,開不開心。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在這個家裡,我就是龍頭老大,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家中已分不清誰是孩子誰是父母。 終於我大一些了,也稍稍懂事了,看著父母每每拖著疲憊的身子歪回家,我知道給爸爸媽媽倒上一杯白開水了,並且會甜甜的問一聲:「爸媽,你們累嗎?」這時母親總會摸著我的頭說:「好孩子,謝謝你呀!我們不累,一點都不累。」父親也應和道:「孩子真乖。」唉,爸爸媽媽是多麼容易滿足呀,一杯水,一聲問候,便消除了你們的疲勞了嗎?可那時我卻沒有那種頭腦,只會傻乎乎的領取爸媽的感謝,支取爸媽的愛心。 現在想起來,父母怎會不累?從我一來到這個世界,大病小災便隨之而來。小時侯我體弱多病,常讓父母擔心,有時整夜發燒,但爸媽卻毫無怨言地送我上醫院。無論幾時幾刻,無論天氣如何,風雨無阻。當我睜開疲倦的雙眼,看到雙眼朦朧的父親母親緊我握著我得的手,而且乾裂的嘴唇還發出一聲聲:「好些了嗎?」我的淚很快地流了下來,並暗下決心:爸爸媽媽,等我長大後一定要報答你們的恩情! 是啊,父母的恩情又怎能不報,但又怎能報答得了呢?因為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正如《房租》這首詩中說的:在娘身上十個月,我一生也交不起這房租,母親給了我最美好的人生空間。 漸漸的,我長大了。我的肩上也同時增加了一項美麗的責任——贍養父母。於是我真正成為了一家之主。給媽媽捶捶背,為爸爸揉揉肩。我也知道,於爸媽給我的愛相比,這些孝心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卻深深地感受到盡一份責任好美好幸福。 閻維文的一曲《母親》唱的好;「不管你走多遠,不管你官多大,什麼時候都不能忘咱的媽。」這質朴的語言,深沉的感情,感動了多少人啊!的確,無論我們多大的年紀,無論我們多高的官職。在父母眼中,我們永遠是頑皮的長不大的孩子。正如老人們常說的一句話:養兒一百年,常憂九十九。不錯,父母對愛兒的責任,只有當他們長眠於地下之時,才的得以解脫啊! 是啊,血濃於水啊!對於父母,我們永遠有道不完的謝謝,可是他們卻不是在意我們的謝.只要我們過的好,他們就感到很幸福了。當我們第一次喊爸爸媽媽的時候,第一次獨立邁開一步的時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寫出一個字的時候……是父母在身邊耐心地教導我們。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託。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而現在我們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著我們還是父母。生活並非想像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麵,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並不難做到。我們也許會記得感謝長途路上給我們一碗水喝的大嬸,也許會記得感謝給我們讓座的大哥哥,也許會記得感謝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是的,他們當然是我們要感謝的,可同時,我們更不應該忘記,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人!古語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雖然不信基督,但是我仍感恩,感恩父母的唯一途徑就是從現在起也來承擔一份為人兒女的責任。啊,朋友!我們的責任是什麼?你,我,他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