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中國的父母總是把期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
跟我們中國的傳統觀念有很大的關系,同時父母過於看重孩子,所以會不自覺地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導致這種現象發生。
小時候我們總是會聽到父母在耳邊念叨,要認真讀書,考個好的學校,以後要出人頭地,控制欲強一點的父母甚至要孩子按照他們規劃的路線來走,你說父母這是愛孩子吧,確實是愛,但這種愛是夾雜著自私和濃烈的個人情感的,我們都知道父母這樣是為了我們好,但他們也僅僅是說了一句為我們好,然後就要我們按照他們說的去做,一旦沒有做,或者沒有到達他們的目標,就會指責了,說什麼不聽話、以後會後悔之類的話語,那為什麼父母總是要把他們的期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可能性:
一、傳統觀念深入骨髓
既然是你的孩子,你肯定是希望他/她能夠少走彎路,而父母作為過來人,自然會想著幫孩子規劃前程,普通家庭的父母更是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自己沒做到的事情以後讓孩子來做,或者干出一番事業來給自己爭氣,可以靠著孩子來光宗耀祖,這種觀念是永遠都沒有辦法改變的,可以說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會這樣想。而事業成功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夠超越自己,對孩子的要求也更加嚴格。
她現在不到30歲,孩子也才這么點大,你就跟我說你打算靠孩子了?為什麼不是想著兩個人努力點改變這種囧境呢,孩子以後會變成什麼樣都是未知數,現在就把所有的期望都寄託在他們身上了,這樣真的好嗎!當時我就說了她,可後面這樣的話她又說了幾次,我都不想反駁了,既然你想逃避,我也叫不醒一個要裝睡的人。
和孩子一起成長,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比單方面的把期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會更好,更多時候要學會尊重孩子,詢問孩子的意見,自己也是從孩子階段過來的,不要把當初自己反感父母做的事情,現在重演一遍在孩子身上。
⑵ 為什麼父母萬事都替孩子著想,孩子卻不領情
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的好,都是主觀地從自己的意識和需求上出發的,而孩子的話外音家長並沒有聽到。
小林小時候有過這樣一次經歷,媽媽帶她逛玩具店,她很喜歡帶天使光環的發箍,但媽媽卻覺得比起發箍,帶天使翅膀的小背包更實用。
媽媽決定要給她買背包的時候,小林小聲說:「那個發卡更好看……」
因為這是一種本能性控制欲的具象體現,家長管孩子雖然時常覺得很心累,但其實也是會漸漸對「替孩子做主」這件事情上癮。
不放開孩子給孩子自己做主的空間,不發自內心地尊重孩子,不僅孩子無法健康獨立地成長,家長也會在「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上不斷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