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曾仕強談如何算孝敬父母

曾仕強談如何算孝敬父母

發布時間:2024-03-09 18:46:45

『壹』 孝順的兩種方式是什麼

一是孝,即多關心、關懷父母、老人,從物質和生活兩個方面。
二是順,即順從,不讓父母生氣、操心。

『貳』 獨生子女家庭,孩子不孝順,父母該怎麼辦

文/母嬰期刊

過去有很多獨生子女家庭,特別是90後這一代人,趕上政策的大環境,家裡要麼一個兒子,要麼一個女兒,孩子被父母和老人寵愛有加,他們從小坐享獨寵,在生活、教育等方面占據有利資源,不像多子女家庭,什麼事情都要瓜分,分得不公平還會影響手足親情。

獨生子女家庭不必擔心這個問題,家裡的資源都會讓這一個孩子受益,在萬般寵溺之下,孩子生活奢華,父母的過度滿足,讓其失去獨立成長的時機,在外面經不起考驗,對內靠啃老生存。

曾仕強說,有一位媽媽向他講述兒子的事情,他去學校食堂吃飯,坐在那裡一動不動,過一會兒問,怎麼飯還沒有端過來。食堂都是自己盛飯的,他說從小未盛過飯,都是媽媽端到跟前。媽媽後悔自己毀了孩子,過度關愛孩子,害得兒子沒有自理能力。

因此,父母應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僅要自己盛飯,還要給父母盛飯(但要確保不會燙傷),孝順的孩子離不開父母從小的教養。

如果父母對孩子不設限,他的要求會不斷「加碼」,就變成了縱容、溺愛。嬰兒通常用哭聲表達不滿情緒,也是一種生存技能,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會哭鬧的孩子有奶吃。如果孩子不哭不鬧,大人會當什麼事情都沒有。有的小孩「不哭則已,一哭驚人」,是非常厲害的角色,父母就會火急火燎。一旦拿捏住父母,只要哭鬧,甚至全部家人都會參與進來。所以,嬰兒非常懂得「生存之道」。

孩子超過兩歲後,父母見多了孩子的「鬼點子」,再哭鬧,父母已經有了「免疫能力」了,不再相信孩子的「套路」了。孩子是「善變」的,當他們的「表演」不再有效時,就會改變風格。

孩子長大後,跟你處於「斗氣」的狀態,父母這輩子跟「氣」關系密切。讓人可惜的是,很多父母搞不懂這個,教育孩子無從著手。

獨生子女給父母養老壓力大

古代的《二十四孝圖》中,他們的孝多是侍奉父母為主,也就是「父母在,不遠游」式的孝道。現在交通比較發展,孩子「雲游四方」,想要看望父母,不僅耗時、費力,還費錢,倒不如直接給父母發紅包,網購寄禮物方便。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孝道與金錢是掛鉤的

白岩松說:想要養兒防老,幾乎不可能,不是孩子不孝順。一對年輕父母,上面四個老人,再往上可能還有兩三個,也就是年輕人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普通人能養起嗎?

從此數據和過去數據對比上來看,這個比例還在不斷上升,老齡化 社會 正在到來,而且形勢嚴峻。而年輕人不婚不育以及生二胎壓力重重,我們正在進入「低生育陷阱」,新生人口減少,意味著將來養更多老人,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延遲退休目的就是緩解這一問題。

父母應該怎麼做?

我們經常提到「言傳身教」,孩子生而一片空白,父母就是榜樣,父母用心侍奉老人,孩子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做到不溺愛、不嬌慣孩子,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為父母做一些事情,不要為其包辦一切,把孩子養成「媽寶男」,孩子學會了一味地「索取」,並以此為樂,將來怎麼可能孝敬父母呢?

養孩子不必苛求孩子孝順,你做好父母的本分事務,讓孩子做真實的自己,盡力做好教養,不要用所謂的責任、道德、責任去約束和牽制孩子,孩子只需要走好自己的路。

古人的智慧令人嘆服,如果父母孝順,生出的孩子也會孝順;如果父母不懂孝敬老人,出生的孩子也會成為逆子。可見,古人已經深知「言傳身教」的力量。

孩子長大後也有他們的壓力,結婚後生兩個孩子,也要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困境,父母如果提前做好養老規劃,可以減小兒女的負擔。

有調查顯示,退休領導晚年相對比較幸福,他們有不錯的退休金,甚至比孩子的收入都要高,完全可以不依賴兒女,逢年過年還會給孩子發紅包。晚輩當然希望老人長壽,他們自己也這么希望,多活一年就會多領一年養老金

而普通家庭而言,只靠養老金可能不足以防老,有的地方一個月可能只領幾百上千,一線城市數千元甚至過萬。老年人醫療、旅行、飲食等都需要開銷,所以,應提前做好儲備,比如存款、房產、投資等。

作為父母,應養老生活,規律作息、 健康 飲食、加強鍛煉,愛惜自己的身體,一個 健康 的身體,才能年老時少痛苦,不給孩子添麻煩,生活能夠自理,就是孩子最大的福分。如果沒有一個好身體,你連帶孫輩都不夠格。

因此,父母用心養好孩子,提前規劃養老生活,為自己築起緊固的「保障能力」,至於孩子孝不孝順,那是他們的事情。如果孩子不孝順,父母應該反思當年家教是不是出了問題,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這個道理。

『叄』 曾仕強講孝順看哪裡

大家好,我是村頭老王。在生活中有一句話就是三歲看到老。那麼是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孝順呢?從以下這三點就可以看出來,既簡單又直接,不用等到長大。
一、看孩子是不是有善心。如孩子經常會喂養路邊的小貓小狗東西吃,擔心自己的父母會不會辛苦。在生活中,擁有這樣善良之心的人在長大之後一定不會是一個不孝的孩子。

二、是否能夠看得起自己的父母。在生活中,孩子將自己的父母看成自己的驕傲,崇拜父母。這樣的孩子及時長大以後也會非常的尊敬自己的父母。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會非常孝順自己的父母。因此家長們也一定要做一個讓自己孩子看得起的父母。
三、看孩子是不是有感恩之心。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在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父母不容易,自己的幸福都是父母依靠辛苦換來的。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是非常孝順父母。

俗話說得好,孩子三歲看到老也是有道理的。在生活中,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自己能夠做到孝順自己的父母,那麼自己的孩子以後也會孝順。不知道廣大網友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肆』 曾仕強講如何贍養老人

贍養人應當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時得到治療和護理;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應當提供醫療費用。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贍養人應當承擔照料責任;不能親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願委託他人或者養老機構照料。
人要把孝顛倒過來。現在講「孝順孝順」是在「孝順」你的下一代。這是很可笑的現象。
你本來應該奉養上面的,結果你完全不顧他。你現在求養於下,你是最沒有出息的。
六二你只要繼續往前走,你一定是凶的。因為小孩他看在眼裡。他也不會照顧你。
「類」就是類比的意思。大家走同樣的路,奉行同樣的方式,那就叫做類比。
「失類」就表示同樣是陰,你與其它的陰做法不一樣。你違反了常道。違反常道一定凶的。
謹記六二對我們的啟示,行孝道,做君子!

『伍』 曾仕強:為什麼要遵循「嚴父慈母」如何做到呢

任何事情父母要步調一致。大家看法相同,大家都尊重對方,讓彼此心理有一個准備,然後一步一步來,教育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沒有什麼難的。我們最要緊的是不要出賣對方,你看夫妻之間如果都要討好子女就會彼此出賣。這種事情太多了,比如媽媽偷偷地給小孩5塊錢,告訴他不要跟爸爸講。這樣小孩就會感覺很奇怪,你為什麼這樣做?那我也可以這樣做嗎?父嚴母慈是有道理的,它是一個合理的配合,不是靠出賣的。母親跟小孩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如果很嚴厲,小孩會整天緊張和害怕,對他的發育不好。和孩子不經常在一起的人讓他緊張,媽媽可以讓她趕快整理好,不然爸爸會生氣,他就開始進行整理了。也可以合作說我們一起來整理,爸爸忙了一天,不要讓他回來生氣。媽媽千萬不要說你再不整理,爸爸回來要打你,這等同於出賣。所以同樣一件事情看你怎麼表達,前者表示爸爸愛你,後者表示爸爸不愛你,他會打你。

父親也不能因為很少跟子女見面就討好他,很多爸爸把這種當作補償。認為自己平常太忙,所以禮拜天帶孩子出去,愛怎麼揮霍就怎麼揮霍,面子都做給孩子看,讓他感覺自己是好爸爸。這都是沒有必要的。我希望大家去想一個問題,天底下所有的動物都只有媽媽,沒有爸爸。為什麼人要有父親?我常常講,你如果在美國生了一個小孩,孩子的出生證明上面有這個小孩的出生地,第二個是只有媽媽的名字,從來沒有爸爸的名字。我們中國人就會很不習慣。因為我們在中國都是父親誰、母親誰,同時寫的。

美國人只會說看到這個小孩是從媽媽的身體生出來的,所以上面寫的一定是媽媽的名字,他不會偽造文書。所以誰是爸爸,他不知道。所以有時候想起來,我們似乎天天都在偽造文書。但是我們很尊重爸爸,老實講一個家庭里的父親沒有一點權威性的話,根本就不像爸爸,沒有人把你當一回事。這樣你要嚴也嚴不起來,你要做很多事情你才可以得到嚴父這個地位,不是那麼簡單。老實講,做媽媽的有時候還比較容易一點,因為你天生就會生育。但是要把自己做到像一個爸爸,那你的另一半自然會支持你,你的子女自然會尊重你,自然看到你會對你怕幾分。如果連一分都不怕,你就沒有辦法做好父母。

很多人說,小孩是天生的天使,我不太贊成這句話。我認為小孩是天生的破壞者。一個小孩生下來,父母出去他就會把家裡整理得整整齊齊的,這個不是正常的小孩。你看小孩子只要在家,爸媽出去一兩個小時後回來會看到沙發也倒掉了,茶杯也掉在地上,家裡搞得一塌糊塗,這才是正常的。我不曉得大家的看法是什麼。小孩必須不懂事,父母給他鞋子,他經常都是左右反穿。這樣父母才知道為什麼偶爾有一次他左右穿對你好高興,就表示很難得,這種概率都是50%。這樣我們才知道為什麼父親要嚴,母親要慈,因為這樣你才會把子女帶好。子女無拘無束,不受任何管制,他就會去玩,不會好好學習。如果小孩一開始就會好好學習,那父母不必傷腦筋。

這就告訴父母,要正確地去誘導孩子,對孩子不能過度放任,因為他是不懂事的。所以現在很多人說,小孩是不能打的、小孩是不能管的,還寫了一大堆兒童心理學,我都不太相信這些事情。人生來為什麼要父母?就是要父母管教他,不然要父母干什麼?子女為什麼孝順父母?就是因為父母管教他,把他教好了,他當然孝順父母。

勤教嚴管,這是有道理的,而人最要緊是要自律,也沒有錯。都沒有錯,但是我們要知道,在一個人要自覺之前,經常需要別人的啟發。當一個人自律之前經常要靠他律來誘導出我們這種自律。老實講,小孩到了13以後,父母幾乎就沒有辦法管他,所以教要趁早。13歲以前小孩比較容易聽話,13歲以後,你想要教他,不是不可能,而是更費勁。他認為自己是個大人,尤其是現在早熟的。就認為,以前我小,你打我我打不過你,只有認了,但是我現在可以打你,而且我長得跟你個兒差不多,你再打試試看,你打上面我可以打你下面。

當然每個階段教養的重點是不一樣的,每個人最後要自己負責,自己去過日子,這沒有錯。但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做不到這樣,父母就要教他,告訴他現在怎麼樣做他將來才能過自己的日子,才能夠自覺地讓人家看到起。你看孩子1歲的時候,父母樣樣照顧他,否則他活不下去,而且在1歲的時候哭很有用,可是兩歲的時候就不一樣,孩子兩歲有兩歲的想法,兩歲的時候,大概哭沒什麼用,到了兩歲還在哭的時候,大人就覺得好笑。我們慢慢從這里去追究,你就知道小孩為什麼這樣變,他是很自然的。

可是當孩子知道哭沒有用的時候,他又變了一個花樣,他兩歲非變花樣不可,不變就沒有人理他,為了要生存,他就開始變花樣。所以小孩變花樣是為了求生存。大人變花樣是為了幫助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為什麼每個人都要變花樣?絕不是我們所講的大家實實在在就好,實實在在只是一個基礎而已,實實在在地去變花樣,這是正道。不實的變花樣叫作奸詐,不同之處在這里。不要為變花樣而變花樣,要為了有效地達到你教養的任務而變一樣,這樣就對了。

父母能不能改變自己的觀念?當然也可以,因為人是不斷成長的,可是當你要改變你的花樣之前要告訴你的小孩,你要照會他。因為他接受的是你以前那套觀念,你說變就變他會感覺到很吃力、很難有辦法調整,所以母親要告訴小孩,以前爸爸有工作,我們每天最起碼有一個葷菜吃,現在爸爸沒有工作,你要准備,我們從現在開始不吃葷菜了。這樣小孩子就知道了。大人如果什麼都不說,突然間就變,小孩就很難接受。所以要提前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做好心理准備,讓他能夠適應你的變化,這是一種教育。家裡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商量的,所以我們把那句話延伸出來,家裡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家裡是大家好商量的地方。父母要講一些孩子聽得懂的話,講一些孩子聽得進去的話,講一些孩子聽了以後就能夠做得到的話。而不是跟他講一大堆大道理,最後那會變成形式化、耳邊風,變成嘴巴講的不是實際要做的東西。

最後他一生就很虛偽,就不實在,這樣我們才可以知道為什麼 社會 上有很多人很虛偽。他們嘴巴講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這是他從小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所造成的。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人格的基礎,就好像房屋地基一樣,非扎實不可;否則你將來蓋的樓越高就越危險,一晃就整個都完了。真正要你的小孩幸福,要從小把地基打穩。我們所講的這些事情,大家一一地去做,不難。

『陸』 曾仕強談家庭教育(一)

看了曾仕強講家庭教育的講座,他的第一節課給我很大啟發。

曾老師說,三代同堂是最正常的家庭結構。我們一味學習美國,美國的老年人生活是很凄涼的。

為什麼三代同堂很正常呢?孩子可以直接看到父母是怎樣對待祖父輩的,孝順不用言傳,你怎麼對待父母,孩子將來就會怎麼對待你。

三代同堂由老、中、少組成,這也是基本的社會結構,孩子從小成長於此,自然能增強社會適應性。

在中國,最小的單位不是個人,而是家庭,這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國家文化的地方。一味學習國外的生活方式,其實並不適應。

我就一直羨慕那些親自照顧孩子、不與父母交集太多的家庭,認為祖輩總想插手,總是溺愛。

其實,只要每個人都明確自己的界限,尤其是父母輩得到我們的尊重和關愛,這些矛盾是可以緩解的。

當然,三代同堂並不一定住在一個房檐下,可以住得很近。用曾老師的話說, 關鍵是你的心裡有父母。

在這節課里,曾老師還講到,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是教小孩子惜福。

中年人努力工作,是在造福,造福越多,晚年享福越多。小孩子和老人是在享福,但小孩子必須懂得惜福,不然父母多大的家業,不懂珍惜,早晚也是敗掉。

關於工作,曾老師說,不要總想著多麼辛苦,不要產生對抗的情緒,而要輕松應對。

工作就是造福,造福他人、造福社會,就是在造福自己。年富力強時多造福,晚年才能享福嘛。

現在生活條件好,孩子很容易不懂珍惜。當時為了給孩子買寫字桌,我看上了一款上千的功能型的,爸爸卻相中不到200塊的實用型的,放在家裡也不佔地方。

當我猶豫的時候,在鄭淵潔談家庭教育那本書里了解到,他給女兒選擇的小學是條件不好的郊區的,舍棄了他家門口好的學校。他說這樣女兒懂得珍惜,知道什麼是條件好。

因為郊區學校的伙食問題,他的女兒最後轉到了國際學校,一直稱贊學校條件好。

最終我同意了爸爸的看法,教育孩子不是越貴越好。

現在物質條件太好,吃的、穿的、用的,只要是涉及孩子的,都有人不計成本選擇最貴的。

選擇最貴的,面對孩子就安心了。與其這樣,還不如多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知識,學習如何教育引導孩子,更好地陪伴孩子,這也是一種安心。

我選擇多學習,適當適時合理地給予金錢和物質的投入,與孩子一起進步。

『柒』 「孝悌」是齊家之本在家孝敬父母敬愛兄長

【DAY4】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孝悌是為仁之本。儒家強調孝悌,不僅僅是一種家庭觀念,而是強調愛自己家人是仁愛之本,「親親愛人憫物」,只有愛自己家人的人,才有可能愛別人,愛國家,愛地球。如果一個人都不愛自己的家人,卻說他愛國家,那必是奸惡之人,他就會行哪岩犯上作亂之事,正潛伏著呢!

我的感悟

1、昨天說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接著是齊家,孝悌就是齊家之本李攜御,我們中國人特別注重家風

2、曾仕強教授曾說三代同堂是最正常的家庭模式,但隱悶是現在都學外國人,外國人的老年是很凄涼的。

3不一定要住在同一個屋,但是心要近,可以住在一個小區,彼此有照應,又有空間

#每日讀論語#經典永遠年輕

『捌』 為什麼說,三世同堂是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最好辦法

所謂的因果,可能就是,你的孩子知道了你非常敬重你的父母,他也就明確了必須像你敬重他的爺爺奶奶那樣敬重你,這樣形成良性循環;

如果因工作或其它原因導致無法和自己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則至少想辦法每周末帶孩子到父母家裡聚一聚或著住一住,假期時間可以在父母家裡住一段時間;

孩子與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也使孩子對親人關系有了層次感,也使父母有了喜悅感,還是益處多多的。

『玖』 曾仕強談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其實只有4件事

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偶遇一經常在一起陪孩子玩的寶媽。她知道我在學習家庭教育,就問我:「孩子那麼小,已經叛逆的管不了了,該怎麼辦啊?很是焦慮。」

其實生活中也不乏有朋友說,工作原因,孩子要交給老人帶,雖然感恩老人,但孩子本身卻也養了很多讓他們接受不了的「毛病」。

不得不說,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除了教養孩子,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這些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實。

雖然我們也都清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專心專意只做這件事。

所以,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父母,在沒有找對方法的前提下,還是不太容易的。

那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解決方案呢?

曾仕強先生教導家長們: 家庭教育只做四件事 。只要把這四件事做好,我們就可以靜待花開了。

01

 替他做   

「人類,其實是很笨的動物。 小馬出生沒多久,就能夠站起來;大象幼崽剛出生,就能跟著母親遷徙,;雛雞從卵殼里鑽出來就能隨母雞覓食。這些動物,在剛出生無助的環境中,都可以相對的自給自足,只有人類不可以。」

人類的孩子一出生,除了吃喝拉撒睡,其它的什麼都做不了。假設父母將孩子生下來之後,對孩子就不管不問了,孩子能活下來么?

他一定活不了。

孩子一出生就會的本領,是哭。我們只要聽到他的哭聲,就會過來滿足他的各種需求。所以說哭,是孩子生存的武器。

只要我們對孩子有愛,就會被他的哭聲「控制」。會遵循他的哭聲,替他做事情。

當然,我們替他做事情的時候,他可以感覺到,我們很愛他。

多和他說話,多與他互動。

比如,去換尿布的時候,對孩子說「尿濕了啊?是不是不舒服了,馬上給你換哈,換完就舒服了。」換完還可以抱起來,讓他感覺到溫暖和安全。

在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父母可以啰嗦一些,沒關系的。這些看似啰嗦的語言,暗含著父母對孩子無盡的愛意。這些都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02

 教他做    

孩子剛出生,只能躺著,視力范圍也只在視力正前方;

長到3個月,開始會翻身,可以看到左右兩側的東西;

等到6個月,可坐立起來,視力范圍繼續擴大;

到8個月,可以嘗試著滿屋子爬行,見識到更多的物品;

10個月,可以站立,看到的高度又有所不同;

等到1歲左右,很多孩子可以學會走路,這個時候,他們可探索的范圍更廣泛。

伴隨著我們的精心照料,孩子的不斷成長,他會對外界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什麼事都想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於是,他們越來越不滿足於什麼事都由我們來替代他做。

他開始自己拿奶瓶;自己用嬰兒水杯喝水;自己吃零食;堅持自己吃飯。

 ......

這個時候怎麼辦?教唄。

如果我們總替他做,他就無法成長。所以教會他生活技能,開始培養他們的生活習慣,就顯得比較重要。

可喜可賀的是,越小的孩子,學習能力越強。

只是這個過程,家長要明白,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天才,我們要看他能夠接受了再教他,而且肯定不是教一遍就可以教會的。

這就 需要家長們有更多的耐心,接受孩子們笨拙的開始 。

03

 陪他做    

昨晚臨睡前給2歲的兒子讀繪本,讀完後小傢伙合上書轉臉就將書扔到地上。這還不算完,他又下床去把書架上的書全部扒拉到地上,攤開來。

原以為他是想再選一本讓我繼續給他講,結果,搞完「破壞」後他麻溜的上床鑽被窩,然後看著我樂。

我說:「寶貝兒,咱們該睡覺了,你的繪本也困了,你把它們放地上,它們會冷的睡不著的,你去把它們送回到書架上,好不好?」

孩子理直氣壯的回答:「我不要!」

差點就要發作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不對:他這個年齡,或許他並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只是想看我的反應。我要少和他說「不」,取而代之的是教他怎麼做。

於是我說:「那咱們一起去把它們送回去,讓它們也都能睡個好覺,好么?」

有了媽媽的陪伴,他很開心的回答:「好的,媽媽和我一起去。」然後,拉著我下去,歡天喜地的又把所有的書都收回到書架上。

陪著做,孩子會比較安心。

只是有一點需要注意: 我們觀察孩子,但是不要干涉孩子 。

最常見的情形,在公共場所,孩子在玩積木,父母在一旁不斷的指揮:你要這么擺,要那麼弄。總去干預,孩子一煩,不玩了。

就像我們開車,副駕駛上坐著一個不斷指揮自己的人,誰能受的了?往往一著急,就懟回去:「再指揮,你來。」

大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小孩子。

04

讓他做    

俗話說:每一個獨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懶惰的媽。

生活中很多事情,只要確認孩子是會做的,就放手讓他自己去做。基於我的懶,我家10歲的大寶,整理收納能力比我厲害,偶爾也會為全家做簡單的早餐。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明白,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他不會百分百的受控制,有些事情他需要自己做主張。

孩子越大,越要給他自主權,有自主,才有自尊,有了自尊,才能更好的提高他的自信水平。

最後要注意的是,家庭教育的這4件事,有一個 原則:適時、適度 ,父母要懂得拿捏。

他不會做的,暫時替他做;

然後邊替他做,邊教他做,讓他試一部分,不行就幫助他 。

慢慢地他懂的越多,幫他做的就越來越少。

整個過程,做的少了,孩子感受不到愛;做的多了,無法很好的培養孩子的相關生活品質。

但每個孩子又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這四部分,要做多少,都需要父母針對自己子女的個性,自己在實踐中把握分寸。

閱讀全文

與曾仕強談如何算孝敬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退休人員能否從事經營業務 瀏覽:993
台州失土養老保險漲價 瀏覽:440
男人是多少歲才能長壽 瀏覽:474
描寫人物孝順父母的經典句子 瀏覽:185
老人唱機價格是多少 瀏覽:280
親家60歲生日送什麼禮物 瀏覽:873
老年大學序 瀏覽:714
農村60歲退伍軍人補貼 瀏覽:958
開設養老院資質 瀏覽:873
軍人退伍後養老金怎麼交 瀏覽:893
慈銘體檢濱江和江干哪個好 瀏覽:81
十年沒體檢怎麼辦 瀏覽:168
2017年延長退休年齡 瀏覽:234
老人家半夜醒來 瀏覽:174
為什麼人老了要退休金 瀏覽:613
60歲爬四樓 瀏覽:548
遼寧省勞模敬老院 瀏覽:443
360能量養生艙怎麼樣 瀏覽:856
老年人視力不好用什麼葯 瀏覽:289
保定老年大學攝影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