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遇到狠心父母怎麼辦
對狠心的父母表達憤怒,並且暫時與父母隔離。
當你無法原諒父母時,那就不原諒。對狠心的父母表達憤怒,是自我覺醒的開始,是自我修復的並經之路。有很多父母借著「你要有孝心,不要反抗父母」的名義,綁架了子女,而子女一旦接受和認同了這種綁架,就會繼續在被忽視和控制中生活,像個傀儡一樣,慢慢喪失了自我。如果在家庭中受了傷我們要做的第一步,不就是讓這種傷害不再繼續嗎?
我們會哀悼我們怎麼出生在如此一個原生家庭,我們怎麼會有那麼無知、自私和殘酷的父母。我們會為我們逝去的童年、青春哀悼,為我們曾經遭受的不公和委屈哀悼,為我們無法再來一遍的幾十年的人生哀悼。我們會在心裡為自己內在的那個小孩點贊,「你做得不錯,孩子」。當我們真的接受了現實,感到「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我們才真正接納了自己的過去。
Ⅱ 面對傷害過我的父母,我該怎麼辦
我們常說:「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不錯,這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不過,在心理學看來,這句話里有兩個方面的內涵容易被人們忽略:
一是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愛,也就是說在世間所有種類的愛中,其無私程度最高,但不等於說父母的愛是絕對無私的,本質上,父母之愛也可能是「有私的或自私的愛」;事實上,某種程度上來說,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全無私的愛。
二是父母之愛所帶有的自私屬性,有時是父母能意識到的,有時則是父母自己也沒有意識(潛意識)到的。或者說,這種自私有時是故意的,有時則是無意的。愛是否自私,關鍵看是否以滿足兒女的需要為目的,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或慾望。
張某是典型的中國式「小皇帝」,父母從小到大包辦了他的一切,所有的事情都不需要他作主,現在32歲的他既沒有能力決策任何事情,只能繼續依賴父母生活,也無法很好地發展自己的情感關系與人際關系。為此,他充滿了對父母的恨意。
經了解,張某的母親小時候家庭經濟條件較差,且讀書時,被父母逼著每天要做很多的家務勞動,使她在學習的精力與時間上都無法保證,因此沒考上大學,成為她一生的遺憾。所以她為了補嘗她自己小時候的缺憾,對張某既在物質上盡量滿足他,又包辦了張某除讀書之外的一切事項。很顯然,張某母親的愛的出發點中,就有一部分是因為潛意識中對自己的補嘗,而不是出於張某真正的需要。
生活中,比上述例子更嚴重的傷害比比皆是:直接遺棄兒女的父母、脾氣暴躁經常家暴虐待兒女的父母、因離婚而忽視兒女的父母、因忙事業而完全放養式的父母、家庭規矩極嚴的過度控制型父母、將兒女當作私有財產待價而沽的父母等等。兒女成年後,父母的傷害往往表現為兒女心理層面的疾病與障礙,或者至少成為兒女心中永遠的痛。
作為已經成年的我們,面對曾經傷害過我們的父母,相信心中的感情是復雜的。我現在該不該向父母表達我的不滿?我是不是該原諒這樣的父母,並與他們和解?可是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悲傷與恨意怎麼辦?我更不可能與他們和諧相處,怎麼辦?...
與父母的分離是個人成長的標志
從心理學來說,一個人成年後的所有人際關系,都是兒時與父母關系的投射。兒童自我的形成與成長,往往從兒童反抗父母,與父母的分離開始。這里的分離不是指現實距離的分開,而是指在內心層面保持與父母的不同,形成獨立的自我。對於受到父母傷害的兒女,一方面由於心中內化了一個糟糕父母的形象,對完美父母有更強烈的渴求與依賴,自我的獨立程度也往往存在缺陷,另一方面由於心中對父母的不滿,又迫切需要獨立。這種沖突往往導致其獨立自我不能很好地形成。
獨立完善的自我是一個人成年成熟的標志。作為已經成年的兒女,第一步從為自己做選擇、做決策,到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開始,我們已經有能力在心理與行為層面徹底地完成與父母的分離,形成完善獨立的自我。
父母也曾經是受害者
每一個生命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續與產物,父母之所以會發生對兒女的傷害,必然有其人格層面的缺陷與不足,而這些又和父母的父母對待他們的兒女的方式有關。他們之所以會對你採取這些傷害的行為,是和他們的生長環境與兒時經歷有關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也是受害者。他們成為你的父母,成為你們祖先傳承鏈條上的一環,也是不能自主選擇的結果。
每一個家族都會傳承一些東西,有好的也有壞的,我們能做的只是盡量弄清楚這個家族究竟在傳承哪些東西?然後努力把其中好的部分傳承下去,把不好的部分就此終止,不再傳承。
原諒父母是為了自己
理智上我們都知道應該原諒傷害過我們的父母,可是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比如性格缺陷,生活不如意,能力不足或是情感不順等情況時,往往會提醒我們當下的糟糕與當年的傷害之間的關聯。加上經常與現實中的父母面對面相處,這讓我們確實很難抑制心中對父母的悲憤與怨恨,至少也不會給他們好臉色看。
可是我們原諒父母,並非只是為了父母,更重要的是和心中的內在父母和解。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藏著一個兒時父母的形象,這個形象繼續在潛意識里支配著我們現在的行動,我們稱之為內在父母。同時,我們每個人心中也有一個兒時就已經形成的自我,我們稱之為內在自我。隨著我們對自己、對父母理解程度的提高,隨著我們社會經驗與心理學知識的增多,我們現在有能力實現內在父母與內在自我之間的和解。只有實現了這樣的和解,那受傷的內在自我才能痊癒,才能成長和獨立,。在現實層面才能體現出健康的人格與自我,相關的心理症狀才能消失,社會功能才會越來越正常。
可見,原諒父母根本上是為了自己,是在接納那個受過傷的內在自我。就象佛教中所說,有嗔恨心的人,是被魔鬼控制的人,選擇以慈悲心化解嗔恨,就是為了驅走自己心中的魔鬼而解救自己,跟被嗔恨的對象沒任何關系。
別嘗試改變父母
很多人小時候受夠了父母的傷害,認為既然現在我長大了,有能力了,我是他們最親的人,我有義務讓父母轉變過來,不要再這樣對待我,也不要再有那些錯誤的觀點與做法。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由於你本身還處在與父母的不良關系中,作為利益攸關的一方,你很難自己說服你的父母去改變的,因為對方很容易把你的說服當成控訴與指責。
不錯,無論何時,我們能夠讓我們的家族鏈條上的某一代的心理健康程度有所提高,都能減少我們家族傳承中的負面清單。如果通過你的努力,能讓父母有所改變,真可謂善莫大焉。不過,建議您別嘗試自己改變父母,引入第三方服務—讓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來幫助你的父母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做更強大的自己
面對傷害過我們的父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更強大的自己。我們可以盡全力弄清楚父母與我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我們也可以找機會盡情地釋放我們因此累積的情緒,但做這些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停留,也不是為了找出我受傷的元兇,追究責任。過去已經不可逆轉,重要的是面對現實,做人格更完善的自己,在生活中不斷修煉自己,讓自己有更加幸福的生活,也在養育自己兒女的過程中,少犯錯誤,給他們更健康的人生。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能夠越清晰地正確理解自己兒時的意識和潛意識的心路歷程,就越能夠健康地面對未來。對兒時創傷經歷的分析,具有很好的療愈作用。
建立新型的父母—子女關系
成年的我們,也許還沒有實現與父母的和解,或者和解正在進行中但尚未完成,應該如何與現實中的父母相處呢?建議有四:
情感獨立 ----你已經成年了,盡管你一直渴望重溫想像中的「完美父母的愛,但現實中已很難實現。面對傷害過你的父母,保持情感的獨立性,減少依賴,讓獨立的自我獲得成長與完善,你就不會回到受傷的環境中,自然也不會再次體驗受傷的感受。況且,大多數的時候,成年兒女會逐漸成為父母的情感依賴,而不是相反。
邊界清晰 ----成年的兒女與父母的關系,一定是成年人與成年人的關系。而兩個人之間的關系要正常化和健康維持,前提就是邊界的清晰。每個人都應該自主地做出選擇與決策,自己決定自己的人際關系、生活與人生,;自己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自己對自己負責任。也許在生活空間、經濟或人際交往方面,我們和父母可能還分不開,但在心理上的邊界一定要清晰。比如,在教育你的兒女方面,你一定要當好父母的角色,而不能讓你的父母越俎代庖,這才是邊界清晰的。比如應該如何與你的丈夫或妻子相處,這也是你自己可以決定的事。
無怨無悔 ----過去的傷害已經發生,怨恨與後悔無濟於事,更不可能向父母索回受傷害的補嘗。成年的你,如果每天帶著怨恨與父母相處,你們的關系自然無法維持,反倒會增加新的傷害。放下怨恨的最好辦法,就是放下受害者的觀念,相信自己有能力變得更好,不斷地修煉自己。多學一點心理學,加強自己的人格修養,讓自己更加強大,自然你就更容易無怨無悔地與父母相處了。
無害聯結 ----成年的你與現實中父母相處的最重要標准,是無害聯結,就是說,你們的相處不應該再增加新的彼此傷害。這是受傷兒女與父母相處的前提。如果你的人格還不夠強大,不足以抵消父母不良模式給你帶來的負面影響,父母的行為有可能給你帶來新的傷害,則應盡量在心理、情感和現實中採取相對隔離的方式相處。因為勉強的過於親近的相處,你的行為也同樣可能對父母造成傷害。相信隨著你自我修煉的進程,你會越來越強大,你也就是越來越從心所欲地與父母相處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談的都是心理層面的原則性方法,並不等於說,你不需要遵守法律與道德,去承擔與父母關系中的義務。
父母不止給我們愛,還可能給我們傷害。我們要用有意義的方式來應對,而不是叛逆和順從。---美國心理學家,《自私的父母》作者尼娜布朗。
Ⅲ 父母有些話總是有意無意的對人造成傷害,應該如何緩解這一尷尬
其實不得不說是父母因為傳統價值觀以及不明事理,所以會說錯話,總是在有意無意之間對他人造成傷害,所以一方面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另一方面及時化解矛盾,可以通過和父母溝通或者說轉移話題的方式,避免誤會,另一方面更應該解決問題,避免給他人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對於自己來說更應該主動的和父母溝通,所以可以從下幾個方面出發來思考問題。
3,父母的一些話確實是有意無意之間對人造成傷害,所以這個時候可以選擇裝糊塗,裝成不了解父母說的話的本質意思,也可以化解不必要的尷尬。其實不得不說,是生活中卻有很多的現象,也正是因為如此,父母一些話卻會無意之間傷害到自己,所以可以假裝裝糊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委婉的方式來和父母溝通交流,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其實不得不說,是大多數父母因為受教育程度問題,所以不了解時事,也正是因為如此,會在說話之中有意無意對他造成傷害,所以這個時候更應該轉移話題,避免不必要的尷尬,另一方面適當的解釋父母說話的意思,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如果說是對自己造成傷害,那麼這個時候選擇裝瘋賣傻,以同樣的話語反問對方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