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閩南人家裡老人過世有什麼禁忌
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
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里,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報喪的禁忌
治喪之家,要在大門上掛上白布、白紙,讓人們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並向堂親姻戚報喪,給在外地或海外親人發訊,子女聞訊奔喪。其中向姻戚報喪,尤要慎重。父母去世,確定了葬禮的日期後,孝子要去親戚家報喪。報喪時講究孝子未進屋,先跪在室外行禮,向親戚報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禮的時間。
守孝期間,子女忌參加娛樂活動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後,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如果官員不回鄉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彈劾,受到處分,嚴重者甚至會永不錄用。
如果官員在丁憂期間,有嫁娶、生子、分家、作樂等行為,都被視為不孝,也是會受到彈劾的。現代社會,很多人們將守孝時間縮短,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諱子女尋歡作樂。
守孝期間,子女忌穿紅帶綠
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帶綠。
❷ 福州的民風民俗(詳細)
德昂族「潑水節」
■ 節日時段
公歷4 月中旬左右
■ 節日來源
德昂人也過潑水節,時間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目與傣族潑水節一致外,德昂族潑水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洗手洗腳。屆時,每家的晚輩年輕人要准備一盆熱水,端來放在堂屋中央,把家裡的父母等長輩請出來坐在堂上,向他們叩頭請罪,請他們原諒晚輩的一年來不孝順的地方。長輩們也要檢討一年來在為晚輩樹立榜樣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後,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同時互祝來年在和睦、勤勞的氣氛中度過。如果父母去世,兄長、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為洗手洗腳的對象。
這個習俗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待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痛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著花瓣的溫水中清洗。以後就演變為一種習俗。
■ 慶祝方式
德昂族潑水節與傣族的潑水節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歷4 月中旬左右舉行。臨近節日,人們忙著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龍、水桶等潑水工具。老年信徒們齊集佛寺,搭建潑水節時為釋迦牟尼雕像洗塵的小屋、架好水龍。水龍是由一根粗木頭雕鑿而成,長約四五米,彩繪一新,上有槽口。潑水時,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為佛洗塵。然後,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手持鮮花,蘸水輕輕地灑向周圍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賀新年的開始。這時,人們開始興奮起來,紛紛互相祝賀新年,年輕人將水桶高高舉頭頂,將水滴灑在老年人的手上,祝願人們生活快樂、健康長壽。老人們則伸出雙手,將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詞,為年輕人道喜、祝福。這種儀式之後,人們便以象腳鼓為前導,排成長隊,擁向泉邊、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潑水。潑水節既是德昂族人民歡度新年的典禮,又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尋找心上人的好時機。德昂族流行一種贈竹籃子,並乘夜深人靜串姑娘時,將籃子分別送給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隻,要送給自己最喜愛的姑娘,以此表達自己的愛意,試探對方的反應。因此,這時每個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幾個竹籃,然而姑娘究竟鍾情於誰呢?這就要看潑水節那天姑娘背的是誰送她的那隻竹籃了。到了這一天,姑娘們人人都背上了一個精緻美觀的竹籃,但究竟是誰的呢?這下可忙壞了小夥子們,他們睜圓雙眼,緊盯著姑娘們身上的竹籃,仔細辨認著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給她的那隻竹籃。對對情人相遇後,便互相盡情地潑水、嬉戲,以表達自己激動、喜悅的心情。
❸ 家人去世第七天,燒頭七,三七,五七,百天都需要燒什麼
家人過世,燒頭七,三七,五七,百天是自古的喪葬風俗:
1、頭七由兒子處理:燒紙錢、燒香、備家畜菜餚奠祭。
2、三七由女兒處理:燒紙錢、燒香。
3、五七由出嫁孫女處理:燒紙錢、燒香
4、七七為滿七由兒子處理:燒紙錢、燒香、備家畜菜餚奠祭
5、白天以後:燒香祭祀
燒頭七,三七,五七,百天喪葬風俗的來源:
1、自古中國喪葬風俗有:出殯日起三天原墳的風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樑、擺供品、上香、踩宅院、燒紙等程序。(骨灰盒在殯儀館寄存的,只擺供品、上香、燒紙)。
2、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燒一次紙,燒七次,過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為燒七(也叫:做七)。現在通常將做七改變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墳所替代)、三七、五七、七七、(現在只燒單數,燒大七)。按凶事風俗,燒一七、七七、以死者兒子為主,稱做:有頭,有尾;三七、以死者兒媳為主;五七、以死者女兒為主。(燒五盆紙花)。
總結:各地喪葬風俗可能有不同,尊重為上。
❹ 母親剛剛去世兒女有哪些禁忌
母親剛剛去世兒女有哪些禁忌
母親剛剛去世兒女有哪些禁忌?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態,在民間,母親去世後身為子女的我們是有不少禁忌的。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母親剛剛去世兒女有哪些禁忌的相關內容。
母親去世,作為女兒戴孝應該:父親如果健在,右側短一寸;父親如果之前也去世了,則右側短二寸。
戴孝布按照男左女右:父親去世,孝布左側短一寸; 母親去世,右側短一寸。如果父母都去世了,孝布則短二寸。父親後去世,左側短二寸;母親後去世,右側短二寸。不能帶齊孝,即孝布不能一齊,防止犯重喪。
戴孝期間不能穿紅色衣服的習俗,從古代一直延續到現在,這一習俗是對逝者的尊敬。只要能夠把對親人的愛與悲痛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一些細節可以不去考慮。
與逝者相關的祭日:
1、重要祭日:逝者每年的生日。
2、重要祭日:逝者每年的忌日。
3、頭七:逝者去世後的第7天(重要)。
4、二七:逝者去世後的第14天。
5、三七:逝者去世後的第20天(重要)。
6、四七:逝者去世後的第28天。
7、逝者去世後的第1個月。
8、五七:逝者去世後的第35天。
9、六七:逝者去世後的第42天。
10、七七:逝者去世後的第49天(重要)。
11、百日祭:逝者去世後的第100天。
親人去世後的忌諱
一、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
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
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里,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二、忌諱讓死者光身而去
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而去。
所以舊時,老人們在到了一定年齡以後,兒孫們往往就要在閏月年為其准備壽衣,讓老人們看著放心。
壽衣的件數、質地是很有講究的。件數要單數,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雙數,怕凶禍再次降臨;材質上則忌用緞子,因〝緞子〞和〝斷子〞諧音,而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後代多子多孫;壽衣還不能用皮毛製作,怕來世轉為獸類。
三、入殮時候的忌諱
1、入殮的時候忌諱淚灑屍身。在入殮的時候,親人們要暫時忍住悲傷,控制住眼淚,以免淚灑屍身。
2、入殮前後忌諱貓、狗接近屍體,認為會引起死者驟然挺立或成僵屍。
3、棺材忌諱用柳木。棺木以松柏材料為佳,禁用柳木。因為松柏象徵長壽,柳樹不結籽,恐會絕後。
四、報喪的禁忌
治喪之家,要在大門上掛上白布、白紙,讓人們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並向堂親姻戚報喪,給在外地或海外親人發訊,子女聞訊奔喪。其中向姻戚報喪,尤要慎重。
父母去世,確定了葬禮的日期後,孝子要去親戚家報喪。報喪時講究孝子未進屋,先跪在室外行禮,向親戚報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禮的時間。
五、葬禮日期、墓地的選擇
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是不會一下子走遠的,死亡會涉及很多事項,所以古人尤其重視葬禮日期的選擇,以免引發系列的不幸。
而墓地的選擇自古以來都十分講究。俗以為墓地好壞直接關系後代的貧富吉凶。舊時,關於墓地的選擇禁忌,民間有十不葬歌謠:一不葬粗頑塊石,二不葬急水灘頭,三不葬溝源絕境,四不葬孤獨山頭,五不葬神前廟後,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岡撩亂,八不葬風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龍虎尖頭。因此,要請專業人士選擇葬禮的日期、好風水的墓地。
六、下葬後的禁忌
逝者下葬之後,送葬的人要繞墓三周,在回家途中則忌回頭觀看,以免逝者的鬼魂跟隨活人回家。
七、服喪期間忌諱走親訪友
子女服孝期間不走親戚,不訪友,不集會,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幸。俗語有〝身穿熱孝,不登鄰宅。〞
八、守孝期間,子女忌穿色彩鮮艷衣服
父母去世後,子女要為父母守孝,古時候一般要守孝三年。現代時間縮短,但也不宜少於一年。守孝期間,子女忌諱穿色彩鮮艷的衣服,濃妝艷抹,飲酒作樂。
安慰親人去世的句子
1、你的親人只是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們能看到你,他們不希望因為他們而讓你過得不好,要讓他們知道你是非堅強的人,不會讓他們失望的節哀吧,走的人不希望你不快樂。
2、節哀吧,走的人不希望你不快樂。
3、你的親人去世了,不要太傷心難過,在天國,他不會喜歡你這樣消沉的,打起精神,努力吧,為了你的親人。
4、親人會在天上注視著你。陪伴著你。只是你看不到他了.
5、去的已經去了,但他一定不希望我們活著的人過得痛苦。他一定希望我們在表達了適度的悲哀之後,應該照樣會好好地活著。他會在另一個世界為我們祝福的!
6、人死不能復生,我知道你傷心,難過,但是日子還是要照樣過,現實生活不會因為你失去一個人,時間就停止,想哭就哭出來,我的肩膀借你靠,哭完以後請堅強,好好過日子,別讓他走的不放心。
7、人之常情,每個人都無法去體會失去親人的痛苦,我們只能在心裡為死去的人默默祈禱,希望他們在另一個天堂也活過的很好!
母親去世後有什麼禁忌
親人去世後忌諱身邊沒有親人,以前的人很注重傳宗接代這個說法,如果有老人去世,身邊必須有自己的親人或者後輩在身邊陪著,以便逝者去世時,還有人陪著她,不孤單。逝者在陰間的時候也不會太牽掛這邊,他們才會安息。如果逝者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死去,那就是最大的福氣,如果老人死在兒女的懷里,是兒女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在死之前一定要提前穿好壽衣,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死去。在舊社會,老人們到了一定的歲數兒女們就會提前准備好壽衣,是為了讓老人們放心,壽衣的件數和材質也是有很多的講究的,件數要在單數上千萬不能是雙數,會有災禍降臨。材質忌諱用緞子做,因為「緞子」和「斷子」同音,多以綢子為材料做壽衣,寓意自己的後代多子多孫。
在入殮時忌諱把淚灑在屍體身上,在入殮的時候,親人要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控制住自己的眼淚避免滴落到屍身上。入殮時也忌諱貓貓狗狗靠近屍體,這樣會讓屍體突然站起來。棺材不能用柳木,一般的棺材都是以松柏為材料,因為松柏象徵著長壽,而柳樹不結籽,可能會絕後。如果自己的家裡人去世,要在大門上掛上白布還有白紙讓別人知道家裡有人去世,還要給自己的親戚報喪。
子女在穿孝服時切忌不走親訪友,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幸。守孝期間,子女也要避免穿一些鮮艷的衣服,也不要濃妝艷抹,飲酒作樂。如果你的親人去世了,不要過於的傷心難過,在天堂里,他們如果看見你這個樣子,他們也會很難過,他們不喜歡你那麼消沉,打起精神努力吧,為了你的親人。
❺ 福州人父母的忌日用哪幾種供品
忌日的祭品可以直接到當地的香火店,店員會給你包的完完整整,禁忌搭配也會給講明白。
❻ 老人過世有哪些習俗
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
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後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後就有老人開始准備壽衣了。
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件數一般是五、七、九等單數伏嘩,而不會是雙數;材質上則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諧音,寓意後世兒孫多子,而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與「斷子」諧音。
2、棺木忌諱用柳木
棺木忌諱用柳木,相傳是因為柳樹不結籽,擔心會絕後。
二、葬禮的日期忌諱選在重喪日
重喪,(音chong sang),重,重復,雙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喪事,指的是一個人去世後近則百日內,遠則一年左右,家人或者親戚中又有人相繼去世的情形。
習俗講究,舉行葬禮的日子一定要避開重喪日,以免家中再發生親人去世的情形。
三、熱孝期間忌諱走親訪友,尤其是參加喜事
直系親屬去世一百天內,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須,不要外出旅遊、探親訪友等,以免將自身的悲傷氣息帶給他人。
尤其是婚禮、開業、慶賀小寶寶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參加。
四、守孝期間,子女忌穿紅帶綠
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消廳漏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
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拿爛還是不可穿紅帶綠。
五、守孝期間,子女忌參加娛樂活動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
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後,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如果官員不回鄉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彈劾,受到處分,嚴重者甚至會永不錄用。
如果官員在丁憂期間,有嫁娶、生子、分家、作樂等行為,都被視為不孝,也是會受到彈劾的。
現代社會,很多人們將守孝時間縮短,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諱子女尋歡作樂。
六、直系親屬去世第一年,春節門前忌貼紅對聯
過年貼紅對聯是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習俗。但如果家中有直系親屬去世,第一年春節,門前是忌諱貼紅對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