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如何教會孩子體貼父母

如何教會孩子體貼父母

發布時間:2024-06-13 02:21:04

A.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哪些

孝敬父母,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孝敬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的品德。那麼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
1.身教重於言教

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往往是從父母對待長輩的態度中學來的 。在孩子的眼裡,父母的行為就是一把尺子,認為父母能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樣做,他就應該怎樣做。因此,父母在與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處中,態度應謙恭、彬彬有禮,對老人關心照顧、體貼入微。比如,在家給老人端茶倒水,在公共場合給老人讓座、讓路。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表現在自己的行動中,他們也會像父母一樣孝敬老人。

(某部隊的一位軍醫,利用自己的積蓄堅持為敬老院的老人服務,定期為他們檢查身體,並親自為他們做可口的飯菜,妻子非常理解他,並積極支持丈夫的作法。這樣幾十年如一日,他們的言行,使8歲的兒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從父母那裡自然地學會了如何尊重、關心、照顧老人。孩子雖小,卻不僅懂得關心父母,尊重老人,還經常到敬老院去給老人們講故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後來,孩子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當記者問他為什麼能這樣做時,他的回答是那樣的朴實而簡單:“我向爸爸和媽媽學習得還不夠。”)

以身作則,言傳不如身教。如果身為父母對自己的長輩不好、不孝順,想讓子女對自己孝順是很難的。

(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可見,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現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因此,家長應率先孝順父母,努力做孩子的楷模。

2.常回家看看

現在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很少見面,所以,他們在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兒女團聚。

(1999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曲表達了中華兒女對家的那份親情,以及父母對子女的心聲,提醒現在忙碌的年輕人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福,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

父母要利用假日,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家務,與老人共聚歡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做不到,那就應該給老人多打電話。如此日久天長,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3.從小事做起

父母為孩子做出表率,還表現在具體細節之中,例如,在每年或每兩年帶父母去做一次體檢;經常給父母拍照,尤其是帶著孩子與老年人合影是長輩最高興的;認真回父母的簡訊,不要因父母的電話啰嗦而煩躁;有時間時帶父母去旅遊,等等。
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習慣
1.讓孩子了解父母為家庭的付出

家長應該讓孩子了解父母為家庭的付出、父母的身體情況、父母的工作情況,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掙來的,只知道盲目攀比,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讓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怎麼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呢?為此,父母應該通過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情況,了解自己的錢得來不易,使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從心底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2.讓孩子在生活細節中養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比如,當父母下班時,孩子要問候父母;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多做一些家務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生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寬慰父母等。孩子外出時要和家長道別,回家時要先向父母問好,吃飯時先請父母入座。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碗筷。小學生不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學回家先向祖父母問安,做一些端茶倒水的事,給他們講一些校園里的所見所聞,吃飯時,先扶他們入座,恭恭敬敬地遞上碗筷。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養成參與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在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只要用心更容易教育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習慣。比如,每逢家人吃水果,爺爺奶奶就說:“看孫子怎麼分?”孫子每次都是把大的給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逢節假日家人聚餐時,都等長輩入座後,孫子 才上桌。遇到好吃的東西,孫子也學著大人的樣子,多往爺爺奶奶的碗里夾。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孩子必將養成孝敬父母的良好習慣。

3.引導孩子在情感上關心理解父母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要對父母的情緒、興趣等有所了解,在生活中盡量要讓父母高興,發現父母心情不好時要主動去安慰。

家長要教育孩子了解父母的需求。即使將來孩子長大了,成家立業了,父母對子女的物質需求並不高,真正讓父母有強烈歸宿感和滿足感的,是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溝通、相伴。有沒有親近的交談,有沒有認真傾聽父母的話語,有沒有聽懂父母的真正想法,有沒有輕松的家庭氣氛,有沒有家人聚會的溫暖,對父母來說更為重要。家長要讓孩子記住父母的生日,用簡朴的方式向家長祝賀生日。據某小學調查顯示,有50%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能主動祝賀父母生日的更少。現在不是孩子為父母祝壽,而只是父母為孩子過生日,這是不正常的。應該讓孩子懂得為父母祝賀生日,記住父母的生日,在生日當天送上生日禮物,或親口說“我愛你”。

4.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對父母不要有過高的要求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父母將自己帶到這個世界來,撫養孩子長大,已經很不容易,要懂得感恩。父母只是一個普通人,對父母的期盼要切合實際。要知道,父母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金錢有限、能力有限,他們怎麼能無限地滿足孩子呢?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是平常的人,有好多事情他們也做不到,他們也沒有辦法。讓孩子不要對父母有過高期盼,要學會滿足。如果子女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活得很快樂,就容易孝敬父母。

5.鼓勵孩子向父母示愛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做兒女的要學會把自己對父母的愛和感謝表達出來。中國人比較含蓄,不太會在一些公開的場合來感謝父母,有些人甚至在家中也不善於表達對父母的愛和感謝。孝敬父母需要實際行動,也需要情感的表達。因此,父母在表達對孩子的愛的時候,也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對父母的愛,使父母感到溫暖,也更好地融洽親子關系。

6.利用有關節日啟發孩子表達孝心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在相關節日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孝心。家長可藉助長輩生日、重陽節、母親節、父親節、婦女節、勞動節、元旦、春節等有利時機,通過談話、點撥、暗示,啟發孩子向祖輩或父母表達自己的孝心。當然,孝敬父母應該是一種日常行為,而不應該局限於每一天的“節日行為”。父母要信任孩子,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孩子孝敬長輩的行為常常會得到周圍人的贊賞,這種贊賞正是讓孩子持續孝順長輩最好的催化劑。
孩子不孝敬父母的原因
一、父母的溺愛使孩子內心無愛

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出生那天起,就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過來了。全家人視其為掌上明珠,真可謂“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如果用畫圖表示,那麼圖上的箭頭都是指向孩子的,這就是現在很多家庭中大人對孩子的愛。孩子在這種溺愛的環境中長大,導致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只知道接受愛,而不懂得付出愛。孩子內心沒有愛,就無法去愛他人,也就不懂得孝敬父母。案例中的巍巍不懂得孝敬長輩,就與家長的溺愛有關。

二、父母重智輕德使孩子問題多

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應是“以德育人”,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自然觀和道德觀,從而建立起實現其自身發展的思想道德基礎。但事實上,家長大都希望孩子將來從事文化、教育、科研或醫務工作,對孩子智育方面的關注大大超過德育方面。這種“重智輕德”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一些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沒有把學會做人當作自己的首要任務,當然也就不會顧及如何孝敬父母。

三、父母對長輩的不孝影響了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榜樣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處,日夜為伴,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模仿性更強。父母待人接物、對待爺爺奶奶的態度等,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這種影響是在無意識中產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案例中,巍巍對父母和爺爺奶奶不敬的表現,就是父母對爺爺奶奶不敬的翻版。

四、家長用自己的行動抵消了言語教育的效果

有些家長在言語上要求孩子體諒父母,孝順長輩,而在實際行動中,卻沒有嚴格要求孩子,如在長輩面前,總是先將好吃的食品拿給孩子吃,家長常常抱怨孩子不孝順父母,實際上是自己說一套做一套導致的。案例中,巍巍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動抵消了言語教育的效果。

五、家長忽視了從點滴小事培養孩子的孝心

家長要教育孩子孝順父母,必須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長期培養,點滴做起。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逐步具備孝順父母的美德。案例中,巍巍的父母很少下廚房,七十多歲的奶奶不僅要做好飯菜,飯後還要洗碗刷鍋、打掃廚房,巍巍的父母不幹家務活,巍巍更不做這些事情,培養巍巍孝敬父母就成了一句空話。

猜你喜歡:

1.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哪些

2. 家庭教育十種有效的方法

3. 教育孩子父母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

4. 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5.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問題

B. 如何培養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怎麼做美篇

1、給孩子做孝敬父母的榜樣
身教勝於言傳,父母對長輩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有些家長,要求孩子孝敬自己,自己卻冷落甚至虐待長輩,正所謂「為長不尊」,他們對孩子的「孝心」教育肯定是無效的。因此,家長應做孩子孝敬父母的榜樣,善待長輩,關愛自己的父母,盡做子女的義務,回報養育之恩。因此,我們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親,決不能添了兒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說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在休假日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自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2、讓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是孝心的基礎。然而,感恩這種情感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必須通過教育。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因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感恩的心也需要經過教導才會產生。愛孩子,就應該要在你忙的時候,讓孩子幫你做些家務;在你累的時候,讓孩子為你捶捶背;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從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愛,也因此而愛父母,在愛中領略被愛。孩子漸漸長大,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才會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3、孝心教育從小事入手
讓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著手塑造和培養。如:平時教育孩子要關心父母的健康,要幫父母分擔憂愁,要幫助父母做家務。當孩子不會時,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錯事時,不要橫加指責,孩子做得好時,要多表揚鼓勵。孩子只有在親身實踐和體驗中才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嘗到為別人付出的快樂。當孩子「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當為他們多做事」的觀念逐漸形成時,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義務感和責任感。
培養孩子的「孝心」,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讓其從小養成好慣。

閱讀全文

與如何教會孩子體貼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同濟醫大老年大學 瀏覽:488
個人養老金為什麼額度高 瀏覽:689
秀妍和老頭的韓國電影 瀏覽:772
老人胃脹大便不通怎麼辦 瀏覽:445
粵語版老電影 瀏覽:998
9070 瀏覽:264
現代女星露點電影 瀏覽:839
日本污電影 瀏覽:683
崇明重陽節國旗下講話稿幼兒園 瀏覽:788
保險公司發退休金 瀏覽:560
山東事業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778
韓劇吃小孩子的一部劇叫什麼 瀏覽:667
退休工資到期不發 瀏覽:145
吉林市的養老院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818
最長壽的獅子 瀏覽:924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離退休人員 瀏覽:768
北京市退休工資調整2020 瀏覽:930
老人過世安葬後如何告知親友 瀏覽:802
蜘蛛俠123是哪個公司拍的 瀏覽:739
和兄弟妻子偷情韓劇 瀏覽: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