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父母差不多都是以一幅道德綁架的態度強迫子女做任何事
父母認為生下來必須聽父母的,順從父母一切,不管對錯,不許頂嘴,你不順從 父母認為你不孝順,虐待父母
我父母道德綁架偏心欺軟怕硬,我父母說:你怎麼這么不聽話,都是為你好
對我妹妹就是另一個態度了
2. 為什麼農村父母都喜歡道德綁架
關於道德綁架這個事兒,幾乎沒什麼辦法,能夠從外部條件入手解決,完全憑借個人的自我意識提高才能有所緩解。當然這道德綁架其實也分多種類型,比如為你好型、你該孝順型、你該聽話型,而在這其中,農村父母道德綁架佔比率幾乎達到100%,原因如下。
01.父母思想保守
對於農村父母來說,他們所生活的環境從出生開始就在農村,所以他們目之所及就全是農村的規矩,腦中所想即使稍微先進一些,也會被扼殺在搖籃里。所以慢慢,大家的思想就會趨於一致化,道德綁架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當然,這自然是因為社會發展的原因,不過這也是造成農村父母為啥總道德房價的直接原因,不管外部原因是怎麼樣的,總要從根源上尋找。文化程度不高,所以造成見識也不多,思想素質上不去,這也是無可奈何。
3. 為什麼父母都願意道德綁架子女
靠壓榨孩子的父母,才是真的可怕
常言道,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是孩子剛來到世上最開始親密接觸的人,父母的養育之恩成就了孩子的長大成人,而養育孩子一路的艱辛不易,被人們一致認為,孩子長大成人後應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這是人之常情,可是,不能愚孝,因為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孩子的保護神,有的父母反而成了孩子成長和幸福生活的最大障礙。
張韶涵的故事你一定聽說過,其母親生活糜爛,其父親嗜賭如命,靠每個月不斷的伸手向張韶涵要錢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且還是貪欲越來越強。索要不成,就直接從背後給張韶涵一刀,就是所謂的魚死網破,搞得張韶涵的娛樂事業從此跌入低谷,毀了她的事業前途。《歡樂頌》里的樊勝美,其父母也是好不到那裡去,家裡面供養了一個敗家好吃懶做的兒子,卻要自己還沒有出嫁的女兒拚命掙錢供養兒子一家,老兩口對樊勝美動不動就發脾氣,動輒要求樊勝美為他們做這做那,絲毫不顧及女兒的心情和大齡未婚的狀況。
暫且不說這些娛樂圈的八卦和電視劇的狗血劇情,現實世界裡,這種父母其實也是有很多的,他們首先考慮的就是自己的利益,然後才輪到孩子。如果傷害到自己的私慾,哪怕是犧牲孩子的幸福和未來也在所不辭。
我就認識這么幾位可憐的在父母的壓榨和脅迫下,生活的很不幸福甚至可以說有點悲慘的人,可憐的是,他們竟然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就像樊勝美一樣,雖然心裡痛苦,可是表面上還是對父母愚孝。
趙海,一位切切實實通過自己一路努力,終於從一個貧窮的農村家裡考上了城市的大學,畢業後也在城市找了工作結了婚。他的父親,在他還上學的時候就開始炒股。一個連孩子的學費都交不起生活費也拿不出,讓孩子通過助學貸款和勤工儉學要養活自己的農村人,一個初中畢業的文化水平,一個整天不下農田的懶莊稼漢,卻天天在家裡琢磨著炒股實現一夜暴富的黃粱美夢,自己家沒多少錢,都投進去了,就去借親戚家的錢。因為並不是特別懂股市,錢投進去就沒了,親戚家的錢還不上,親戚自然就不會再借錢給他了,見了他都躲著走。於是,為了自己那可笑的一夜暴富幻想,去借高利貸炒股,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在那個年代,十塊錢還是頂十塊錢花,房價還是一千多的時候,他就借了高利貸二十多萬。二十多萬啊,而那時,他的兒子還穿了破了又補的襪子,他每頓飯只能吃饅頭度日來完成自己的學業。
後來,高利貸還不上,債主可不像親戚那樣好說話,找上了門堵住門要錢。他就給還在飢餓線上掙扎的兒子打電話,要求兒子哪怕是賣血也要幫他還債。於是,趙海一面拚命的在上大學期間打工賺錢,一面畢業後馬不停蹄的找工作。經過幾年,趙海二十多歲的人,看上去像三四十歲的人,但是,他終於把父親的債還做明完了。回想這幾年,他都不知道青春是什麼,大學在他的印象里毫無概念,似乎就是日夜不停的忙累。他的父親,卻是每天悠哉悠哉的躺在床上看股票,沒錢投了,總可以看看吧,地里的莊稼都荒廢了,也不管。
父親的債還完了,趙海以為可以松一口氣了,可是,父親張口過來就是要錢,干什麼,繼續炒股。因為有了上次的教訓,不敢借錢炒股了,自己又不幹活又沒有收入,就理所當然的向兒子要。
趙海年紀也不小了,找了一個媳婦匆匆的結了婚,因為父母怕花錢,心疼自己的炒股錢,就相當簡單的辦理了兒子的婚事。婚後,二老發現住在自己老家太不方便了,一方面還要自己照顧自己,另一方面要錢也不方便,就索性直接把老家的田地全部租出了,直接跑到兒子家住起來。五十多歲的人,身體正硬棒,卻什麼也不幹,說什麼自己老了該享福了。趙海的母親每天沒事就盯著兒媳婦,兒媳婦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兒媳婦買雙襪子她都能吵一架,她恨不得兒媳婦整天到晚只幹活一分錢也不要花,趙海的父親,每天除了看股市,啥也不管,吃了飯就翹起二郎腿享受老年人的生活,孫子也不願意看,還嫌棄孫子吵。
這樣的光景這樣的生活,換成一個正常人,都受不了。於是,矛盾就越積越深,戰爭終於爆發了。兒媳婦終於和公婆吵了一架拍胡扒,結果卻被自己的老公打了一頓。什麼事情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吵架成了家常便飯,打架也不是稀罕事。趙海一直維護著自己襲昌的父母,哪怕父母再錯在他眼裡也是對的是不容反駁的,媳婦不懂事不懂得孝順父母惹父母生氣,是最不能容忍的事。這老兩口看著自己的兒子護著自己,就更不把兒媳婦放在眼裡了,一家人吃飯,兒媳婦一個人吃,他們和自己的兒子孫子一塊吃,一個家活生生成了這樣。
我問趙海,你現在這樣的家庭情況,你准備怎麼辦?他說,我准備隨時和她離婚。一個整天惹老人不高興的媳婦,要她何用。我心裡想,你娶媳婦原來是為了讓她去取悅你的父母,而不是把她當做你的伴侶,真是可怕。更可怕的是,父母卻在加劇著他們的兒子的不幸的婚姻生活加速著這種小家庭的破裂。在這樣的父母眼裡,孩子只是自己的附屬物,只要把他養大,想怎麼利用就怎麼利用。
鄒華,和趙海的情形差不多,但是他比趙海要慘一點。鄒華的父母在鄒華正值青春年少的時候,硬是不讓他上學讓他出去打工掙錢,原因是上學太花錢了,而打工可以掙錢。鄒華輟學之後,就去城市裡打工了,每月按時把錢打給父母。後來娶了媳婦,媳婦沒有工作,鄒華的父母看兒媳婦也沒有出去掙錢的打算,在兒媳婦生完孩子後就直接攆人,讓鄒華直接離婚,免得鄒華辛苦掙錢還要多養活一個外人。於是,孫女從小就沒有了媽媽,鄒華還沒有迷糊過來媳婦就已經是前妻了。鄒華現在一年四季全國奔走打工做苦力掙錢,都快四十的人了,還是單身,掙的錢都給了家裡的父母。
後來問他,後不後悔當初聽父母的和自己孩子的媽媽離婚,一個整天干粗活的滿手是繭的大老粗男人,突然間就流淚了。後悔,他說,但是我的聽我父母的話。他的父母一生都操控著他的生活,剝削了他的每一滴汗水,卻絲毫不考慮一個大男人的情感和生活需求,而他,卻還是對父母毫無怨言。可怕的父母養育的可憐的孩子。
那些能壓榨孩子操控孩子生活的父母,大多數都是強勢的父母,當然也只是對自己的孩子強勢,對旁人未必如此,估計還是個懦弱無能的人。這些父母在榨乾著孩子的血,抽掉了孩子的靈魂,破壞了孩子的家庭,毀掉了孩子的生活,卻還洋洋得意,看,這就是我的孩子,他什麼都聽我的,我把他養大,他就得養我滿足我。真是可怕!
4. 你受到過來自親人的道德綁架嗎你是怎麼應對的
勇敢一點,對道德綁架說不,不要礙於情面,該斷就斷,沒有什麼比這個更惡心,他以為拿捏你了,其實不然,他叫任他叫,做好自己,追求本心更重要。
5. 父母為什麼總會用孝順來道德綁架子女
孝敬父母本身沒問題,甚至是優良美德,但同時孝順確實被很多人拿來當做道德綁架的武器。中國的父母很多沒有邊界意識,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無視兒女擁有獨立人格的事實,肆意干涉兒女私人生活空間,強加自己的意願。這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一旦遭到反對,反對者就會被冠以不孝順的罪名大加鞭笞。所以,孝順這個詞沒有罪,真正毀了孝道的,是濫用孝順要求別人,指責別人的人。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對於「道德綁架」的理解,社會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分別代表了「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
所謂的「道德綁架」,可能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補充內容:其實不是聖人的標准,聖人也不一定掏錢救助所有有困難的人,應該說用是超乎人類和說話人自己的標准,去要求別人,如果做不到,就算是他眼中不道德的行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個軍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富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要求一個人代表團體去隨機抽獎,如果抽不到就是損害了團體利益就要受譴責,這同樣是道德綁架。「道德綁架」之所以發生,除去人的精神結構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的邏輯混亂。
觀點一(保守主義):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准、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衛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與精神發展,並進而形成群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於並高於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范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紮根於人的本性之中。
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 一詞本身概念極其模糊,哪怕一個人跨越了「道德底線」,但凡他的行為還在法律范疇允許之內,其行為就可以被接納和理解。僅有對逾越法律底線的行為,社會才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其行為為「錯誤」。
但在一般情況下用「個人道德標准」或是毫無明確定性的所謂的「社會道德標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線論」對沒有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對「不給老弱病殘讓座」進行批判),從根本上即是「道德綁架」。所以,正因為「道德」本身並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