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的那一句懂事毀了多少女孩

父母的那一句懂事毀了多少女孩

發布時間:2024-03-31 01:32:03

⑴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毀掉了多少痴兒怨女

三書六禮的時代已經絕塵而去,如今留下的是其神秘而有特色的文化氣息。中國人注重婚禮,如同注重前途一般,這樣的投入恐怕是哪個社會都無法改變的。經過幾千年的積淀,中國的婚姻文化業已形成,以特有的身份標志著中國的存在。


現在,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喊著婚姻自由,自由戀愛,可是最終大多數依舊不底下高傲的頭顱接受家中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那是因為,這樣的婚姻更牢靠,更能走得長久。

現在的婚姻在自由戀愛自由結合的狀態下,我們也要適當注意父母的態度,二者結合更為可取。關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怎麼看,歡迎評論。

⑵ 父母的這句話傷害了多少孩子的散文

父母的這句話傷害了多少孩子的散文

父母的這句話傷害了多少孩子的散文,相信大家在網路上都看過很多散文,其中有些散文是關於教育孩子的,在生活中,父母無心的一句話是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的,下面分享父母的這句話傷害了多少孩子的散文。

父母的這句話傷害了多少孩子的散文1

前不久看了《少年說》,小女孩崔兢讓我印象十分深刻。

崔兢有一個小六歲的妹妹,每次她和妹妹發生沖突,妹妹都會跑去爸爸那裡告狀。爸爸聽了,不管真相是什麼,二話不說,都會先來教訓崔兢。

節目現場,崔爸爸以「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孩子要以大讓小,並問崔兢: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崔兢一邊抽噎,一邊說:但是每次明明都是她做錯了,為什麼每次都要讓我道歉?而崔爸爸仍舊重復一句話:畢竟她小。

高台之下,崔爸爸問一位女孩子,會不會和弟弟打架,女孩說,「我不敢打他,我怕我爸說我」。旁邊同學也說,女孩的爸爸很嚴,有一回弟弟惹了她,但是她也不敢吭聲,爸爸還罵她「活該」。提到這件事,女孩也忍不住哭了。

其實,不少父母也像崔爸爸一樣,凡事要求大的孩子要讓著小的。孩子發生沖突,就以年齡為由,逼著大的孩子妥協讓步。

也許很多父母想由此教育孩子,要學會謙讓,但一味要求以大讓小,卻同時傷害了兩個孩子。

親戚的兩個女兒,一個七歲,一個三歲。一次,我去親戚家吃飯,六歲的姐姐正在看《哆啦A夢》,她說她也想要一個哆啦A夢的百寶袋。

我問她如果有百寶袋,最想干什麼。她一本正經地說,最想把妹妹裝在袋子里變走。

我吃了一驚,問她原因,她說:因為我討厭妹妹,我的東西都要給妹妹,媽媽只喜歡妹妹,不喜歡我。

原來,親戚一直都要求姐姐要愛護妹妹、讓著妹妹。吃的零食、玩的玩具,都要讓妹妹先挑,妹妹喜歡姐姐的東西,姐姐要讓給她;

一次,妹妹拿著畫筆,把姐姐最喜歡的娃娃塗得面目全非,姐姐看到,從妹妹手裡搶過娃娃,妹妹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姐姐拿著娃娃向媽媽訴苦,反被批評把東西隨處亂放,而為了安慰大哭的妹妹,媽媽給了妹妹一顆巧克力。

小孩子的話,聽來天真幼稚,卻是他們最真誠的想法。

父母不問是非,只要求大的讓著小的,只會讓孩子覺得不講道理。

大孩子滿腹委屈,把所有的不開心歸結於弟弟或妹妹身上,認為是他們分走了自己應得的愛;

小孩子有恃無恐,他們明白,即使犯錯,但自己年紀小,總能夠得到諒解,所以愈發放肆。

一個放縱,一個怨恨,久而久之,即使血濃於水,親密的關系也會產生隔閡。

鄰居家有三個孩子,他們家特別寵小兒子,因為是最小的孩子,所以一直被捧在手心裡。每次和哥哥姐姐發生矛盾,父母都會以「他小」為理由,要求哥哥姐姐讓著他。

當時,哥哥存了很久的錢,買了一個隨聲聽,弟弟很喜歡,找哥哥要,但是哥哥不給,後來他自己偷偷地把隨聲聽拿走了。哥哥發現以後,弟弟拒不歸還,兩人就打起來了,桌子椅子亂成一團。父母知道後,說哥哥不懂事,一點兒也不知道讓著弟弟。最後隨聲聽還是給了弟弟。

弟弟拿著隨聲聽到小夥伴們面前炫耀,大家都非常羨慕他,不只是他的隨聲聽,更羨慕的是他在家裡的地位。

但是,他習慣了當家裡的小皇帝之後,甚至要求家人之外的所有人都對他好、滿足他的要求。越長大,他的小夥伴也越不想與他來往。

家庭里被偏愛的孩子,都是幸運且幸福的,因為父母把更多的愛和關注給了他們。

但另一方面,被寵溺的孩子,也會依仗父母的偏愛,把別人對他的好當成理所當然,他們學會了接受愛和關懷,但沒有學會愛他人的能力。

一直在忍讓的孩子,在親情里感受到的,是不被信任與被區別對待,成長的過程中,更容易沒有安全感。

琳琳有一個比自己小四歲的弟弟。小時候,她很喜歡弟弟,六歲的她牽著弟弟拍的照片,咧開嘴笑得很燦爛。

但是漸漸地,琳琳覺得父母越來越偏心。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弟弟的;和弟弟吵架,吵到最激烈的時候,媽媽就會出聲幫弟弟,不管怎樣,錯的總是自己。那些年,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你是姐姐,你要讓著弟弟」。

琳琳六年級的時候,親戚送了一個機器人給他們,會唱歌、會擺動手臂,琳琳和弟弟誰也沒見過機器人,感覺很新奇,都很喜歡。

他們說好每人玩十分鍾,但是該琳琳玩的時候,弟弟不給她,琳琳說弟弟說話不算數,結果弟弟一巴掌抽到琳琳臉上,琳琳一氣之下把機器人搶到自己手裡,然後弟弟開始大哭。

媽媽聞聲趕來,責問她為什麼欺負弟弟,琳琳說弟弟不讓她玩玩具、還打她,但是媽媽不信,只是一直責罵她為什麼搶弟弟的玩具,怎麼那麼不懂事,為什麼不讓著弟弟?然後從琳琳手裡把機器人拿走,放到弟弟懷里,一邊幫他擦眼淚,一邊安慰他。

長大後,雖然不再因為一個玩具怒目相對,但父母的態度,卻在琳琳心裡留下了抹不去的陰影。她認為,她愛他們每一個,可是沒有人愛她。

她變得堅強、獨立,卻也極度敏感、自卑,覺得自己始終低人一等,總是小心翼翼。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安全感的最初來源。不看事實,一味要求孩子忍讓,孩子會明白,即使自己受了委屈,父母也不會理解,不如埋在心裡。

一直容忍的那個孩子,今後即使面對不公平的事,或是應該屬於自己的東西,也不會去爭取,因為從小的環境,讓他們明白,努力都是徒勞的。

家庭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父母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關系,孩子也會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系。

失敗的教育,就是用大孩子的委曲求全,換來小孩子的如願以償。

在孩子的矛盾中,父母要做一個旁觀者和調和者,不站在某一方,不根據主觀意願裁決對與錯,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處理。

做為父母,對於子女都應一視同仁,決不能以大的要讓著小的為理由,給予他們放縱的特權,否則將同時傷害兩個孩子。

父母的這句話傷害了多少孩子的散文2

散文父母會使孩子失去信心的散文

最近,讀到青山依舊在其博客里寫的《是什麼阻礙了孩子的成長——喪失信心》一文,引起了我的這個問題的興趣。過去以來,我也一直在思考,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和老師究竟應該在那些方面多下功夫,下好功夫。思考的結果主要還是信心問題。看了青山依舊的文章,這種想法更加強烈。青山依舊,可以說抓住了孩子教育的一個關鍵問題。她所談的是父母對孩子的失去信心,而我所要談的則是父母怎樣讓孩子失去自信和怎樣培養孩子的信心。

信心,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在孩子信心的成型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往往容易忽視對孩子信心的保護與培養。

據我觀察,孩子的信心來自天性。無知故無畏,無畏故自信。孩子生下來是沒有知識的,他們的知識的獲得來自後天的教育。因此,對很多的問題,或者要做的事情,孩子最初總是懷著一種必勝的信心。他們並不像大人一樣,三思而後行。瞻前顧後不是孩子的天性。對要做的事情,孩子總是信心滿滿。比如讀一年級的孩子參加完期中或期末考試,回到家,家長會迫不及待地問:「考得怎麼樣?」孩子天真無邪的回答:「考得很好。」作為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啟蒙,連考試是什麼意思還沒有弄懂,對自己考的怎麼樣還沒有正確的判斷。因此,他對家長的提問,僅僅是出於自己天性的信心,做了回答。家長倘若真的認為孩子考得很好,那就大錯特錯。

孩子的信心表現在一些極其細微的小事情上。例如孩子對你的甜笑、玩玩具、學走路、喊父母、穿衣服、洗手,做其他事情,等等。這些事情都是很小的,但孩子做的時候,一定是非常認真的,哪怕是第一次喊媽媽,喊爸爸,他們都是非常認真,鼓足了信心的勇氣。在孩子的世界裡,想做什麼,在做什麼,往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聚精會神的專一,出乎大人意料的想像與創造性。這些表現,就是孩子信心的表現。對孩子的這些表現,很多家長不以為然,不注意,或者注意了,也會輕易疏忽,不當一回事。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家長的這種疏忽是最危險的。至於在學校裡面,老師也是最容易忽視學生的自信的天性的,對學生的信心以及由此在學習、在與老師、與同學、在完成學校老師交給的事情上所表露的信心,老師往往熟視無睹。

對孩子的信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裝聾作啞,無動於衷,在無形中扼殺了孩子的信心,使孩子失去了對自己的信心;久之,家長與老師也會失去對孩子的信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嚴重造成孩子的畸形發展。我們注意到,很多的家長常常嘆息:「怎麼搞的.?我的孩子小時候很聰明的,讀起書來就不行了,學習成績很差,老跟不上班。」雖不知,這個結果正是家長一手製造的。孩子的知識來源後天的學習。其獲得途徑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長的、來自社會的、來自學校的,來自他自己的游戲,等等。然而在獲得知識的途徑中,家長或老師常常妨礙孩子的自信,影響他們的信心。

家長在扼殺孩子信心上,往往是出於無意識的,有時甚至是出於對孩子的'關心與愛護。比如,孩子要往一個高處攀爬,出於安全的考慮,一般家長是要立即給予制止的。又比如,孩子在游戲的時候,要動用家裡比較珍貴的東西,家長一般是不會支持的,甚至表現出粗暴的反對。前面我們說的關於孩子考試的情況,考前孩子信心充足,考後也自我感覺良好,但是成績出來後並不理想,一些家長就會拿孩子的信心來開玩笑或者譏諷、笑話。這些在家長都是無意識或者出於保護性質的,但對孩子來說,信心已經受到挫折。這樣的事情發生越多,孩子的信心越遭到打擊,甚至喪失信心。

培養和保護孩子的信心是家長和老師最要做的。古羅馬哲學家愛比泰克說得好:「重要的不是做什麼,而是怎麼做。」在培養和保護孩子的信心上,最需要做的就是怎樣做。

首先,家長要做學生,要和孩子一起成長。孔夫子說:「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所有家長在生孩子之前都沒有學會怎樣生,怎樣教孩子。家長在教育培養孩子上也是一個新生兒,也是一個學生,需要盡快的學習。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花在孩子的成長上,發現孩子、研究孩子、幫助孩子,與孩子一同成長、成熟。

其次,家長要對孩子充滿信心,要相信孩子是最優秀、聰明的、最有出息的。對孩子的信心要自始至終,拌隨父母一生。不要生下來的時候,看到孩子開心,稍稍長大就逐漸失去信心。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一些孩子教育失敗了,失去了信心,就是因為家長不能堅持對孩子的信心。

再其次,家長要做有心人,善於發現孩子在各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自信與勇氣、聰明與才智、好奇與探索。對這些行為,不能簡單地用成功與失敗、對與錯、好與壞、聰明與愚蠢的概念來描述與做結論。這種粗暴的做法就是一把鋒利的刀,會毫不留情地將孩子的自信心削得一干二凈。

最後,家長不應該吝嗇贊美。很多家長在給予孩子物質上的幫助的時候是恨不得把自己的肉割下來喂孩子,但是在孩子的心智成長上,在孩子的情商發展上,卻顯得非常的吝嗇,不肯給予肯定、鼓勵、贊美。要知道,家長的贊美,對孩子來說,比任何的物質都重要。一個肯定、一次鼓勵、一句贊美可能並不見效,但是經常這樣做,孩子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所作的每一件事充滿信心。

扼殺孩子信心的就是家長對還得所作所為的態度,而不是孩子本身。認識了這個問題,加以妥善的改變,孩子的信心就會滿滿的,孩子的成長就一定順利,孩子的將來就一定出息。

閱讀全文

與父母的那一句懂事毀了多少女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到權威的父母 瀏覽:913
女職工退休解除勞動合同 瀏覽:314
體檢表肝寫的丁是什麼意思 瀏覽:986
勞務關系退休人員工傷 瀏覽:913
歐洲美女如何養生 瀏覽:714
改革開放40年老年大學的感悟 瀏覽:621
領導重陽節慰問 瀏覽:517
養老金自己交的能退回嗎 瀏覽:770
沒有申請養老保險可以交 瀏覽:500
60歲留念 瀏覽:31
敬老院老人的意外自救 瀏覽:16
浦東老年大學招聘 瀏覽:519
衢州養生商城哪裡買 瀏覽:546
馬鋼老年大學旅遊英語 瀏覽:377
黨支部重陽節倡議書 瀏覽:453
企業破產女職工退休年齡 瀏覽:253
重慶五級副教授退休工資 瀏覽:782
退休人員發生亮劍體會 瀏覽:68
犍為老年大學送文化下鄉 瀏覽:830
街道重陽節講話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