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什麼行為最容易記恨父母

什麼行為最容易記恨父母

發布時間:2024-04-04 13:32:49

Ⅰ 家長為娃操勞一輩子,娃卻會因哪點小事記恨家長

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辛苦的為孩子操勞一輩子,可孩子有時候卻因為一件小事不滿足就記恨家長。身為家長的我,非常理解父母的心情,失望、無奈、不知所措。難道是咱們養了個「白眼狼」!這個「白眼狼」又是怎麼樣培養出來的呢?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孩子是咱們給帶大的,我們做父母的是否有責任呢?

話說回來,第一代獨生子女都已經結婚生子。作為成年子女應該學會理解父母,接納他們曾經帶來的傷害。畢竟在他們那個年代沒有條件學習如何愛、如何培養孩子,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但他們的岀發點是好的,只是方式方法不妥當。我們要學會原諒,他們畢竟是生你養你最愛你的父母親啊。要想改變現狀,父母和孩子都要放低心態,心平氣和的溝通,達到共識,血濃於水,沒有什麼比親情更重要的。父母要與時俱進,學習新的知識;孩子要尊重父母,大家互相體諒,互相適應。構建和諧幸福家庭,靠大家共同努力,這是家庭每個成員的責任。

Ⅱ 孩子非常討厭父母的哪幾種行為,都有哪些呢

孩子非常討厭父母的哪幾種行為,都有哪些呢?

一、不講信用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經在全國各地調查發覺:青少年最令人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中,「說話不算數」佔43.6%,排在第一位。曾看到過一則新聞:爸爸給12歲女兒許下承諾:只需期末考試90多分,便帶她去看海。閨女拚命努力,總算所有合格,去找父母兌付獎賞時,反被一句話打發了:「這么冷的天,看啥海啊!」越看越難過的閨女選了出走,被公安民警知道後,她失聲痛哭:「我的爸爸太虛偽了,同意我的事沒法做到..」

許多父母在教學孩子時,喜歡服務承諾孩子做好某事以後就給予補貼,以激勵孩子做到自身的期待;可卻在孩子做好後,並不是忘了便是找各種理由回絕,不兌現諾言。在孩子因而不滿意時,乃至相反斥責孩子不聽話,努力學習原本就是孩子的職責,不應該為此規定獎賞。當父母失信者於孩子時,正得意忘形自己一個空白支票就能達到自已的教學目標,卻不知,自已的不講信用實際上是在透現孩子對自身的信賴。當孩子不再信任父母時,父母在孩子眼中可能就失去了威性,一切文化教育都要在孩子那邊受到影響,乃至徹底無效。

Ⅲ 蹇冪悊瀛︼細紱誨紓瀹跺涵鐨勫╁瓙瀵圭埗姣嶄笁縐嶈版仺鏂瑰紡錛屽挨鍏舵槸鐢峰

寰堝氬か濡諱箣闂寸殑瑁傜棔錛屼技涔庢槸鍦ㄥ╁瓙鍑轟笘涔嬪悗錛屾墠寮濮嬫樉闇插嚭鏉ョ殑銆傛劅鎯呴愭笎涓嶅拰錛屾渶緇堣兘璧扮殑閬撹礬錛屽彧鍓╀笅紱誨氥傚彲鏄瀛╁瓙姣曠珶鏄鏃犺緶鐨勶紝鏃犺哄か濡婚棿紱誨氱殑鐞嗙敱鏄浠涔堬紝瀛╁瓙緇堝皢鍙鏄瀛╁瓙錛屼粬浠姣曠珶榪樹笉鎳傞亾鐞嗐

浠栦滑鐪嬬潃鑷宸辨渶鐖辯殑鑷充翰鍐寵傦紝鑷宸卞彧鑳藉湪娉曞涵涓婂悶鍚炲悙鍚愬湴閫夋嫨璺熶粠璋併傜敋鑷充粬浠鍦ㄤ笂瀛︾殑鏃跺欙紝榪樹細琚鍚屽︽鴻礋錛屾墍鏈夌殑榪欎簺閮界瘡縐鎴愪簡涓縐嶆ㄦ仺錛屾渶緇堝煁鈃忓湪蹇冮噷錛岀瓑寰呯潃鏌愪竴鏃跺埢鐖嗗彂銆

鑰屼互涓嬭繖涓夌嶇姸鍐碉紝鏄寰堝氱誨紓瀹跺涵閲岋紝鏃跺父鑳藉彂鐜板╁瓙緇忓父鍑虹幇鐨勫績鐞嗗弽搴斻

鑷鍗

浠庝竴涓鍘熸湰騫哥忕殑瀹跺涵錛岀獊鐒墮棿琚鍒嗚傦紝鏈夎稿氱殑瀛╁瓙鍏跺疄涓鏃跺崐浼氬効鏄瀹屽叏鎺ュ彈涓嶄簡銆傚挨鍏舵槸浠栦滑鍦ㄥ︽牎鐨勬椂鍊欙紝鐪嬬潃鍏朵粬鐨勫悓瀛﹂兘鏄鑷宸辯殑鐖哥埜濡堝堝幓鎺ワ紝鑰岃嚜宸卞嵈鍐嶄篃瑙佷笉鍒拌繖縐嶅満鏅錛屽唴蹇冪殑澶辮惤鎰熷姞閲嶏紝鑰屾渶緇堜細閰挎垚涓涓鑷鍗戠殑瀛╁瓙銆

浠栦滑涓嶇埍鍜屽栦漢浜ゆ祦錛屼粬浠鐨勫唴蹇冧細鍙樺緱鍗佸垎鏁忔劅銆備弗閲嶇殑瀛╁瓙榪樹細鏈夋矡閫氫笂鐨勯殰紕嶃

鍙涢

寰堝氱埗姣嶄細鍙戠幇錛屽湪涓浜涘崟浜插跺涵閲岋紝瀛╁瓙鐨勫彌閫嗘湡鏉ュ緱瑕佹瘮鍏朵粬鍚岄緞鐨勫╁瓙榪樿佹棭錛屼粬浠浼間箮鏈変竴縐嶈佸強鏃╄劚紱葷埗姣嶈韓杈圭殑鍐插姩銆備粠灝忕敓闀跨殑鍗曚翰瀹跺涵錛岃╀粬浠鎯寵佽〃鐜拌嚜宸憋紝璁╁埆浜烘敞鎰忓埌浠栦滑銆

鍥犳や粬浠鎬繪槸浼氶氳繃鍙涢嗙殑涓懼姩錛岃〃鐜板嚭鑷宸辯殑涓嶅悓銆

鍋忔縺

鍑鴻韓鍦ㄧ誨紓瀹跺涵鐨勫╁瓙錛屽規槗鍙樺緱鍋忔縺銆傚洜涓虹埗姣嶇殑紱誨紓璁╀粬浠閬鍙椾簡宸ㄥぇ鐨勬墦鍑誨拰鍒涗激錛屽洜姝や粬浠鐨勬兂娉曚笂涔熸繪槸闈炲父鍦版偛瑙傚拰鍋忔縺銆

鍥犳ょ埗姣嶅湪甯﹀╁瓙鐨勬椂鍊欙紝瑕佸敖閲忎負瀛╁瓙钀ラ犵Н鏋佸悜涓婄殑瀹跺涵鐨勬皼鍥淬

Ⅳ 爸媽在孩子小時候做的哪些事情會讓孩子長大後記恨父母

父母對子女有生養之恩,養育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並不容易,而子女成年後理應孝順父母,為父母養老送終,這是一種孝道的傳承。可是讓很多年老父母心酸的卻是,子女長大了,自己過得很好,卻打心眼裡怨恨自己,更談不上孝順。

也有一些人,雖然會定時給父母錢,讓父母能夠過得更好一點,但是卻並不願意跟父母親近,甚至還會怨恨父母。


3.吝嗇,不給孩子物質滿足

由於家庭經濟原因,很多家長在孩子童年時期會對孩子過於苛待,對於孩子正常的物質需求也經常拒絕。

也許家長是本著節省的初衷,但是會對孩子心理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會讓孩子形成自卑的性格。孩子長大後對物質的需求也更渴望,還會對父母當年對自己的苛待產生怨恨的心理。

孩子選擇了自己做父母,就是做父母的幸福,所以父母對孩子應該呵護有加,保護好孩子,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Ⅳ 為什麼一些孩子長大以後會恨父母

看到這個問題,沒有猶豫直接來回答了,並不是自己現在有多恨父母,也並不是簡單的做一個問題的答案。而是這個問題背後所涉獵的一些人和事,是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記憶或是忘掉?

人到中年,對所有事情已經看淡,不像年輕時,總是那麼計較,談起我的父母雙親,卻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從小跟媽媽親近,可能從小就懂得在這個家裡媽媽是最操勞的,一年四季媽媽總是在為這個家操勞,而很少看到爸爸在家的身影,偶爾回家呆上幾天,必也是會跟媽媽吵一架。

爸媽吵架就像家常便飯,來的容易,去的也快,通常是以爸爸離開家為結束,當初也搞不懂為何而爭吵。

逐漸的長大,後來我和姐姐都到縣城裡讀書,距家有60公里左右,吃住都在學校,當時竊喜的一件事情就是終於離開家,不用天天面對她們的爭吵了。

其實後來,慢慢懂得一些人情世故,也越來越恨爸爸,跟爸爸的交流最後都以爭吵而結束,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因爸爸不顧家,只會跟媽媽吵架,二十幾歲時候,我一度發誓這一輩子都不管父親。

後來,我工作了,工作的地方離家有25公里,受到當時條件的制約,很少回家,現在想來還是跟心理一直記恨父親有關系。

再後來母親病到了,我一直覺得母親的病一大部分原來來自父親。父親如果多幹些家裡家外的活計,多承擔下家裡的擔子;多操心下柴米油鹽醬醋茶,錢財的借取來往;抽出更多時間來陪陪母親,母親也不會過早的勞累成疾,最後過早的離開我們……這個時候,我三十多歲了,按理說更懂得父母恩情,但我卻更恨我的父親了。把母親過早過世都歸結到了父親身上。

……

……

父親今年69歲了,身體很好,而我對他的恨,也逐漸的在日子裡磨沒了。現在對他很孝順。(也在反思,作為兒女其實不該對父母親有恨,避免不了的怨氣應該有,但別上升到恨,我們沒有資格恨父母親,也沒資格說,我原諒了父母親)

怨父母的根本原因:

1.作為父親,母親因不能處理好夫妻感情生活而使孩子成長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里,長期的不和諧的聲音對孩子的影響至深。

2.家長過於疼愛,或者隔輩分的溺愛,沒能給孩子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情感 觀,長大後會把自己的不順歸結於父母親身上。

3. 作為兒女成年之後,經歷學習,工作 社會 的人生百態,該從中汲取教育,慢慢去了解曾經的父親母親生活的背景和當年的無奈,會從心底對他們的遭遇感到同情,甚至悲憫,就不會有「恨」之心,更多的應該從親情上關愛理解父親母親的不幸。

怨可能有千萬種,但血緣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生命的誕生和延續,就該感謝感恩給予你生命的這兩個人,無論你的成長之路有多坎坷,畢竟你有幸來到人世生活一回。

長大恨父母,可能有幾種原因:

第一種可能,父母溺愛導致子女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一切理所應當的,父母如果稍有照顧不到的地方,子女由愛生恨。

第二種可能,受家庭經濟條件所限,子女有虛榮心,盲目攀比,虛榮心得不到滿足,怨恨父母無能。

第三種可能,比較普遍,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孩子出現問題,一味的認為孩子不懂事,喜歡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大多數的孩子是有分辨是非能力的,而父母的一位的空洞說教,讓孩子接受不了,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厭恨父母,很多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為人父母了,教育孩子,卻又重蹈覆轍。 歷史 在不斷的重演。所以為人父母的要經常自我檢討,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成長經歷,父母要做好言傳身教,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能力。

無論是何種情況,都是教育出了問題,很多人只是一時的想法,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總有一天你也會為人父母,理解父母,包容父母,原諒父母。為人父母的,要多發現孩子的優點長處好的一面,多表揚你的孩子。要從心底認同孩子,而不是口頭上面說幾句敷衍表揚的話,因為就算說的再好,有時候行為舉止也會暴露真實想法。所以一定要真心的認同孩子,欣賞孩子,培養孩子自信自立自強的品德。不要出了問題,犯了錯誤就一味的指責埋怨,導致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逆反心理越來越強,誤會越來越深,恨意越來越濃,雖然最終可能會煙消雲散,但是這個由愛生恨的過程,會讓親人之間倍加難受。

當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恨自己的父母,肯定和孩子在這個家庭中的成長經歷有很大關系。一個家庭結構如何不是重點,家庭功能是否缺失才是影響一個孩子成長的主要因素。家庭功能也就是這個家是否包含了愛,理解,引導,溫暖等。以下幾個情況都可能會引起孩子長大後的不滿:

1.家庭氛圍糟糕。比如父母相處惡劣,給孩子營造的是一個經常充滿了爭吵,家暴或是冷漠的家庭氛圍。孩子也學不會如何愛。再如,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惡劣,甚至家暴,使得孩子滋生懷恨的種子。

2.教育方式欠妥。親子關系會影響一個孩子的幸福感,安全感和人格發展等。有些家長動不動就打罵,責備孩子,經常都是否定自己的孩子多於肯定,孩子的心理創傷積累得越來越多,使得童年有太多的不愉快。而有的父母過於保護和擔憂,限制孩子做這做那,使得孩子長期需要壓抑自己的需求。有的父母過於溺愛孩子,一味順從孩子,缺乏規則的建立。

3.有條件的「愛」。真愛孩子應該是一種無條件養育。而如果父母打著愛孩子的名義,實則要求孩子滿足自己的各種期望,這其實是一種有條件的付出,是父母在不斷地滿足自己,而不是出於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

人的個體差異大,每個孩子其實都不一樣,父母需要真正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充分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開展教育。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是需要在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中培養起來的。作為父母,愛孩子的心也許是滿滿的,但愛的方式也許不對。做父母的,需要不斷地去學習,提高,包括自身的改善,親子關系的改善,教育方式的改善等。

孩子長大恨父母主要原因就是父母教育孩子不得當。

父母教育孩子方法不得當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長期對孩子進行溺愛,慢慢使孩子認為,父母對孩子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使孩子缺乏感恩心理。 缺乏感恩意識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失誤,無論父母有多辛苦多勞累,對孩子照顧的多無微不至,但孩子都不會領你的情,認為那是你應該做的,即使父母省吃儉用,用省出的錢來給孩子花,孩子也不會說你好,也不會感激你,因為他就沒有感恩的意識。

2, 家長經常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和自己家孩子的缺點相比 ,出發點是想激起孩子奮起直追的決心,結果使孩子喪失自信,以致功課趕不上別人,學習成績逐漸倒退,沒有考上大學,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認為這都是父母造成的。這種情況是好心辦壞事,出力不討好,既耽誤了自己孩子的前程,又使孩子對你產生怨恨的心理,這樣的父母確實劃不來。

3, 家長經常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照看, 只在一定時間給家裡寄點錢就算了事,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長大一定會給自己親的,與孩子沒有建立一點感情。但還認為,是自己寄錢給父母,讓父母給照看的,孩子吃的花的用的都是自己供應的。殊不知,孩子跟你沒有一點感情基礎,就是養孩子的錢都是你拿的,孩子也照樣不領情,這樣的孩子一般都跟他的爺爺奶奶關系好,因為他是爺爺奶奶照顧大的,誰給他有感情基礎他就給誰親。

4, 經受家庭暴力的孩子,長大也會狠自己的父母。 現在 社會 ,孩子較少,家庭有暴力傾向的一般都是父母離異的家庭,父母離異本來就對孩子造成了很大傷害,再加上後來組成的家庭不和諧,孩子受到的傷害更大,所以孩子狠父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怎樣才能避免這種孩子長大狠父母的現象呢?

最關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對孩子太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是帶孩子的妙方,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動起來,自己的事讓他自己干,不要什麼都包圓,讓自己有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時常讓他經受一點挫折,讓他在困難中歷練歷練,孩子有了錯誤給以適當的懲罰,不要讓孩子生活太奢侈,節儉一點而讓他懂得東西的來之不易,培養他的感恩精神。

其他的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既不能用暴力對待孩子,也不能對孩子撒手不管。還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下最棒的孩子,給孩子以自信。

思想永遠不成熟或沒有自己主見的人會恨自己的父母。

思想永遠不成熟,想不明白父母在自己成長中的作用,怨天憂人,凡事愛甩鍋的人。

沒有自己主見的人,什麼都聽另一半的。另一半總是去羅列他或她父母的缺點,他或她也就看不到自己父母的優點!

有些父母確實有些缺點,特別是富二代做了父母之後,十全十美的很少。但如果孩子真的長大了,會調整好父母的情緒,讓父母變得更好!

見過兩個女人,結婚後不斷的貶低對方的父母,挑起另一半與父母的矛盾關系,結果最後都離婚,自己的老年過的很慘!有時真是惡有惡報!老天來報!

教育問題,父母的溺愛導致子女認為這愛是理所應當的,父母如果關照的少一些,子女就認為父母不愛自己,開始恨。

還有一種可能,父母的言傳身教存在問題,子女有很大虛榮心,虛榮心得不到滿足就恨父母無能。

恨的本質是教育出現了問題。教育一定要講科學的方法。可以多從論語等經典找到中國教育的真諦和方法。

在我們身邊,會經常的見到很多家長,總是盲目的怪孩子「白眼狼」,從來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把孩子一點點逼到了家長的「對立」面。還有許多的父母不顧及孩子的自尊,總是重男輕女,總是嫌棄孩子,總是拿孩子當出氣筒,平時總是性情暴躁等行為都會使得孩子心生怨恨。如果孩子遇到了這樣的父母,那麼長大後他們一定會恨父母的。

要想不讓孩子長大後恨父母,那麼父母就必須做一名優秀的家長,就必須學會尊重孩子、愛好孩子和真正懂得孩子,就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一個很好的榜樣,就必須從心理上、 情感 上、生活上和學習上給予有益的幫助和細心的呵護,就必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將情緒遷怒於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孩子是無辜的,孩子的成長需要 健康 的環境。不要讓自己不幸福,影響了孩子以後的人生幸福。

套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話:「幸福的孩子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孩子卻各有各的不幸。」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對孩子的傷害也是終生的,甚至是毀滅性的。這也註定有不少父親會被成年後的子女所記恨。

綜合分析身邊的案例,容易招成年後的子女記恨的父母有以下幾種類型:

3.不負責任型。這種類型的父母, 根本就沒有想承擔教育子女的責任。生了孩子,就扔給父母,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聽之任之。還有的父母,只負責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其他則全不放在心上。孩子因缺少父愛母愛而存在這樣那樣的性格缺陷,根本談不上人生的幸福。還有一種父母,不注意言傳身教,言行舉止不得體、不恰當,孩子自小就得不到正確的引導,無從知道是非的區別。

4.情商低下型。這類父母不懂該怎樣教育孩子,該怎樣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承擔什麼樣的責任。有的不通事理,有的過分吝嗇,有的不懂尊重子女,對孩子非打即罵,使孩子終生生活在自卑的陰影里。對子女,他們只有「養」的觀念,缺乏「教」的概念。

以上這四種類型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大多缺乏健全的人格,無法正成對 社會 、對人生、對自身的正確認知,也就難言真正的幸福。種下什麼因,就結什麼果。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缺了什麼都不能缺了責任;缺了什麼,都不能缺了感情。

很多行業都需要從業資格證書,比如會計、教師、醫生、律師等等,卻沒人想過要給父母做培訓,不合格的不得為父為母。據我看,學會怎樣做父母才是世間第一重要的學問,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生來就會做父母,有些人父母做的實在糟糕。這實在是世間最大的遺憾。

能恨父母的孩子,或許是承受了太多父母的掌控,沒有自由;也或許是父母讓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可能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等等。原因很多,沒辦法逐一剖析。但是我認為最主要的是父母沒有給予愛與自由。

父母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沒有思想,其實不是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在他能挑選喜歡的東西的時候,他已經具備思考的能力,具備分別事物的能力。很多小孩都想快點長大,包括我自己小時候也是,孩子為什麼會這么想呢?我記得我是想快點長大,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類似的家長太多,粗暴地認為孩子沒有想法,於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這就是「掌控」,如果是重度的掌控,孩子大了真的會恨父母,盡管也會理解父母,但是恨會更多。就像一棵樹,它想朝東長,但是外力總是向西吹,結果樹在成長過程中很痛苦,也長得歪歪扭扭。

我認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不要事事管控,讓他自己製作計劃,完成任務。父母的責任就是,在孩子求助時給予建議,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這樣,父母會少很多焦慮,孩子也在這個過程中知道了選擇,後果和責任,更利於孩子成長和成熟。

你好,這個問題比較沉重。在我看來,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遠大於孩子自己所產生的恨意。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傷痕,大約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家庭,尤其是親子關系愛恨交加。

很多人都會怨恨原生家庭,其實恨背後也是深深的愛。那麼這種愛恨交織在抑鬱時體現在很多方面。

先說與父母關系的沖突:沖突一方面來自恨父母把我培養成這樣的性格,導致了我們的現狀;

責備父母無意識地給了很多枷鎖,需要我出人頭地,給了我沉重的壓力;恨父母從來不是真的愛我......

所以,特別責備父母,覺得父母從來都不是愛我們的,而是帶有條件的愛,希望我能出人頭地才去愛我的。當這種責備不斷強化的時候,就變成恨;

當我們實現不了父母的期望,我們開始自責、內疚。因為父母還有很多親戚、很多朋友都在和父母比較,我也感受到父母也不認輸,他們只想第一,我應該為父母爭光的,讓他們臉上有光的。

所以,潛意識其實還是我們想獲得父母的愛。

再或者在我們年幼的時候,碰到問題和困難,我們個人沒有任何力量,於是向外求助。向外求助的第一步肯定是自己最親的人:父母。

當求助於父母時,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內心的恐懼和心靈的幼小,站在大人的角度,要麼責備我們,覺得我們無事找事,覺得我們想多了;

再或者,父母很心疼我們,於是開始也被帶入這種情緒,他們開始著急,焦慮。

責備和激將法導致了我們的憤怒,憤怒不斷強化便轉變成恨。他們的焦慮則導致了我們內疚、自責,內疚自責強化的結果就是恨自己,最後開始攻擊自己。

所以,我們看到,恨中夾雜愛,愛中夾雜恨。

要做到明白為什麼父母會對我們這樣那樣,為什麼父母潛意識灌輸了那麼多價值觀念給我們?其實回答這個問題,要追溯到父母的原生家庭,父母當時所在的 社會 背景,他們所面臨的挫折和 社會 的壓力。

比如我的家庭,我父母對我一方面是溺愛,一方面父親容易焦慮,所以我小時候感覺到的環境是壓抑和不安全的。但慢慢學會去理解父親之後會發現,其實父親小時候也缺愛,因為爺爺在他十幾歲時就去世了,所以父親才會這樣。

所以,總結來看這種恨主要是以兩點:

第一,覺得父母不是真的愛我,我的存在只是為了滿足他們的虛榮心;

第二,這種恨其實還是來自於自己:因為父母對我們的期望,而我們為了獲得他們的愛,也給自己制定了不切實際的期望,或者要求太高,卻達不到。然後導致無法接納自我,把這種對自我的恨投射給了父母。

解決問題是沒有方案的,意識到問題,去做心理上的疏導,溝通,只有在生活中修煉放過自己,放下別人。

或許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會設身處地的思考這些問題。

Ⅵ 孩子為什麼恨父母,6種父母只會毀了孩子,記恨父母的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麼,就干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閱讀全文

與什麼行為最容易記恨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慶安縣養老院多少錢一年 瀏覽:473
出嫁女兒怎樣孝順父母 瀏覽:31
父母離異後變更撫養權如何遷戶口 瀏覽:443
養老孝順的句子 瀏覽:815
兒童重陽節送給爺爺奶奶的禮物 瀏覽:609
四季青敬老院到玉泉路口 瀏覽:483
城鄉補充養老保險交多少 瀏覽:842
渝中區推薦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297
駐馬店退休工資為啥沒發 瀏覽:83
敬老院重陽節文藝演出主持詞 瀏覽:959
如何做到權威的父母 瀏覽:913
女職工退休解除勞動合同 瀏覽:314
體檢表肝寫的丁是什麼意思 瀏覽:986
勞務關系退休人員工傷 瀏覽:913
歐洲美女如何養生 瀏覽:714
改革開放40年老年大學的感悟 瀏覽:621
領導重陽節慰問 瀏覽:517
養老金自己交的能退回嗎 瀏覽:770
沒有申請養老保險可以交 瀏覽:500
60歲留念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