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雙亡人為什麼死不了

父母雙亡人為什麼死不了

發布時間:2024-05-02 12:26:01

Ⅰ 為什麼人能承受父母去世而不能承受子女去世

關於這個話題,我忍不住想到魯迅關於「悲劇」的說法: 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摧毀給人看。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生命本身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敬畏的。

但為什麼當孩子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 我們內心感到更加的撕心裂肺呢? 從我自己的個人角度來說,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兩點:

1.從年齡來看,孩子意味著希望和未來,但死亡隔斷了這一切

著名詩人海子曾這樣說: 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太陽意味著希望,意味著未來。

相比年事已高的父母,面對自己的子女去世,對一般人來說更難承受,是因為子女尚且年幼,年輕,他們還沒經歷過人生更多的精彩, 甚至還沒來得及成家立室,結婚生子,實現夢想,就匆匆忙忙離開了這個世界,怎能不讓人痛苦惆悵?

雖然我們可能會抱著傳宗接代,甚至養孩防老的思想自私的愛著孩子,但我們的內心也從未放棄過對他長大成才,禪讓過上美好生活的期望。 現在孩子走了,這一切似乎落空了,白發人送黑發人,錐心的痛占據著內心,一下子像老了幾十歲。

那些失獨老人,更是面臨著家中的安靜得要命的凄涼,沒有孩子的歡聲笑語,沒有親子嬉戲的天倫之樂,怎麼都難再快樂起來。

2.從發生時間來看,孩子去世更是悄無聲息的突然

人內心的情緒,和對意外的接受程度有很大的相關,那些難以接受的現實,往往是發生的非常突然,我們尚未建立任何內心的准備,意外就殺了進來。

一般而言,孩子去世,一般都是 意外居多 ,父母可能前一天還和他興高采烈通電話,第二天就接到孩穗慧子意外發生車禍之類的意外,悄無聲息的走了,甚至來不及道別,讓人慨嘆人生無常。

而 老人去世大多因為疾病,我們在長久的治療過程中,已經慢慢接受了這個事實,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備 ,而如果自己也確實盡力了,也沒什麼遺憾可言;或者是正常的生老病死,屬於不可違抗的自然規律。

無論怎麼樣,曾經生活在一起的親人,離開了都會觸動我們的內心。 但正因為這生命的無常,我們才要更珍惜當下的每一刻,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來。 也始終相信,他們即使離開了,也會變成填上的星星守護著我們。

人生在世,不可能長生不老,生、老、病、死是萬物之自然規律,任何人只要生,就有死,如果自已的父母 ,一旦到了極限要離我們而去,只要他們在最需要我們的時候,給與了安慰與照顧,讓他們走的安心,放心,不留遺憾的上路,也就是我們做為人子的最大心願,雖然親人的離別會賀族局給我們帶來無必傷痛,但那是毫無辦法的事情,只要我們在他們生前盡到了膽養的義務,盡量做好老人交代的事務,百善孝為先,只要我們感覺無愧於父母先人,那我們就能心安理德的面對,雖然有所傷感,隨時間的流失慢慢就淡化了。

然而子女如果先走在了自已前邊,那就說明子女是遇到了天災,人禍,因為他們的年輕是不應該丟下老人而去的,可他們卻戀戀不舍的,帶著傷痛,流著眼淚,一步一回首,如果她們能發聲的話,一定是在喊,爸爸,媽媽救救我,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可我不想走,我還沒有給你們盡孝呢,他們為什麼拉我走,爸爸 、媽媽快拉著我的手。

可我們是人,而不是神,在死神面前顯的是那樣的無能不堪一擊,眼看著孩子在傷痛中掙扎,在病魔的毒爪下抗爭,卻使不上勁,助不了力,留下的只有抓心的痛和那長時間的思念,做為老人他們怎麼可能放的下那段父子情,母女愛,我相信老人的後半生只能活在回憶里,傷悲里。

父母非自然原因去世的,比如車禍,子女也很難以接受啊!不是當事人,可能沒法體會得到他們這種痛苦,也是受了很大的打擊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漸漸增長,心理日催成熟,都會走出來。

而父母因為生死病死,自然規律的,子女就比較容易接受。因為人們早就知道生命有一個自然衰老的過程。痛惜、悲傷,但是還是會慢慢接受。因為自己也會有那麼一天。

而孩子去世,是逆自然的,意外的,人為的。做為父母就很難以接受。原因如下:

1.辛勞付諸流水:勞心勞力,起早貪黑地工作,全部意義都是為了養育孩子,結果,辛苦養育了孩子這么多年,還想著等他長大結婚生娃享福呢,卻說走就走了,怎麼能忍受得了!

2. 育兒 方知父母恩:以前是父母養自己,生活在父母的庇佑之下,感覺不到這種付出的千辛萬苦!而當了父母後才發現,養育一個孩子是如何艱難,不容易啊!

人總是如此,因為自己付出的多,知道養育生命原本不易,才會格外珍惜。

3.植入心底的愛消失:生一個孩子,從他在襁褓里,到會走路,會蹦跳,到上學,懂事。每一個日子都看到一個活蹦亂跳的娃,開心地叫著自己爸爸媽媽,愛和親情,就這么一點一點地積累存在心底。卻一下子說沒就沒了。心被掏空了。

4.容易觸景生悲:生活里到處都是孩子的影子。或者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了。去到哪都徒生悲傷。

消失的生命,就像一顆殞落的流星。希望他們到最後,都能找到安放之所。

--你好,我是琉璃巧 育兒 ,國際知名IP童話繪本作者,繪本閱讀指導師,編輯,早期教育研究會會員。分享國際前沿 育兒 理念。歡迎關注。

我其實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以前和別人討論過生二胎的問題,有些人說,要二胎,是因怕失獨。而我一直很反對「怕失獨要二胎」的想法。我曾用「父母是我們的唯一,丈夫是我們的唯一,他們都會提前離我們而去,我們會因為怕失去,而多認幾個乾爸干媽,小三小四嗎?」

我們能受承父母的離去,而無法承受孩子的離去。是因為,我早早就有心理准備,父母一定會提前離我們而去,而我們從未做過孩子會提前離我們而去的思想准備。

尤其是成年以後,婚姻讓我們走出原生家庭,我們對父母的依戀重心,轉移到了愛人和孩子身上,再加上有心理准備,身邊還有愛人和孩子的陪伴,所以,失去父母的痛苦程度,並不會到了一個無法讓人接受的承度。

一個人如果婚姻幸福,其實愛人和孩子的離去,都會給予同樣份量重的打擊,不會誰比誰輕一些。只不過愛人走的時候,我們心裡覺得,我們不能隨他而去,因為孩子還需要我們,我們用責任心克制著自己的痛苦。

孩子先於父母走了,幾乎意外,沒人多少人能承受瞬間的意外。如果孩子是久卧病床慢慢離世,對於父母來說,有心理准備,要好的多。

父母去世,大多是自然死亡,而且多數經過長久地治療,兒女該盡的孝道已盡,父母去世後,兒女自然也傷心欲絕的,只是身邊還有兒女親人慰藉,所以能更快的從悲傷中走出。

而父母意外死亡的,兒女也是難以承受,但念及身上的責任與還有兒女作為自己未來的希望,所以更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慢慢地走出來。

而如果子女去世,從懷胎十月到小兒成人,父母的付出與辛勞只有父母知道,而且子女去世,大多是意外疾病去世,本就是難以承受的,再加上看著年老的父母,想像著將來自己年老時的孤苦伶仃,那一日更勝一日煎熬與錐心之痛,又豈是旁人能想像得到的?

我小姑子的女兒,二十歲的花季少女,因疾病去世,夫妻二人幾乎瘋癲,幸好還有一子,五年過去,但每每提及,都是淚流滿面,誰又知道在每一個失眠的夜晚,他們又是怎樣渡過的呢?

願每一個靈魂都能夠安息

願每一個生靈都平安、 健康 、快樂、幸福!

老人因為生命已經走到盡頭而自然終結,這意味著完成了生命周期的一個輪回:按照佛教的理念,逝者壽終正寢駕鶴西去後將投胎轉世。而從人世間的親情倫理來說,壽終正寢的老人也圓了自己畢生的人倫之夢: 這完全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正統的生死觀念 。

孩子 , 你的房間擺設還一如既往 , 可曾允諾你的一切 , 已然來不及實現 。 孩子 , 以前沒給你買玩具的時候 , 你會耍賴蹲在地上不肯走 , 這次我可不可以也當一次小孩 , 我可不可以耍賴 , 拽你的衣角求你別走 。 孩子 , 在沒有成堆作業的天堂 , 你過得開心嗎 ? 可沒有你的人間 , 對父母來說卻如同地獄 ……。

這是一群人的悲傷,這是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人倫之悖。所謂『』時間能治癒一切『』,這句話對於失獨父母來說,卻是個天大的笑話。任漫漫時光流逝,喪子之痛不會有絲毫的消弭。隨時都會感覺孩子沒走而還在身邊。 「你是家裡唯一的希望,你沒了,家也就沒了,沒有照顧好你是我們一生的遺憾『』。我們只得自己安慰自己:『』活著就好好活著,只當孩子出國了『』;『』想辦法分散注意力,這會給自己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 ……。 每一句痛徹心扉的話背後 , 都是一個破碎的家庭 。很多人因為痛失子女,從此就再也沒振作起來,心如槁木般度過以後的歲月。某女士獨子意外身亡時年僅二十七歲。兒子走後她自學上網,每天用兒子的QQ和自己聊天;某大叔獨子因為意外交通事故而離世,他的老伴因為難以承受喪子之痛,幾乎三年沒走出過小區門……。 失獨父母所必須承受的,除了喪子之痛以外,還往往因痛失子女而波及到婚姻的穩定,以至於無法保持原來的婚姻關系而無奈地分手。孩子沒了,家也散了。有的失獨父母雖然在多年以後解開了心結,但隨著年齡和 健康 的原因而陷入養老的困境。有的失獨父母甚至說,等到自己走的一天,也不知道有沒有人來給自己操辦後事。 獨生子女的意外離世 , 成了他們心中永遠難以癒合的傷口 ……。

父母對孩子的愛超過孩子對父母的愛,這才能使物種延續,也是自然規律。

從古到今都在宣揚尊老,孝順老人。也聽到每個人都說自己孝順父母,打孩子、罵孩子,然而對父母和孩子的愛差別很大,能承受父母去世,而不能承受孩子去世可以說明。

人都是往下疼,往上疼的少一些,就是倡導也不能改變這個現實,這是發展的規律。

父母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從小就對孩子特別好,吃最好的,穿最好的。

父母心裡時刻掛念著孩子,把孩子當做自己的一切,為了孩子可以辭去工作,做全職媽媽,為了孩子,可以可以吃苦耐勞,因為孩子是軟弱的,需要父母的照顧。

而孩子對父母卻不是這樣,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大了以後要離開家去外面闖盪,去生存,去鍛煉自己,一代比一代更優秀,永遠是最好的基因遺傳下來,那些糟粕被丟掉。

父母對孩子的愛投入的更多,就是無法接受孩子失去的原因。

我老家後鄰居,一兒一女三十多歲都去世了,老太太哭壞了眼睛,老頭能夠想開,沒有在兒女失去時受傷,失去了再傷心也沒有用,不如好好活著。

人事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

大自然的法則,任何人都無法抗拒和逃避。

死亡是地球上每一個生命的最終歸宿,植物、動物、人類,莫不如此。

父母去世是人生中會經歷的必然過程,雖然會心痛會難過,但誰都知道無法改變,唯一盡自己所能,讓父母在世時能夠感受到滿滿的溫暖和深深的愛,給自己盡量少留下一些遺憾。

人生中最大的痛莫過於白發送黑發了。

子女早早離去,那是生命的中途夭折和退場,是不完整的人生軌跡。上有愧父母,下有負子女,於己是無奈和不幸,於父母子女是殘忍,這種痛苦當然無法承受得起。父母本來以為老有所依,即便不需要子女物質養老,也需要精神慰籍和依靠,子女於父母先去,是對父母最大的精神摧殘,喪子之痛,誰都不能承受。

失去親人對每一個人來說是最痛苦的事情,人世間最痛的莫過於親人的離世。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都無法逃避。

父母離世大多都是自然規律,作為子女的雖然心痛,但都有心理准備,能夠接受。因為誰都會經歷父母去世的事情,作為兒女的心裡的痛苦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減輕,最後也會釋然。但是孩子的離去,大都是意外,作為父母的沒有任何的心理准備,是無法接受和面對現實的。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場景是人世間最悲催的事情,作為父母面對孩子的意外離去,瞬間都會徹底奔潰,一夜白頭,喪子的錐心之痛不斷的吞噬折磨著父母。當孩子意外離去,有些父母經受不住打擊,整日精神恍惚,以淚洗面。對生活徹底失去了信心,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希望,有的父母在失去孩子時,由於無法理解和面對,在孩子離開後也會隨孩子離開世界。

「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是父母的全部,為人父母終其一生都是在為孩子奔波,為孩子奮斗。當孩子意外離去後,父母的所有希望就破滅了,生活也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活著只剩下了痛苦和煎熬。作為父母寧肯把活著的機會留給孩子,用自己的命換孩子的命,也不願也不能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和悲傷,像行屍走肉一樣的活著。

父母離開了,子女的家就沒有了,孩子不在了,父母的半條命就沒了。這就是為什麼失去孩子比失去父母更悲傷的原因。

其實很好理解,無非是不平等的愛。雖然從血親角度和正常角度看(非正常角度是跟父母感情不好,彼此間有過傷害或者曾經被父母傷害),一個成年人與自己的父母,以及與自己的孩子,感情應該是一樣好的,失去任何一方都是難以承受的痛,悲傷是一樣的。

所以,就我個人的觀點,我想說,大多數正常情況下,那一部分可以坦然接受和面對父母去世,並沒有太多悲傷,卻對於失去自己的孩子就無法承受,痛不欲生的人都是略自私,並且愛自己勝過愛父母的人。

這部分人的潛意識里通常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親生骨肉,血脈相連,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失去孩子的痛苦不亞於人生信念的崩塌,而對於生養自己的父母,這部分略自私的人通常只會認為他們就是給予了自己生命,並且養育了自己的人而已,略盡義務就心安理得了,對於父母的去世,這部分人會理所當然的自我安慰說:這就是人生,父母先於自己離開是正常的,繼而坦然接受和面對。另一部分更為極端自私自利的人物甚至會認為父母離世省去了不少麻煩,可能心裡還會竊喜。

最後我想說,一個人如果會換位思考,並且心性善良知道感恩,以及不太自私的話,基本上都會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你有多麼疼愛自己的孩子,你的父母就有多麼疼愛你,那是一樣的愛,不求回報,無私深重的愛。

對孩子的愛,和對父母的愛,這兩種愛並不沖突,即便略顯勞心勞力。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

Ⅱ 父母雙亡是什麼因果

別迷信,人有生,就有死的。

閱讀全文

與父母雙亡人為什麼死不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0歲男人的腹肌 瀏覽:846
開個好的養生館怎麼樣 瀏覽:971
辦理養老保險的條件 瀏覽:141
老年大學舞蹈教學計劃 瀏覽:329
2020勝利油田老年大學報名 瀏覽:389
和縣生活網老年大學文藝會演 瀏覽:415
大同企業退休發放取暖費 瀏覽:844
長壽花話語 瀏覽:813
2020年養老金上調發放時間 瀏覽:641
退休公職人員從事營利活動 瀏覽:373
長壽一寶傳銷 瀏覽:87
明人孝順 瀏覽:579
快退休的服務人員先進事跡 瀏覽:329
社保退休管理崗位有哪些 瀏覽:289
養老服務社會化體系是什麼 瀏覽:970
江蘇單位提取養老保險比例是多少錢 瀏覽:74
江蘇宿遷養老金查詢 瀏覽:540
老人機如何裝卡才正確 瀏覽:328
想喝點養生粥都有什麼種類 瀏覽:205
涉軍人員養老保險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