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二十一世紀父母怎麼教

二十一世紀父母怎麼教

發布時間:2024-05-16 09:35:04

① 作為父母,該怎麼去教育孩子

作為母親,我希望我的孩子先會做人,然後再要求她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教育我的孩子:

一、以身作則,從生活中的點滴教會我家姑娘明辨是非,知道自己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舉個例子,她們幼兒園每次吃飯前都會讓孩子背誦《憫農》這首古詩,但我發現孩子可能是由於年齡問題所以有些認知並不是十分清楚,只知道不應該浪費糧食。為此,我每個周末都會帶孩子回老家,然後我們一起和她外婆去地里幹活,雖然孩子小幹不了太多的事,但在勞動的過程中她卻能深刻體會到收獲的不容易與艱辛。當然,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會很注意自己的言行,盡可能做好孩子的榜樣。再如,因為我外婆年紀大了,又是一個人生活,所以我和孩子的爸爸就會經常去找老人聊聊家常,順便帶些常用的食品和生活用品給她,見得多了,我家姑娘每次經過我外婆門前時都會跑進去問問她需不需要買什麼東西,有時有好吃的東西她也會說:「要留著帶回去給老祖吃……」聽到姑娘這么說,我心裡真的挺欣慰的!因此,不管孩子聰明與否,我覺得都應該先教孩子如何去做人,在大方向上引導好孩子。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包括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等。我家姑娘有個毛病——東西亂扔,不會收拾,為這個事平時她經常被我說教,但就是改不了。今年她剛上小學一年級,每晚都有家庭作業,但她仍然和往常一樣寫好作業都不會按我說的把所需要的東西收拾好放書包里。第二天,我送她上學回來發現她的作業本還在沙發上,本想送去給她的,但後來想想我又沒送去學校給她,結果中午接她回家時,她整個人都顯的有些萎靡不振的,一問她原來是因為她沒交作業本而被老師說了幾句。藉此機會,我就問她忘帶作業本的原因,讓她找旁閉到自身的問題,然後又耐心的跟她講認真收拾東西所帶來的好處。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每個人而言都會受益終生!

三、教授孩子文化知識。對於這一點,我沒有強迫性的要求孩子去學習,而是每個周末都會帶孩子去逛逛超市,去新知圖書城坐上個把小時,讓她看看自己喜歡的圖書,不懂的地方呢我又教教她,所以她也挺喜歡這種學習方式的。

四、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盡量讓她自己去做,鍛煉孩子必備的生活能力,雖然有時看著是有點可憐,但我寧可讓她可憐一會也不希望她可憐一輩子。

五、平時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學會傾聽她們的想法,即使她們年齡小,作為父母的我們也不能隨意扼殺她們的想法。

教育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潤物細無聲般的教育,希望我們每位父母都能多一點耐心和信心。

我給兒子(6歲)抄寫的一類擾肢字的組詞,他給我找出了我的一些書寫錯誤,包括豎勾寫彎了、連筆、左右不對稱等等錯誤,他攬著我的頭,輕輕的和我說:「媽媽『不』寫錯了緩啟世」……等他找出多處錯誤後,我說:「我錯了這么多,很失落」他輕柔的說:「媽媽沒事,你好好寫,很快就寫得很好了。」他(小周老師)讓我改正,還和我說:「改正是媽媽的事。」

我給兒子抄寫的字組詞

兒子放學後去學校附近的公園玩,看到有幾個小朋友在搬石頭,他過去熱情的打招呼:「嗨,大家好,我們可以一起玩嗎?」他也加入了隊伍中搬石頭了,玩了一會,沒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他就離開了。又遇到一個男同學,他開心的過去和他玩,同學好像也不想和他玩,和他爺爺(我猜的)回家了。兒子想和小朋友玩的想法一直在碰壁,直到碰到了兩個男同學一個女同學,他和同學們玩的都很開心,一直瘋玩到傍晚。



和兒子戶外烤雞蛋和土豆。樹枝一掰就斷就是干樹枝,還有細樹枝和粗樹枝要分開,是兒子用打火石點的火,點火和烤土豆過程中都遇到了好多問題,兒子說:「堅持,不能放棄!」兒子會邀約小朋友一起戶外活動會分享他烤的所有食物,也會做小朋友的小老師。我和兒子一起看『荒野求生』貝爾叔叔是兒子非常崇拜的人。

同學兒子生病了,在「輕松籌」籌款,我和兒子說了,他起初是要捐出他所有的零花錢。當我問他:「確定都捐了嗎?捐了後,一分錢都沒有了。」他想了想說:「一毛、5毛的捐,一元的不捐。」他數了數還有17元,和我說:「比原來少了很多,但是哥哥治病更重要!」又問我:「媽媽你還要買花嗎?」,我說:「買啊。」他說:「買花11元就夠了,爸爸也說11元,這些錢留著給你買花。」他又把17元收了起來。後來他問了我兩遍,給哥哥捐錢了嗎?得到我已經捐了的確定回答後,放心了。



兒子在(學校、生活、大自然)學習、體驗、和傳授給別人;他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堅持(柴火點不著嗆的睜不開眼和流淚)依舊在堅持,看到是美好(特別好吃的土豆和烤雞蛋)。陽光熱情;(主動和小朋友打招呼邀請一起玩),遇到挫折不影響他的腳步(還是開心的尋找一起玩的朋友)感恩、分享;有好的東西會分享給大家,主動給父母做事(我感冒會給我煮花茶蜂蜜水。

孩子給我的天使,能陪伴他有一段路,我的內心是喜悅的,幸福的。

作為父母,該怎麼去教育孩子?曾經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至今我還一直喜歡著這句話。那麼對於父母,該怎麼教育孩子,我個人是從以下幾點來分析的:

很多時候,都說從一個孩子的言談舉止,就能聯想到這個孩子父母本身的形象。我們大人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聽話、懂事,但卻沒有從自己身上去考慮一下呢?我們大人又有那些事是說到做到呢?其實 每個孩子的天性都說好的,靠的是家長的教養和教導。

比如以下四條生活中的小案例:

1、母親愛打扮,那麼女兒必然也會愛打扮,父親愛喝酒,那麼兒子也愛喝酒;

2、當你指責孩子坐沒坐相,站沒站相的時候,想想自己平時看電視的時候是不是習慣半躺在沙發,兩腳放在茶幾上?

3、當你總指責孩子不認真看書、貪玩的時候,想想自己平時是不是總是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在一邊翹著二郎腿一邊看電視呢?

4、或者在孩子休息、學習的時候,自己則在一邊搓麻將、打牌?

很多時候孩子就是這樣的, 你做什麼,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模仿你做什麼,這已經成為 社會 上的定律了。 不是說孩子不聽話,不懂事!而是我們家長都沒做到這一點,那麼,你拿什麼去說一個孩子不懂事、不聽話呢?所以,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而孩子時父母的影子,」 這句話是沒有錯的。

記得有這么一句話: 「身教最為貴, 行知不可分。」 這是葉聖陶先生曾說過的話。無聲的「身教」往往是勝過有聲的「言教」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優秀品質的養成,都與父母的言傳身教分不開。身教重於言教: 「母親每天都在幫年邁的奶奶洗腳,孩子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當母親正准備自己洗腳時,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幫母親端來一盆熱騰騰的....」 相信大家對中央電視台的這條公益廣告都不會陌生的。 對於現在這個 社會 而言,家庭教育從微觀的角度直接影響於人,在人的教育和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所以: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行為導師,而言傳身教也並不是一句空話。

教育孩子不僅是發展他們與同齡人保持相同的的智力,同時要培養孩子的品德。

書上看到過這么一句話: 「孩子的道德教育應從搖籃時期開始,因為當今 社會 缺少的不是有頭腦的你,而是有品德的人!」 所以,如果要想將來自己的孩子也有品德的話!就要從小向孩子灌輸東西,首先家長自己要做出榜樣。 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家長在平時的所作所為中,需要謹慎,應該處處為孩子做出表率。 盡管孩子並不會喜歡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講究禮貌和禮節,但對現在的孩子來說,把講究禮貌和禮節看作是對自己的一種束縛,也是毫無道理可講的,所以,家長應該時時刻刻都在為孩子具備良好的教養和良好的品德。

總而言之: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父母是陪伴孩子最早也是最長的人。所以, 父母希望自己將來的孩子具有什麼樣的品質和修養,那麼首先父母應具備什麼樣的品質和修養。


我想我應該可以幫助你,畢竟我是過來人。

可能會有報復心理,這樣就很容易變成不良少年。還會經常不回家,原本一個溫馨的家,由於經常充斥著對孩子的罵,棍棒教育。孩子的腦海里就會把家當做是一個休息的地方,就像賓館,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由於經常比較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感覺自己哪裡都不如別人,沒人賞識他。

千萬不要這樣做,這樣只會讓孩子對你的仇恨加大。不要把孩子做錯的那些事說事,這樣真的會讓孩子很沒面子。

每個孩子都有選擇的權利,這無關年齡。謙讓固然是一種美德,但沒有人能夠強迫他去謙讓,即使是父母,也沒有那個資格。

孩子如果做錯了事,千萬不要去罵,這時更應該去傾聽,並和他一起討論如何去解決。

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謝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走好人生之路的終身導師。

孩子的眼睛是照相機、攝像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留下永久的記憶。

關於教育孩子,如何教育,不需要誰來告訴我們方法,而我們作為家長,卻又自己教育孩子的思路和原則。

有這么幾個問題,我們可以問問自己?

一,我們希望有一個怎樣的孩子?

優秀? 健康 ?開朗?正直?孝順?

當你明白什麼品質是你所崇尚的,其實你的言行身教,就會帶領你的孩子,走向你希望的那個方向。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天生的老鼠會打洞。就是這個意思。如果說養育孩子就一場盛宴,言傳身教就是主食材,教育方法就是那些佐料配菜,你拿到新鮮好品質的主食材,佐料宜少不宜多,不可喧賓奪主。

二,孩子希望有一雙怎麼樣的父母?

寬容?嚴厲?正直?耐心?有趣?

我們也有童年,咱們小時候也對爸爸媽媽有過希望,所以也不難想想孩子對父母,有怎樣的期待和希望。不僅僅是臆想,咱們可以通過與孩子的溝通,親子陪伴,洞察到孩子喜歡咱們身上的那些方面,孩子抵觸哪些,討厭哪些?

我們希望擁有一個讓自己滿意的孩子,同樣的道理,我們去做一個受孩子愛戴的家長,難道不應該嗎?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爸爸媽媽,把你們的手給我。

愛就是教育。至於哪些方法,父母有權自己做主,但是方向,思路和原則不能錯。父母就如同一艘船的舵手,孩子就是船員,父母有時也會有偏差,但一定要及時調整,幸福之舟必定穩穩的駛向成功的彼岸。

你說孩子沒有長成你期望的樣子,而你也沒有變成孩子喜歡的父母。

中國式教育的缺點就是:棍棒管教、強加壓力、缺乏溝通。

這樣的教育方式有時會造成不良的後果,甚至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人格發展和個性形成。如果你真的想懲罰孩子,不妨用這兩種方式: 獨處和限時。

獨處| 如果孩子犯錯誤,你可以讓他自己待會兒,前提是在你的視線范圍內。不管他是大哭還是沉默,都不要理會,讓他自己去想錯在哪裡。孩子也是有思想的,不要干預他的想法。10多分鍾以後,你可以問問他錯在哪裡,並學會適當的表揚他。

限時| 如果孩子玩的忘乎所以,你怎麼說他都不走,不要用商量的口吻,堅定地告訴他:你可以再玩10分鍾,10分鍾以後我們必須走。你一定要言而有信,不管10分鍾後再怎麼哭鬧,都不能妥協。這樣反復幾次,孩子就會養成時間概念,乖乖的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想玩或想做的事。

不要把你覺得對的事情,強加在孩子身上。

你沒考上大學,所以希望孩子學習好、上好的大學。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學習好並不是唯一出路,尊重孩子的喜好和想法,不要太早剪去他們的翅膀,也不要讓孩子這輩子為了你的夢想而活。

你覺得公務員工作穩定、有面子,所以你讓孩子去考。孩子大了,就不要干涉太多,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你要做的就是支持他、相信他。

你覺得這個女/男孩並不適合自己的孩子,就從中作梗,逼兩人分手。感情的事誰也說不清楚,但兩個人真的相愛,父母就應該送上祝福,畢竟你不能陪孩子一輩子。

不要總是以父母的身份來命令孩子,讓彼此之間產生距離感。如果可以,試著和孩子成為朋友,讓他可以和你說說心裡話, 正確的引導孩子性格的形成,讓孩子 健康 的長大。

中國家庭大多是:父母努力掙錢,老人幫忙帶孩子,全家忙裡忙外,總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 孩子哭了立刻就哄、跌倒了馬上去扶、出門大包小包的帶嬰兒用品、孩子明明可以吃飯偏偏要喂、走路偏偏全程抱著…

如此溺愛,是害非愛。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獨立,才是真正的愛。

大部分家庭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更重視物質給予,而忽略精神溝通。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能夠逐漸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並不需要父母面面俱到,而他們的思想恰恰會隨著成長而越來越豐富,這才是養育的重點。

所謂「教養」,教育在前,撫養為後。

教養出樂觀向上、品行良好的孩子,才是做父母最大的成功。



怎麼去教育孩子?

每個人都有第一次當父母、第一次當孩子的時候,在教育上,第一次當父母往往經驗不足,不知道該怎樣去教育孩子。每當有虐待、拋棄、毆打孩子等的情況發生,我都特別希望在結婚之前有一次專業的培訓和考試,只有考核通過了,做好當父母的准備了,才能領取結婚證。雖然這很不現實,但恰恰表達了我對教育上的觀點---從家長抓起!

據研究表明,家長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優秀的比例越大

在很大概率上,看一對父母怎麼樣,看他的孩子就知道了,反之如此。一對受教育程度高的夫妻,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比別人優秀,在比例上,如果母親受教育程度高,教育出來的孩子綜合素質也相對高,所以才會有一些國家裡,格外的注重女性的教育,如果一個家庭里,只能供一個孩子讀書,他們往往會選擇供女孩讀書(當然,在我們國家是相反的),從國家的層面上來講,這是最明智的選擇。一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發展,根據數據分析,往往父母有一個以上當教師的,他的孩子基本都不會差。

 

如何當好父母的角色?

1、  以身作則。

以身作則去教育,而不是比較別人家的孩子。很多人在當父母的時候,只會說,你要怎麼怎麼樣做,把自己未完成的目標或的希望強加在孩子身上。卻從來不問自己,你能做到嗎?你做不到,憑什麼要求別人做到呢?這個時候肯定又會有人出來抬杠說,我那個年代沒有現在好,現在條件好了。這個我無法反駁, 社會 是越來越好了,但是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同等的技能放到以前可能很吃香,當到現在根本沒人看。我想表達的是,你要讓他真正從內心服你,你要以身作則,用行動證明給他看,這件事可以做到,而不是一昧的比別人家的孩子,你只看到你別人家孩子的成功,那你看到別人家父母的付出了嗎? 因此,以身作則是前提。

2、  渲染環境。

環境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一個人。前面說到,教師家庭的孩子一般都比其他家庭的孩子優秀。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有教育經驗,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給孩子製造的環境是適合學習的氛圍,是充滿書香的環境。如果你在孩子面前安靜地看書、認真地學習、專注地工作,那麼你的孩子學到的,是無聊的時候看書,學習的時候認真,做事的時候專注。如果你總在孩子面前抽煙、酗酒、賭博、吵架、講臟話,那麼你的孩子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你覺得他能好到哪裡去?出淤泥而不染的人還真沒幾個,特別是小孩子模仿能力很強,第一個模仿的角色就是父母。所以有句話說,孩子是父母影子的折射。因此,渲染環境是關鍵。

3、  有效溝通

有效的溝通是建立信任和情誼的橋梁。我們總會聽到孩子們說,我跟我的父母有代溝,那麼代溝是什麼?是因為孩子覺得他們說的,你不理解。那麼怎麼去跟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呢?深入孩子的內心,去真正了解他需要的是什麼?孩子每一次哭鬧,都是想要從父母那裡獲取到一些東西,如果得到了滿足,他就會停止哭鬧。比如嬰兒哭了,無非就是餓了,尿了,或者不舒服了。嬰兒不會說話,只能通過哭去傳達,這個時候做父母的一樣樣排除,去 探索 他到底怎麼了。但為什麼他們長大一點了,會說話了,你就不能靜下心去溝通呢?他還是一個孩子啊,當慾望無法滿足時就會用原始的方式---哭鬧,去表達他的情緒,我們成人尚且會如此,怎麼能奢望孩子不哭不鬧呢?你就要如此浮躁地去打,去罵,希望用這種暴力的方式去遏制他們的哭鬧?為什麼不選擇靜下心來去溝通呢?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要立即、當著外人的面去罵他,一個人憤怒的時候,是沒有理智的,沒法溝通的。最好是睡覺前,等雙方都靜下心的時候去跟他說,你今天哪裡做的好,哪裡做的不好,為什麼不好。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怎麼樣有效的溝通,而不是跟個孩子一樣只會去發泄,去責罵孩子的不好。當孩子做錯了,你要求他道歉,當做父母的做錯了,是不是也要向孩子道歉?很多人覺得拉不下臉去道歉,你都沒有把他放在平等的位置,怎麼讓孩子把你當成良師益友,去跟你建立友好的關系,去跟你訴說心中的煩惱,去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呢?因此,有效的溝通是強有力的助攻。

 

做到了上面三點不容易。做父母,你是第一次,做孩子,他也是第一次。我們要跟孩子一起互相學習,共同成長。我相信你會從孩子身上找回自己的童年和初心,孩子也會在你身上學習到知識和品德。

2-6歲,是孩子認知成長的高峰期,也是情緒和 社會 性初步培養時期,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主要通過故事來了解,戲劇表演和 游戲 來感受。特別是孩子5-6歲時候,對世界充滿了期許。幼兒時期也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期,《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討論過,雙語言在幼兒期對孩子利大於弊。結合語言的學習,和 歷史 的學習,帶孩子順著世界 歷史 游歷,能幫助他們了解 歷史 ,開闊眼界,培養英語與人溝通的初步自信。

世界 歷史 由四大文明古國發展開端,然後到科學和經濟制度更為先進的歐洲,然後是重心轉往美洲和亞洲。所以,帶著孩子的旅行,可以從埃及開始。人類 歷史 起源於非洲,公元前3000多年前埃及的古王國時期,可以帶孩子進入4000多年前的古老金字塔和當時先進的建築 科技 。同時,看看埃及國家博物館,尼羅河上泛舟,文明最早開始是由於農業發展,對植物的馴化,尼羅河是非洲的母親。

埃及之後,是富饒的兩河流域文明,連年烽火戰亂,伊拉克很多文明被毀,但是還有一些古風遺存。古老的漢謨拉比法典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法律典籍。中東地區以色列也是當今全球創新的中心,猶太民族對教育的重視的經商基因,以及對於孩子培養的獨立性,都值得我們學習。

兩河流域之後是印度,恆河平原滋養了印度兒女,很多博物館可以參觀,最好是游覽恆河流域。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但是,種性制度,限制階層的流動,但是英語讓印度與國際接軌更加通暢,所以印度人才國際化的,推薦帶孩子參觀印度軟體城班加羅爾,全球最大的軟體服務外包公司正在那裡。

印度之後是中國繁盛的漢朝到唐朝時期。中國安徽有一些村落,保留著唐朝遺風。其實最有唐朝遺風的,是日本,金閣寺、很多寺廟都是唐氏建築,還有日本民居,甚至日本飲食。日本的國家博物館在東京,他們非常謙遜的把自己國家的 歷史 1400前,都跟中國緊密聯系在一起。

同一時代,也可以去義大利,因為公元前後到1400年,歐洲經歷的漫長的中世紀,從西羅馬帝國,到東羅馬帝國、拜占庭王國,很多 歷史 在義大利各種博物館里有保留,之後的文藝復興時代,建議大家帶孩子去佛羅倫薩,這個城市屬於一個王朝的背影,聖母百花大教堂,烏菲齊美術館,曾經叱吒風雲的美第奇家族,在這座城市,都有記憶。

後續開始的大航海時代,建議去西班牙和葡萄牙,那裡的航海相關的博物館,以及國家博物館, 歷史 很多在500年以上,比較完好的保存了當時的記憶。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除了 歷史 意外,還有高迪的建築。西班牙人熱愛生活的信念,和奔放的熱情,特別適合剛剛了解 社會 的孩子們,帶著一顆童心,去包容一個不完美的世界。地中海海灘上,隨處可見晨曦中和夕陽下奔跑的年輕人。美味的西班牙海鮮飯也不錯。

隨後17世紀是荷蘭的世紀,在阿姆斯特丹,有航海博物館,當時荷蘭人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開始征戰世界,成為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著名的航海博物館,可以一看。阿姆斯特丹也是個運河上的城市,乘坐小船,可以逛遍城市美景,也適合騎車。荷蘭國家博物館也在阿姆斯特丹,除了 歷史 文物還有很多藝術藏品。這座城市也是梵高的草稿,梵高美術館就在阿姆斯特丹,二樓迎面而來就是激情的向日葵。在阿姆斯特丹南部是庫肯霍夫公園,每年3月底4月初,庫肯霍夫公園開放6周,迎接全世界的鬱金香迷。從稻田到溫室的各品種培養,繁花炫目。荷蘭也是新能源 汽車 很多的城市,小朋友也可以感受現代的撲面而來的氣息。

18世紀,英國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可以帶小朋友去倫敦、曼徹斯特、英國工業革命的 歷史 ,給小朋友講圈地運動的故事。還有著名的大英博物館。牛津和劍橋大學。

18-19世紀,也是法國全勝的世紀,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太多的法國小說講述那段 歷史 ,邊在旅行中看書,邊走過這些印記。還有剛剛被毀的巴黎聖母院,曾經也有敲鍾人的執著和美麗心靈。當前,很多藏品都匯聚在盧浮宮。這里是洛可可時代的見證。也是印象派的發源地。

19世紀末期開始,也是德國的半個世紀,德意志博物館在慕尼黑,德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時代的領導者。慕尼黑博物館非常有邏輯的講述了三次工業革命的 歷史 。很多可供6-11歲小朋友嘗試的物理實驗,還有最新的光伏技術介紹。當然,也有兩次世界大戰的創傷和遺憾。

20世紀,美國帶領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半導體和集成電路,以及軟硬體騰飛的矽谷傳奇。加州吧,這里有美國最好的大學之二:斯坦福和加州伯克利,還有矽谷無數的公司,如果加州是一個國家,它的GDP可以排上全球前20,矽谷的公司在當今世界上市公司市值前10名中,占據50%的份額。因為不受 社會 主流重視,受到排擠,而成就了階層輪動的矽谷。

最後回到亞洲,看看亞洲四小龍吧,韓國、台灣,新加波,設置包括馬來西亞、印尼等,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雁型模式中,亞洲經濟曾經創造出奇跡。

以終為始,中國各地,從北京到西安,從南京到杭州,從上海到深圳,古典的堅韌精神一直在傳承,創新也在萌生。

② 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


從現實的家庭教育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們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方式通常有三種:


第一種,我們把它叫做嚴厲型的管教方式,也就是說,爸爸媽媽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給孩子非常多的規矩和要求,我們認為:對孩子一定要嚴格要求!這個想法對不對?對,也非常好。不過嚴厲型的父母卻常常在家中缺少柔軟、和善、有趣的互動,你可能很少跟孩子嘻嘻哈哈、快快樂樂地玩!也很少和孩子有說有笑地一起聊一些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只有在講究規矩時,你板著一張臉,堅定地這樣做。這樣孩子雖然能培養起來一些行為規范,但是孩子同時也學會了你的死板,你處世中不夠靈活、不夠有彈性,孩子跟別人相處時往往也會是這種狀態。而且我們還會注意到,在嚴厲型父母的過度控制下,孩子六歲之前可能比較容易接受你的這份控制,但是到了孩子六歲之後她的抗拒就會越來越多,他的心裡就會有這樣想法:憑什麼你讓我做什麼?


所以,你會發現孩子經常說出來的話,就會帶著「憑什麼啊」,「為什麼啊?」他的意思就是:我其實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我也需要自己的成長空間,我也有要有自己的想法的空間。你看,這種情況孩子越大,我們和孩子的親子關系就越來越緊張了,孩子即便是一個有規矩的人,但是不一定真快樂和幸福,你也如此。

還有一種管教孩子的方法,就是嬌慣型。什麼叫嬌慣型的?


就是父母在心裡真的非常愛孩子,特別想要給孩子盡量的滿足。我們可能經不住孩子一下子哭,一下子鬧,也經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他一會兒求求你,一會兒哄一哄你,一會說點甜言蜜語的。嬌慣型的父母就拿孩子就沒辦法了。孩子的眼淚和甜言蜜語很容易就擊敗了你,你就妥協了,可能剛剛你還說著狠話,說這個東西不能買,那個東西不能吃,或者晚上睡覺前絕對不能夠玩手機,結果你轉眼就被孩子拿下了。像這種情況我們養育出來的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是一個沒有規矩的孩子!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受到了你很多的寵愛,但是他未必能夠真的感覺到你的愛,反而很容易對父母越來越憤恨。


那麼還有一種情況叫做混合型的,也就是說,我們是在嚴厲和嬌慣之間,來回地搖擺。一會兒我們就嚴厲得不行了,覺得一定要把孩子制住,這種時候我們就很強硬!孩子怎麼哭鬧,我們都毫不動搖。過兩天,你的想法又變了,孩子哄你一下,哭兩下,同樣的一件事情你又放棄原則了!這樣來回搖擺,在孩子的心裏面就覺得:我的爸爸媽媽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原則底線到底是什麼?孩子對你就完全摸不清,因此他對你的就會產生非常的焦慮,不斷地跟你進行抗衡,總想試探你的底線到底是什麼?因為你今天可以,明天又不可以了,那麼這個底線到底在哪?他就一次又一次地去試探。


所以像這種情況你就會和孩子沒完沒了的進行拉鋸戰,孩子會越來越難管。

真正良好的管教方式,其實我們講的是一種智慧性的管教方式,就是我們一方面能確立我們自己的原則底線,另外一方面,我們跟孩子愛的互動也是非常多的,我們跟他快樂地說話,快樂地玩 游戲 ,包括孩子做得不好時,我們也知道怎麼跟孩子更和諧地進行互動,我們知道如何做就能不打壓孩子,同時還能堅持原則,這才是智慧的父母。但是這種管教是需要方法的,需要情緒管理的方法,需要跟孩子溝通的方法,需要我們給孩子定規矩的方法,只有我們父母在管教的過程中給孩子給到了這一些系列的方法,那麼我們的管教方式就是正面的。

關於「正面管教」,我覺得有本書特別值得一讀,那就是由美國女性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所著的《正面管教》一書。書中的內容不同於尋常的雞場式文章,作者的敘述相當質朴坦誠,其中的不少觀點我認為相當受用,也有很高的實踐意義。

1.尼爾森不主張嚴厲型管教,因為這種管教似乎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卻只是暫時的,而且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憤恨、報復、反叛及退縮。

2.她認為正面管教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孩子們更願意遵從他們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當孩子們學著做一名對家庭、班級和 社會 有貢獻的成員時,他們就會成為有 健康 自我概念的高效決策者。

3.她主張管教孩子時要和善和堅定並行,充分地給予孩子尊重和鼓勵。教會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贊揚或觀點。

4.她強調父母的教育要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5.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 社會 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例如孩子是否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貢獻、願意合作?這是父母需要去思考的。

這本書里有蠻多的實用技巧,我自己很受益,也引發了不少思考。建議有志於正面管教的父母可以讀一讀。

家庭教育方法很重要

可中國90%的普通家庭孩子,都是通過從小一步一腳印,經過幼兒園、小升初、初升高,再經歷高考,靠知識改變命運。所以我們這些走在常規教育路線上發展的孩子,尤其是在中考、高考面前除了繁重的學習生活就沒有其他 娛樂 了。

而教育方法的不當就變成了罪魁禍首,有的家長甚至茫然無措,使很多本來既活潑可愛又聰明的孩子逐漸變得愚鈍呆板,也使無數父母操碎了心。

實踐證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礎和關鍵是傑出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職責和義務,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為滋潤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長們需要了解教育的奧秘,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時每刻把握教育的時機,挖掘教育的潛力。

01

知識改變命運,家庭改變孩子。很多家長自身沒有做到言傳身教,沒有天生的為人父母,怎樣當好父母也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

02

品德培養

人的學習和成才過程,是一個智力與非智力相互影響,但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重要。現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最大的誤區是只重視智力培養,只抓學習,而輕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業成績的重視固然有其 社會 根源,但是孩子走上 社會 後,成功與否卻不取決於學習成績。

孩子的成才含有兩個層次:一是做人,二是成才。做人是成才的基礎。孩子在家庭中的品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保持家庭、學校、 社會 教育的一致性,才能保證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03

引導孩子學會讀書、學會學習、學會獨立,乃至接觸 社會 ,融入 社會 。引導孩子 健康 成長,這是做家長的核心任務。家長要「授之以漁」而不「受之以魚」。不能萬事包辦,替代孩子成長,要著重培養孩子「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個性,這至關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會一帆風順,成長道路也很會寬廣。但孩子的成長還需要有自由的空間,孩子的未來是個求知數,我們家長應該關心,引導,而不能按自己的意願來塑造他、束縛他。應該給他一個寬松的學習成長環境。

04

倡導的教育理念是和善而堅定。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在這種氛圍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 社會 技能、人生技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

大家好,沒有哪個父母不為了自己的孩子全力以赴,但最美好的願望不一定帶來最好的結果。

一定要尊重孩子,以與孩子合作為基礎去解決問題,培養他的自信,總之,需要了解他的問題後,才能對症下葯。

你好,我是小誠子媽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怎樣做到正面管教呢?這是每個父母都關心的問題!

第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須要以身作則。父母在管教孩子的同時也要約束自己,不要一邊管著孩子,一邊放縱自己。比如:父母自己都喜歡玩手機,還禁止孩子玩手機。父母喜歡亂發脾氣,還要求孩子不能亂發脾氣。這很矛盾,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展現給孩子的都是這種負能量,那如何去要求孩子。所以,在管教孩子時,父母要樹立一個好榜樣,有一個好的榜樣在身邊,孩子會被感染,變的越來越好!

第二: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氛圍很重要,父母需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這個對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安全感的建立是非常關鍵的。首先父母之間的關系要和諧,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愛戴,這樣孩子會覺得在父母身邊很安心,在這個家庭中生活很舒心,有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孩子會格外的開郎,有足夠的自信和安全感!反之,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會生活的提心吊膽,不知道什麼時候父母又會吵架,生活變的不穩定,變的不自信,總覺得自己沒有別人棒,生活在自卑中,莫名的暴躁。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在 健康 的家庭中成長,孩子才會是 健康 的!

第三:在家庭教育中,要制定家庭規章制度,在這個家庭中,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話不能說,家裡的每個成員都要嚴格尊守,如果誰違規都要接受懲罰,父母也不例外,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長期以來,孩子會自覺的尊守!這是我的經驗分享,希望能夠幫到你!

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到正面管教,應該採用寬嚴相結合,以嚴為主的教育方法。 (一)家庭教育中寬嚴結合,以嚴為主的理由: (二)建議:

首先 ,在小孩面前要傳播正能量,父母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要在小孩面前傳播負面的言語和行為。

其次 ,父母要做到「嚴父慈母」式的家庭管教形式,不要兩個都嚴,否則,孩子會受不了的,相反,兩個對哦孩子的教育都鬆鬆垮垮的話,小孩很快就會變得很任性,唯我獨尊式的小皇帝或者小公主了。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一個人扮演「嚴」,另一個人扮演「寬」的角色要配合的很好。「嚴」會讓小孩產生敬畏,「寬」讓小孩的到鼓勵,這兩者的有機結合會讓其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正能量。

(三)寫在最後

一方面 ,家庭教育在一個人一生中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起關鍵性和決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 ,重視不重視家庭教育,以及如何重視和進行家庭教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早就已經先聲奪人了。

您好!

我是一名一線老師,靜待花開的園丁,愛聊教育教學,學校學生和考試。

華華期待與您進行交流。

很多家長都有疑問?該如何正面管教自己的孩子?我覺得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性格成長尤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以身作則,榜樣效應才是作為合格的父母。

榜樣效應,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孩子年齡上小,對自我的認知還沒有形成思維定勢。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他們缺乏做出形象轉變的動機和方向。

這時候想要讓孩子建立自信,樂觀勇敢的形象,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找到了他適合的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想要做到正面管教,首先應該了解「正面管教」的含義。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也可以叫做家庭教育體系。 它以尊重與合作為基礎,倡導父母通過營造和善而堅定的溝通氛圍,培養孩子自信、自律、合作、有責任感、有自主感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

正面管教的所有工具都不是用來改變孩子的行為的,而是通過為孩子創造一個持續鼓勵的環境來支持他們成長。 這種鼓勵的環境帶來一個額外的收獲,那就是孩子的行為改變了。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勵會給孩子帶來變化。 只有當他們經常感受到充滿關愛的支持和幫助時,才能夠改變他們關於如何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信念。鼓勵會使孩子獲得兩種重要的人生技能,一是能夠主宰自己生活的力量,二是獲得享受貢獻他人的樂趣。

正面管教能幫助孩子發展「我是被愛著的,我是受歡迎的」和「我有能力,我可以做出貢獻」這兩個信念, 是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本質和意義所在。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正面管教工具強調鼓勵的重要性。

我們通過鼓勵教給孩子,也需要避免一個 錯誤的認知:即鼓勵可以把玫瑰澆灌成鬱金香。 正面管教的目標並不是幫助父母將孩子改變成為另外一個人,而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幫孩子感受到連接

孩子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父母連接的歸屬感,甚至超越了對其他一切事物的渴望。當孩子找你一起做某件事時,就已經向你發出了尋求「連接」的訊號,此時的孩子希望得到你的注意。如果你與孩子建立的連接,孩子受到的反饋就是「我是有所歸屬的」;但是如果你以忙為借口搪塞孩子,或者埋怨他不能自己玩,孩子就會感到沮喪、傷心。由於他們不會用更好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於是就選擇了打擾、搗亂等糟糕的方式,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

二、 做到相互尊重與鼓勵

堅持和善與堅定並行,家長要想重新給孩子建立連接,就應該尊重孩子,用彎腰或蹲下等能平視孩子的位置,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傾聽孩子的想法。

三、 堅持做到長期有效

從出生起,孩子就在做一些可以形成他們性格、生活目標的決定,以及如何對所感知到的不安全感和壓力做出自己的回應。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和孩子一起長期以往的堅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廢。

四、 教會孩子良好的 社會 品格和生活技能

家長要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與人的連接的去解決問題,提升合作能力以及為家庭、學校和 社會 做出貢獻的技能。

五、 幫助孩子發現他們潛力

鼓勵孩子建設性的支配和使用個人能力與自主性,盡最大的可能去發掘孩子的潛質。

經過多年 社會 的研究與實踐,正面管教已發展出一系列成熟的家長、講師培訓圖書、音像、工具卡等,並細化為針對不同兒童的年齡段和特殊人群書籍,如零到三歲、三到六歲、十幾歲孩子、單親家庭、繼父母家庭、特殊兒童家庭和關於寵物等類型。家長如果想找到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網上社區或在線課程等,深入學習和運用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指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有效管理方法。是一種和善而堅定,平等而尊重的養育態度。

正面管教體系源於美國,它基於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個體心理學理論,由簡·尼爾森和琳·洛特開發,已使全球60多個國家的家庭和學校受益。

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是: 正面管教的5個標准



父母如何在實際中應用正面管教?

1、「不要亂扔垃圾」這句話,可以用「把垃圾丟到垃圾桶里」代替。

兩者雖表示的意思一樣,但後者的只能更具體,更清晰。

2、「不要看電視了」這句話,可以用「你還可以再看5分鍾電視」代替。

這樣的暗示和提醒不會過於唐突,可以給孩子一個心理緩沖。

3、「不要大聲說話」這句話,可以用「聲音太大會吵醒隔壁小寶寶的」代替。

說清楚情況,讓孩子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孩子會更樂意採納。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對事不對人,比如孩子亂扔玩具,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玩具是用來玩的,不是用來扔的,現在需要收拾一下。」而不是說:「你這孩子,怎麼這么不聽話,總是亂扔玩具。」

「很淘氣」、「不聽話」、「沒禮貌」等這些評判性語言,不僅會讓孩子真的成為那樣的人,也會給孩子傳達一個錯誤的信息:和我標准不一樣,我不喜歡,就是錯的。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受最早、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教育,父母只有不斷學習、提高,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才會成長的更好。

每一個在教育路上的父母都會迷茫,每一個熊孩子在成長路上縷縷犯錯,導致親子關系永遠成了一個難題。我家女兒一直在玩一個下 游戲 ,叫小肚皮,聽他說裡面有很多回答各種問題的題目,一級一級的可以升學,想著學習之餘 娛樂 娛樂 也無妨,就沒太在意,孩子平日里愛讀書看報,她還跟我們說過,那些孩子玩 游戲 充錢的事情我才不會去干,感覺她還比較懂事,所以也沒太在意。有一天他爸爸微信有一條50元的微信轉賬,給我的另一個微信,那個微信沒有綁定賬號,女兒會偶爾用一下,因為她睡了,我趕緊登錄後看看賬單,原來就是小肚皮上花錢買皮膚啥的送給其他人。當時心裡很惱火,偷偷摸摸轉賬的行為讓我非常生氣,但考慮到第二天上學早起,我也就沒叫醒她,第二天她起床,爸爸提了一下這個事情,孩子也意識到問題,我還一句話沒說,就跑過來認錯,說把這個 游戲 卸載了,以後也不玩了。看到他的決心,我就順便說了兩句,玩玩小 游戲 無妨,但是偷偷賺錢的行為是在犯法。我覺得正面管教就是孩子犯了錯,打罵是無濟於事的,讓孩子認識到問題,並且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正面管教。前幾天有個新聞,九歲的女孩子也是因為 游戲 充值的事情,被父親帶到派出所,讓孩子「自首」,我覺得這個父親也很聰明,這樣對孩子有很好的威懾力,我也給女兒看了一地新聞,我說如果數額巨大,就構成了偷竊罪,孩子真的意識到問題了,說保證以後不會在犯了。

正面管教的核心,第一應該是父母跟孩子說話必須堅定,友善,不能發火。第二,幫助孩子分析找到問題的原因。第二,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問題,並且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③ 家風傳承離不開長輩的言傳身教,身為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

身為父母,應該從小鼓勵式引導孩子,善於與孩子溝通,與孩子做朋友,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讓孩子在充滿愛意的環境中長大。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好的家庭教育能夠培養出孩子善良、自信、溫柔、禮貌的性格。

一、懂得尊重與溝通

第一點,作為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經常與孩子溝通。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首先不要苛責和辱罵,一定要先弄清楚事實,嘗試著與孩子冷靜地溝通,了解清楚他犯錯的原因,讓他知錯就改。或者,學會換位思考,以朋友的角度與孩子在一起溝通。這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什麼煩心事,都會主動與家長分享。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作為父母,平時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有沒有什麼教育小妙招?可以在評論區中分享,我們一起學習。

④ 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

導語:教育過程開始於一個人的出生並持續終身已被廣泛接受。有些人甚至認為教育可以開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過外部的言語和音樂來影響子宮里成長著的胎兒,進行胎教,希望給孩子以積極的健康的發展。作為父母,應該怎樣去教育孩子?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技巧方法,歡迎大家前來借鑒!

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

小事不管大事必管:孩子必須有自己的自由的時間,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這是他的自由,沒有自由的孩子長大以後缺乏主見,獨立性差。在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時,我們也得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是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孩子必須學會服從。比如上學這件事,這是沒有商量的事情,不管孩子怎樣哀求,都必須遵守這個規則,如果他逃學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獎懲結合:只獎勵不懲罰孩子,孩子就不知道什麼叫規矩,長大以後就沒有法律意識,容易釀成犯罪。如果只懲罰孩子而不獎勵孩子,孩子就會缺乏動力,長大以後容易迷失自己,也容易喪失人生的意義,他們會經常的反問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獎懲結合,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獎懲結合的基礎上要更加的強調獎勵。因為懲罰並不能讓不良的行為消失,只是暫時的壓抑不良行為。無論是獎勵還是懲罰,都應該是及時的,如果不及時,獎勵和懲罰都是沒有效果的。

體罰與批評要把握分寸:目前體罰孩子是否正確仍然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我個人的觀點是,是否體罰孩子要看孩子的年齡大小,對於四五歲以下的孩子,體罰是必要的,因為批評教育是無效的,他們甚至都無法完全理解父母的話。而在孩子長大以後,體罰變得無效了,這就要父母講道理了。體罰只能增加他們的暴力意識。

把握游戲期與學習期的界限:在孩子上小學以前都可以叫做學前期,學前期的孩子都是以玩為主的。即便這時候你給孩子報了很多班,在上課的時候,主要的形式也是玩。所以,在這個事情你要求孩子學很多知識是不現實的也是沒有用的。在上了小學以後,孩子的興趣會逐漸的轉變,學前期的那些游戲已經不能吸引他們,學習就逐漸具有了興趣。這時候你的孩子就會勤奮起來。所以,你要分清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情。

智商與情商的並重:智商與成就之間的關系是0相關,也就是說,他們之間沒有關系。智商很高的孩子不一定獲得很高的成就。我提到這個研究結果的 目的就是期望父母們不要過多的看重自己孩子的智商,智商不是那麼的重要。而情商是不是比智商更重要呢?其實也不能這么說,對於一個情商很高但是智商很低的人,如果提高他的智商,他就會獲得很大的發展,對於一個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很低的人,提高情商就能幫助他獲得成功。所以,獲得情商與智商的平衡似乎比只強調一種要更重要。

父母不得不知的教子十招

一:幽默——有效的家教手段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家庭教育也同樣如此。幽默感應在父母的語言修養中列居特殊的地位。

幽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視的家教手段。幽默感可以感染孩子。在一個充滿幽默歡笑的家庭里,孩子就會變得活潑、熱情、開明。目前,西方國家的教育機構相當重視對孩子幽默感的培養。作為啟蒙教育的父母,與子女開些善意的玩笑,鼓勵孩子說些健康的俏皮話,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十分有益的。兒童心理學家認為,這絕非逗樂,而是在培養孩子健康歡樂的個性。父母多一份幽默,子女就更多一份笑聲,多一分歡樂,多一分力量,幽默不僅能消除父母與子女之間人為的緊張情緒,而且可讓子女在笑聲中健康身心,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二:輕松教養,動口不動手

如果說,現在要你用幾句話來描述你的燕子,你想到的是什麼?是孩子的貼心、可愛,還是頑皮、不聽話?相信每位爸媽對於孩子的成長,必然都有一番甘苦參半的深刻體會。

現代父母在教養方式上,已漸從權威式命令,轉而注意到溝通的重要。然而,或許是成長背帚的影響,許多爸媽仍不擅於常常贊美孩子,或許是很少注意到孩子的小優點,也可能是知道卻覺得沒必要說出來。但是另一方面,爸媽卻又相信愛主深責之切,故常用責罵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其實,無論是贊美還是責備,都會有其效果,只是怎麼用、何時用最恰當的問題,而這個分寸如何拿捏,對爸媽的確是個很大的考驗。

三:你也可以是贊美高手

東方父母大多比較含蓄,即使孩子有好的表現,也只是輕描談寫帶過,頂多說甸「好乖」而已。孩子年紀小,對許多行為的好壞、可行不可行還無法自行判斷,必須靠外在力量來作為衡量標准,爸媽的.反應就是他們最主要的依據。

孩子十分在意自己在爸媽心目中的地位,如果爸媽能夠常常給孩子一些贊美,不但能夠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會讓孩子樂意保持那樣的行為。只要爸媽時時提醒自己多看孩子的優點,相信一定會覺得孩子愈看愈可愛。而在看到優點時,別吝於表達出來,大優點大稱贊,小優點小稱贊,試幾次以後,就會愈說愈自然了。常常贊美孩子,真的不是那麼困難的。

提醒爸媽.贊美時別只是說「好棒」、「好乖」,要加上具體事例,才能讓孩子感覺到你的真心.而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四:讓責備有效卻無害

孩子畢竟是孩子,無論我們怎麼說,他還是有孩子氣的時候。如果你因為孩子生了氣,發了火,那很自然,但氣可不要出在孩子身上喲。往往,在氣頭上說的話,情緒的發泄會佔了大部分;而往往這些話也會是充滿不滿與殺傷力的。或許是「你每次都這樣,說都不聽……」的翻舊賬式;也或許是「你是苯還是怎麼樣,聽不懂呀!」的人身攻擊式;甚至更除了語言暴力外,再加上肢體的暴力,企圖將所有的氣憤都發泄在孩子身上……可是,最後呢?自己的氣,消些了;孩子的傷,卻重了……;一陣吵鬧下來,受傷的,是身體上的,也是心裡上的。

1.深呼吸,然後從1數到20,不要急著說話。

2.冷靜下來,確定自己可以保持理性的態度說話了,冉開始說。

3.先看孩子有什麼樣的反應,如果他已經有心虛的樣子,就再重復一次我們的要求。

4、如果孩子依然故我,就可以跟他說:我現在很生氣了,請你聽話好嗎?並且向孩子說明為何希望他照著做的原因。

5-若孩子還是不依,就請先暫停他正在進行的動作;並嚴肅地告訴他:「裁想我需要你好好聽我說話」:或是「你有什麼事想抗議的,可以說出來讓我知道。」

6.我們可以先說我們的,或是先聽聽孩子的;原則是:靜靜地聽,而且是「真的聽」,不要被先人為主的觀念綁住了。

7,與孩子達成協議,原則上,孩子可以有自己的要求,但也要與我們的期望做平衡;且讓孩子知道事情的規則,這樣才不會像是一味地縱容孩子。

每個家庭、每位父母、每位孩子的狀況都很不一樣。因此,必須多想想幾種方式去處理面對的問題。用心,豐目信大部分的爸媽真的用心;但更深一層的是希望爸媽的用心,孩子可以歡喜、放心地感受到。

五:學會向孩子道歉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在一個家庭里,父母威信的樹立,並非由於他們的一貫正確,而是由於他們實事求是,嚴於律己,進而取信於孩子。一個人做錯了事,傷害了別人,必須向人家道歉。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或尋找適當機會與孩子談論自已的過錯,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做人。只有孩子感到父母真正是言行端正,才能產生由衷的敬意,父母的威信也才會真正樹立起來。

同時,道歉還是要注意在心平氣和時,道歉的主旨要明確,態度要誠懇,所說的道理要中肯。如此,必會有深刻的教育效果。

六:讓父親參與家教

越來越多的父親參與家教,是現代家庭日益小型化的需要。五十年代,那種人頭濟濟的「傳統大家庭」目前只佔美國家庭的4%。-項名為蓋洛普的民意測驗表明,在過去10年裡,父母參與家教的時間,已從1984年的每星期5小時增加到今天的32小時,並且增加的勢頭仍有增無減。

專家指出,在充滿女性化的,哇啦哇啦作響的家教中,能夠注人更多一點父親教育的潤滑油,該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當然,專家也指出,父親在跟孩子打交道時,也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父親應克服任何簡單、粗暴的行為,應時常表現出耐心、細致的態度。

2.父親在跟孩子游戲時,不必太投入,如打電子游戲機,否則家庭會成為無人監管的「極樂世界」。

3.父親不應在孩子面前吸煙、喝酒或主動嘗試各類廣告商推薦的產品。

4,父親在孩子面前要嚴格檢點自己的宮行。

5.父親在孩子做作業時,應盡量不翻閱報刊雜志、看電視、打電話以及動用音響設備。

6,最後,在妻子面前,父親對孩子要多表揚少批評,在和孩子發生摩擦產生糾紛的時候,應盡量在妻於回家前自行解決。

七:對低齡兒童的性別教育

新加坡對低齡兒童的性別教育,不只是在課堂上,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加坡的媽媽們會精心地為孩子挑選男用品、女用品,有時因為顏色花樣的緣故她們還會向營業員詢問,這是男裝還是女裝?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嬰,盡管還裹著尿布,卻穿著正式的男裝三角褲。他們的母親說,應該讓他們知道自己是「boy」。當孩子學說話時,媽媽們就會把性別告訴孩子。常見新加坡的年輕媽媽告訴懷抱的嬰兒:「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經常重復。在孩子學說話時,又教他們學說「I am a boy」或「l am a girl」,如果你故意對一個小男孩說:「You are a girl.」盡管他還不滿兩歲,他還是會很生氣地大喊:「No!I am a boy!」(不!我是男孩!)在新加坡的幼兒園,幼兒的廁所也是分男女的,幼兒們分門進出。裡面的設施完全按正規男女廁所所設,只是比例縮小而已。幼兒入園第一天,認識廁所便是第一課。男女廁所的門上,分別貼著男女標志。這個標志與公共場所的比較接近。男孩要有男子氣,教女孩要細心,是一般新加坡家長心中約定俗成的育兒觀。一次,一位母親送兩歲多的兒子上幼兒園,那孩子哭著粘著媽媽不肯走,這位媽媽用堅定的語氣對孩子說:「不能哭,你是男子漢,男子漢是不能哭的。」果然,那男孩強忍著淚。還有一次,一位女士與兩三個男孩等電梯,電梯門一開,那位女士讓孩子們先進,他們卻不進,其中一個示意說,「Ladies first」。

八:教育孩子要採用正面思考的方式

美國的小學,常常教育家長怎樣對孩子說話。

比如,學校告訴家長:孩子的美術作品不夠好,你不能說「你畫壞了」,而要說:「你想想,是不是還能改進些?」而當孩子的功課做錯了時,你最好別說:「你錯了」,要很委婉地講:「你檢查一下,有沒有照老師指導的方法去做?」

永遠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學校的老師說:「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都能用正面思考的方法對待孩子,他將來也會以正面思考的方式對待別人。相反地,如果他從小接觸的就是惡意的、否定的言詞,他將來也會以『負面思考』看這個世界。」

孩子放學很晚才回家,正面思考的家長就會問:「這么晚回來,是不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了?」負面思考的家長則會挖苦說:「外面那麼好,你還回來幹啥!」

我們有些家長總喜歡採取負面思考的方式冷嘲熱諷,聲色俱厲,無形中處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害。

九:幾種不正確的「威信」

許多父母都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是教育好孩子至關重要的一點,可是對於如何樹立自己的威信,以及樹立怎樣的威信則不一定清楚了。很多父母對「威信」一詞存在不正確的理解,以至於對孩子的教育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反面教材可以成為有心人的一面鏡子,下面我們列出父母不正確的?種「威信」,也許對你會有所幫助。

1.高壓的威信。父母經常發脾氣,施暴力,嚇倒孩子。

2.疏遠的威信。父母不接近子女,不與子女交流思想,不讓子女了解父母的興趣、愛好。

3.寵愛的威信。父母對子女姑息遷就,有求必應。

4、擺架子的威信。父母好為人師,自以為是,自高自大。

5.說教的威信。父母總是滔滔不絕說個不停,擺出一副說教者的姿態。

6.誘惑的威信。父母總是用各種獎賞來抬高自己的地位,用小恩小惠收買孩子的心。

7.炫耀的威信。父母總喜歡在孩子面前津津樂道榮耀家史和自己以往的成就,不向孩子提出奮斗目標。

十:教子十不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基諾特,把父母不宜對孩子講的語言歸為10大類:

1.不要惡語,如「你這個大笨蛋!」

2.不要責備,如「你總是做錯事,真是太糟糕了!」

3.不要侮辱,如「你真是個沒用的廢物!」

4.不要壓抑,如「閉嘴,不許再說話!」

5.不要強迫,如「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6.不要威脅,如「我再也不想帶你了,你給我滾開吧!」

7.不要哀求,如¨我的小祖宗,我求求你,好不好?」

8.不要抱怨.如「你這不爭氣的孩子,真叫人傷心透了!」

9.不要許願,如「假如你考了100分,我就….」

10.不要諷刺,如「你可真了不起,還能幹出這種事兒!」

21世紀是競爭愈加激烈的世紀.21世紀是強者的世紀。只有培養孩子的強者氣質,讓孩子成為強者,才能適應新世紀的需要。

自信是強者最鮮明的特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幫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環。孩子取得了小小的進步,父母應不失時機地加以表揚和鼓勵,使孩子堅信自己的能力。在孩子取得進步的同時,要滿打滿算孩子奪取新成績的慾望,讓他有種「永不滿足」的寶貴品質。要時刻提醒孩子「我有信心取得成功」。著名作家海明威就是強者典型。他參加了二次世界大戰,負過幾十處槍傷,乘坐飛機也出過亭,但是他依舊有著不可征服的精神。這歸功於他從小的野外生存訓練。他10歲那年,父親獎給他一支槍,他便去孤島打獵。他說,「我永遠都不會失敗的。」海明威從小的自信,便奠定了他有番作為的基礎。

要作為強者,還得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並且不斷地挑戰極限。只有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和自我評價,幫助孩子朝他們的興趣和天賦的道路上走,才能使孩子早日成長。試想,讓莫扎特、貝多芬去從事發明、從事商業活動,把愛迪生、瓦特關在屋子裡畫畫、彈琴、寫文章,那樣會導致什麼後果呢?

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永無止境地探索,這是強者又一個顯著特徵。訓練孩子的專注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給孩子講一個故事,然後,讓孩子復述故事,等等。有了專注精神後,再科學地制訂發展計劃,是成為強者很重要的一條。

【相關內容】:

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如何尊老

首先,要充分發揮榜樣的教育作用。

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尊敬老人的帶頭人。孩子認識膚淺,判斷能力差,缺乏獨立性,心理活動帶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們眼裡,父母的行為就是一把尺子,認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樣做,他就應該怎樣做。

因此,父母在與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處中,態度應謙遜、彬彬有禮、關心照顧、體貼入微,如在家給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場合,給老人讓座讓道。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表現在自己的行動中,他們會像父母一樣善待老人。還可利用英雄模範人物、現實生活及文學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反復練習,養成習慣。

練習是強化記憶痕跡的有效手段,只有通過反復練習才能將良好的行為轉化為習慣,長久保持下來。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須處處留意,對孩子從「小事」入手,加強培養。如:經常讓孩子幫老人做事情,用禮貌語言與老人交往(常用「您好」、「再見」、「謝謝」、「請慢走」等),關心、慰問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訓練,日積月累,孩子的良好習慣便會逐漸養成。

第三,利用有關節日,啟發誘導。

可藉助老人生日、重陽節(老人節)、元旦、春節等有利時機,通過談話、點撥、暗示,誘發良好行為。如詢問孩子:「明天是××節(××日子),你應該做些什麼?怎樣使爺爺(奶奶)高興呢?」孩子就會認真地說:「我幫爺爺切蛋糕,祝爺爺生日快樂,健康長壽」、「我送奶奶一件禮物」、「我給爺爺、奶奶拜年」。

第四,及時糾正不良行為,防微杜漸。

孩子易沖動、自製力差,他們的行為往往受情緒支配,容易出錯,常常做出對老人無禮的舉動,如對老人發脾氣、摔東西、不理睬等。一旦發現這些問題,成人一定要捨得管教,嚴肅批評,耐心說服,使孩子認識錯誤。尤其不放過「第一次」,嚴格把關。遷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過錯,使孩子養成不良習慣。

最後,建議老人多與孩子交往,增進相互感情。

有些孩子不是對老人敬而遠之,就是漠不關心,這往往是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緣故。在交往中,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隨之行事,非常被動,如給老人搬凳子,說「再見」等。

【案例分析一】:

插座事件

女兒快兩歲時,對牆上的插座孔很感興趣,於是我拿來了她的錄音機,告訴她牆上的孔里有電,是錄音機需要的,插插頭的時候需要拿著後面的塑料部分,這才安全,如果拿了前面的兩片金屬是會死的,而且手濕的時候插插座也是會死的。女兒對死還是很敬畏的,雖然未必明白具體會怎樣,但總之是一件很不好很可怕的事。在兩歲不到的日子裡她學會了插插座,從那天起我們經常叫她XX來幫我插一下這樣那樣的插座,她也經常拖著她的錄音機這個房間聽聽,再拖到那個房間聽聽,不用求我們幫她了。好吧,她很安全地活到了現在,從沒觸過電,我也沒再擔心過她會觸電,我甚至曾告訴她,如果看到一根金屬線你想知道是否帶電,可以用手背靠上去試一下,有電的話會打到你,會有點痛有點麻,但記住千萬不能用手心去抓,手背碰到會彈開,沒危險,手心碰到會抓緊,那就是要命了。

【案例分析二】:

躺在地上哭

女兒很少用哭鬧作為手段來達到目的,因為一次也沒成功過,上了小小班後看到了成功案例,於是活學活用,在某天為了和我們一起吃白粥還是要單獨給她下面條躺到了地上。我們全家該幹嘛就幹嘛去,當她空氣。這里要感謝我的老媽,她更是開始了掃地,當掃到女兒躺的地方時,對她說,來來躺過去一點,這兒我要掃地,別擋著,我掃玩了你再躺回來。於是女兒挪地繼續躺著哭,一會又說,好了,我把這兒掃干凈了,你可以躺回來了。兩歲半的女兒居然真的又躺回原來的地方來哼哼唧唧。我們全家都躲了起來狂笑。當了半小時空氣的女兒終於發現別人的成功案例在她身上成功不了,爬起來討好的說,我覺得其實白粥也是很好吃的,說完自己P顛P顛跑去把白粥吃了個干凈。

直到現在,我也再沒看到過她躺在地上哭鬧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其實小孩子很多行為只不過是試探,第一次就阻止,基本不會有第二次同樣行為發生。

與二十一世紀父母怎麼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東孝順 瀏覽:467
輝縣市辦養老保險需要什麼證件 瀏覽:872
七十歲老人尿毒症透析能活多久 瀏覽:339
養老金不發打什麼電話 瀏覽:565
腦梗能不能引起老年痴呆症 瀏覽:529
父母掏錢買房如何公正 瀏覽:753
單位交的養老保險是社保嗎 瀏覽:255
餐飲是去哪裡拿體檢表 瀏覽:215
一月份退休什麼時候開退休工資 瀏覽:492
錯過徵兵體檢了怎麼辦 瀏覽:343
重陽節促銷廣告牌設計 瀏覽:158
50歲老失眠 瀏覽:762
老人體內二氧化碳超標如何解決 瀏覽:597
高血壓及肝炎患者如何養生 瀏覽:182
為什麼入園體檢只能周一到周六 瀏覽:84
寧波江北養老保險哪裡辦理 瀏覽:111
廠里怎麼拿體檢報告單的 瀏覽:923
老年痴呆症砍人嗎 瀏覽:460
哪家醫院治療老年痴呆手腳抖 瀏覽:324
養老保險社會養老保險 瀏覽: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